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手機相機爆炸性的突破、串流影音的普及以及Youtube的盛行,數位錄影變得和拍照一樣輕而易舉。國家地理學會站在這股新竄起的風潮的最前線,並代表錄像教學的權威地位。
《國際地理終極數位錄影指南》以清晰的視覺圖像法、明確的步驟與指示,介紹了一個簡易明瞭且合理的學習方式:首先,製作更高品質的錄像,接著以適合且兼具創意與趣味的方式編輯,創造出讓家人珍藏的回憶影片。本書中所有指示都直擣重點、涵蓋了所有重要元素:選擇與使用正確的設備、打造一個生動的故事、拍攝正確的影片以闡述故事,然後傳輸這個故事到電腦以進行編輯,然後完成作品並進行分享!
在本書中,獲獎無數的製片家理查‧奧森聶斯為初學者揭開了數位錄影的神秘面紗,並為數位錄像的老手慷慨分享了他35年的專業影片製作經驗。
首先,作者理查‧奧森聶斯將會解釋如何從眾多不同種類的器材中選擇適合你所需的錄影設備,同時也針對附件的取得性容易與否做了一番說明。接下來,他將說明如何拍出好的錄像:包含了如何在事前規劃構想與創意、如何練習技巧,更有許多唯有大師才通曉的內行人才知道的錄影訣竅。
接著,理查‧奧森聶斯將向讀者介紹下載與編輯的技巧 ( 包含MAC與PC系統 ),並說明各種將作品上傳至當今流行媒體如Youtube等網站,以及如何透過網站、Email等方式分享的技巧。
此外,本書還有個額外好康:國家地理學會提供了一個線上教學連結,使整個數位錄像學習的過程更加輕鬆有趣!
書籍重點
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數位錄影的終極權威
全球榮獲900個專業獎,包含124座艾美獎 的專業品牌
隨著手機相機爆炸性的突破、串流影音的普及以及Youtube的盛行,數位錄影變得和拍照一樣輕而易舉。國家地理學會站在這股新竄起的風潮的最前線,並代表錄像教學的權威地位。
《國際地理終極數位錄影指南》以清晰的視覺圖像法、明確的步驟與指示,介紹了一個簡易明瞭且快速的學習方式:首先,製作更高品質的錄像,接著以適合且兼具創意與趣味的方式編輯,創造出讓家人珍藏的回憶影片。本書中所有指示都直擣重點、涵蓋了所有重要元素:選擇與使用正確的設備、打造一個生動的故事、拍攝正確的影片以闡述故事,然後傳輸這個故事到電腦以進行編輯,然後完成作品並進行分享!
在本書中,獲獎無數的製片家理查‧奧森聶斯為初學者揭開了數位錄影的神秘面紗,並為數位錄像的老手慷慨分享了他35年的專業影片製作經驗。
《國際地理終極數位錄影指南》擁有以下數點特色:
● 如何選擇正確的攝錄影機
● 對Mac及PC使用者都適用的基本建議
● 學習正確的拍攝技巧以專業的方式剪輯
● 介紹分享影片的新方法
如何配上音樂和照片使影片更精采
作者簡介:
理查‧奧森聶斯是一位攝影師、製片家、前國家地理雜誌攝影編輯。他曾榮獲上百次獎項,包含以柬埔寨難民營的專題獲得「世界新聞攝影獎」(World Press Award)、以多媒體光碟《極光奧德賽》榮獲「年度最佳影像作品」(Picture of the Year)等。他同時也是作家,出版的作品包括《國家地理終極黑白攝影指南》到《狗的故事》等書。
章節試閱
[前言]
約翰‧布雷達
「國家地理饗宴」製作人及監製
身為一個電視製片、導演,我並不常操作攝錄影機,說起來挺諷刺的。我太太甚至責怪我家裡還留著一台古老的Hi-8攝錄影機,反倒沒有先進一點的器材。但影片的製作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協同合作的成果。在我為國家地理頻道製作25部影片的過程中,我總是跟傑出的電視攝影師密切合作,拍下許多關鍵的鏡頭與非凡的瞬間,這些片段往往能充分彰顯影片的主題。
