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並茂,簡單實用
通過按摩身體的部位,疏通經絡,調暢氣血,可使百脈得以滋養,使身體自然產生抗病能力,還會刺激人體的副交感神經系統,使人心情寧靜,減少焦慮和緊張的情緒。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按摩經穴就是喚醒身體的正「氣」,經絡是人體的自愈能量線
5種常用養生法
17種常見疼痛、24種常見症狀
21種慢性疾病的按摩方法、常見不適速效按摩法
人體重力線最易發生疼痛
人和動物在生理上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如果拿著這個問題去問生物學家,他們會絲毫不吝溢美之情地說出「直立行走」這四個字。的確,人類進化的最重要的標誌之一就是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意味著把人的雙手解放出來做更多的事,使人得以進化,但同時,直立行走也逐漸改變了人體的重力線,使頸、肩、腰、腿,成為人最主要的力學結構,承擔著協調身體各部位動作的重大「工作」。
當人們不注意自己的體態和姿勢,或者是長期保持一個姿勢,或者活動不當時,都會牽扯到相應的肌肉和骨骼,造成這些部位發生疼痛或者不適。進而反過來又會影響和限制肢體的運動範圍,久而久之,就形成越不動越痛,越痛越不想動的惡性循環。
按摩,就是通過手法的物理作用,緩解肌肉的痙攣,再進行一定程度關節的復位,使關節肌肉回歸到正常的生理位置,以解決疼痛問題。按摩確實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軟組織結節,並且讓關節復位,有些病人治療以後,迅速緩解了疼痛,會說:「真神了」。其實,既不神秘也不神奇,就是通過細膩溫和的手法運用,還有巧妙地利用力的槓桿原理,使骨骼回到了本來的位置,功能活動自然就恢復了。
按摩頸、肩、腰、腿要著重在膀胱經和督脈
膀胱經和督脈都循行於人體的腰背部,膀胱經更是一直到足小趾的外側。這兩經脈從運行上來看正好與脊柱和脊神經出口的地方重合,疏通膀胱經和督脈,不僅對於頸、肩、腰、腿本身的問題可以起到疏經活血的作用,對由於脊柱問題引起的其他內科疾病效果尤其好。我們會在後面的章節中再詳細介紹具體的穴位。
即便是日常保健,大家也可以經常按摩膀胱經和督脈,以幫助疏通全身陽氣,溫煦身體,經常按摩,可以緩解慢性疲勞,使人感覺精神振奮,生機勃發。
按摩不是萬能的,不能包治百病
雖然按摩有時會有看起來很神奇的療效,比如有些患者因為脖子疼來就診,卻把胃病看好了,覺得不可思議,其實這是頸部的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或者受損傷引起的胃黏膜出了問題。諸如此類的與脊柱相關的疾病有七十多種,治好了根,這些疾病應聲而癒又有什麼好奇怪的呢。但是,因此而過分強調按摩或者其他某一種療法的效果並不是我們所提倡的,更容易引起誤導。所以,如果您有膽結石,胃潰瘍,又確實是由於脊柱相關引起的,那按摩的效果是確定的,但如果經過檢查發現不是由於脊柱問題引起的,那您還是需要進行藥物治療,在此基礎上,按摩可以作為輔助的治療方法來幫助身體早日康復或者緩解症狀,卻不能把症狀消失就當作疾病治癒了,進而停藥或者乾脆不治療了,這樣就不是對自己負責的養生態度。
按摩不僅僅是養身
自我按摩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能夠幫助我們放鬆心靈,緩解壓力。我們說養生,不等於養身,光有身體不是生命,更不是生活,這裏面少了一個心的問題。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節奏快,常常是透支生命,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焦慮之中。
自我按摩之所以是一種好的養生方法,就在於可以一邊聽聽音樂,一邊按摩穴位,注意力集中在按摩上,不知不覺之間轉移了注意力,讓精神放鬆,身心舒泰。按摩完畢之後,再喝一杯溫水或者清茶,不僅僅是一種保健手段,更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難得享受。
作為一種養生手段,按摩簡單易學,安全實用,尤其針對頸、肩、腰、腿等部位的疼痛問題,有著非常良好的治療效果。不妨在繁忙之餘,學學練練,有益於自己,也有益於家人。
