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注入活水思維,打開經濟僵局
近年來全球化、資通訊科技發達、氣候變遷及人口結構的改變,大大影響了人類的經濟思想、產業活動型態、生活型態、政治的運作模式、社會結構,甚至於文化的進展。在這樣快速及多元化變遷的時代,想要掌握歷史的定位、社會及人生的核心價值,是件非常困難可又不得不努力的事。
全球著名管理大師、趨勢預言家大前研一,嘗試就經濟面、產業面檢驗一些重要國家,如美國、中國、歐盟及新興國家,如何在時代洶湧變遷的洪流裡勇往直前、逆流而上,或是方向偏差,或是後知後覺,抑或是努力不夠而逐漸喪失競爭力。當然,影響這些勝衰的因素錯綜複雜,但是他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經濟的活水」──如何掌握資金的流向及運用。至於資金的運用,必須同時重視國內資金的運用,也必須重視國內資金對外投資,以及如何吸引外來資金到國內投資。這並不能僅僅靠運氣,而是需要好的制度、好的策略及意志力。
就美國而言,雷曼事件暴露出美國金融管制制度的缺失、過度消費及儲蓄不足、投資不足,及產業發展不均衡的問題。而與此大大不同的是,中國挾其強大的公權力發展出口導向的產業、累積鉅額的外匯存底、內部又有高儲蓄率及投資成長率,其結果是,理所當然地快速成為經濟大國。但是中國在制度面終究會面臨大幅改革的挑戰,屆時結果如何,就須要高度的智慧及策略。
最後,其實也是大前研一最關心的是日本經濟及產業發展的前景。他看到了日本有大而沒有好好運用的金融資產──強勢的日圓,但卻沒有好好進行全球化資源的整合。美國次級房貸及歐債的危機影響日本並不大,但大前研一憂心的是:看不到日本趁機以外向、積極、樂觀的毅力,向外進行全球化的布局,反而仍受限於日本民族性中固有的「內向、消極、悲觀」的心態,而使經濟萎縮。
這些建議當然深深值得日本全民的警愓,但同樣也值得在台灣的全民引以為戒,因此,我深信這本書很值得大家一起仔細研讀。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洪德生
推薦序2
你不可忽視的全球資金大轉向
2008年經歷了美國次貸風暴襲擊,全球金融市場遭受重創,2010年至今,又再遭逢歐債危機持續拖累,金融市場再拉警報,全球經濟前景渾沌不明。連續多年的金融危機,讓企業與民眾惶惶不安,而在趨勢大師大前研一的這本新書中,另一個全球危機則已然來臨,沒有預先準備的國家將慘遭滅頂。
在這本書即將上市之前,台灣正為了證所稅的議題吵得不可開交,但若讀過大前研一這本書後,國家、企業的經營管理觀念應該大幅改變,面對全球資金流動方式改變,未來人才、產業、經濟環境將呈無國界競爭狀態,傳統的政府決策思維,也到了該重新檢討的時候了。
大前研一在這本書中,提到三個未來重要趨勢。第一,先進國除了債台高築外,普遍面對高齡化、少子化的危機,未來成長性受限;相較之下,新興國家則普遍人口多、年輕化,正處在高成長年代,將是未來世界成長動能。包括BRIC金磚四國外,VISTTAC展望七國,或新鑽十一國(Next 11),都是快速崛起的力量,不容忽視。
第二,全球經濟已經無國界化,採用傳統的貨幣理論與經濟政策,無法產生提振經濟的效益。大前研一指出,日本面臨失落的20年,即使採用零利率政策也無法帶動經濟成長,甚至產生通貨緊縮。面臨全球貿易邊界逐漸消失,網路時代來臨,更講求低庫存、及時化反應,加上資金流動無國界,波動性增加。這些不同於以往的大環境改變,讓過去政府最常採用的貨幣寬鬆政策、稅負政策,愈來愈難發揮刺激經濟的效果。
我相當認同大前研一的觀察,以目前全球發展趨勢來看,每個國家都在互相競爭資源,而能吸引到最多人才與資金的國家,才會是贏家。過去十年,中國在這方面突飛猛進令人羨慕,而目前中國GDP規模已經擠入全球第二大,外匯存底全球第一。
第三,到新興國家掌握內需成長機會。隨著新興國家崛起,提供了各項需求成長,與企業成長良機。大前研一認為過去日本企業只著重於開發美國與中國市場,而且在中國還踢到鐵板,他鼓勵日本企業應該更重視其他新興市場處女地的開發。
以台灣為例,除了中國市場外,也有不少企業積極前進東南亞市場,並掌握先機,但除此之外,其他市場也還有大幅擴展空間。台灣企業不應該只著重於利用當地廉價勞工或資源,還應該同時開發當地內需市場。例如我最近到俄羅斯參訪,也接觸一些當地台商,以俄羅斯龐大的市場潛力而言,台灣廠商的數量與規模還非常小。雖然語文與文化都有障礙,但台灣廠商與他國廠商都站在同樣的起跑點上,未來仍有許多發展機會。
