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反經》、《度心術》、《榮枯鑒》、《勢勝學》、《解厄鑒》、《忍經》以及《韜晦術》原著中的理論菁華為引子,從職場、處世、為人等角度切入,採用「譯文+故事」的形式.結合歷史人物和當代生活中的典型範例,深入淺出地將趙蕤、李義府、馮道、薛居正、晏殊、許名奎及楊慎高深的謀略智慧進行了全景展現。
想識人?想任才?看趙蕤教你識別人的真面目!
怎麼操控人心?看李義府教欲擒故縱的攻心術!
要圓通?想成功?看溤道一部左右逢源的小人經!
如何造勢?如何用勢?看薛居正如何借勢平步青雲!
如何避禍?如何解厄?看晏殊破解人的的致命弱點!
忍什麼?怎麼忍?看歷史上最有系統的忍學教科書!
求免禍?求保身?看楊慎韜光職場養晦的潛伏祕笈!
本書嚴選中國古代傳統智謀,這些先人先賢所流傳下來的智慧之果,不僅可以作為我們規劃管理的依據,更可視之為做人處事的指南。其中,《反經》教你如何識人用人,《度心術》讓你攻心有術,《榮枯鑒》道盡小人之祕技,《勢勝學》為你如何謀勢馭勢指點迷津;《解厄鑒》分析如何解除現實中遭遇的各種困境,走出困厄的謀略意義,《忍經》則是中國最有系統的忍學教科書。
翻閱此書後你會發現,原本年代久遠讓人「望而生畏」的中國古代智謀,經過精心闡述變得如此好懂易學,讓你輕輕鬆松就能咀嚼到其中的真味,並能巧妙自如地將這些極具價值的智謀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
作者簡介:
中國江蘇省南通人,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經濟學學士以及工商管理碩士。
曾在國際知名企業任職,包括寶潔(中國)公司市場部門、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客戶服務部門等。
目前擔任國際知名商業雜誌主編,致力於人際關係學、職場心理學的研究,已出版《心理學的詭計》等暢銷圖書。
章節試閱
第三篇 五代.馮道《榮枯鑒》:榮枯一部小人經
馮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省河間市)人,自號「長樂老」,生於唐僖宗中和二年(西元八八二年),卒於後周顯德元年(西元九五四年),享年七十三歲。逝世時,周世宗為其輟朝三日,追封瀛王,諡文懿。
馮道曾經侍奉五朝(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契丹)、八姓、十三帝,「累朝不離將相、三公、三師之位」。為官四十多年,是中國官場歷史的一個不倒翁,也是中國官場歷史上的一個另類傳奇。
馮道的著作是中國歷史上最是出現的評述小人「智慧」的專著,作者馮道可稱得上中國官場一個真正獨一無二的奇跡。由於作者特殊經歷和小人視角,此書便來的頗有分量,用曾國蕃的話說:「一部《榮枯鑒》,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其實,從《榮枯鑒》中可以發現,小人不是「惹不起」就能「躲得起」的,小人並非不可戰勝的,小人行事是有跡可循的,可以破解的,只有瞭解他,才可戰勝他;洞悉其奸,才能防範在先,這是一部《榮枯鑒》給我們的啟發。
小人令人不齒,君子使人欽佩,但縱觀中國歷史,小人與君子的生存狀況卻迥異。到底小人有何高明之處?只有瞭解小人,才可破除小人的夢魘。只要找到蛛絲馬跡,不僅可以洞悉、防範小人,更可以反向而為我所用,進而謀取正道。
第一章 圓通:找到利益最短路線,為我所用
亦真亦假,假話以真話做掩護
智謀原典
施小信而大詐逞,窺小處而大謀定。
——《榮枯鑒.明鑒》
譯文
偶爾裝裝有信用,大陰謀就能得逞;多多偷看細節,大的決策就能成功。
一個真誠而誠實的舉動能掩蓋多個虛偽的舉動。敞開心扉、毫無遮掩的誠實和慷慨能夠攻破人們心中的防線,即使是那些最有疑心的人也能放鬆警戒。藉由真誠,我們能輕易打開緊閉的門,踏平難走的路,登上陡峭的山。
最成功的說謊者是那些使最少量的謊言發揮最大的作用的人。一旦有所選擇地利用誠實,你就能在他人堅固的防衛盔甲上打開一個突破口,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蒙蔽和操縱對方,將他們玩弄於股掌之中。
