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並茂,簡單實用
本書按照頸部、肩部、腰部和腿部的順序,詳細介紹了這些部位的重點穴位,以及相關疾病的按摩方法,並特別標明瞭穴位的簡單取法,圖文並茂,簡單實用,為現代人經常發生的頸肩腰腿痛問題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養生保健方法。
按摩不僅僅是養身
按摩尤其針對頸、肩、腰、腿等部位的
疼痛問題,有著非常良好的治療效果。
八大按摩手法
按摩能夠幫助我們放鬆心靈,緩解壓力
可緩解慢性疲勞,使人感覺精神振奮
人體重力線最易發生疼痛
人和動物在生理上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如果拿著這個問題去問生物學家,他們會絲毫不吝溢美之情地說出「直立行走」這四個字。的確,人類進化的最重要的標誌之一就是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意味著把人的雙手解放出來做更多的事, 世人得以進化,但同時,直立行走也逐漸改變了人體的重力線,使頸、肩、腰、腿,成為人最主要的力學結構,承擔者協調身體各部位動作的重大「工作」。
當人們不注意自己的體態和姿勢,或者是長期保持一個姿勢,或者活動不當時,都會牽扯到相應的肌肉和骨骼,造成這些部位發生疼痛或者不適。進而反過來又會影響和限制肢體的運動範圍,久而久之,就形成越不動越痛,越痛越不想動的惡性循環。
按摩,就是通過手法的物理作用,緩解肌肉的痙攣,再進行一定程度關節的復位和的消散,使關節肌肉回歸到正常的生理位置,以解決疼痛問題。按摩確實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軟組織結節,並且讓關節復位,有些病人治療以後,迅速緩解了疼痛,會說:「真神了」。其實,既不神秘也不神奇,就是通過細膩溫和的手法運用,還有巧妙地利用力的槓桿原理,使骨骼回到了本來的位置,功能活動自然就恢復了。
按摩頸、肩、腰、腿要著重在膀胱經和督脈
膀胱經和督脈都循行於人體的腰背部,膀胱經更是一直到足小趾的外側。這兩經脈從運行上來看正好與脊柱和脊神經出口的地方重合,疏通膀胱經和督脈,不僅對於頸、肩、腰、腿本身的問題可以起到疏經活血的作用,對由於脊柱問題引起的其他內科疾病效果尤其好。我們會在後面的章節中再詳細介紹具體的穴位。
即便是日常保健,大家也可以經常按摩膀胱經和督脈,以幫助疏通全身陽氣,溫煦身體,經常按摩,可以緩解慢性疲勞,使人感覺精神振奮,生機勃發。
按摩不是萬能的,不能包治百病
雖然按摩有時會有看起來很神奇的療效,比如有些患者因為脖子疼來就診,卻把胃病看好了,覺得不可思議,其實這是頸部的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或者受損傷引起的胃黏膜出了問題。諸如此類的與脊柱相關的疾病有七十多種,治好了根,這些疾病應聲而癒又有什麼好奇怪的呢。但是,因此而過分強調按摩或者其他某一種療法的效果並不是我們所提倡的,更容易引起誤導。所以,如果您有膽結石,胃潰瘍,又確實是由於脊柱相關引起的,那按摩的效果是確定的,但如果經過檢查發現不是由於脊柱問題引起的,那您還是需要進行藥物治療,在此基礎上,按摩可以作為輔助的治療方法來幫助身體早日康復或者緩解症狀,卻不能把症狀消失就當作疾病治癒了,進而停藥或者乾脆不治療了,這樣更不是對自己負責的養生態度。
按摩不僅僅是養身