作者簡介:
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華中醫藥學會推拿分會副主委
中華中醫藥學會疼痛分會常務委員
北京市按摩學會秘書長
北京中醫藥學會推拿分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傳統醫學診療中心主任、按摩理療科主任
1983年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二十多年來一直從事醫療、教學、科研工作。
曾著有多本著作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擅長治療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及內婦科疾病。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學幾手就能善待自己和家人
一學就會的六大養生穴位按摩法
神闕穴——人體的「長壽大穴」
神闕穴又名「臍中」,在人體肚臍正中,跟著「肚臍正中」這四個字按圖索驥便會做到準確取穴。功能主治傳統主要用於治療上吐下瀉、腹中虛冷、腹痛腹瀉、腸鳴、小兒厭食、老人滑腸失禁、婦人宮寒不孕等症;現代臨床主要用於治療關節炎、肩肘炎、坐骨神經痛、前列腺肥大、蕁麻疹、過敏性鼻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附件炎、子宮脫垂等病症以及美容和預防癌症。寒時灸一灸,勝過吃人參正因為神闕穴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又為後天之根源,為十二經之發源地,是經絡系統的重要穴位,所以上養生家、醫學家無不對其重視有加,相傳彭祖還特別發明了《小續命蒸臍法》,認為「臍者,腎間之動氣也,氣通百脈,布五臟六腑,內走臟腑經絡,使百脈和暢,毛竅通達,上至泥丸,下至湧泉……」他又提倡用「灸」法來進行保養,不僅僅可以療疾,還可以延年益壽,強身健體。尤其是對於虛寒性的腹痛腹瀉有奇效,比如平時你因為受寒或者是過量食用生冷食物而發生腹痛腹瀉,取一片薑,幹一點的更好,放在肚臍上,用艾絨做1小柱艾炷,灸上1~3柱,可以有效緩解症狀。還有一些女性朋友,往往會有痛經的毛病,經色發黑,還有血塊,這就是宮寒的徵兆,行經之前也可以用這個方法灸一灸神闕穴,會感覺到疼痛的程度明顯下降。老年人在每年冬至來臨前後,灸一灸神闕穴,有培元固本,回陽固精,通經活絡,祛病延年的功效。如果嫌艾灸麻煩,用熱水袋或者熱鹽包熱熏也有效果,尤其對於老年前列腺腫大,夜尿頻繁的效果明顯。按摩肚臍就是給人體能源供應站加加油因為這個穴位剛好位於腹部的中央,穴位下面是小腸,按揉這個穴位可以溫和地增加小腸蠕動,進而發揮其調理胃腸氣機,增進腸道蠕動,加強消化吸收的作用。長期堅持按摩神闕,會使人感到精神飽滿、體力充沛,全身都有了勁,好比給人體的這個能源供應站隨時加加油,會使人體的百脈氣血隨時得以自動調節。按摩神闕穴最容易操作的方法是,每晚睡之前,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於肚臍,順時針揉轉後逆時針揉轉,每次按揉100下,感覺熱氣投入腹中,效果最好,需要堅持。不過,遇到腹瀉的情況,按摩肚臍需要逆時針揉轉。同時切忌勿食用過量食物。知識鏈結:神闕的意思就是元氣出入的地方神闕穴的名字是非常有意思的,闕在古代是大門的一種形式,《說文解字》裏特別說道,闕這種建築物就是帝王在宮廷大門之外建造的兩個對稱的臺子,在臺子上可以再建造樓觀,因為它的樣子上圓而下方,兩臺子之間闕然為道,所以成為闕,而在闕樓上可以觀望,所以又稱闕樓為觀。所以,古代的「闕」實際上就是作為帝王的代表。岳飛在《滿江紅》詞裏更有「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詞句,都是象徵著帝王的尊貴。神是指元神,眾所周知,臍帶是我們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和母體唯一的連接,我們就靠這條臍帶獲得一切營養,化身為人,所以古人認為這個通道是元神出入之所,有著帝王一樣尊貴的特殊地位,所以才將它命名為神闕穴,可見此穴對人體的重要性了。
關元穴——人身之關要、真元之所存
