每個人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和所受的教養模式,決定他未來生什麼病!
小朋友過動症、性早熟、免疫功能失調、生長遲緩、過敏、腫瘤、皮膚疾病
是和大人不當的教養息息相關!?
這些竟是我們的教育惹出的奇怪社會現象、養出了怪異的疾病?
全球成長最快速的獨教育體系、主張慢學的華德福
或許才是父母想要的解答!
【關於本書】
常聽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是有待商榷的。父母或許都愛自己孩子,但是愛孩子必須用對的方法,本書為一位中醫師從多年的門診經驗,看到很多一再被同樣病情所困的人,他們生了嚴重的病,甚至始終不能痊癒,探討其原因,發現與病人的成長過程接受到的教養對待有很大的關係。這一個發現,讓作者體認了教育的重要性,因而積極參與人智學相關課程訓練,包括「人智醫學」與華德福幼教訓練」課程。
本書延續《病是教養出來的:孩子的四種氣質(第一集)》繼續以諸多中醫學臨床病例,加入發源自奧地利的人智學(Anthroposophy)互相對照說明,解釋教育與疾病的因果關係。並根據人智哲學發展而來的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體系說明,讓為人父母者可以了解到從源頭的正本之道。
【本書各章節重點】
●第一章:說明意志、情感、思考三大能的的重要,與養成的階段和方法。
●第二章:以本書第一主題「愛」,說明如何實踐華德福教育三個R的方式,也就是有規律的生活節奏(Rhythm)、重複性的事物學習(Repetition)和崇敬的態度(Reverence),來落實父母對孩子的愛
●第三章:以本書第二主題「礙」,也就是三個L,聲光刺激(Light)、讓孩子變的懶惰(Lazy)、限制孩子(Limit)來說明大人如何經常在不自覺間做出妨礙孩子的健康成長。
【什麼是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教育(又稱史代納教育)創立於1919年,為德國斯圖爾特的華德福阿斯托里亞捲煙廠為員工子弟建立。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它源自於人智學哲學家的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斯坦納的一種教育哲學理念。
華德福教育的目標是給青少年提供其發展自由精神、道德責任和具備高級社交能力的個人綜合素質所需要的基礎。教師教育的方式是使用形成性評價(定性)而不是總結性評價(定量)的方式來評估學生成績,尤其在青春期的前幾年。學校擁有高度的自主權,自主決定課程結構和自行管理事務。
華德福教學法將兒童的成長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大約7年。早期教育注重於實踐和手工活動並提供利於創新性玩耍的環境。在小學,重點是發展小學生的藝術才能和社會技能,培育創新和分析理解能力。中學注重於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培育理想。這種教育模式始終強調想像力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並且將價值觀融合在學術、實踐和藝術追求中。
----------本文摘至維基百科
作者簡介:
許姿妙
學經歷簡介
˙中國醫藥學院學士後中醫系畢業
˙許姿妙中醫診所負責人
˙前台中市聯合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
˙中國廣播公司「大地的聲音」、「生活中醫」主講
˙東森聯播網望春風電台,「健康有約」節目主講
˙台中文山社區大學中醫課程講師
˙台中大墩社區大學中醫課程講師
˙首創穴位埋線減肥療法
˙潛心研究乾癬、異位性皮膚炎、濕疹、青春痘等難治皮膚病,獲得突破性成果,並深獲日本及歐美等地的肯定。