自我按摩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能夠幫助我們放鬆心靈,緩解壓力。我們說養生,不等於養身,光有身體不是生命,更不是生活,這里面少了一個心的問題。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節奏快,常常是透支生命,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焦慮之中。
自我按摩之所以是一種好的養生方法,就在於可以一邊聽聽音樂,一邊按摩穴位,注意力集中在按摩上,不知不覺之間轉移了注意力,讓精神放鬆,身心舒泰。按摩完畢之後,再喝一杯溫水或者清茶,不僅僅是一種保健手段,更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難得享受。
作為一種養生手段,按摩簡單易學,安全實用,尤其針對頸、肩、腰、腿等部位的疼痛問題,有著非常良好的治療效果。不妨在繁忙之餘,學學練練,有益於自己,也有益於家人。
作者簡介:
李博
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
谷世喆
中國針灸學會砭石與刮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針灸學會理事
中國針灸學會經絡專業委員會委員
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教授
主任醫師 博士生導師
章節試閱
第一章 頸部護不好,周身都是病
頸部疼痛是多種疾病的信號
頸椎,位於頭以下、胸椎以上,共有七個椎體組成。頸椎是脊柱椎骨中體積最小,但這個脊柱家庭中的小傢夥卻是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負重較大的節段。人的主要感覺器官都位於位置比較高的頭部,為了給這些感覺器官提東最大範圍的視覺、聽覺和嗅覺,頭部就需要更大和更加靈活的活動範圍,因此,頸椎的活動範圍比胸椎和腰椎大得多,如前屈後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以及上述運動綜合形成的環轉運動。活動頻率高、負重大,頸椎極易發生退行性病變。
頸椎病一般分5種類型,包括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其中最常見的是神經根型,約占頸椎病的60%~70%。頸型頸椎病較輕,病人常感覺頸肩僵硬、疼痛、活動受限、肩背部沉重、手臂無力等。交感神經型常表現為頭痛、頭沉、頭昏,枕部或頸後痛,視物模糊、眼窩脹痛、眼睛乾澀,心跳加快等。椎動脈型主要表現為眩暈,患者常在轉頭或低頭、抬頭時突然眩暈甚至摔倒。脊髓型是頸椎病中最嚴重的一種,可有頸肩、下肢僵硬,胸腹和四肢緊束,不聽指揮等症狀,嚴重的會導致四肢癱瘓。還有些疾病看似與頸椎關係不大,實際可能是頸椎所引起。例如由於頸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或損傷,損傷胃黏膜,引起頸椎性胃炎;因為頸椎神經根受到損害,或心臟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出現心絞痛等等。
有多種疾病都可引起頸部疼痛
有多種疾病都可引起頸部疼痛,如頸部軟組織損傷、落枕、頸椎綜合症、項韌帶鈣化、斜方肌綜合症、、頸肩肌筋膜症等等。一些內臟疾病的牽扯痛也會引起頸肩痛,有的內臟疾病,本身自覺症狀反應遲鈍,而首先在頸肩部表現出來。例如膽囊疾病時能引起右側肩背部疼痛;心臟疾病表現于左胸、左肩臂部痛;肺上部及橫膈膜的疾病會引起頸肌到肩部肌肉的疼痛等。