2011年IMF曾對全球經濟下了一個定義,「一個世界、兩個速度」,形容工業先進國正面臨年老化陣痛期,而新興國家則是叛逆的青少年期,但未來帶領全球成長的,將是小老弟新興市場。
我長期觀察國際投資市場,金磚四國在2003年到2007年呈現高速飆車,但2008年到2012年則面臨失速的痛苦,拚命踩剎車抑制通膨,因此,近幾年投資新興市場的投資人,也同樣面臨上沖下洗的震撼教育。但從大前研一的書中,也再次應證,新興市場將是未來成長的明日之星,只是我們要有更大的耐性,等待他「轉大人」。
對企業與國家政策而言,如何及時掌握新興市場商機,不再死守美、歐市場,將是決定未來命運的重要關鍵。對投資人而言,眼光不再只看成熟市場,而該放眼新興市場,也是累積財富的重要方向。
「Money錢雜誌」顧問 林奇芬
推薦序3
不確定的時代,看清資金怎麼走就對了
「錢在哪裡,機會就在哪裡」,這句話聽起來沒什麼了不起的大道理,就像我們經常說的,「人未知,錢先知」。問題是:「人兩腳,錢四腳」,錢跑得快我們跑得慢,錢跑到哪?跑多快?跑了之後變胖或變瘦?並不是像簡單的小學生數學1+1=2那麼容易計算預測。錢移動產生的效益,既不是簡單的線性關係,也不見得是極複雜的自然指數圖形,什至有可能是自然對數。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拿10塊錢投資可以賺2塊錢的話,則100塊錢並不必然可以賺20塊,它也許幫你賺200塊,也可能通通賠光光。
錢會跑向哪裡?資金如流水。套用物理學的原理來說,資金的效益流場,它可能是邊界流、管流、層流,也可能是紊流。前三者可以被預測,但紊流則難以掌握。如同2008年的金融海嘯,2011年及2012年的歐債危機,初發生時沒有跡象,過程中瞬息萬變,結束時則在意料之外。當發生這種所謂的黑天鵝事件時,資金的移動就不見得有邏輯什至不見得有效益。
比如說,2012年的歐債危機,錢大量湧向德國公債和美國公債,當時德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竟然在6月時跌破零的水準,最低跌到-0.002%,低於零,這代表德國債券到期後,投資人得到的回報竟然比當初他們買進時所付的錢還少。你可能會說,怎麼有那麼笨的錢,膝蓋想也知道,拿錢去買德國公債等於是去做明知賠錢的生意,不如放枕頭底下還聰明些。那可不一定!枕頭底下的風險是萬一遭小偷,連本金都沒了。其實零息公債真正的意涵是,投資人把錢放在哪兒都不放心,擔心連本金都虧掉,就算是放在德國銀行也怕倒閉,以至於甘願放棄利息收入,只求保住本金。
不確定的時代,大家在乎資金的收回,更勝於資金的收益。然而,大部分時候,如果我們可以先嗅到資金移動的方向,我們多半便能預測它將引發的效應,就像邊界流,我們都知道,當西邊界流抵達中高緯度時,便會受地球自轉帶動的西風帶所影響,因此可預測的是,洋流將由西向東流,便是我們所說的西風漂流。而當西風漂流受東邊的陸地板塊阻礙時,便向赤道方向流動,而成為東邊界流。資金的洋流,隨著緯度改變、溫度改變、地形改變,移動的方式與方向當然也會跟著改變。趨勢大師大前研一藉著《大資金潮:大前研一預言新興國家牽動的經濟新規則》這本書,提醒我們全球主導經濟的兩股最重要的力量──美國與中國,正在改變資金的移動與效益。
未來的世界到底是G2(兩國集團或兩國治理),還是C2(兩國協調),隱含著國際上政治角力的權謀盤算,美國用G2的說法希望引起全世界忌憚中國力量強大的勢力凝結,而中國則試圖用C2的說法消弭擔心中國主宰世界的聲音,掩飾超英趕美(心裡想的應該是超英超美)的司馬昭之心,然而,無論用什麼說法,終究無法忽視中國大國崛起的力量。
大前研一針對美國如何從「唯一大國」逐步淪為「遲暮大國」所犯的錯誤,以及中國如何藉著全球經濟因雷曼衝擊而喘不過氣的天時拿下主導優勢,領先提出他的觀察與預測,讓我們知道下一個泡沫在哪裡,將如何吹起,又如何破滅,雖然「人兩腳,錢四腳」,但我們有了資金流動的地圖,便可以尋找最近的路,重要的是,我們不會迷路。
東森「夢想街57號」主持人 陳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