元末群雄割據,朱元璋和小明王韓林兒是友軍。元至正二十六年(西元一三六六年),在朱元璋受到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兩面夾攻時,小明王韓林兒慘敗於元軍,又被張士誠大將呂珍圍攻,情況十分危急。小明王多次派人向朱元璋徵兵解圍,眾將都反對派兵,連軍師劉基也堅決不同意。朱元璋卻力排眾議:「我自有安排!」於是毅然派兵去救小明王。
朱元璋認為,小明王在紅巾軍和群眾中影響最大,有號召力,是一面旗幟。他尊小明王為主,一來是利用小明王影響,爭取人心;二來敵方打擊的矛頭首先衝著小明王,有助於實現他今後的更大圖謀。於是,他親自率軍北上,殺退呂珍,保住了安豐。小明王對朱感激涕零。
安豐戰後,朱元璋先把小明王迎到滁州,對小明王態度十分恭謹,完全是一副真心順服的樣子。小明王更是對朱元璋感激不已。他哪裡想到,朱元璋迅速安排親信,對他實行隔離,自己的一切統統在朱元璋的掌握之中。
隨著朱元璋節節勝利,兵多地廣,他覺得小明王已無多少利用價值,而且愈來愈成為絆腳石,於是策劃了借刀殺人之計。不久,朱元璋派專使到滁州晉見小明王,稟報小明王在應天已做好準備,要迎駕回應天。小明王聽得心花怒放,他滿口答應下來,準備回應天過皇帝的安樂日子。
小明王高高興興坐船向應天進發,途中卻無故傾覆,小明王及隨侍宮女全部被淹死。臨死時,小明王還念念不忘感激朱元璋的迎駕之德呢!他哪裡知道是朱元璋的密令害死了他。
朱元璋為掩人耳目,把船工斬首示眾,還假惺惺地痛哭了一場。兩年後,朱元璋在應天正式登上皇帝寶座,國號大明,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稱帝的野心。
無論你有多麼直接的目的,也要讓自己多一些真誠,多一點實在,才不會被別人抗拒。你表現得愈真誠,就愈容易讓對方產生濃厚的好感。
從小到大,父母師長都教育我們做人一定要誠實,不要說謊。的確,說假話的名聲很不好。但在現實中,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愛說假話,而是人們愛聽假話。想在現實社會上行走得更加平坦、順暢,需要學會適當地說假話。
先說九句真話,是表示真誠的一種方式。最後一句假話,往往因為信任的慣性也同樣被採信,這是一種非常隱蔽的說話技巧。
說假話要適可而止,千萬不要濫用,在以下幾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適當說些假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1. 推諉以逃避責任之際
誰都想把事情辦好,但是誰都有把事辦砸的時候。這時適當推卸責任,是有必要的。
2. 粉飾自己以保全面子的時候
假話,有時也是一種骨子裡的幽默,有時還可以用自嘲、調侃的方式表達出來,保全面子還不失個人風趣和風度。
3. 在阿諛取悅他人的時候
沒有哪個人不喜歡別人往自己的臉上貼金,包括老闆、主管、朋友、情人等等。就拿主管來說,作為下屬的你,要會揣摩他的心思,看他喜歡哪一種取悅方式,然後對症下藥,說到他的心坎裡。「主管說話,你說有理;主管穿衣,你說得體;主管風度翩翩,你說不讓宋玉;主管自誇義氣,你說賽過關羽。」如此一來,哪個主管能不喜歡你呢?
當然,在說假話時一定要抱著善意來講;否則,謊言有一天被拆穿的時候,你將失去任何解釋的機會。假話一定不要說太多,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輕易使用,儘量在說了九句真話的時候,再說一句假話。說假話也要有技巧,要若無其事,自然地表達出來。
第三篇 五代.馮道《榮枯鑒》:榮枯一部小人經
馮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省河間市)人,自號「長樂老」,生於唐僖宗中和二年(西元八八二年),卒於後周顯德元年(西元九五四年),享年七十三歲。逝世時,周世宗為其輟朝三日,追封瀛王,諡文懿。
馮道曾經侍奉五朝(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契丹)、八姓、十三帝,「累朝不離將相、三公、三師之位」。為官四十多年,是中國官場歷史的一個不倒翁,也是中國官場歷史上的一個另類傳奇。
馮道的著作是中國歷史上最是出現的評述小人「智慧」的專著,作者馮道可稱得上中國官場一個真正獨...