頸部軟組織損傷,多表現為有明顯的外傷史,傷後頸部疼痛,有負重感,傷處有壓痛,疼痛可循頸後到枕部,或放射到一側或兩側的肩部和肩胛部;落枕多表現為晨起頸項肩背部疼痛,酸困不適,多為一側,雙側者不見;頸椎綜合症,是由於頸椎的退行性變而刺激或壓迫周圍的血管神經等,引起肩臂或眩暈、癱瘓等多種症狀;斜方肌綜合症,原發于斜方肌的疼痛,壓痛可局限,並向肩部放射;頸肩肌筋膜症,多數病人可指出疼痛部位,痛可向遠處放射,如涉及肩臂部或上背部以及頭部,還可伴有交感神經症狀如頭痛、頭暈、耳鳴甚至手臂發涼、血壓改變等。
頸椎病也可引起多種疾病
有人經常耳鳴,而且每次耳鳴時不僅頭昏腦漲,脖子及肩膀也會跟著一起痛。到耳鼻喉科檢查過多次,什麼也查不出來。後檢查頸椎發現為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經過頸椎治療後,耳鳴也沒出現過了。如出現慢性或一過性頭暈耳鳴、聽力障礙、噁心嘔吐、視物不清、語言含糊、吞咽困難、持物落地等症狀,建議檢查一下頸椎。
有患者咽部發癢,有異物感,後來又覺吞咽困難,間斷發作,時輕時重,向左側轉頭時最為明顯,並伴有噁心、嘔吐。出現明顯的吞咽困難可能是頸椎前緣骨質增生壓迫食管所致;有的人可出現血壓升高或降低,並伴有頸部疼痛、發緊、上肢麻木等;有的會出現乳房疼痛,這是因為增生骨贅壓迫刺激第6和第7頸椎的神經根所致,發生於左側易被誤診為心絞痛,發生右側易被誤診為胸膜炎;頸椎病可表現為視力下降、間歇性視力模糊,眼睛脹痛、怕光、流淚、視野縮小,嚴重者可失明;有的人會出現在行走中突然扭頭,身體失去支撐猝然摔倒,倒後因頸部位置改變而清醒並站起,不伴昏迷,但多伴劇烈眩暈或頭痛、噁心、嘔吐、出汗等。
疏通膀胱經和督脈
理順重力線,讓頸部得到解脫
疏通頸部經絡,緩解不適
中醫學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頸部出現腫脹、疼痛或者損傷,均是由於血離經脈,經絡受阻,氣血流通不暢所致。《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所說:「為腫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經絡,以通鬱閉之氣,摩其壅聚,以散鬱結之腫,其息可愈」。我們所選用的按摩手法,以舒筋活絡、消腫止痛、放鬆肌肉為目的。通過按摩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和淋巴的迴圈,加速局部淤血的吸收,改善局部組織代謝,理順筋絡,並可以提高局部組織的痛閾,使氣血通暢,從而緩解疼痛。
《素問•痹論》篇「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盛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盛者為著痹也。…… 痹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不仁,在於皮則寒」。可見風寒濕邪是導致筋傷的病因之一,通過按摩舒筋通絡、滑利關節、和血脈而除痹痛的作用。
督脈:一身陽氣之所在
人體的脊柱上循行著一條重要的經脈叫督脈,督脈為奇經八脈之一,源於胞中,下出於會陰部,向後循行於脊裏,上達項後風府,進入腦內,上行巔頂,沿前額下行鼻柱,且藉其分支兩絡於腎,腎為元陽,內寓命門之火。督脈循行于後背正中,背為陽,督脈與全身陽經均交會於大椎,又藉腎與元陽密切關聯,故曰督脈為陽脈之海,統領一身陽氣,調節陽經脈氣。正如滑伯仁在《難經本義》所指出的「督之為言都也,為陽脈之海,所以都綱乎陽脈也」。
