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商品設計概論」此書,不是談論視覺之外的其它人體感受,例如聽覺、嗅覺......等,是建立在常態下,「設計」與「創意」的逆向思考上,是重新詮釋設計與創意的一項行為。它不再只是「完成」,而是完成前的「觀念轉換」。
在五、六零年代,電話都是轉盤式撥鍵且帶有線的,試想那時若有一位研究生,站在逆向思考的角度上詢問教授: 「教授,這個電話一直有線很不便…是否能改成沒有線的電話呢?」,如果當時教授回答:「當然不行!沒有線,怎麼會有電,怎麼接電信公司?」倘若當時,這位逆向思考的學生妥協,且聽命於教授,那麼如今,或許也不會有無線電話甚至大家都擁有的手機誕生了。
因此,許多的原創,常存在於「逆向思考」之上。如室內拖鞋,本該是以讓人穿得舒適為主,但逆向思考之後,硬是要穿得不舒服,於是腳底按摩拖鞋就誕生了。船,一定要浮在水面上,那逆向思考之下,即出現了沉在水裡的潛水艇......
有許許多多的原創,都是在當大家覺得不可能,也不可行的逆向思考下誕生。我們對於「設計」與「創意」的名詞或形容詞,是否該加以重新的逆向思考一番呢?還是,只能慣性般的,跟隨大家目前對設計及創意的覺得而為之呢?
現今社會下的人們,所謂「創意」、「設計」的氛圍慣性,並沒有實質地對地球及生活資源,帶來保護與幫助,我們對這些創意、設計的「慣性覺得」,是否該重新思考且加以打破呢?對居住在地球上的人類來說,當今最實質與最重要的議題,已不是如何讓生活更便利,更如何繁華於有形物質設計,而是該強化人心,對岌岌可危的地球,產生關愛與珍惜。若砍掉一大片樹林,讓地球生態更加速破壞,只是為了得到昂貴的名牌高級木桌椅......利用消耗地球的壽命來換取人類的虛榮滿足,你忍心嗎?
這世代的「設計」與「創意」,或許應該著力於,如何讓人心得到轉換,以及生物平等使用權的認知,珍惜現有資源,不再做過多的浪費!
這就是「無形商品設計概論」的目的,希望大家能夠為自己的「慣性覺得」開啟一扇逆向的窗,讓我們逆向思考:設計不再是為人,依人的習慣來進行,而是為平等的眾生、眾物,共存共生而設計。好讓後代生物們,與人一樣平等,可以依然享受,這地球的美好!
作者簡介:
2002 旅居西雅圖
2009 明德女中教授藝術潛能開發
2010 創立杯子藝文咖啡
2010 開始教授兒童藝術潛能開發於各單位
2011 策展「十二個小朋友的畫展」於杯子藝文咖啡
2012 策展「小杯子畫家們的聯展」於杯子藝文咖啡
2012 赴神木村教授藝術潛能開發
2012 出版「夏承國―你的未來早就是過去」一書
2012 主辦夏承國藝文講座系列
2013 「蔡素玲、夏承國雙展」於杯子藝文咖啡
2013 策展「夏承國輕油畫展」於台灣國立美術館,並出版夏承國「輕
油畫展畫冊一輯」
2013 榮獲藝文教育推廣獎
2013 彰化縣文化局主辦青溪新文藝學會聯展
2014 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學系碩士班榜首
2014 彰化員榮醫院演講「藝術心理分析與啟發」
2014 彰化縣文化局員林演藝廳舉辦2014「演畫」個展
2015 出版「夏承國―一個沒有做愛聲的城市」一書
2015 取得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學系碩士學位
2015 正德高中藝術人文中心2015「遊畫」個展
2015 正德高中「青年講堂」講座講師
2015 臺灣法式藝術教育協會會長
2015 大葉大學工業設計學系講師
著作:演畫 – 蔡素玲 的畫&小文學
章節試閱
人類與其他的生物,在地球上已存活了無數個世紀,而人類在群居社會化下,由於私心作祟,竟然由原本的安全求溫飽,轉形為貪心與虛榮,需求過多的結果,導致了地球急速衰退與老化。所以在此世紀,應該是大家要稍為佇足停下腳步省思的時候了。
從前,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所有的星體都是繞著地球轉,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地心說),但後來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他發現地球實際是繞著太陽轉的,而且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在那之後,伽利略也證實了日心說,且當時,還受到教會的軟禁。到了20世紀,哈伯才發現,太陽其實也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宇宙間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星系。
過去,因為航運科技不發達,大部份的人們,都生活在歐亞大陸上,沒有人前往大西洋及太平洋去探索世界,因此,那時候的人都認為地球是平的,而當你走到盡頭就會掉下去,直到15世紀哥倫布才發現「美洲」這塊新大陸,一直到16世紀的麥哲倫航海地球一圈之後,才證明了地球是圓的。
埃及的金字塔、馬雅文明的金字塔、英國的巨石陣,以及復活節島上的巨石像,至今仍是個謎,以現代的科技,仍然無法蓋出這樣的建築,更何況在當時,人類考古歷史學家們的資訊或許有誤!的確,在科技越來越進步的現在,很多不為人知的古蹟,已經慢慢被發現,以往天文歷史學家們的論調,一一不斷地被推翻,所以,我們對世界已知的絕對值,是否該存有一個問號?