關元穴位於「肚臍下3寸」,我們取穴時需掌握一個技巧,把肚臍作為尋找穴位的定點,併攏大拇指之外的其餘四指,將食指的橫節對準肚臍眼,順著肚臍向下與小指所交之處,便是關元穴。取穴時,需要採用仰臥位元或者正立、正坐位。功能主治古人曰:「當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極,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也」。男科病症如遺精、陽萎、早洩、性功能低下等,婦科病症如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白帶病、功能性子宮出血、外陰瘙癢、各種婦科炎症等,均可以用關元穴治療。 春夏季節交替之時,溫灸關元,令人不老每年夏秋季節交替之時,艾灸關元可使人的身體變得強壯。如果做到堅持,人就不會夏天怕熱冬天怕冷。灸關元,到30歲了,每3年灸1次,每次灸300壯;到50歲了,每2年灸1次,每次也是灸300壯;人到60歲,身體抵抗力會有所下降,這時要有一個好身體,每年都要灸1次,每次還是灸300壯。提醒一下,未婚未育的女性灸關元穴要慎重。溫灸關元對身體如此之妙,操作起來也非常容易。點燃艾條,對準關元穴熏烤就行,每次灸15~30分鐘,局部皮膚產生紅暈停止艾灸。需要注意的是,艾條距離皮膚要保持2~3釐米,如此謹慎是為了防止灼傷肌膚。按摩關元幫助人體補充元氣關元因其關乎人體的元氣,所以出現身體無力、易疲勞、怕冷等元氣虛損的情況,不妨按摩「關元」穴,來幫助我們補充元氣。因關元穴近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按揉關元穴,通過調節內分泌,從而可治療生殖系統疾病。按摩關元,可採用指推法。指推關元,將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用交叉之手推動關元,力度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操作的時間和地點沒有特殊的限制,按需安排。知識鏈結:關元好比人體腹部的一個「閥門」關元穴為小腸募穴,是人體真氣、元氣生髮的地方,人體的元氣就貯藏在這裏。從字面上也可以看出,「關」是關連、相關的意思,「元」就是指元氣,所以說關元好比「人體腹部的一個閥門」,它為我們壯一身之元氣。中醫學認為,關元有培元固本、溫腎壯陽的功效。有位先生,29歲,因工作過度操勞,便出現腦疲勞、多夢失眠、記憶力減退,甚至出現陽萎。採用灸關元的方法,將陳艾做成中等艾炷,灸關元,每次100~200壯,每週1次,每3次為1個療程,共灸了2個療程後,他的身體好多了病情得以治癒。
合谷穴——全身鎮痛鎮靜的要穴
合,匯也,聚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合谷,在手背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中點的橈側,肌肉間間隙較大,猶如低陷的山谷,將大腸經氣血會聚于此並形成強盛的水濕風氣場,合谷由此得來。合谷穴部位暴露取穴容易,而且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操作簡單,特別自己來做保健養生。取合谷穴的方法很多,我們介紹三種比較容易操作的:其一,拇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取穴;其二,拇指、食指張開,成45度角時,位於骨頭延長角的交點,便是此穴;其三,用右手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左手虎口邊緣,屈曲拇指按下,指尖所指處為合谷穴。功能主治合谷穴,為大腸經原穴,可擔當起充補大腸經整條經脈氣血的作用,故為大腸經原穴,具有解表退熱、理氣止痛、活血調腸的功效。合谷穴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對人體的功效多多《雜病穴法歌》記載「頭面有諸般疾,一針合谷效如神」。症如:牙痛、青春痘、贅疣、三叉神經痛、眼睛疲勞、耳鳴、面部神經麻痹、頭痛、目赤腫痛、鼻出血、牙關緊閉、口眼歪斜、耳聾、痄腮、咽喉腫痛等。它對於大腸經循行之處的不適與疾病有一定的療效,特別是對於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生和保護牙齒健康有明顯的作用。