督脈循行于後背正中,貫穿整個脊柱,聯繫胸腹腔諸臟腑,通過上、中、下三焦的布散與陽氣的通達作用。督脈的作用猶如繁茂大樹的樹幹,源源不斷地向頭面部輸送陽氣,頸肩部位的勞損,使得陽氣運行受阻。中醫認為,氣血不通則陽氣亦不足,而其具有溫陽、瀉熱的雙重作用,因此督脈對治療項強、俯仰不利、肢體酸軟很重要。
膀胱經:起於目內眥,下行項後
膀胱經是人體最重要的排毒通道,膀胱經在後背上有許多俞穴,俞就是通道的意思。有肺俞、胃俞、脾俞、肝俞、膽俞、心俞、厥陰俞、腎俞等等,其具有理氣、解表的功效。
足太陽膀胱經主一身之表,起於目內眥,下行項後,一支挾背抵腰,下行經股入奈窩,一支循背下行,至奈窩後又下行,至外踝折向前,至足小趾,經氣不利,則目痛,項背、腰、臀部及下肢後側疼痛,足小趾麻木不用。
按揉兩個重要穴位:風池穴、肩井穴
風池穴——將頭「護衛」起來
風池最早見於《靈樞•熱病》篇,在《談談穴位的命名》中這樣說:「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惟風可到,風池穴在顳顬後發際陷者中,手少陽、陽維之會,主中風偏枯,少陽頭痛,乃風邪蓄積之所,故名風池。」風池穴位於項側,凹陷如「池」,池在古代是護城河的專指。風池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位於頭項之交界處,這個地方很容易受到風邪的侵入,是要進入頭部的地方。風池的作用就像是一道護城河,把頭「護衛」起來,防治風邪侵入。風池穴有平肝熄風、通利官竅的中醫功效,不僅是治療頸項強痛的要穴,而且常用來治療頭痛、眩暈、目赤痛、目淚出、鼻出血、耳聾、氣閉、中風、口眼歪斜、瘧疾、感冒、落枕等病證。
風池怎麼找呢?取風池的時候,將雙手放在耳後,手掌心輕輕扶住兩耳,舉起雙臂,抬起雙肘,然後用大拇指指腹尋找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用力按壓感覺到明顯的酸脹感,便是風池穴了。
肩井穴——相當於身體的一個井口
肩井穴是手、足少陽經,足陽明經,陽維脈之交會穴,如果把身體看做是一口井,肩井穴就相當於一個井口,要保持井口通暢不受堵,才能讓經脈通暢,因此為緩解頸部不適、疼痛可按摩這個穴位,來放鬆頸部緊張的肌肉。肩井穴具有祛風清熱,活絡消腫的中醫功效,常用來治療落枕、頸項肌痙攣、肩背痛等。在平日伏案太久會引起肩部肌肉過度的緊張,肩頸位置會出現酸痛的感覺,按揉肩井穴會感到放鬆舒服。
肩井穴除了用指腹按揉的手法,還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將拇指和四指併攏放在肩這個位置。捏起來,再放下去,再捏起來,這樣反復做來放鬆頸肩部的肌肉。那麼肩井如何取穴呢?肩井穴位於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取肩井時,將兩手交錯抱在肩膀上,中指指腹所指處按壓有明顯的酸痛感便是該穴。
快速消除頸部疲勞和不適感小動作
頭側屈
頭用力向一側屈,感到有些酸痛時,停止片刻,然後再向另一側屈,同樣停止片刻。
頭繞環
頭先沿前、右、後、左,再沿前、左、後、右用力而緩慢地旋轉繞環。
頸部前屈後伸
深呼吸,呼氣時頭後伸看天,使前額保持最高位置;吸氣使頸部還原;再呼氣頭前屈看地儘量緊貼前胸,然後還原。
頸部前下伸展
深吸氣時頭頸伸向左前下方,呼氣時頭頸還原;然後深吸氣,頭頸伸向右前下方。
頸部後上伸展
吸氣時頭向左後上方儘量旋轉,呼氣時頭還原;然後深吸氣再使頭轉向右後上方,呼氣時頭還原。
危險!千萬不能自己做的頸部按摩手法
旋轉頭部緩解落枕頸部疼痛