愈來愈多的科學家及考古學家,已把人類的演化定義在退化上了。高科技造成許多新的發現,並不斷地破壞大家現有的認知,那麼誰還敢說自己的「覺得」才是對的?如此說來,那人世間什麼才是對、才是真理?
地球產生了如此大的變遷,是因為我們人類的為所欲為,所以如何減少地球資源的過度耗損,及珍惜現有資源,才是我們的對與真理吧!持續聽得到鳥叫聲,持續看得到,在溪裡快樂悠遊的魚兒,這不是大家都期待的美好嗎?但人類因慣性的私心,造成了極大的變化,溫室效應產生了極端的氣候,當太熱時,生物會往高處遷移,那遷移不了的呢?像青蛙、溪裡的生物,都只能被迫因溫度過高而死亡。而人類蓋房子的私心,導致草原愈來愈稀少,野牛、鹿、羊沒草吃,體力持續下滑,於是就輕易成了獅、狼...等獵殺的對象,造成了生態的不平衡,這一切,都是人類所造成。
生命之間,該有的本是一種共同演化,「共同演化」是一種相互的幫助與配合,而人類卻把它給摧毀了。我所提供的無形商品平台,只不過希望「人」能夠停下腳步,稍做省思,不要再維持只會浪費的慣性,要改變人類認知的慣性,就必須破壞現有的慣性,這也就是「無形商品」的目的。「無形商品」是一種對現今人類的新形態教育。「教育」其實很簡單,只是人類把他複雜化了,教育的本質本該如下列圖表:
在認識與學習的過程,會產生與每個人不同特質的謀合度。而這些過程,便可看出此人的興趣與屬性是否與學習項目相符,屬性相符才繼續深入對此學問做進一歩的了解,這才是教育的本質。
台灣的教育教出了只要在草地上擺幾隻泰迪熊,大家就爭相拍照,形成一股風潮。但大家的內在真的充實與滿足嗎?有多久你不再去感受微風的吹拂,陽光穿透綠葉帶來的美好,這些感受才是生物的本能。但人類在擁有一個物品後的「後續行為」,絕大多數都是在浪費地球的資源。擁有了一支手機,或許會買三個手機套,擁有了車,甚至還會想要擁有更多不同種類、款式的車型......這些,其實都是不必要的浪費,只是為了滿足不健全的心態,及社會化下的廉價虛榮感受,但為了這些感受與心態,地球需要付出多少的代價?真心企盼「以物易物」的活動能夠取代泰迪熊的擺設!不要再提倡空虛的表象,轉化為實質的行動才是最重要的。
地球因人類所害,所以我們該以更多的回饋,保護與珍惜,來善待地球。或許現今人類的體能,並不及於其他野生動物們,但因為善於思考,如今,已是主宰地球的頭號人物了。人的認知,價值觀與思考模式,是否該做改變了呢?但人類慣性的破壞,才有可能產生改變,所以,改變人類慣性的無形商品推廣,真的非常重要。
台灣、是一個3C產品氾濫的地區,設計手機及軟體的設計師們一直不斷地在求進步,為了讓大家使用3C產品能更方便、更簡單、更順心順手,於是他們絞盡腦汁去創作設計。但看似得利的我們,卻因為便利而不斷地退步了。因為人常常在資源少且不得不的狀態下,才會懂得反思,過度方便與安逸,人是不會思考與成長的,長期習慣於便利與順心,地球資源不斷地被過度消耗破壞,人類所得到的,將是一個快要不能居住的地球與退化的自己。
現今的設計,不該只是自得其樂,只為了帶來所謂虛無的視覺感受。現今的設計,也不該只是為了使人類方便而繼續習慣性的浪費資源,更不該為了自己的私利而讓人類退化。或許不那麼便利,才會為人重新帶來思考與感受。人類的社會,充滿了太多的不必要,因為目前的慣性,對地球及其他生命帶來了傷害與威脅,所以請停下腳步,改變我們索求過多而造成浪費的慣性吧!在資源不豐富的時代,不是一樣出現了「達文西」、「畢卡索」…等千古傳頌的名人嗎?反觀現在,人類的便利,卻只帶來了無感受的慣性!
跑車並不一定等於高級,豪宅也並不一定等於美觀......把關注於視覺表象的價值觀,提升至與地球現狀結合的認知,且丢棄社會化下錯誤的價值判斷,讓自己提升吧!與地球開心快樂的長存,才是我們該有的唯一需求。試著改變自己、改變周遭、改變環境,真心企盼「無形商品」能為大家帶來改變、提昇自我,也提昇這個世界!
人類與其他的生物,在地球上已存活了無數個世紀,而人類在群居社會化下,由於私心作祟,竟然由原本的安全求溫飽,轉形為貪心與虛榮,需求過多的結果,導致了地球急速衰退與老化。所以在此世紀,應該是大家要稍為佇足停下腳步省思的時候了。
從前,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所有的星體都是繞著地球轉,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地心說),但後來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他發現地球實際是繞著太陽轉的,而且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在那之後,伽利略也證實了日心說,且當時,還受到教會的軟禁。到了20世紀,哈伯才發現,太陽其實也不是宇...