合谷穴還具有調節脾胃的功能,對腸胃病,如胃痛、腹痛、便秘、腸炎等均可治療;另外它的功效還很多,對於皮膚、外科病,如疥瘡、疔瘡等;對於婦產科疾病,如痛經、經閉、滯產;對於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如半身不遂、指攣、臂疼、小兒驚風等;以及瘧疾等病症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從全身這麼多的主治病症來看,合谷穴成為大腸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毋庸置疑的。在日常生活中,合谷穴還有很多功效。如將大蒜搗爛如糊狀,敷於雙虎口(合谷穴)1~3小時用來治扁桃體炎。按壓合谷穴,還會對黑眼圈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這麼說來,合谷穴真是有點神奇了,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頭面部、腸胃出現不適,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按壓合谷穴。即使沒有什麼病痛,按按合谷穴,也會通過調節經絡,達到保健養生的目標。對本穴按摩,用點、按、揉、捏諸法皆可可以採用按、揉、點的手法,指壓合谷時,用拇指指腹置於合谷,需朝小指方向用力,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此穴的療效,注意不要垂直手背直上直下按壓,每次約2~3分鐘,每天2~3次;此外,合谷還可用捏拿的方法,操作時,右手拇指岔開,捏拿左手合谷穴50下,換左手捏拿右手合谷穴50下,每天1次,10天為一療程,需堅持數月甚至數年才會有效果。不管您選用那種手法,都要注意用力要適度,尤其是對兒童按摩。更要注意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除了按摩這種中醫保健法,再介紹兩種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用到的中醫保健法。一種實刮痧,在合谷穴處施行刮痧,有疏風解表、清泄陽明的效果,可用來治療肺、胃、腸等多種疾病;另外一種是溫灸,用艾條在合谷穴灸上3~7壯。同樣需要注意的是,孕婦慎用。
腎俞穴——使腎氣得以保護與調補
腎俞穴位於人體腰部,人體腎臟的寒濕水氣由此而外輸膀胱經。取腎俞穴,用線過肚臍繞腰腹一圈,以肚臍相對應處為定點。最後將右手食指、中指併攏,中指放在定點處,食指指腹所指的部位,按壓有酸脹感,便是此穴。功能主治穴位補腎,首推腎俞穴。腎俞穴,具有益腎助陽、強腰利水的作用,屬於足太陽膀胱經。常用來治療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如腎炎、腎絞痛、遺尿、尿路感染、陽痿、早洩、遺精等;外科系統疾病,如腎下垂、膀胱肌麻痹及痙攣、痔瘡、肝腫大等;此外,多用於治療月經不調、腰痛、哮喘、肋間神經痛等病症。按腎俞:調腎氣,強腰膝中醫學認為,腎乃「先天之本」「陰陽之根」,其功能涵蓋了現代醫學中的泌尿、生殖、運動、內分泌等各大系統。人之健康、病之發生,都與腎氣的強弱有關,無論疾病或者虛損,最終都會累及於腎。因此,中醫非常重視腎氣的保護與調補。我們通常採用擦法、揉法來按摩腎俞。操作時,將兩手搓熱,用手掌上下來回按摩50~60次,兩側同時或交替進行,每次10~15分鐘;或者雙掌摩擦至熱後,將掌心貼于腎俞穴,如此反復3~5分鐘;或者直接用手指按揉腎俞穴,至出現酸脹感,且腰部微微發熱。久坐族多按腎俞,晃腰益處多腎是人體最重要的臟腑之一,然而腎很「嬌貴」。如果長期久坐、頻繁抽煙、性生活頻繁、生活無規律的話,人體的腎會受到損傷。如今的現代生活,大多數腦力勞動者辦公都需久坐,久坐不動會引起陽氣相對不足,進而會出現乏力、疲勞等各種不適。腎主人體水液,喜暖怕寒,按揉腎俞穴正好有助於溫補腎陽,按摩腎俞對於腰痛、腎臟疾病、高血壓、低血壓、耳鳴、精力減退等都有保健治療效果。因此,長期從事腦力勞動而又少運動的人,平時可多按摩後腰的腎俞穴。再為大家介紹一種人人皆宜的補腎方法,不僅適宜用腦多、不愛動的人,對於中老年人的養生也大有幫助。坐在沙發、凳椅或床邊,雙手叉腰,自然呼吸,然後緩慢向左晃動腰身36次,再向右晃動36次,晃動時劃大圈,頭部隨之而緩慢晃動,早晚各練1次。
湧泉穴——若要老人安,湧泉常溫暖
