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是誰在操縱我們一生的幸福?
誰讓我們的愛無能為力?
愛,發自世界上最柔軟的心靈,卻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
可是,這武器在現代社會中,卻有點像段譽手中的六脈神劍,有時靈光,有時不靈。
我們的愛,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不久前,一家大型愛情網站公佈了一份年度兩性愛情觀報告,針對過去一年兩性在婚姻愛情、擇偶方面的心態和價值觀作調查,其中提到:越來越多高學歷、高位階、高收入的「三高女性」,難以找到如意郎君,還有層出不窮的婚外情、居高不下的離婚率……讓我們禁不住扼腕嘆息:為什麼如此之多的「三高女性」,選擇當「齊天大剩」?為什麼男人和女人越來越像兩條平行線,彼此傾慕卻無法交集?或者即便相交,結成眷屬,卻只是構成一個大大的「╳」,開始於誤會,終結於錯誤,漸行漸遠,無可奈何地忍受孤獨?
有人說,這是因為他們得了「愛無能」症。這是近年在網路上和都會白領中,非常流行的一個名詞。
在這本書中,我想作一個大膽的嘗試,幫助那些在痛苦和孤獨中煎熬迷失的現代人,讓他們知道,到底是誰在傷害大家和大家們的愛?是誰操縱了我們一生的幸福?又是誰使我們的愛無能為力?
有些看過我的《女人不狠,地位不穩》一書的女性讀者,跟我坦言:「『三不女人』很好,很完美,對男人也會保持一種永恆的吸引力。但是我做不到。」為此,我特別問過一些讀者,為什麼做不到,她們的回答如出一轍:「因為你在書中舉的案例告訴我們,『三不女人』首先要有自信,在男人面前要拿得起放得下。但我偏偏沒那種自信,我總是怕失去他,怕失去這份愛,所以我無法像你說的『三不女人』那樣瀟灑自如」。
這實際上牽涉到另外一個問題:當我們感受到幸福即將來臨時,該如何把握?「三不女人」可以在彈指間,把幸福握到手中;而一些沒有自信的男女,或者對幸福從來不敢抱任何奢望的人則無能為力,聽任幸福從自己的指尖溜走。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其實也是一種「愛無能」的表現:想去愛,卻又無能為力。
愛是童年送給我們的最好禮物
愛的能力從何而來?在本書中,我嘗試告訴大家影響愛的能力的幾個重要因素。有一點很重要:愛的潛能來自我們的童年經歷,我們最初是從父母或最親的長輩那裡,獲取愛的源泉。愛,是童年送給我們的最好禮物。
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一個人的童年以及他從小成長的家庭環境、父母的教養方式,會構成他的童年潛意識,這種潛意識一旦逐步形成、固定下來,將會對他的性格、人格、擇偶觀、人際關係、感情模式,乃至對待戀愛、婚姻、家庭的態度,造成深遠的影響。換句話說,一個女人喜歡什麼樣的男人,一個男人會娶什麼樣的老婆,他們戀愛也好,結婚也罷,甚至將來如何撫育子女,都跟他們的童年息息相關。
「潛意識」是指潛藏在我們意識底下的一種神秘力量。人的意識彷彿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百分之三十是意識,是我們所知道的部分,水面下的百分之七十則是潛意識,我們並不完全知道,但它卻構成了我們最重要的心理世界。我們絕大多數的行為舉止,其實都是潛意識作用下的結果。
在日常生活中,潛意識就像空氣中的塵埃一樣,無處不在,它總會在不經意之間,侵入我們的意識,干擾我們的思考,甚至左右我們的判斷。
比如:一個新郎驅車前往婚禮現場的路上,錯把綠燈當成紅燈,這讓他驚惶失措,但這僅僅是個簡單的失誤嗎?後來才知道,他其實是對結婚猶豫不決。新娘是父母介紹的,他並不喜歡,只不過為了遵從父母的意願而被迫答應,他把綠燈看成紅燈,其實是一種潛意識的作用。意識上他選擇結婚,潛意識卻悄悄提醒他:這段婚姻不合適。雖然婚禮照常舉行,但他們之間並不和諧,婚後不到三年,他們就離異了。
又比如:一個女孩對同一部門比她大二十多歲的中年男子產生強烈的好感,沒多久兩人在一起了,當身邊同事對此感到不解時,女孩說出了緣由:她覺得他長得像她的父親。原來,父親從小對她很好,可惜在她八歲那年就去世了,她從此失去父愛。在潛意識中,她把他當成去世多年的父親,她喜歡他,其實是在尋找父愛的替代品。
再比如:一個三十歲出頭的獨立創業女老闆,禁不住一個比她小八歲的大學男生的猛烈追求,彼此相愛了。但沒多久,這位男生就受不了了,因為周圍的異樣眼光:你找一個這麼有錢的女老闆,是不是吃軟飯的?你還算是男人嗎?而女老闆跟他在一起,由於年齡、地位、收入的差距極大,總覺得沒有安全感,很快地,這段感情無疾而終。其實,這也是潛意識的作用,這種潛意識不是來自於兩個人過往經歷的干擾,而是傳統文化的深遠影響:男女擇偶,男方一定要比女方強,否則感情基礎就不穩固。這是一種文化潛意識,女方的擇偶條件,大多往上看:必須年齡比她大、個子比她高、收入比她多,這也是男尊女卑這種傳統觀念的潛在影響。