作者序
「無形商品設計概論」此書,不是談論視覺之外的其它人體感受,例如聽覺、嗅覺......等,是建立在常態下,「設計」與「創意」的逆向思考上,是重新詮釋設計與創意的一項行為。它不再只是「完成」,而是完成前的「觀念轉換」。
在五、六零年代,電話都是轉盤式撥鍵且帶有線的,試想那時若有一位研究生,站在逆向思考的角度上詢問教授: 「教授,這個電話一直有線很不便…是否能改成沒有線的電話呢?」,如果當時教授回答:「當然不行!沒有線,怎麼會有電,怎麼接電信公司?」倘若當時,這位逆向思考的學生妥協,且聽命於教授,那麼如今,或許也不會有無線電話甚至大家都擁有的手機誕生了。
因此,許多的原創,常存在於「逆向思考」之上。如室內拖鞋,本該是以讓人穿得舒適為主,但逆向思考之後,硬是要穿得不舒服,於是腳底按摩拖鞋就誕生了。船,一定要浮在水面上,那逆向思考之下,即出現了沉在水裡的潛水艇......
有許許多多的原創,都是在當大家覺得不可能,也不可行的逆向思考下誕生。我們對於「設計」與「創意」的名詞或形容詞,是否該加以重新的逆向思考一番呢?還是,只能慣性般的,跟隨大家目前對設計及創意的覺得而為之呢?
現今社會下的人們,所謂「創意」、「設計」的氛圍慣性,並沒有實質地對地球及生活資源,帶來保護與幫助,我們對這些創意、設計的「慣性覺得」,是否該重新思考且加以打破呢?對居住在地球上的人類來說,當今最實質與最重要的議題,已不是如何讓生活更便利,更如何繁華於有形物質設計,而是該強化人心,對岌岌可危的地球,產生關愛與珍惜。若砍掉一大片樹林,讓地球生態更加速破壞,只是為了得到昂貴的名牌高級木桌椅......利用消耗地球的壽命來換取人類的虛榮滿足,你忍心嗎?
這世代的「設計」與「創意」,或許應該著力於,如何讓人心得到轉換,以及生物平等使用權的認知,珍惜現有資源,不再做過多的浪費!
這就是「無形商品設計概論」的目的,希望大家能夠為自己的「慣性覺得」開啟一扇逆向的窗,讓我們逆向思考:設計不再是為人,依人的習慣來進行,而是為平等的眾生、眾物,共存共生而設計。好讓後代生物們,與人一樣平等,可以依然享受,這地球的美好!
「無形商品設計概論」此書,不是談論視覺之外的其它人體感受,例如聽覺、嗅覺......等,是建立在常態下,「設計」與「創意」的逆向思考上,是重新詮釋設計與創意的一項行為。它不再只是「完成」,而是完成前的「觀念轉換」。
在五、六零年代,電話都是轉盤式撥鍵且帶有線的,試想那時若有一位研究生,站在逆向思考的角度上詢問教授: 「教授,這個電話一直有線很不便…是否能改成沒有線的電話呢?」,如果當時教授回答:「當然不行!沒有線,怎麼會有電,怎麼接電信公司?」倘若當時,這位逆向思考的學生妥協,且聽命於教授,那麼如今,或...
目錄
序 21
人類生存演化史的啟示 27
東方與西方 41
慣性 49
無形商品 53
個人型無形商品 73
操作一 74
操作二 76
操作三 78
操作四 80
操作五 82
操作六 84
操作七 86
操作八 88
操作九 90
操作十 92
操作十一 94
操作十二 96
操作十三 98
操作十四 101
操作十五 102
操作十六 104
操作十七 106
操作十八 108
操作十九 110
操作二十 112
操作二十一 114
操作二十二 116
操作二十三 118
操作二十四 120
操作二十五 122
操作二十六 124
操作二十七 126
操作二十八 127
操作二十九 128
操作三十 130
操作三十一 132
操作三十二 134
操作三十三 135
操作三十四 136
操作三十五 138
操作三十六 140
操作三十七 142
操作三十八 143
操作三十九 144
操作四十 146
操作四十一 148
操作四十二 150
操作四十 152
操作四十四 154
操作四十五 156
操作無形商品後的藝術創作實例與探討 163
於台灣傳統畫室內的轉型前作品(1998-2002) 169
臨摹已介於飽和之過渡期作品 173
藉由無形商品刺激之作品 177
結語 189
序 21
人類生存演化史的啟示 27
東方與西方 41
慣性 49
無形商品 53
個人型無形商品 73
操作一 74
操作二 76
操作三 78
操作四 80
操作五 82
操作六 84
操作七 86
操作八 88
操作九 90
操作十 92
操作十一 94
操作十二 96
操作十三 98
操作十四 101
操作十五 102
操作十六 104
操作十七 106
操作十八 108
操作十九 110
操作二十 112
操作二十一 114
操作二十二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