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商品設計概論」此書,不是談論視覺之外的其它人體感受,例如聽覺、嗅覺......等,是建立在常態下,「設計」與「創意」的逆向思考上,是重新詮釋設計與創意的一項行為。它不再只是「完成」,而是完成前的「觀念轉換」。
在五、六零年代,電話都是轉盤式撥鍵且帶有線的,試想那時若有一位研究生,站在逆向思考的角度上詢問教授: 「教授,這個電話一直有線很不便…是否能改成沒有線的電話呢?」,如果當時教授回答:「當然不行!沒有線,怎麼會有電,怎麼接電信公司?」倘若當時,這位逆向思考的學生妥協,且聽命於教授,那麼如今,或許也不會有無線電話甚至大家都擁有的手機誕生了。
因此,許多的原創,常存在於「逆向思考」之上。如室內拖鞋,本該是以讓人穿得舒適為主,但逆向思考之後,硬是要穿得不舒服,於是腳底按摩拖鞋就誕生了。船,一定要浮在水面上,那逆向思考之下,即出現了沉在水裡的潛水艇......
有許許多多的原創,都是在當大家覺得不可能,也不可行的逆向思考下誕生。我們對於「設計」與「創意」的名詞或形容詞,是否該加以重新的逆向思考一番呢?還是,只能慣性般的,跟隨大家目前對設計及創意的覺得而為之呢?
現今社會下的人們,所謂「創意」、「設計」的氛圍慣性,並沒有實質地對地球及生活資源,帶來保護與幫助,我們對這些創意、設計的「慣性覺得」,是否該重新思考且加以打破呢?對居住在地球上的人類來說,當今最實質與最重要的議題,已不是如何讓生活更便利,更如何繁華於有形物質設計,而是該強化人心,對岌岌可危的地球,產生關愛與珍惜。若砍掉一大片樹林,讓地球生態更加速破壞,只是為了得到昂貴的名牌高級木桌椅......利用消耗地球的壽命來換取人類的虛榮滿足,你忍心嗎?
這世代的「設計」與「創意」,或許應該著力於,如何讓人心得到轉換,以及生物平等使用權的認知,珍惜現有資源,不再做過多的浪費!
這就是「無形商品設計概論」的目的,希望大家能夠為自己的「慣性覺得」開啟一扇逆向的窗,讓我們逆向思考:設計不再是為人,依人的習慣來進行,而是為平等的眾生、眾物,共存共生而設計。好讓後代生物們,與人一樣平等,可以依然享受,這地球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