只有一次例外。製作「打開梵蒂岡之門」(Inside the Vatican)這部兩小時的特別記錄片時,在拍攝外景前,我花了一年時間設法取得許可,想要在一些從來沒有人拍攝過的時間和地點進行拍攝。整個過程很令人沮喪,頭幾次與一位梵諦岡官員開會時,我就感覺到這件事一定很難搞定。這位紅衣主教的大名是諾埃(Noe,發音和英文的NO-WAY一樣)。我最主要想拍攝的場景,是某個人或是某一群人拜訪──通常稱為覲見──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當時梵諦岡官方對於讓攝影機接近健康狀況已經惡化的教宗都很緊張。我對能否拍到這段畫面不抱什麼希望。
然後有一天,我們拍攝了三個月之後,我在梵諦岡主要的接洽人匆匆忙忙跑到聖伯多祿廣場來找我:「我說你一定不敢相信,拍攝聖父的許可通過了!你得馬上過去!」經過的一年的準備、20次的申請以及三個月的拍攝,我們終於能拍到這個我們一直想拍的關鍵畫面了。
接著是晴天霹靂:「只有一個限制,就是只能你一個人拍。」
這下子整部片最重要的片段之一,就落到了我這雙不怎麼專業的手上。我知道我要的是什麼畫面、要拍哪些鏡頭,以及在故事中要怎麼穿插運用。可是真的要我自己去拍?所以我才需要攝影師啊。最後,教宗的場景拍攝得很順利。最關鍵的畫面幾乎都拍到了,攝影機的運動也還算穩定,勉強可以組成一段畫面了。
我從當天的經驗所學到的事情,也正是你將要在本書中學到的。第一步就是要研究你的攝影機。使用哪個機型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能夠熟練地使用它。問問自己,你為什麼要拍這段影片?那是你想要說的故事嗎?還是你想為某個事件留下記錄,像你在電視上看到的紀錄片那樣?
如果你選擇了說故事的拍法,你就會採取像我一樣的方式工作。在製作一部影片的過程中,我實際上等於同一部片拍了三次。首先,我要研究這個主題,然後寫下處理細節的方式,據以產生拍攝腳本。這就是我的拍攝大綱,此時我已經在腦中拍了一次這部影片了。接下來,我帶著工作團隊和拍攝大綱到達現場,實際拍攝這部影片,這是第二次。這一次通常不容易,尤其牽涉到動物的時候更困難。不過能拍就盡量多拍。第三次、也就是最後一次,是在剪輯室裡,你會發現自己在現場犯下了哪些錯誤,也是你會學到最多東西的一次。這是面對現實的時候,因為你不可能用你沒拍到的畫面剪成一部影片。只有極少數的例子,最後一次的版本會跟你第一次在腦中拍出來的版本相同。
開鏡之前最後再提醒一個觀念。拍出一部好影片最、最關鍵的地方,就是仔細聆聽。紀錄片中某些最精采的時刻,正是因為被攝者在鏡頭前所說的話而帶出來的。你的目標是要讓自己和攝影機參與對話,同時又要保持距離不干擾對方,好讓真實的生活能在影片上自然發生。
我在國家地理電視的同事合計得到了超過900個業界的獎項,其中包括124座艾美獎,當理查‧奧森聶斯提議製作本書,作為《國家地理終極攝影指南》系列之一時,我感到無比欣喜。理查本身也是一位製片和攝影師,很了解如何解析影片拍攝的過程,並且能夠以淺白的方式加以描述。相信你們讀過之後都會同意。
祝拍攝愉快,記得,先把故事想好,耳塞拿掉,然後按下紅色的錄影鍵吧。
第一章 數位攝錄影機簡介
數位攝錄影機簡介
早在1964年,60年代反文化世代的大眾領袖馬歇爾‧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就預言電視、攝錄影機以及電腦,即將以某種方式開展我們對於這世界的視野,並將造成永遠的改變。換句話說,科技提供的工具將與故事的內容等量齊觀,甚至超越。因此這句名言於焉誕生:「媒體即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不可否認地,過去數十年來,活動的影像成為人類主要傳播的管道,尤其在寬頻網路出現後,更是開啟了一扇大門,並且容我們以更刺激而創新的方式,述說並分享故事。與其同等重要的則是,在過去10年間,一些以往只有專業人士才能負擔得起的昂貴數位攝影器材,戲劇化地尺寸變小、價格變低。現今每個人都可以用以往很小部分的成本,拍攝出影片。