章節試閱
Chapter1三大內在能力,給孩子邁向幸福未來的通行證(節錄)
意志、情感、思考,缺一不可的能力教育
台灣的生育率年年下降,政府公布的數字顯示,自1950年代平均每一名婦女會生7名子女,到2009年,平均每一名婦女只生1.03名子女;而2009年的新生兒人數只剩下30年前的一半。最近這兩年,政府意識到人口老化問題的嚴重性,開始鼓勵生育,不過似乎成效不彰,生育年齡的男女對生養下一代似乎顯得意興闌珊。
我就常聽到身邊受過高等教育的頂客族說,與其養孩子不如養寵物,因為現在的孩子難教導,不能打又不能罵,還不如養寵物,省去煩心的教養問題。擁有社經地位的人尚且如是想,難怪越來越多人寧可把寵物當孩子養,而不願意生養孩子、不願意用心當父母的想法也逐漸當道。正因為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生了一兩個寶貝孩子,所以大人無不對下一代寄予厚望,希望孩子將來出類拔萃,具備強大的競爭力,成為社會的精英、國家的棟樑。
早年的我也會為孩子的教育感到徬徨猶豫,然而現在的我深信,華德福教育會是父母達成理想的堅實後盾。這是因為華德福教育所特有的理念,也是我們致力培養孩子內在發展的三大能力,正是實現以上諸多父母期待的基本條件。這三大內在能力,分別是意志能力、情感能力、思考能力。
當一個人具備這三種內在能力,就等於拿到一張邁向幸福生活的通行證。
培養孩子的意志力,7歲前是關鍵
意志展現於「有能力追求心中所求」。有意志力的孩子會有所追求,而且能夠付諸實際行動。簡單的說,意志力就是「用身體去實踐的能力」。中風的病人心有所想,卻身不由己,無法付諸行動,必須依賴別人的攙扶和代勞,所以是「癱瘓的人」;現在也有不少「意志力癱瘓」的孩子,雖然四肢健全,卻只能空想而無法行動。
我的門診不時會有皮膚長乾癬的孩子來求診。這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影響治療成效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患者必須早睡,最遲不能晚於夜間11點鐘就寢。但是病人的父母經常向我抱怨:「這個我管不動啦!催他去睡覺,他根本不理我。只會嘴巴一直應『好』,身體卻動也不動。」
這些父母的抱怨,已經充分點出了「意志力癱瘓」的典型表現。孩子腦子裡光想著「時間到了,我該睡覺了」,但就是無法將自己的身體移動到床上去,和中風癱瘓的人幾乎沒有兩樣。
「意志力癱瘓」的孩子通常在7歲前都缺乏足夠的肢體活動,停留在「光想不做」的階段,所以無法發展出健全的意志力。也就是說,教養學齡前的孩子,應該讓他們用四肢去做事,除了良性刺激腦部神經發展以外,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意志力是用身體去實踐的能力,它的主要重心在於身體的肌肉。人體的肌肉只要幾天不用就會失去力量,所以意志力需要持續不停的鍛鍊,終其一生,我們都必須保持四體勤快的好習慣,以便維持堅強的意志力。而這樣的好習慣,應該從小養成,關鍵就在於7歲以前。
意志力的神奇魔力
一位50歲的婦人,因為身體虛弱來看診。我很好奇她為什麼把自己累到這個地步。聽她娓娓道來,才知道眼前瘦弱的婦人原來有一段令人動容的坎坷遭遇。
這位太太說,大約10年前,她的先生經商失敗,負債千萬。很多人面臨這樣的人生劇變,從此一蹶不振,但是這位太太卻發揮了驚人的強大意志力,她靠著賣小小的飯糰,在10年之間還掉了千萬元債務。
賣飯糰不過是小生意,婦人又只有一個小攤位,每天收入相當有限。但是她憑著自己靈活的頭腦,改良精進做出好吃的飯糰。她早上把攤位推到學校門口,下午則改到郵局門口做生意。她十年如一日的包著一顆顆飯糰,還清千萬債務,從此終於可以和先生過著無債一身輕的日子。
一個幾十元的飯糰,對比上千萬元的債務,實在微不足道,但是一個人的意志力竟可以讓不可能成真,著實讓我不得不再次讚嘆意志力的神奇魔力,對於一個人的成功與幸福,發揮何等重大的作用。