湧泉,位於足底前部凹陷處第2和第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取穴時,卷足,足底前1/3處的凹陷處,便是此穴。掌握兩個技巧,一個是按壓的時候會有明顯的酸痛點,一個是指壓時會發現堅硬的筋骨。功能主治湧泉穴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推搓湧泉穴療法可以防治哮喘、腰腿酸軟無力、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高血壓、耳聾、耳鳴、大便秘結等五十餘種疾病。湧泉穴是腎經中的主穴《黃帝內經》記載;「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說明湧泉穴在人體養生、防治、治病、保健方面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在我們如今的生活方式中,長期以車代步、缺少運動,居住高樓、不踩地氣等等諸多方式,都會加快下肢和腳、足功能退化,影響體內腎氣和腎經的通暢,嚴重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如果經常刺激一下湧泉穴,會彌補生活方式對健康的不利。每晚睡前,盤腿而坐,用雙手按摩或屈指點壓雙側湧泉穴,力量以該穴位達到酸脹感覺為宜,每次50至100下。若能長年堅持,自然會增強腎臟功能;或者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用雙拇指從足跟向足尖方向湧泉穴處,作前後反復的推搓;或者用雙手掌自然輕緩的拍打湧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熱感為適宜。泡腳是用水溫來刺激湧泉等穴俗話說得好:「晨起皮包水,睡前水包皮,健康又長壽,百歲不稱奇」,其中「睡前水包皮」意思就是每天泡腳。「春天泡腳升陽固脫,夏天泡腳祛除暑溫,秋天泡腳潤蠕腸,冬天泡腳溫灼丹田」,可見每個季節泡腳的功效並不相同。我們提倡晚上堅持泡腳,看起來微不足道,事實上大有學問,從中醫角度看,腳上有反射區和眾多穴位,用熱水泡腳,就是運用水的溫度來刺激腳上的穴位和反射區,促進腳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環,從而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起到調解全身的作用。比如,腳部的湧泉穴和太衝穴就會受到溫熱後被刺激,從而起到養腎護肝的作用。此外,泡腳使血液循環加快,不僅能解除疲勞,還能使很多毒素隨著汗液排出,起到很好的排毒效果。知識鏈結:湧泉,顧名思義就是水如湧泉人體穴位的分佈結構獨特,功用玄妙。人體肩上有一「肩井」穴,與足底湧泉穴形成一條直線,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應,從「井」上可俯視到「泉水」。有水則能生氣,湧泉如山環水抱中的水抱之源,給人體形成一個強大的氣揚,維護著人體的生命活動。湧泉故得名。
足三里穴——全身強壯要穴
足三里,穴在膝下3寸,又主治胃、大腸、小腸三經病症,因腑在體內,故名足三里。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10釐米左右,將自己的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其餘4指向下,中指盡處便是此穴,按壓有明顯的酸脹感。功能主治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療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顯,對於嘔吐、呃逆、噯氣、腸炎、痢疾、便秘、肝炎、膽囊炎、膽結石、腎結石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足三里穴為胃腸疾患之主穴足三里穴屬足陽明胃經,它通過胃經與胃相連,胃經與脾經互為表裏,因此凡是消化系統的疾病,都屬脾胃運化失調形成的,按摩足三里穴可有顯著的效果。我們知道,胃是人體的一個「給養倉庫」,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時地消化、分解、吸收,人體的其他臟器才可以得到充足的養分,人才能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況的好壞,對我們來說極為重要。而足三里穴則能擔此重任。