有次前往尼加拉瓜及瓜地馬拉出差時,我帶了一個小型可以放在飛機座椅下面的防水氣密箱,其中裝有一部高畫質攝錄影機、可供拍攝20小時的錄影帶、3個電池、一個油壓雲台腳架及電池充電器,我還塞進了一個8百萬畫素的數位相機,用以拍攝影片的片段。但最重要的是,這部數位相機只比信用卡大不到那裡去,緊急時刻它還能夠拍攝影片製作所需的照片。
第一個挑戰
在這個數位攝錄機無所不在的世界裡,挑戰並非是你需要投資多少錢買器材,而是如何選擇正確的攝錄影機以符合拍攝計畫的需求?但這不代表預算不重要,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多餘的現金,得以隨時擁有最新上市的器材。但請記住,好的是每當有人買了全新的攝錄影機,就代表二手市場又可能出現更多的選擇。拍賣網站將是挖寶的好地方,可以找到品質良好、價格合理的器材。如果你打算拍攝影片,此時正式開始的最好時機。
P.11 圖說:ipod以MP3播放器改變了收視電影以及觀看照片的方式。
下一個挑戰則是學習如何使用你的攝錄影機,才能夠藉由新科技的益處提升影片的品質。本指南的目的不在於將攝影複雜化成為技術練習,而是簡化成以下的步驟(1)購買你所需要的器材、(2)拍攝影片、(3)以合乎邏輯的方式剪輯影片、(4)與朋友及全世界的人們分享你的影片。
事實上,大多數人出門去買攝錄影機時,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多半就是為了記錄家人的成長,並且與親近的友人及遙遠的親戚分享。影片的拍攝也可以單純地打開攝錄影機,把整個活動從頭錄到尾;或者也可以花點時間,學習一些現今家用電腦中附帶的簡單型剪輯軟體,而讓整部影片更有趣。眼前多做一些努力,就能避免減低未來觀看的樂趣,避免無聊。
下一個挑戰
對於準備好努力發展這個簡單過程的人而言,獲得的回報將是豐富而有趣的影片資料庫。多年以來,我擁有了一個精良的電腦螢幕,透過鍵盤及軟體自己製作音樂的能力,還有很多、很多儲存我努力成果的硬碟。對我而言,向全世界分享影片是新鮮而刺激的事,因為它可以透過更新的小型攝錄影機拍攝,選擇並不昂貴的剪輯工具,並且透過高速的寬頻網路散佈出去。
還是沒多久之前,我為了拍攝五大湖(Great Lakes)的影片,還必須花上每小時300美元(約9000新台幣)租用剪輯室,將拍攝在3/4吋錄影帶上的片段剪接起來。攝錄影機加上底板重達45磅(約20.5公斤),我還得要租一個儲藏室放置為這個專案所拍攝的錄影母帶。雖然最後在美國公共電視網(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播映時,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但是藉由3/4吋或是VHS錄影帶處處散佈,在經濟上還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守住電視播映時的那幾個時段,當然那就夠我高興的了。對於其他更小的製作單位,除了在影展時得以播映之外,想要獲得發表的機會都很小。更別提大多數人都只拍那一、兩部影片的,更是沒希望了。
但是藉由數位科技,我們可以在完全沒有損耗品質的情況下,製作母帶、複製工作帶。今天,我們只要花費往日複製工作帶一小部分的成本,就可以將製作出來的成果,透過多種資源分送我們的影片。高精密度的攝錄影機也提供能力,讓我們製作更好的影片。