現代教育尤其必須加強意志力的養成
現代的資訊社會,和我們當年小時候的工商社會,還有我們上一代的農業社會,已經是截然不同的生活型態。因此教育方式也必須因應時代的改變而做出重大的修正。
我從我的媽媽身上,看到出生在農業社會的人所鍛練出來的強大意志力,是我們後輩遠遠不及的。一甲子以前的台灣,大多數人都務農,天天從事體力勞動,已經習慣用四肢去做事,他們的生活當中充滿了可以鍛鍊意志力的活動,像是徒手洗衣服、升火煮飯、步行數小時去工作,所以這些世代的人養成了驚人的意志力。
幾年前,我帶著媽媽和孩子一同到日本做自助旅行。當我們已經疲累不堪、寸步難移的時候,我70歲的媽媽還能面不改色的大步前進,這就是從小充分運用四肢所鍛練出來的強大意志力。只要是自己想要做的事,他們就會義無反顧的用身體去完成。
我這個1960年代的人,在小學畢業以前,還有機會從事很多肢體活動。學校下課以後,玩伴們會一起在戶外玩跳房子、騎腳踏車、跳繩……直到天黑才回家吃飯。但是上了國中以後,就很少有機會活動肢體了。絕大部分時間都必須坐在書桌前,準備考第一志願高中。上了高中以後,又要努力K書準備考醫學院。
到了我的孩子這一世代,從兩三歲讀幼兒園開始,就要坐在教室裡聽老師講英文、算算數、寫ㄅㄆㄇ;日常生活中,洗衣服有洗衣機,洗碗有洗碗機,主要的玩樂都圍繞著電視和電腦螢幕,無一需要活動身體,只要一隻手指頭按下去,就有機器可以代勞。從小養成四體不勤的習性,讓他們意志力薄弱,一點點挑戰就能嚇退他們,所以現在的年輕世代被視為弱不禁風的草莓族。正因為如此,我們更要刻意在教育上鼓勵孩子從事體力活動,藉以鍛練意志力。
華德福學校從幼兒園開始,就不斷安排各種活動肢體的課程,讓孩子用身體去學習。例如早上一進學校,就先讓孩子用自己的全身去玩自由發揮的遊戲,接下來有老師帶領晨圈律動,其他像是揉麵糰、捏蜂蜜蠟等課程,還有每週的清潔日,讓孩子洗自己的玩具和遊戲布、清潔校園的沙坑和戲水池、擦鞋櫃和桌椅等,都是為了讓孩子透過各種活動來使用身體。
進入小學和國中課程以後,有更多需要動手做的課程,像是打毛線,做木工、手工、金工,還要爬山、從事簡單的農耕。到了高中,孩子們必須在烈日下真正到農田裡耕種、除草、插秧,登山課還要開拔到大山去,甚至是挑戰台灣百岳。我們的高二生要接受職業實習課程,到自己有興趣的職業相關公司行號或店家,投入真正的工作……像這樣,華德福的課程就是以豐富的肢體活動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以期讓意智力發展到最高層次。
意志力的養成在於肌肉的鍛鍊
我的女兒以聲樂為主修,必須天天練習唱歌。她風相的氣質,讓她先天上在專注力以及意志力的持續比較差,所以在一對一的聲樂課堂上,常會聽到老師提醒她不要恍神,或是唱著唱著突然中氣不足,半途而廢。這兩項缺點就成為她學藝之路上難以突破的關卡。
然而就在高中二年級,班上的登山課去爬一趟嘉明湖以後,她突然「開悟」了。女兒告訴我說,登山真的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登上三千多公尺的過程中,只要稍不專注就會滑下來,好幾次她都以為自己會沒命,不過她最後還是活過來了,而且成功登頂。她說:「我現在發現唱高音沒有那麼難了。那麼高的山我都能爬上去,用自己的聲音唱上高音有什麼困難!」
去登山的那幾天,她都無法練唱,但是回家後上第一次的聲樂課時,老師稱讚她進步了,而且唱高音的持續力更強了,因為她不再輕易放棄。我知道這是經過登山的鍛鍊,讓她的意志力更堅強,她也在攀爬之間,無形中養成了更長久的持續專注及堅持能力。
幾個月之後,女兒參加學校的職業實習課,必須每天在實習的蛋糕店一站八個鐘頭,只能在午餐時間稍做休息。站過的人都知道,連站兩個鐘頭就會腿痠不已,但是她咬牙熬過一天站八個鐘頭的實習訓練,而且連做兩個星期直到結業。這期間,她累到回家後倒頭就睡,根本沒有餘力練唱。誰知道兩個星期後去上聲樂課,老師又稱讚她進步了。我女兒不敢置信:為什麼荒廢了兩個星期沒有練唱,老師還說我進步了?