善用足三里,長壽秘訣足三里為胃經之主要穴位,它有理脾胃、調氣血、主消化、補虛弱之功效。金元時代的醫學家李東垣特別注重脾胃,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是生化的源泉,是生命的根本。灸「足三里」能調脾胃使之功能旺盛,對全身各系統都有強壯作用。「灸足三里,得長壽」,古人稱其為長壽灸,民間稱其為「八日灸」,也就是月初灸1次,每隔8日再灸1次。我們想達到養生保健之效,可用「溫灸」的方法,這種方法操作簡單。操作前,端身正坐,取好穴位,然後將艾條點燃,溫灸5~10分鐘。每週艾灸足三里穴1~2次。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使局部皮膚發紅,艾條緩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按摩足三里,同樣也可起到延緩衰老的效果,用大拇指或中指在足三里穴做按壓動作,每次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注意每次按壓要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或者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刺激足三里,按法、壓法、揉法、搓法皆可。進行指壓時,力量可由小到大,每天堅持刺激此穴,對身體大有裨益。30~31
清晨梳頭,晚上按腳,睡前摩腹
清晨梳梳頭,到老耳聰眼不花中醫學認為,「梳頭」有醒神、健腦、增強記憶的效果。從人體的穴位分佈來看,督任兩脈的許多穴位位於人體的頭部,經常梳理頭髮,按摩頭皮,會使督任兩脈氣血暢通,頭部血液供應充分,達到疏通血脈、祛除風濕的保健目標。從「梳頭」健發的功效來看,經常梳理梳理頭髮,會給予其充分的養分,你的頭髮便會不白也不掉。經過整夜的休憩,清晨醒來梳理梳理頭髮,令人神清氣爽,也便充分運用了「一天之計在於晨」這句名言。通常我們用「手指梳」和「梳子梳」這兩種方法來保健。「手指梳」比起「梳子梳」刺激性比較大,所以效果會更強一些。用「手指梳」梳理頭髮的時候,先將手指微屈,掌心向頭,十指緊貼頭皮,由前向後梳摩。梳理的過程,可用手指一梳到底,也可將手指插入發中,用手指肚劃圈按摩,逐步向後推移。「梳子梳」的方法就更簡單了,選梳齒短而稀疏的梳子,將梳子緊貼頭皮,從前額一直梳到後腦勺下,反復梳幾分鐘,梳到頭皮有熱度為止。說到梳頭,不妨提一下「乾洗臉」。「乾洗臉」可使皮膚裏的毛細血管擴張,增進新陳代謝,還能調節人體中樞神經系統,消除疲勞。有的人做這種按摩,堅持一段時間皮膚會顯得很光滑,面色紅潤,感覺人的氣色都好了很多。「乾洗臉」配合「梳頭」,為大清早感覺很清爽,做足了功課。做「乾洗臉」之前,先將兩手搓熱,然後用兩手搓臉,從下巴頦搓到頭頂,再從頭頂搓到耳朵根,從脖子再轉回到下巴頦。這樣搓上十幾遍就行了。也可以先使勁搓手心,搓熱了再放在臉上,從下向上用力快搓二三十次。晚上按按腳,拒絕「人老腿先老」歷來我國各代醫家、養生家非常重視「搓腳心」的養生方法。我國醫學界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總結,認識到腳掌上有無數的神經與全身經絡相通,與上腦緊緊相連。很多重要的經絡穴位分佈在腳上,比如腳心的湧泉穴。宋代陳直在《壽親養老新書》中介紹:「其穴(湧泉穴)在足心之上,濕氣皆從此人。日夕之間,常以兩足赤肉更次用一手握指,一手摩擦。數目多時,覺足心熱,即將腳指略略轉動,倦則少歇。或令人擦之亦得,終不若自擦為佳。」證實了經常按摩腳底的湧泉,能活躍腎經內氣,引導腎臟虛火及上身濁氣下降,達到補腎、舒肝明目、頤養五臟六腑的保健目標。每晚用熱水洗腳後,坐在床邊,將腿屈膝抬起放在另一條腿上,膝心歪向內側,先用右手按摩左腳心,再用左手按摩右腳心,轉圈按摩,直到局部發紅發熱為止。按摩的時候,動作要緩和連貫,輕重要合適。剛開始的時候,速度慢一點,等適應後逐步加快和加長時間,注意兩腳按摩的次數和程度要均衡。或者將兩手搓熱,然後搓兩腳心,橫搓豎搓均可以,搓100次左右,也可更多一些。即使是洗腳或睡覺時兩腳的腳心交叉搓摩也有保健的效果。當然以第一種正規的方法收效最好。按摩腳心的同時要注意活動腳趾,這是因為腳趾上也有很多的通及全身的穴位,大拇指是肝、脾兩經的通路,多活動大拇指可舒肝健胃、增進食欲,對肝脾大也有輔助療效。第四腳趾屬膽經,讓腳趾上的各個部分發生摩擦,對身體大有好處。