兩手托住頭部,慢慢旋轉、屈伸,使頸部肌肉放鬆;然後一手托住下頜部,另一手置於枕部旋轉至肌肉相當緊張時,趁患者不備,稍稍加速搖轉,增加旋轉度約為10度~15度,可放鬆牽拉緊張的肌肉。此動作適合醫療使用,不宜個人按摩。
拔伸搖晃治療頸椎病
患者正位坐凳上,施術者在患者背後,用雙手拇指放在患者枕後方(風池穴上方),雙手四指托住下頜,雙前臂壓住患者雙肩,將頭拔伸牽引提起,同時作環轉搖晃。此動作適合醫療使用,不宜個人按摩。
對於急性神經根損傷為主的頸椎間盤突出症
對該病按摩手法治療,應持謹慎的態度,需由有經驗的醫生採用輕柔的手法,以免加重損傷。按摩時患者仰臥,頭探出床外,助手雙手扳住患者雙肩,術者位於病人頭側,一手托住患者枕骨,一手扶住下頜,將手沿頸椎縱軸向外用力,輕柔的轉動頭部,角度不超過45度。
頸部按摩常用穴位
天柱穴
【功能】清頭明目、強筋壯骨。天柱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穴上的重要穴位之一。足太陽膀胱經脈循行於頭、項、肩部,根椐「經脈所通,主治所在」的原理。該穴位是治療頭部、頸部、脊椎以及神經類疾病的首選穴之一。
【主治】頸椎酸痛、落枕、五十肩、高血壓、目眩、頭痛、緩解眼睛疲勞等。
【定位】位於後頭骨正下方凹處,後發際正中旁開約1.5寸處。
【取穴技巧】伏案正坐位,使頭微前傾。雙手中指放在頸後發際處,橫向移動會摸到一塊突起的肌肉,此肌肉外側凹處,按壓有酸脹管,便是天柱穴。
【按摩手法】指揉法1分鐘左右。
翳風穴
【功能】聰耳通竅、散內泄熱。本穴是手、足少陽經的交會穴,兩經皆有分支「從耳後,入耳中」,翳風穴又位於耳後,故為治療耳病之要穴。
【主治】耳鳴、耳聾、口眼歪斜、口噤、頰腫、牙痛等。
【定位】位於耳垂後耳根部,顳骨乳突與下頜骨下頜支後緣間凹陷處。
【取穴技巧】將耳垂向後按,耳垂的邊緣處,有明顯的凹陷,便是翳風穴。
【按摩手法】指揉法1分鐘左右。
頸百勞穴
【功能】滋補肺陰,舒筋活絡。
【主治】咳嗽、哮喘、肺結核、頸項強痛、角弓反張等。
【定位】位於項部,當大椎穴直上2寸,後正中線旁開1寸。
【取穴技巧】低頭找到頸背部交界處的突起處,向上量3橫指,再旁開量1橫指,按壓有明顯的酸脹感,便是頸百勞穴。
【按摩手法】指揉法1分鐘左右。
大椎
【功能】清熱解表、截虐止癇。
【主治】肩頸疼痛,咳嗽喘急;瘧疾,風疹,癲狂,黃疸。落枕,感冒等症。
【定位】在項部,當後發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突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中。
【取穴技巧】第7頸椎其棘突下凹陷中,即為大椎穴。
【按摩手法】指揉法1分鐘左右。
啞門
【功能】散風熄風、開竅醒神。
【主治】舌強不語,頸項強急,癲癇,腦性癱瘓,舌骨肌麻痹,腦膜炎,脊髓炎等症。
【定位】在項部,當後發際正中直上0.5寸,第1頸椎下。
【取穴技巧】沿著脊柱直上,入後發際上0.5寸處,即為啞門穴。
【按摩手法】指揉法1分鐘左右。
風府
【功能】十三鬼穴之鬼枕,有散風熄風、通關開竅的功效。
【主治】舌急不語,咽喉腫痛。失音,頭痛,眩暈,頸項強急,中風癲狂,神經性頭痛,頸項部神經、肌肉疼痛,感冒,癔病等症。
【定位】在項部,當後發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突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中。
【取穴技巧】沿著脊柱直上,入後發際上一橫指處,即為風府穴。
【按摩手法】指揉法,身體坐直,頭稍向前傾,放鬆頸部肌肉,用拇指由上向下揉按2分鐘。
頸部常見疾病的按摩
頭暈耳鳴