我告訴她,身體的鍛鍊不只是外在的肌肉,還有內臟和聲帶的肌肉也同時受惠,因為它們都同屬於肌肉系統。而身體的勞累是發展生命覺的重要關鍵,經過兩個星期嚴酷考驗,讓她有如「浴火鳳凰」,開啟了不同的知覺體驗,也練就了更厚實的「內力」。
對孩子的功課寄予厚望的父母,常常會死心眼的把孩子釘在書桌前,不讓他們有機會離開課本;想要孩子在樂器上大展長才的父母,就要孩子不間斷的苦練樂器。這種「十年磨一劍」,其餘都斷然捨棄的做法不僅悲壯,而且效果往往不如人意。
相反的,我從華德福教育看到很多學習成功的孩子,他們從豐富的生活經驗中廣泛吸取養分,讓自己的專業科目得以茁壯,結果充分享受了多采多姿的青春年華,也得到良好的學習成效。
培養孩子的情感能力,7至14歲是關鍵
意志能力、情感能力與思考能力的培養,是我們一生的功課,不過它們的發展會在生命的不同階段占有不同的比重,對於7到14歲的孩子,尤其要重視情感能力的培養。
這期間正值孩子小學到國一的學齡階段,我們要讓孩子對學習有感覺,也就是對他們的所學產生情感,發展出他們的情感能力; 簡單的說,就是要「培養孩子愛人與被愛的能力」,以及與人互動的能力。不但有能力去愛別人,也有能力接受別人的愛。
或許你會認為愛的能力是與生俱來,根本不必特意去學習。在正常成長過程下長大的孩子,的確是應該發展出健全的愛的能力,但是對一些孩提時代未能被正確對待的孩子來說,愛人與被愛是非常困難的事,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人際關係疏離,甚至憎恨這個世界。我們都希望孩子擁有一顆柔軟的心,不要發展成為憤世嫉俗的人,所以切莫忽略了情感能力的重要。
Chapter2. 三個R,讓孩子真實感受到父母的愛(節錄)
「愛」是涵蓋範圍很廣,卻極其抽象的概念。我常聽到青少年向我抱怨說,他們覺得父母並不愛他們。身為旁觀者,我很清楚知道這些孩子的父母其實很愛他們,自己省吃儉用,卻捨得給孩子吃最好的,送孩子去讀心目中最理想的私立學校,學費花用龐大不說,還要額外請家庭教師為孩子補習,只因為他們希望孩子將來可以立足社會,過著幸福的生活。這也是目前典型台灣父母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
然而,這些外在條件的滿足未必都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因此容易造成親子之間的對立衝突。付出的父母怨嘆自己「真心換絕情」,孩子卻說父母根本不了解自己,只想要控制子女。未曾經歷過物質缺乏與比較,孩子很難從中了解這便是愛,所以說,愛是一種心靈感受,不能用物質來取代。
在愛人與被愛之間,該如何取得平衡,讓彼此都能正確接收到愛的訊息,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大人愛孩子,為他們做了這麼多,可惜沒有用對方法,徒然造成雙方的誤會和怨懟。
以親子關係來說,父母為孩子的付出,必須能夠讓他們產生安全感,這也是愛的最基本要求。父母健全的愛可以讓孩子有安全感,其中包括了滿足感、存在感、自我價值感、內心溫暖的感受。
成長過程中,能夠被大人正確對待的孩子,內在會形成正向的情感,終其一生,哪怕走到天涯海角,內心都經常充滿溫暖及安全感受,覺得父母的愛與自己同在。所謂的正確對待,就是愛要得法,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三個R來表明,也就是:有規律的生活節奏(Rhythm)、重複性的事物學習(Repetition)、崇敬的態度(Reverence )。尤其是七歲前的孩子正值神經系統的建構期,如果能夠在每天進行的活動當中,實踐三個R,孩子便能夠獲得安全感、存在感和滿足感。
實踐三個R,輕柔喚醒孩子內在能力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循序漸進的生命發展過程,這是一段成長與學習並行的漫長歷程,孩子需要在安適感中,讓內在的意志、情感、思考三大能力逐漸甦醒。大人應該將這一事實牢牢記在心,不要任意驚擾或是意圖縮短時程,喚醒的過程要輕柔而有耐心。即使身為大人,在我們安適的睡眠當中,也不願意讓人粗暴的把我們叫醒。因此可以想像,孩子從夢幻逐漸被喚醒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大人手法粗暴,強迫將他們叫起,這會是多麼令人不安又不愉快的經歷。