作者序
人類生存之路是充滿智慧的競爭。現實社會中,許多行動是不動聲色的,沒有任何聲息,只有當人們成功或失敗時,才能帶給我們許多啟示。
一隻小鳥正飛往南方過冬,然而天氣已經很冷了,小鳥被凍得失去了知覺,掉在一塊田地中。
一頭牛碰巧路過,拉了一堆牛糞,蓋在小鳥身上。牛糞的溫暖漸漸讓小鳥甦醒過來,死裡逃生的小鳥既暖和又開心,不久便高興地唱起歌來。
一隻野貓聽見了小鳥的歌聲,順著聲音跑到牛糞旁邊,敏捷地將小鳥拉出來,洗乾淨後,就開心地吃掉了。
這則通俗明瞭的寓言,至少讓我們明白了三個道理:
一、指責你、為難你的不一定都是敵人;
二、在危難時拉你一把的不一定都是朋友;
三、如果你正身陷困境時,請一定把嘴閉上。
真正的學問文章,不是學歷、職稱,而是世事、人情,是透視人性,是洞徹智謀。現實中的每個人,如果不懂智謀,不瞭解世事的深淺,不精通人情世故,極可能處處受制於人,這樣的人生存尚且艱難,又如何尋求安身立命之地,實現心中的抱負?
縱觀中外歷史,凡是能成功做人做事的,無不講究智慧與謀略,凡事都離不開智謀的運用,小到為人處世、職場生存,大到帝王將相謀身定天下,智謀能轉敗為勝、能化逆境為順途,甚至能使人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就是一部智謀史,而生活在現實社會的我們,當然不可能擺脫幾千年來形成的歷史遊戲規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面對愈來愈激烈的生存的競爭,誰最先知道遊戲規則,誰就會步步搶佔先機,就能順利地繞過一道道沒有必要的坎坷,就能愈早取得成功。「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千年愚」,為將智謀之源融入渴望成功者的人生體驗,犀燃燭照,洞明世事,我們精選了《反經》、《度心術》、《榮枯鑒》、《勢勝學》、《解厄鑒》、《忍經》以及《韜晦術》等多部中國智謀經典。這些智謀經典展現了中國古代謀略學的精髓,是中國智謀的經驗大成。
其中,《反經》教你如何識人用人,《度心術》讓你攻心有術,《榮枯鑒》道盡小人之祕技,《勢勝學》為你如何謀勢馭勢指點迷津;《解厄鑒》分析如何解除現實中遭遇的各種困境,走出困厄的謀略意義,《忍經》則是中國最有系統的忍學教科書。
這些智謀的經典,是前人蘸著血淚總結而成,每一招都直指人性的弱點,教你洞察人的內心,攻佔謀略的制高點。任何人說話辦事、交往處世,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幾乎都離不開這些智謀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了能好好學習利用這些智謀,我們針對每部經典的要義,汲取其中的菁華,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翔實案例,進行詳盡的分析,進而避開人性叢林中的種種陷阱,提高自己運籌帷幄的能力,遊刃有餘於生活、職場、商場以及官場等社會中的不同場合,最終成功達到目標。讓不同行業、不同背景、不同層次的讀者都能從中獲益。
人類生存之路是充滿智慧的競爭。現實社會中,許多行動是不動聲色的,沒有任何聲息,只有當人們成功或失敗時,才能帶給我們許多啟示。
一隻小鳥正飛往南方過冬,然而天氣已經很冷了,小鳥被凍得失去了知覺,掉在一塊田地中。
一頭牛碰巧路過,拉了一堆牛糞,蓋在小鳥身上。牛糞的溫暖漸漸讓小鳥甦醒過來,死裡逃生的小鳥既暖和又開心,不久便高興地唱起歌來。
一隻野貓聽見了小鳥的歌聲,順著聲音跑到牛糞旁邊,敏捷地將小鳥拉出來,洗乾淨後,就開心地吃掉了。
這則通俗明瞭的寓言,至少讓我們明白了三個道理:
一、指責你、為難你的不一...