很多頸椎病人剛來的時候,除了脖子疼還有一些頭部的症狀,比如頭暈,整天記憶力下降,腦子昏昏沉沉的;一轉脖子就難受,感覺噁心;耳朵裏面嗡嗡作響;雙目無神,然後導致視力下降。出現這些症狀是因頸椎出現問題後,會由於引起大腦血液供應的紊亂。
方法一:按揉太陽穴、印堂穴、百會穴
按揉太陽、印堂、百會可緩解因頸椎問題而引起的頭痛、頭暈。太陽穴屬經外奇穴,可清肝明目、通絡止痛;印堂穴屬經外奇穴,用於治療頭痛、前頭痛、失眠、高血壓、鼻塞等病症;《達摩秘方》中將按揉太陽穴列為「回春法」,百會穴,歸屬督脈,可醒腦開竅、安神定志。按摩印堂、太陽、百會對由於緊張引起的頭痛很有效果。
按揉時,用食指或中指指面揉按印堂穴1分鐘,然後自印堂向前額上方推按,反復16次;接著按摩太陽穴,用雙拇指指面按揉太陽穴1分鐘,然後用大魚際按揉太陽1分鐘,再用雙拇指自太陽穴向耳上方推按至風池穴,反復16次;最後按摩百會穴,用中指指面按揉百會穴,1分鐘,反復16次。
太陽穴——頭頸部穴位
太陽穴位於頭部側面,從眉梢到耳朵之間大約三分之一,用手觸摸最凹陷處。取穴時正坐或仰臥。從眉梢和外眼角中間向後一橫指,可以感覺到有一凹陷處。用力按壓有明顯的酸脹感,就是太陽穴。
印堂穴——頭頸部穴位
印堂穴位於前額部,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取穴時正坐或仰靠、仰臥姿勢,找到兩眉頭連線的中點,便是此穴。
百會穴——頭頸部穴位
百會穴位於人體的頭部,頭頂正中心。在頭部發際正中直上5寸,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取穴時正坐或仰臥,將雙手掌下部放置兩耳部,兩手中指在頭頂部相接部位就是百會穴。
方法二:點按風池穴、天柱穴、風府穴
風池、天柱、風府均是頭頸後的穴位,是治療頭暈的要穴。感覺頭暈不適時,用拇指指腹分別指壓各穴位,可緩解不適。
風池穴——頭頸部穴位
風池穴位於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取穴時正坐,將雙手放在耳後,手掌心輕輕扶住兩耳,舉起雙臂,抬起雙肘,用大拇指指腹尋找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用力按壓有酸脹感,便是風池穴。
風府穴——頭頸部穴位
風府穴位於項部,當後發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取穴時,伏案正坐位,使頭微前傾。左手中指放在枕部,直下往上可以摸到一條突出的隆起,在後發際兩條大筋之間可以觸摸到一凹陷處,按壓有酸脹感,便是風府穴。
天柱穴——頭頸部穴位
天柱穴位於項部,於後頭骨正下方凹處,後發際正中旁開約1.5寸處。取穴時,伏案正坐位,使頭微前傾。雙手中指放在頸後發際處,橫向移動會摸到一塊突起的肌肉,此肌肉外側凹處,按壓有酸脹感,便是天柱穴。
第一章 頸部護不好,周身都是病
頸部疼痛是多種疾病的信號
頸椎,位於頭以下、胸椎以上,共有七個椎體組成。頸椎是脊柱椎骨中體積最小,但這個脊柱家庭中的小傢夥卻是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負重較大的節段。人的主要感覺器官都位於位置比較高的頭部,為了給這些感覺器官提東最大範圍的視覺、聽覺和嗅覺,頭部就需要更大和更加靈活的活動範圍,因此,頸椎的活動範圍比胸椎和腰椎大得多,如前屈後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以及上述運動綜合形成的環轉運動。活動頻率高、負重大,頸椎極易發生退行性病變。
頸椎病一般分5種類型,包括頸型、...