我相信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重要的紀元,攝影器材及機件所創造出的魅力,將是史上第一次足以改變說故事的方式,並且讓大型製作公司讓開原先佔有的市場,與更多、更新的獨立製作公司分享。
P.12 圖說:照相手機攝取的畫面可以立即透過無線網路,分享給朋友。
P.13 圖說:數位影片可以相容於大小不同的螢幕。
兩種學習的方式
想要學習如何拍攝影片時,可以有兩種路徑可供選擇。其一,就像現在一樣坐著看書,對於如何購買器材、拍攝及剪輯獲得基本的了解。如果你在看完書以後並且拍攝了影片,那這方法就沒有太大問題。另外一個比較衝動的方式,則是先買一部攝錄影機、打開電源,然後找出控制的方式。當遇到問題時,再回頭找使用說明書。我想大部分人都使用了後者這種比較快速的方法,但這是最好的方式嗎?學習的目標應該是對於攝錄影機發展出基本的了解,同時學會初步的拍攝及剪輯技術之後,再回歸到你購買器材最初的原因,然後帶著它們前去記錄讓你有興趣的人物與地方,並且與他人分享。
一些小歷史
對於你手中的攝錄影機,多了解一些它們的歷史,應該不是件壞事吧!想像自己是個1800年代的人,出發前往美國西部繪製地圖。為了瞭解這段歷史,你需要親身坐上篷車走一趟俄勒岡的西部拓荒之路嗎?雖然未必需要,但是花點時間瞭解一下影片發展歷史的特定主題,可以增加某種程度的敏銳性與瞭解。好吧!至少暫時讓我們享受一下,瞭解那些前輩當初如何使用笨重的器材,拍攝時間較短的錄影帶並且精進其技術。
1956年,Ampex企業成功地設計出使用磁帶現場錄製影片的器材,搭配於攝影棚內使用的大型電視攝錄影機。他們以50000美元(約147萬台幣)將第一部錄影機出售給美國中央廣播系統(Central Broadcasting System,亦即CBS電視),並且於1956年11月30日播映道格拉斯愛德華茲所主持的新聞(Douglas Edwards and the News)。這是第一個以錄影帶播映電視節目的電視網。雖然這部機器體積龐大又複雜、容易損壞,但這卻是難以想像的一大步。除了現場直播之外,製作人可以錄影製作並且在其後播出。這種大型的磁性錄影帶是由3M公司所製造,當年的售價超過300美元(約9000新台幣)一卷。
其後的20年,這套複雜的科技獨霸了攝影棚,而一般的消費者則仍舊使用16mm或甚至於8mm的影片拍攝。製造底片的柯達公司大量生產也來不急提供大量的需求。1975年,錄影帶的科技終於運用到消費者市場上,Sony推出了極具開創性的Betamax家用錄影系統。Beta格式立即席捲快速成長的影片愛好者,讓他們能夠自行錄製節目,並且在任何他們想看的時候重複收看。JVC於隔年推出體積輕巧的VHS格式,與體型笨重的Betamax競爭。最後,VHS取得勝利,Sony於1988年也開始生產VHS錄影機,並且逐步淘汰Betamax。
姑且不論錄影帶系統的選擇,但電視的收視方式卻因此徹底改變了。觀眾不必再盯著電視螢幕等著收看節目表上羅列的節目,而是可以預錄並且稍候在自行收看。這樣的需求延伸至今,就是家庭劇院中的隨選視訊了。
這樣的轉變在製片業同樣發生了。1983年,Sony製造出雖然笨重但仍能隨身攜帶的錄影帶攝錄影機。可能有些人還記得那個可笑的畫面,攝影者扛起行李箱大小的攝錄影機,努力在肩頭尋求平衡,並且在大峽谷拍攝家庭旅遊的畫面。2年後,Sony的工程師便開發出手掌大小的「Handycam」攝錄影機,並且使用新開發的8mm磁性錄影帶。
體積縮小的攝錄影機變得人人負擔得起,使用起來也更有樂趣,但影像的品質還是不太好。但這項缺點卻並沒阻止商業製片者及消費者持續地拍攝,或是以這種新型輕巧的攝錄影機進行種種實驗。至今,電影製片依舊使用這種攝錄影機拍攝,只因那種畫面及感覺。這種1980年代的畫面感覺,依舊令某些廣告或是電影製片為之沈迷。