但是目前的教養趨勢,總希望孩子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擁有大人的能力,把小孩當作小大人在教,而且是越快越好,這和人類本來的發展過程正好相違背。我們應該放下舊有的教養觀點,不再只是灌輸孩子特定的知識,以便讓他們通過考試,就以為完成教養任務。教養還有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拓展孩子的潛能與生命視野。
對幼兒來說,世界是一個充滿夢幻的模糊存在,這時候就被迫灌輸過多的知識和技巧,會讓他們夢幻的意識受到驚嚇。教養這個年紀的孩子,應該說故事給他們聽,觸動他們內心,讓他們臉上帶著微笑,而後才逐漸進展到知識的學習。在幼兒的生活中,實踐三個R,也就是有規律的生活節奏(Rhythm)、重複性的事物學習(Repetition)、崇敬的態度(Reverence),能為他們奠定終生受用的身心健康基礎而不是要求他們立刻擁有大人的能力,把他們當成大人來對待。一般的幼兒園也有三個R,分別是讀書(Read)、寫字(Write)、做算術(Arithmetic)。不過這三種三個R與華德福幼兒園的R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實踐華德福三個R的生活,可以逐漸喚醒孩子內在的意志、情感、思考能力,讓他們將來擁有正向思考,對人對事建立良好的情感互動關係,又有堅持完成目標的意志力,那麼距離幸福生活就不遠了。
Chapter3.三個L,愛之適足以害之的教養迷思(節錄)
相對於實踐三個R,可以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均衡發展成為自由人的意志、情感、思考之三大能力,日常生活中也有三個L,是大人經常在不自覺間用來妨礙孩子、剝奪孩子安全感,讓孩子難以感受大人愛心對待的大忌。它們分別是聲光刺激(Light)、讓孩子變得懶惰(Lazy)、限制孩子(Limity)。
我們可以看到因為這三個L,造成原本情緒平穩的孩子,星期一上學變得躁動、粗魯、橫衝直撞;甚至因為這三個L的不當刺激,而被醫診斷為疑似自閉症;還有並未罹患皮膚病的孩子,卻表現出強烈的皮膚病症狀。
也因為這三個L,剝奪了孩子的生活體驗,加上過度的感官刺激,強烈影響他們的情感世界,引發退縮的內在姿態,並且逐漸根深蒂固,成為內化的習慣。又因為很少使用身體,所以肌肉反射到了應該消失的年紀還殘留不退,阻礙了孩子身體的整合性運動發展。當他們想去做什事,卻感到力不從心,就會開始尋求逃避方法,衍生出種種行為問題、學習障礙。
原來,大人的無心之過竟然可能造就出孩子層出不窮的身心問題,這三個L,家長們請務必要引以為戒。
第一個L:聲光刺激(Light)
對台灣19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來說,聲光刺激的威脅幾乎不存在。我記得小時候家中並沒有電視,這是我六歲時才出現的現代產物。但是幾十年後的今天,孩子一出生就曝露在聲光刺激當中,電視、電腦、手機裡的電玩遊戲、汽車上的衛星導航、隨處可見的LED燈,都成為過度刺激孩童身心穩定的亂源。
我們幼兒園裡有一名孩子,在學校不和其他孩子互動,而且非常愛哭,總是神經緊張,充滿不明所以的恐懼,因此被醫生診斷為疑似自閉症。孩子的媽媽從此帶著孩子四處求診,服用治療藥物並接受職能治療。我後來深入了解,才知道孩子的家中永遠有電視機或收音機的聲音。我問這孩子的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做,她沾沾自喜的說,讓孩子多聽多看,可以學習講話。
不妙,這個誤解太大了!這位媽媽不明白,孩子學習講話必須要透過和人互動,也必須獲得回應,而不只是單向的接收而已。我後來請這位媽媽不要再打開電視和收音機,也別再讓孩子看電視,結果孩子莫名的不安情緒便逐漸穩定下來。
附錄1
真正認識我的孩子
濕冷的東北季風在火燄山前停下了腳步,在前方迎接我的,是晴朗的天空和溫暖的家。想到孩子放學時迎向我的燦爛笑容,那些工作上的疲憊,就讓它隨大安溪水,流進遠方的海洋吧!
每個星期總有兩三次,為了沒辦法打包帶走的工作,必須行駛到一百多公里外。被工作壓力包圍而心力交瘁的時候,也曾經問過自己,為了孩子就學,舉家遷居值得嗎?但是當我想起自己的充實與孩子的成長,所得到的收穫其實比當初盼望的還要更多,工作上增加的些許舟車勞頓,倒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了。
一個父親可以如何為孩子的教育盡力?
