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人經商的歷史源遠流長,幾千年的漫長發展積澱了豐富的商業文化,湧現出了很多名商巨賈。所以,美國經濟學家、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湯瑪斯•索威爾博士就提到,猶太人、日本人、中國人和美國人是世界上最能賺錢的人。
在現代的世界上,想要成為頂尖的CEO經理人必須恪守哪些原理才能保證經商成功呢?
首先,你必須把握經濟命脈,必須關注政局,新聞聯播圖文並茂,有聲有色,著實為商人的最佳晴雨表。
你自己必須守信,一諾千斤!你確認你一定能夠做到的事情你才可以承諾,但不要誇大其辭;你如果想一直做個商人,那麼你必須樹立自己的信譽!雖然你可以不在乎外界對你的爭議甚至你也可以製造爭議,但你不能失去信譽,否則你就不是一個商人而是一個騙子;而你的涵養則展現在對待對方不守時不守承諾的態度與包容等方面。
你能贏得起但你可能輸不起的生意最好不做!在做任何生意以前,你都必須考慮清楚,如果你輸了,那麼你是否輸得起,而不是去考慮你如果贏了會怎樣怎樣,輸不起的事情你最好別做!
不要先期投入太多,給自己留夠底牌。不要把自己手裡所有的牌全部亮出來,因為牌局隨時會中途停止,而對方也隨時會出新的牌,不到最後關鍵時刻,最好不要亮出你手裡最有分量的牌,最後的贏家才是真正的贏家!
你必須慎重選擇合作夥伴。無論是團隊,還是個人,很多時候我們都渴望有能夠和我們一起聯手打天下的黃金搭檔,但選擇親密戰友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慎重是對彼此而言並非只針對單方,而親密戰友一定要符合下面這些前提條件才可以成為你的親密戰友;其一,他和你一定需要在一個戰壕裡一起戰鬥過至少一年;其二,在你沒有負他的前提下,他對你所說的每一句話他自己都能負責任;其三,他必須是個實在而且能塌實做事的人;其四,他考慮得更多的是你們之間共同的利益(無論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而這個共同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其五,關鍵時刻他沒有躲開更沒有出賣你。五點缺一不可,否則彼此之間的合作不會長久。
不要擺大,哪怕你真的是老大。切記天外有天,不要在任何場合擺大,哪怕你真的很大。
保持中立,不要捲入政治派系紛爭。在任何派系紛爭面前都應該保持中立,尤其是在政治派系紛爭面前,事實證明,把商業利益的希望寄託在有派系紛爭可能的任何一方面都是危險而且不明智的,在派系紛爭之間,你必須冷靜的保持中立。
你不要太在乎金錢與利益得失。切記有所得就有所失,而有所失就有所得的古訓,錢沒有了還可以再賺,天下自然有的是你賺不完的錢和商業機會,所以何妨在金錢與利益面前大度一些呢?更何況,更大的商業機會正在等著你去把握呢?基本上你應該沒有時間計較一時的得失才對,哪怕你有的是時間去品茗賞色。
你必須總結別人的成敗得失。不要羡慕別人的成功,更不要鄙夷別人的失敗,你首要應該做的是學會分析和總結現象背後的本質,找出別人失敗或成功的全部原因,取其長,補其短,做你自己該做的事情。
在能把握全局的前提下,不要追求事必躬親。不要把自己搞的沒有時間與朋友交流,最要緊的是不要讓自己沒有時間放鬆與思考,所以,應該學會讓別人去幫你打點生意,處理業務,雖然業務的核心部分你自己必須牢牢把握;同樣,把事情交給別人去做的風險你要考慮清楚並能夠預防,以免你把事情交給別人做以後,你自己又成了一名忙碌的救火隊員。
這是一個屬於強者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智慧的世界!智慧會使你淩駕於萬人之上,智慧會助你得到想要的一切!
市場競爭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智慧與謀略的競爭。以謀為本,以智為先,才能智贏天下!
本書若能為您在尖端社會中,提供某些有益的啟迪與借鑒,這就實現了編寫此書的目的。
第一堂 用眼光創造財富
曾有人這樣說過:「瑞士人賣的是智慧和技術,美國人賣的是腦子裡想出來的東西,日本人賣的是手裡做出來的東西,中國人賣的則是地裡種出來的東西。」雖說這話有失偏頗,但也說明了一個道理:經營眼光往往決定你的生意能夠做多大和你用怎樣的方式賺錢。
眼光定財富,遍地都是錢
比爾•蓋茲說:「我從來都是戴著望遠鏡看世界的。」人是看多遠而走多遠,而不是走多遠看多遠,在商場上,誰有眼光,誰能夠看到趨勢,誰能夠高瞻遠矚,誰就能「早富」、「大富」。
有一次,一位范先生攜妻帶子遊北京時,突發奇想要在天安門城樓開一家「馬列書店」:店內以紅黃「國旗色」為主色調,高處懸掛馬克思、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等人的畫像,所售圖書均為經典著作。他認為借助地理的優勢和紅色的主題,銷路絕對沒有問題。得知這個想法的朋友都笑他「太癡狂」:天安門城樓可是寸土寸金、莊嚴雄偉的地方,怎能開店?