目錄
第一 篇 唐.趙蕤《反經》:長短一本讀人經
第一章 品目:識人知人
一、人有好惡,先入為主多臆斷
二、從個人嗜好識別真面目
三、人會變,莫總以舊眼光看
四、識人非相人,日久見人心
第二章 任長:量才任用
一、因人設事,人盡其用
二、別求全責備,只要有優勢一點就足夠
三、才能參差,合適的事給合適的人
四、領導有道,方能用賢
第 二 篇 唐.李義府《度心術》:玩弄操縱攻心術
第一章 度心:蛇打七寸,馭人馭心
一、人心叵測,留心防暗算
二、上智馭心,下智馭力
三、對愚人用欺騙,對智者用柔誠
第二章 擒心:擒於手中,任心掌控
一、重賞多勇,屈人之心用重賞
二、心理認同,情感攻心
三、寬恕比才能更能讓對方心服
第三章 奪心:欲擒故縱,使心無主
一、比懲罰更有力的是仁慈
二、想棄之就放縱,想利用就籠絡
三、捧殺比棒殺更有效
四、用欲望來控制小人
第 三 篇 五代.馮道《榮枯鑒》:榮枯一部小人經
第一章 圓通:找到利益最短路線,為我所用
一、亦真亦假,假話以真話做掩護
二、對領導者有意見要爛在心裡
三、打破慣性,常規之下無捷徑
四、求人也要對症下藥
第二章 交結:重感情,有時也需權衡利益
一、遠離小人,但別得罪小人
二、講交情,交有用的朋友
三、冷廟也燒香,不輕視任何人
四、隱忍中謀劃,詭計總是不動聲色
第三章 聞達:如履薄冰,滑抵彼岸
一、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二、結盟齊協力,彼此相依
三、揣摩領導者意圖,把事情做圓滿
四、留有餘地,左右逢源
第 四 篇 北宋.薛居正《勢勝學》:善於借勢,平步青雲
第一章 度勢:勢弱者不悲,勢強不遠
一、大氣度決定大格局
二、形勢不明朗,以不變應萬變
三、順勢而為,無往不利
四、勢弱時尋契機,果斷突變
第二章 造勢:能造勢者常為英雄
一、順勢而動,無勢造勢
二、用勢者勝,用力者敗
三、放開手腳,謀大事不拘小節
第三章 用勢:愚者因借勢而強大
一、水漲船高,造勢不如借勢
二、用人謀勢 分清善惡
三、以攻代守,防讒言而失勢
四、勢盛而止,功成身退
第 五 篇 北宋.晏殊《解厄鑒》:破解人性的致命弱點
第一章 欲望之根,受困之源
一、設身處地,以己之心度人
二、目光長遠,不計較眼前得失
三、滿足其欲望,為我所用
四、衝動是失敗者的共同特質
第二章 有自知之明,處困厄之外
一、謙遜,更易獲得他人幫助
二、承認無知,弱點也是優勢
三、棄其所短,揚其所長
第三章 言語謹慎,步步踏實
一、禍從口出,善言也三思
二、場面話可聽可說,不可信
三、人心莫測,逢人只說三分話
四、大智若愚,不計毀譽
第 六 篇 元.許名奎《忍經》:以退為進的處世藝術
第一章 七情六欲,過則禍傷身
一、躁進之忍:欲速則不達
二、氣之忍:不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三、好之忍:可以喜歡,但不要過頭
四、喜惡之忍:喜怒之情不要隨意流露
第二章 人生高下,要相對而論
一、頑囂之忍:聽人勸,吃飽飯
二、賤之忍:地位低時,不挑三揀四
三、貴之忍:身分高貴要惜福
四、侈之忍:過度奢侈是災禍之根
第三章 遇事能忍,巧運才能
一、勇之忍:聰明人鬥智不鬥力
二、權之忍:權力是柄雙刃劍
三、安之忍:溫柔鄉裡失江山
第 七 篇 明.楊慎《韜晦術》:潛伏在人生叢林
第一章 處晦:不想總處弱勢,必須示弱
一、保身第一要訣,融入眾人之中
二、可以比對方聰明,但別讓他知道
三、免禍全身,不要強出頭
四、小事小節往往是大事的關鍵
第二章 養晦:晦非素有,以謀而成
一、裝傻充愚,恰到好處
二、迷惑對手,故露破綻
第一 篇 唐.趙蕤《反經》:長短一本讀人經
第一章 品目:識人知人
一、人有好惡,先入為主多臆斷
二、從個人嗜好識別真面目
三、人會變,莫總以舊眼光看
四、識人非相人,日久見人心
第二章 任長:量才任用
一、因人設事,人盡其用
二、別求全責備,只要有優勢一點就足夠
三、才能參差,合適的事給合適的人
四、領導有道,方能用賢
第 二 篇 唐.李義府《度心術》:玩弄操縱攻心術
第一章 度心:蛇打七寸,馭人馭心
一、人心叵測,留心防暗算
二、上智馭心,下智馭力
三、對愚人用欺騙,對智者用柔誠
第二章 擒心:擒於手中,任心掌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