數位攝錄影機於1996年問世,Sony及Canon推出「Mini-DV」錄影帶及與其相容的攝錄影機。事實上,他們的外觀與尺寸與先前的類比型機種並無二致,但是進入剪輯階段立即可以發現明顯的不同。可以一再剪輯或重剪,都不會導致影像及訊號的損耗,相反的,以往使用類比式錄影帶的配音及剪接過程,每一次過帶都會降低品質。數位影像多次複製的成本,也僅只是類比過帶的一小部分而已。
如今,人人都具有影片製作的能力了。你至少就可以用手機或是數位照相機製作出一部2分鐘的短片。攝錄影機在量販店、相機行以及網路商店上購得。少數還能阻止你拍攝的的因素,就只有時間與努力了。
寬頻開啟大門
再也沒有比今日能夠如此快速而且容易地傳遞影片了。電視網及系統業者都能快速地轉移了經營的模式,獨立創作出高畫質以及創新的電視節目,並且透過自己的網路傳遞。搭配上HD高畫質攝錄影機以及既大且美的電漿電視,全新的視覺體驗已經存在於我們的面前了。
下一章,你將會瞭解這些不同的攝影器材、格式以及你出發拍攝前所知。此外,建議你在開始拍攝前,先閱讀有關剪輯的篇章。你的朋友及家人將因此感謝你。
P.14 圖說:剛開始學習如何觀看與說故事的方法之一,乃是專注於拍攝的技巧而非購買最好的器材。
P.15 圖說:就在很短的時間內,拍攝影片的器材在尺寸、重量及攝影的品質上有了很大的改變。後左:Ikegami攝錄影機、後右:16mm攝影機加上400呎的片匣。前面則是各款較新型的攝錄影機。
P.17 攝錄影機也被藝術家當作製造印象的工具,作為影片的配置。
[前言]
約翰‧布雷達
「國家地理饗宴」製作人及監製
身為一個電視製片、導演,我並不常操作攝錄影機,說起來挺諷刺的。我太太甚至責怪我家裡還留著一台古老的Hi-8攝錄影機,反倒沒有先進一點的器材。但影片的製作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協同合作的成果。在我為國家地理頻道製作25部影片的過程中,我總是跟傑出的電視攝影師密切合作,拍下許多關鍵的鏡頭與非凡的瞬間,這些片段往往能充分彰顯影片的主題。
只有一次例外。製作「打開梵蒂岡之門」(Inside the Vatican)這部兩小時的特別記錄片時,在拍攝外景前,我花了一年時...
目錄
前言 約翰‧布雷達
數位攝錄影簡介
選擇適合的攝錄影機
影像感測器
迷你DV攝錄影機
DVD攝錄影機
數位多媒體攝錄影機
硬碟記錄
高解析度
功能
三腳架
人物介紹 詹姆斯‧巴瑞特
拍攝
準備工作
光圈、快門速度及增益
景深
白平衡
影像穩定
燈光
聲音
情節
變焦及搖攝
結婚及商業攝影
人物介紹 大衛‧林斯壯
影像擷取及剪輯
影像傳輸:攝錄影機至電腦
剪輯
轉場
音軌
字幕
Window Movie Maker使用說明
Apple iMovie使用說明
人物介紹 麗莎‧佛瑞德瑞克森
影片分享
影音編碼器
燒錄DVD
傳送影片電子郵件
將影片放上網路
可攜式影音播放器
索引
圖片出處
前言 約翰‧布雷達
數位攝錄影簡介
選擇適合的攝錄影機
影像感測器
迷你DV攝錄影機
DVD攝錄影機
數位多媒體攝錄影機
硬碟記錄
高解析度
功能
三腳架
人物介紹 詹姆斯‧巴瑞特
拍攝
準備工作
光圈、快門速度及增益
景深
白平衡
影像穩定
燈光
聲音
情節
變焦及搖攝
結婚及商業攝影
人物介紹 大衛‧林斯壯
影像擷取及剪輯
影像傳輸:攝錄影機至電腦
剪輯
轉場
音軌
字幕
Window Movie Maker使用說明
Apple iMovie使用說明
人物介紹 麗莎‧佛瑞德瑞克森
影片分享
影音編碼器
燒錄DVD
傳送影片電子郵件
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