對於孩子教育的將來,我一直在尋覓、思索一個父親可以如何盡力。我曾想過:或許我可以選上小學的家長會長,為孩子安排風評最好的導師;小學畢業後再想辦法安排他進入最熱門的私立中學。但孩子要面臨的困境依舊,讓我覺得無力且難受。
我可能必須眼睜睜地看著他:被迫「提前」在幼稚園學會國小課程,只因同學都會了,國小老師只好跳過不教;必須每天寫著驚人的作業和重複的習題,只因作業出太少的老師會被家長視為「不認真」;必須在放學後被關進安親班裡,把學校已經教過的課程再「補習」一遍,只因放學後唯有安親班才找得到同伴。
難道身為家長的我們,只能無奈地看著孩子一步步走向如此扭曲的環境,讓父母的無力和孩子的無助,成為生命裡的傷慟。然而,想要在這樣的體制與環境下,帶領孩子走出自己的身心健康之路,卻是充滿艱難險阻,困難重重。因為父母縱然可以堅毅地面對外界異樣的眼光,但孩子的童心要同時面對師長與同儕的壓力,卻是不可承受之重。
正在困頓苦思的狀態下,一陣機緣巧合,讓我翻閱了一本妻子悄悄放在案頭的書—《病是教養出來的》,一步步被引領進入了「人智哲學」與「華德福教育」的知識殿堂,也才尋得帶來希望的曙光。原來,與其在體制內的教育環境奮力披荊斬棘,不如找到一群理念相近的家長、老師和學校經營者,一起呵護一片小小的園地,撒下希望的種子。
自認為深愛孩子,對他的理解竟如此淺薄
就這樣懷抱著憧憬,我的孩子進入了「豐樂華德福幼兒園」,妻子也參加了華德福幼兒教育學程,努力學習如何照顧幼兒的身心靈。將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回想來到這兒之前,我的孩子在我眼中,有著成熟懂事、擅於等待、大方開朗、給他明確指令便可快步跟上的性子,可卻常在不明原因之下,發生如同火山爆發般歇斯底里的情緒,令我們夫妻相當困擾,卻百思不解。
來到這兒以後,在老師們的觀察與協助之下,我們半信半疑地從本身做起,尤其是從父親的角色開始,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和心情,漸漸地,孩子展現出讓我們耳目一新的轉變。他學會說出心底的委屈,不再壓抑情緒;難過或哭泣時,開始願意向爸爸尋求支持和安慰,也不會再孤獨地躲在僻暗的角落裡「冷靜」。
我才終於發現,原來我的孩子其實是怕生、害羞、動作慢的人,卻善於隱藏本身焦慮和不安的情緒。他在我的強勢教養下符合了期待,卻把一切的不適都「成熟」地壓抑在幼小的心底。當壓抑超出臨界點的時候,「火山爆發」出現了,然而,從最親近的父母臉上得到的回應,卻是不耐和不解。很難想像,我們自認是那麼樣愛孩子、關心孩子,但是對孩子的理解竟是如此地淺薄,如今想來,心中真是萬般不捨。
「終於,我真正認識了我的孩子!」這一句沉重卻讓人慶幸的話,正可以用來作為我心情感受的註解。萬幸!我的疏忽與無知,並沒有讓我到白髮蒼蒼之時才空留餘恨。慶幸我們家有緣來到這片愛的園地,得到眾人滿滿的付出與關愛。謝謝你們!所有曾在「豐樂華德福幼兒園」付出的老師及伙伴,你們是孩子生命中的天使!
豐樂華德福幼兒園 家長 Jeffers 爸爸
Chapter1三大內在能力,給孩子邁向幸福未來的通行證(節錄)
意志、情感、思考,缺一不可的能力教育
台灣的生育率年年下降,政府公布的數字顯示,自1950年代平均每一名婦女會生7名子女,到2009年,平均每一名婦女只生1.03名子女;而2009年的新生兒人數只剩下30年前的一半。最近這兩年,政府意識到人口老化問題的嚴重性,開始鼓勵生育,不過似乎成效不彰,生育年齡的男女對生養下一代似乎顯得意興闌珊。
我就常聽到身邊受過高等教育的頂客族說,與其養孩子不如養寵物,因為現在的孩子難教導,不能打又不能罵,還不如養寵物,省去...
作者序
學習教養孩子,自己蛻變成為更好的醫生
幾個禮拜前,我在診間為病人針灸,病人冷不防的冒出一句:「許醫師,妳現在看診的模樣真像是一位天使。」哎呀,這是我所贏得過的讚美當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說法了。我忍不住請教這位病人,為什麼會有這樣天外飛來的「靈感」呢?