目錄
全身穴位圖示——正面穴位
全身穴位圖示——背面穴位
全身穴位圖示——側面穴位
全身穴位圖示——足部穴位
常規按摩手法前言
第一章
頸部護不好,周身都是病
頸部疼痛是多種疾病的信號 22
疏通膀胱經和督脈 24
理順重力線,讓頸部得到解脫 24
按揉2個重要穴位:風池穴、肩井穴 25
快速消除頸部疲勞和不適感 26
危險!千萬不能自己做的頸部按摩手法 28
頸部按摩常用穴位 28
天柱穴 28
啞門穴 28
翳風穴 29
頸百勞穴 29
大椎穴 30
風府穴 30
頸部常見疾病的按摩 31
頭暈耳鳴 31
吞咽困難 34
視力下降 35
頸性血壓高 37
落枕 40
頸椎病 43
頸部肌筋膜炎 48
頸部扭挫傷 50
第二章
肩部是壓力敏感器
肩部疼痛是多種疾病的信號 54
疏通肩部經絡 56
治療一個穴位就等於治療一條肌肉 56
肩膀的保健師:肩穴、肩穴、肩貞穴 57
快速消除肩部疲勞和不適感 59
危險!千萬不能自己做的按摩手法 60
肩部按摩常用穴位 61
天穴 61
臑俞穴 61
秉風穴 62
天宗穴 62
大杼穴 63
肩中俞穴 63
風門穴 64
陶道穴 64
天府穴 65
肩部常見疾病的按摩 66
肩周炎 66
肩關節扭傷 73
肩部韌帶損傷 75
肩峰下滑囊炎 77
第三章
腰部健康決定生殖系統功能
腰部強健可以提升生殖系統和運動能力 80
疏通腰部經絡 81
腰背委中求 81
按揉2個重要的穴位:腎俞穴和命門穴 82
快速消除腰部疲勞和不適感 83
危險!千萬不能自己做的按摩手法 84
腰部按摩常用穴位 85
三焦俞穴 86
痞根穴 86
白環俞穴 86
脊中穴 87
下極俞穴 87
秩邊穴 87
小腸俞穴 88
膀胱俞穴 88
腰眼穴 88
關元俞穴 89
大腸俞穴 89
胞肓穴 90
夾脊穴 90
腰俞穴 90
懸樞穴 91
腰陽關穴 91
肓門穴 92
氣海俞穴 92
志室穴 92
腰部常見疾病的按摩 93
腰背痛 93
盆腔炎 95
前列腺炎 97
孕期和產後腰痛 100
慢性腎炎 102
糖尿病腎病 106
腰椎間盤突出症 109
急性腰扭傷 114
慢性腰肌勞損 117
梨狀肌綜合症 122
第3腰椎橫突綜合症 124
腰椎管狹窄症 126
腰椎骨關節病 127
尾骨痛 128
第四章
腿痛與容易歪斜的骨盆
為何人老先老腿 132
疏通腿部經絡 134
膝之一「陽」一「陰」:陽陵泉和陰陵泉 134
按揉2個重要的穴位:足三里穴和湧泉穴 135
快速消除腿部疲勞和不適感 136
危險!千萬不能自己做的按摩手法 137
腿部按摩常用穴位 138
承山穴 138
飛揚穴 138
跗陽穴 139
昆侖穴 139
僕參穴 140
申脈穴 141
風市穴 141
膝陽關穴 142
陽交穴 142
外丘穴 143
光明穴 143
陽輔穴 144
懸鐘穴 144
丘墟穴 145
蠡溝穴 145
曲泉穴 146
腿部常見疾病的按摩 147
坐骨神經痛 147
膝關節疼痛 150
踝關節痛 151
老寒腿 152
踝關節扭傷 154
足跟痛 157
風濕性關節炎 159
類風濕性關節炎 162
膝關節副韌帶損傷 166
閉孔神經痛 167
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 169
膝關節髕下脂體損傷 169
附錄A 按摩的禁忌
附錄B 按摩的注意事項
全身穴位圖示——正面穴位
全身穴位圖示——背面穴位
全身穴位圖示——側面穴位
全身穴位圖示——足部穴位
常規按摩手法前言
第一章
頸部護不好,周身都是病
頸部疼痛是多種疾病的信號 22
疏通膀胱經和督脈 24
理順重力線,讓頸部得到解脫 24
按揉2個重要穴位:風池穴、肩井穴 25
快速消除頸部疲勞和不適感 26
危險!千萬不能自己做的頸部按摩手法 28
頸部按摩常用穴位 28
天柱穴 28
啞門穴 28
翳風穴 29
頸百勞穴 29
大椎穴 30
風府穴 30
頸部常見疾病的按摩 31
頭暈耳鳴 31
吞咽困難 34
視力下降 35
頸性血壓高 37
落枕 40
頸椎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