以上幾個案例,都是我在作兩性諮商中遇到的。由此可見,潛意識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它就像一個沖洗底片的暗房,你外在的生活狀態,都是從這個地方沖洗出來的。如果把你的意識比喻成一部相機,那你的潛意識就是感光底片,你會在上面留下畫面。
一個人在他的潛意識裡,把自己想像成什麼模樣,他就會變成什麼模樣。很大程度上,潛意識塑造了我們的性格,決定我們是快樂還是痛苦,是幸福還是不幸?如果我們的童年是不幸的,童年潛意識就會把這種不幸,敲到我們的心靈鍵盤中,我們就一直被這種不幸纏繞,哪怕真正遇到我們所愛的那個人,我們也會思前想後、裹足不前,即便兩個人在一起了,也會患得患失、誠惶誠恐,有的伴侶會挑剔對方,有的伴侶會懷疑對方不忠。有的女人總是愛的死去活來,好似飛蛾撲火;有的男人總是喜歡不停地追逐異性,就像蜜蜂採蜜一樣,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潛意識作用下的結果,只要探究下去,你將發現他們大都有著不幸的童年。
如果一個人總在愛情或婚姻中遭遇挫折,
他要從童年潛意識中尋找原因
如果一個人(無論男女),總是在愛情和婚姻中屢遭挫折,那麼他(她)應該從他(她)的童年潛意識中,去尋找原因。其實,一個給人感覺不夠自信,甚至非常自卑的人,他的童年潛意識一定殘存了不少負面的記憶,讓他總是被這些記憶羈絆,就像一匹負重過多的馬,怎麼也跑不快,是同樣的道理。反之,童年幸福的人,童年潛意識一定也會為他提供足夠自信的營養。
過去,兩性關係和親子關係,一直屬於完全不同的兩種領域。前者歸入婚戀情感,後者則屬於家庭教育。但隨著近年我對情感問題的深入研究,發現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為,深層次的兩性情感問題,都可以追溯到一個人的童年經歷,尤其是他(她)跟父母的關係。親子關係處理不好的人,長大以後一定無法很好的處理兩性關係,同樣,兩性情感出了問題的夫妻,即使有了孩子,也無法很好的經營親子關係。
所以在這本書中,我大量運用了親子關係中的一些原理和技巧,但我畢竟不是家庭教育的專家,有些說法可能欠妥,但我希望今後這方面的研究能夠深入下去。因為,無論我們活到多大,結婚多少年,甚至有了下一代,童年卻一直還躲在暗處,悄悄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
文化潛意識和童年潛意識
是開啟我們一生幸福的兩大密碼
如果說,童年潛意識更多是個人的生活印記,在潛意識裡面的反映;那麼,文化潛意識則是一種集體潛意識。「集體潛意識」這個名詞,最早出自瑞士心理學家榮格,他認為一個人的人格結構,由三個層次組成:意識、個人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無疑,童年潛意識屬於個人潛意識,而集體潛意識則反映了人類在歷史演化過程中的集體經驗。榮格說,它是「從任何一種關於個人的東西中分離出來的,是全人類普遍所具有的,因此,它的內容到處都能找到」。比如,我們上學、工作、戀愛、結婚、生子,這些人生各個階段的重要內容,就是全人類的一種集體潛意識,只要我們生活在這個星球上,只要我們還是人類,我們大多數人就要遵從這樣一種生活方式。
而文化潛意識,則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心理,在潛意識中的反映。比如,我們傳統文化特別強調兒女要孝順父母,婚姻要講求「門當戶對」,以及所謂的「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甚至男人的「處女情結」,都是文化潛意識對我們的潛在影響。文化潛意識和童年潛意識,我認為這兩大潛意識構成了我們最重要的人格特徵,也是操縱我們一生幸福的兩大密碼。在某種程度上,文化潛意識的影響,甚至是排在第一的,其次才是童年潛意識。
說到這裡,也許有的讀者會非常悲觀:如果我的童年存在某些缺憾,如果我的童年潛意識裡,有著太多負面的情緒,是不是意味著我將來的戀愛和婚姻,都將重演童年的悲劇?不,雖然童年潛意識是開啟我們一生幸福的重要密碼,但並不代表你童年的不幸,將徹底關閉幸福的大門,只要你善於清除過去的陰霾,敢於走出痛苦的童年潛意識,夢想依然可以實現,幸福依然可以降臨。那麼如何做到呢?就請你接著往下看,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相信,只要破解童年潛意識和文化潛意識兩大密碼,認清傷害我們的「無形」真面目,在我們付出愛和接受愛的時候,就不至於無所適從,不至於粗暴乖戾,不至於悲傷盲目。因為,我們不但有能力懂得愛、擁有愛、付出愛,我們還知道,愛是何物,從何而來。我們將在自信的天空下,擁有一生一世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