這位病人和我已經認識十五年,身體有狀況的時候,就會來診所尋求協助。只見她篤定說道:「對呀,我十幾年前認識的妳,和現在完全不一樣耶!妳已經沒有以前的急性子,對病人更溫柔有耐心了。」
喔喔,原來我一直想要在人前隱藏的急性子,連病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從小,媽媽就常罵我說:「妳為什麼這麼『躁性』!」這個台語的「躁性」,已經說明一切。但是我當時年紀小,不明白自己急躁的性子令人非常不愉快,也讓媽媽吃不消。
我是典型火相性格的人,做起事情十萬火急,立刻就要看到結果。而火相氣質的人隨著年紀漸長,變得越有能力以後,還會更加的自以為是,因此我剛烈的性情變本加厲,而且絕不妥協。
這樣的性格特質有好有壞,並不全然都是負面,但是當它的缺點已經讓旁人感到困擾的時候,就必須有所調整與改進。然而我始終缺乏對的人,或者應該說,我始終沒有遇到那命中注定的「剋星」,來修正我的性格缺失。婚前,父母拿我無可奈何,而婚後,我的另一半和我也有相似之處。土相氣質的他不喜歡熱鬧喧嘩,我也是不多話的人; 他在某些方面同樣是個急驚風,又是就事論事的事務導向型作風,和我頗為相似,所以我還是能夠繼續自己原本的「我行我素」。
一雙寶貝對我的潛移默化
直到我們生下第一個孩子,事情出現了戲劇性的轉變。我們的女兒是風相氣質的孩子,這是一種以情感為導向的特質,所以她從小個性迷糊,忘東忘西,平常就喜歡自言自語,不時大聲唱歌,情緒起伏像是坐雲霄飛車。這和外子喜歡穩定的氣質,和我一貫堅定的特性呈現出兩極化路線,也讓我們在孩子的教養上充滿挑戰。女兒看到驚人的畫面會大聲尖叫,遇到出乎預料的事會高聲嚷嚷,完全外放式的情感表達經常讓外子感到驚心動魄,甚至不耐煩。
但是隨著孩子日漸長大,我領悟到女兒帶給我們這對事務導向、風格一板一眼的父母很大的學習。尤其是女兒和媽媽比較親近,我和她的相處時間特別多,在她青春期情緒多變的日子裡、在她高中時期情竇初開的階段,我陪伴她越多,越發現這個心地善良、情感多變的孩子是多麼的可愛。不知不覺間,我也受到她的影響,個性逐漸變得柔軟,懂得耐心對待;透過她,我看到人生原來有豐富多樣的變化性,而不再只是土相氣質的直線性思考,或是火相氣質的只問結果而不懂欣賞過程。
女兒四歲的時候,我們又生了一個兒子。這個水相氣質的孩子同樣屬於情感導向型。他個性甜美而柔軟,情感相當豐富,但是水相緩慢的行事步調,對我形成最大的挑戰。
我的工作十分繁忙,每天下班已經筋疲力竭,卻還是想要把握一天最後的短短幾個小時,與孩子親密接觸,幫他們洗個暖呼呼的澡。但兒子總是拖拖拉拉,讓我心裡又急又氣。早上要帶他上幼稚園,他也非要賴床一小時不可。
一開始,我試著硬要拖他下床,可是小傢伙就有本事和我長期抗戰。學習人智醫學以後,我才知道水相的人凡事都要「等一下」,和我火相「說風就是雨」的個性「天生犯沖」。陪伴兒子成長的過程,就是我的耐性大考驗,他讓我看到全然不同的另一種「慢吞吞的人類」。如果換成是別人,我早就掉頭走人,偏偏他是我兒子,我必須要耐心等他。
我在女兒身上學會柔軟彈性,與欣賞生活的多變;在兒子身上學會把步調放慢,收斂起自己急躁剛烈的性情。因為任憑我個性再怎麼強硬,遇到這兩個孩子就一點都不管用。
孩子是父母天生的老師
陪伴這一雙寶貝成長的十多年當中,我的個性不知不覺改變了。雖然想要完成的事仍然多如牛毛,但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當年,我接受的教養方式沒有辦法平衡我火相急躁火爆的特質,如今卻被我自己的兩個孩子給磨得兩面發光。
孩子來到我們的家庭,其實是要帶領父母進入另一段學習的旅程,來平衡父母的某些不足或缺點。父母如果不能體會這個事實,硬要用自己的權威來壓迫孩子服從自己,不但會因此失去自我學習和再度成長的機會,也會傷害了心愛的孩子。
我由衷感謝自己的兩個孩子,因為他們,我開始涉獵教育領域;為了好好的教養並且陪伴他們,我也學習人智醫學。就在學習成為好父母的過程中,又增進了我成為一名好醫師的能力。畢竟,縱使我真的具備了良好的醫術,但若是對病人缺乏耐心,也絕對稱不上是良醫。
許姿妙
學習教養孩子,自己蛻變成為更好的醫生
幾個禮拜前,我在診間為病人針灸,病人冷不防的冒出一句:「許醫師,妳現在看診的模樣真像是一位天使。」哎呀,這是我所贏得過的讚美當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說法了。我忍不住請教這位病人,為什麼會有這樣天外飛來的「靈感」呢?