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100周年,范先生覺得時機到了,他堅定地叩開了天安門城樓管理處的大門。結果是在范先生意料之中,在許多人意料之外,管理處不僅當場同意,還破例對這家書店免收租金。他憑藉著獨特的經營眼光,抓住天時和地利,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不戰而勝。
藝術家說:世界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發現。同樣,世界上絕不缺乏商機,缺乏的是發現商機的眼睛。
2002年1月1日,歐元在歐盟各國開始正式流通,中國報紙刊登了一張歐元的照片。聰明的溫州人卻在這張非常普通的照片上,發現了無限的商機:新版歐元比歐盟各國以前所使用紙幣尺寸都要稍微大一點,那現在的皮夾肯定就裝不下新幣了。很快,大批適合新幣大小的皮夾,從溫州出口到歐洲,並且大受歡迎。溫州人的眼睛裡有「針」,可以從細微的風吹草動中刺探出商機,並能在第一時間轉化成財富。
一個成功的商人在大陸投資,要把每天看CCTV-1新聞聯播列為毫無藉口、堅決執行的軍規。你可以不看財經報導,也可以不看焦點訪談,如果你不是做石油和外匯的,甚至你都可以不去管類似9•11事件和中東局勢。但是新聞聯播一定要關注,因為它指導著你投資大陸的下一步投資方向。
《莊子》一書中講了這樣一則寓言:宋國一戶人家,有一祖傳秘方,冬天塗在手上不生凍瘡,皮膚不會皸裂。這家人靠這個秘方世世代代以漂布為生。後來,吳國人重金買到了這個藥方,用來裝備軍隊,結果有效地防止了官兵凍傷,屢打勝仗。同樣一件東西,因為使用者眼光的不同,結果就天壤之別,前者「世世以洴澼竭為事」,朝不保夕,後者「裂地而封之」,一步升天。機會是上帝的別名,只要你懂得發現機會並把握機會。
溫州人的目光敏銳,決定了溫商可以審視度勢,靈活的轉變經營策略。葉先生是1995年到南京投資的,他注意到當時南京的飲食、休閒很火熱,便多次去消費,瞭解他們的消費結構。但最終他還是放棄了這個行業,因為他感到消費熱點不一定是投資熱點,往往市場越是殺很大,投資越要謹慎。
然後,他計畫開辦租房仲介公司,這時他注意到辦公樓不僅難租到,而且價格也高。於是,他改變計畫,決定投資開發中低級的商務中心。這一招果然擊中市場要害,他的諾亞商務中心建成後,由於市場定位準確,出租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與此相對應的是,南京大量高級寫字樓因為租金太貴而閒置。
王老闆是溫州第二代創業者的代表人物。1981年從中學畢業後,王老闆就進入了林場工作,當時他只有17歲。兩年後王老闆開始到外地另謀出路。1986年,王老闆和妻子到鄭州某商場租了一個櫃檯,經營服裝生意,第一年由於沒有進行細緻的成本預算和及時捕捉到鄭州消費市場動態等諸多因素,生意虧損了。夫妻倆沒有氣餒,逆流而上,憑著敢想敢做的精神,第二年就改為自產自銷的方式,夫妻倆起早摸黑,省吃儉用,自辦了服裝加工廠,終於積累了一部分資金。
1994年,王老闆發現敦睦路一帶商業基礎很差,沒有商店,但是這一塊的人流量卻非常巨大,他看中了這裡的市場發展潛力,就租用了這些地,合資建立了幾間店面,經營他最得心應手的服裝生意。事實證明了他眼光的獨到。不久,這一帶發展成為鄭州最大的服裝市場,服裝不但在河南省銷售,並且擴大到周邊的幾個省份。對當初這一決定,王老闆至今記憶猶新,他說,做生意,眼光要準,看準了就要大膽去做。
20世紀50年代後期,李嘉誠在產品外銷中發現,歐美市場興起了塑膠花熱潮,便迅速轉產塑膠花,結果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接著他以敏捷的目光發現地產業將前途無量,於是毅然扭轉經營方向,開始從事房地產。他敏銳的眼光和果斷的決策能力使他在短短十幾年裡發展成為香港地產界的超級巨富。
20世紀50年代初,雷•克羅克還是一名牛奶攪拌器的推銷員。有一次,他賣給加利福尼亞一家餐廳10台牛奶攪拌器。他對此十分好奇,因為他覺得一家餐廳用不著添置10台牛奶攪拌器,於是他便前往那家餐廳看個究竟。
結果,餐廳的兩位麥當勞兄弟經營理念讓他深受啟發:價格低廉、快速服務、能讓年輕人在車裡享用。雷•克羅克認為麥當勞兄弟的這一做法是革命性的,完全可以加以複製到其他地方經營,於是便有了他在芝加哥的第一家麥當勞餐廳。1961年,雷•克羅克以270萬美元的價格從麥當勞兄弟手中購買了麥當勞餐廳的所有權,並將麥當勞餐廳以連鎖形式推向全美國。到了1968年,麥當勞開始向海外進軍,最終成為了全球擁有最多分店的速食「巨頭」。
麥當勞兄弟發明了漢堡包,但是在他們手裡,麥當勞只是小吃店。而雷•克羅克以獨特的眼光發現了麥當勞大有可為的發展空間。現在,麥當勞在全世界擁有3萬家分店,每天有4600萬名顧客,收入每年以12%∼15%的速度增長。世界的人們在吃麥當勞時,想到的不是麥當勞兄弟辛勤和天才的研發,而是雷•克羅克的眼光、勇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