這位病人和我已經認識十五年,身體有狀況的時候,就會來診所尋求協助。只見她篤定說道:「對呀,我十幾年前認識的妳,和現在完全不一樣耶!妳已經沒有以前的急性子,對病人更溫柔有耐心了。」
喔喔,原來我一直想要在人前隱藏的急性子,連病人都看得一...
目錄
寫在本書之前 如何愛孩子才是真正對孩子好
作者序 學習教養孩子,自己蛻變成為更好的醫生
一雙寶貝對我的潛移默化
孩子是父母天生的老師
怎樣愛孩子才是真正對孩子好
第1章. 三大內在能力,給孩子邁向幸福未來的通行證
˙孩子成長的兩股力量
COLUMN 關於人智醫學與華德福教育
肉體成長的力量
內在發展的力量
Column.透過肢動活動激發腦力,才是長遠之計
˙意志、情感、思考,缺一不可的能力教育
˙培養孩子的意志力,7歲前是關鍵
意志力的神奇魔力
現代教育尤其必須加強意志力的養成
意志力的養成在於肌肉的鍛鍊及良好的消化系統
˙培養孩子的情感能力,7至14歲是關鍵
心中沒有愛,人間如同地獄
過度重視孩子世俗成就的教養悲劇
讓孩子感動的學習,就是情感教育的基礎
˙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14至21歲是關鍵
美女醫師的坎坷姻緣路
「華德福出品」,父母有信心
第2章. 三個R,讓孩子真實感受到父母的愛
˙實踐三個R,輕柔喚醒孩子內在能力
˙第一個R:有節奏的規律生活(Rhythm)
規律性的事物,都蘊含特別的力量
學習要把握有規律的呼吸原則
Column華德福晨圈律動對孩子未來發展的助力
Column華德福晨圈律動協助孩子的感官發展
睡眠是營造生活節奏的重大關鍵
肝臟在物質體層面的運作
肝臟對內在層面的運作
肝臟提供九歲前孩子的體內溫暖,提升智力發展
不是累了才要睡,而是時間到了就必須睡
睡得好的孩子,就是保持在最佳狀態的孩子
晚睡讓孩子長不高
晚睡讓孩子性早熟
晚睡傷害心臟
Column不規律的睡眠讓成人的健康也深受其害
˙第二個R:重複性的事物學習(Repetition)
重複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天天有驚奇,孩子吃不消
Column足齡的孩子學一天就會,為何要不足齡的孩子用三年時間
來學?
Column 童年的美好童話故事,是孩子未來發光發熱的基礎
˙第三個R:崇敬的態度(Reverence )
大人在生活中展現的態度,都會被孩子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缺乏敬虔心的父母,教導出言行粗魯的孩子
第3章.三個L,愛之適足以害之的教養迷思
˙第一個L:聲光刺激(Light)
無所不在的電視
Column「停止運轉機制」的實驗內容
聒噪不休的衛星導航系統
過早的藝術陶冶
人群雜沓的公共場所
大人的語言刺激
Column 孩子越大聲,老師越小聲,
˙第二個L:讓孩子變得懶惰(Lazy)
凡事代勞,養成孩子四體不勤的懶惰氣質
放手讓孩子學習最切身而有用的生活體驗
Column學童肌肉活動不足造成的學習障礙
適度勞累有益身心
˙第三個L:限制孩子(Limit)
對孩子做「非分的要求」,是用大人的無知來責備孩子
不讓孩子生病反而有害健康
Column發燒是身體有產熱的需求
Column人智醫學如何看待孩子發燒
Column人智醫學對發燒的護理
Column人智醫學對中耳炎的治療
Column 孩子不吃飯,不是脾氣拗,也不是習慣差,而是生理健康問題
Column.正確利用脂肪為孩子補腦 1
Column.正確利用脂肪為孩子補腦 2.
附錄1真正認識我的孩子
附錄2與華德福教育美麗的相遇
附錄3 創造性的規範
附錄4.我對主流教育的省思及對華德福教育的側面觀察
寫在本書之前 如何愛孩子才是真正對孩子好
作者序 學習教養孩子,自己蛻變成為更好的醫生
一雙寶貝對我的潛移默化
孩子是父母天生的老師
怎樣愛孩子才是真正對孩子好
第1章. 三大內在能力,給孩子邁向幸福未來的通行證
˙孩子成長的兩股力量
COLUMN 關於人智醫學與華德福教育
肉體成長的力量
內在發展的力量
Column.透過肢動活動激發腦力,才是長遠之計
˙意志、情感、思考,缺一不可的能力教育
˙培養孩子的意志力,7歲前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