食後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中醫學認為,「摩腹」能刺激肝腎之精氣,促進恢復陰陽的動態平衡,從而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現代醫學表明,用手掌恰如其分地摩腹,可促進腹腔內部的血液循環,刺激消化液的分泌,有效防止胃腸病的發生。「摩腹」的養生方法,早在南北朝齊梁時期便有記載,達摩譯的《易筋經》就提到摩腹三法;唐代孫思邈在《千斤藥方》中說:「食畢當散步數裏來回行,摩腹數百遍可以無百病」,這位著名的醫學家孫思邈的養生之道就是「食後行百步,常以手模腹」,其享齡102歲;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著名的南宋大師人陸放翁,「一日要摩腹數次」是他許多養生之法其中之一,因此儘管他一生坎坷仍享高齡85歲。如能長期堅持按摩,不僅能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而且對許多慢性病如腎炎、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壓等都有輔助的治療作用。摩腹養生,一般宜在早晨起床後及晚上臨睡前進行。先靜坐或靜臥,然後用雙手掌對搓,使掌心發熱,將掌心向下置於腹部,先順時針揉轉100圈,再逆時針揉轉100圈左右,按摩到腹部發熱為止。也可只用大魚際接觸腹部,或者用用左手重疊於右手背上,雙手一起動作,以加強推拿揉摩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在過飽或過饑時進行,且要排空小便。此外,腹內有惡性腫瘤或其他急腹症者,禁止摩腹。現在,需要介紹一下「順時針」和「逆時針」。中醫學認為,左手按逆時針方向(逆腸道方向)繞臍摩腹為補,右手按順時針方向(順腸道方向)繞臍摩腹為瀉。「一逆一順」或「一順一逆」各繞臍摩腹100圈為平補平瀉法,一般的養生適合這種方法;如果是年老體虛、胃腸疾患、大便溏瀉者,應採用「兩逆夾一順」的補法,即先用左手按逆時針方向繞臍摩腹100圈,再用右手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摩腹100圈,最後仍用左手按逆時針方向繞臍摩腹100圈;如果是身體肥胖、口乾舌燥、大便硬結者,應採用「兩順夾一逆」的瀉法,即先按順時針方向、再按逆時針方向、最後仍按順時針方向,各繞臍摩腹100圈。
第一章
學幾手就能善待自己和家人
一學就會的六大養生穴位按摩法
神闕穴——人體的「長壽大穴」
神闕穴又名「臍中」,在人體肚臍正中,跟著「肚臍正中」這四個字按圖索驥便會做到準確取穴。功能主治傳統主要用於治療上吐下瀉、腹中虛冷、腹痛腹瀉、腸鳴、小兒厭食、老人滑腸失禁、婦人宮寒不孕等症;現代臨床主要用於治療關節炎、肩肘炎、坐骨神經痛、前列腺肥大、蕁麻疹、過敏性鼻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附件炎、子宮脫垂等病症以及美容和預防癌症。寒時灸一灸,勝過吃人參正因為神闕穴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又為後天之根源,為十二經之...
目錄
全身穴位圖示——正面穴位
全身穴位圖示——背面穴位
全身穴位圖示——側面穴位
全身穴位圖示——足部穴位
常規按摩手法
前言
學幾手就能善待自己和家人
一學就會的六大養生穴位按摩法 24
神闕穴——人體的「長壽大穴」
關元穴——人生之關要、真元之所存
合谷穴——全身鎮痛鎮靜的要穴
腎俞穴——使腎氣得以保護與調補
湧泉穴——若要老人安,湧泉常溫暖
足三里穴——全身強壯要穴
清晨梳頭,晚上按腳,睡前摩腹 34
從頭到腳溫和按摩提升免疫力 37
改善體質的每日按摩法 41
緩解疲勞經常按摩頭頸肩 44
按摩的注意事項 47
立竿見影解決疼痛
頭痛 50
方法一:合谷配太衝
方法二:按揉印堂穴、太陽穴、百會穴
方法三:按摩趕跑偏頭痛
方法四:推、抹頭部,按肺俞、風門,拿肩井
牙痛 56
方法一:天衝穴,應對「牙疼疼起來直要命」
方法二:面口合谷收
方法三:咽津、推頰、冰搓
咽喉腫痛 58
方法一:指壓尺澤穴、人迎穴
方法二:孔最配少商
三叉神經痛 61
方法一:揉按翳風穴、頰車穴、下關穴、風池穴
方法二:頰車配下關、陽白、合谷
心絞痛 65
方法一:至陽穴,心絞痛的急救穴
方法二:點按內關穴、揉按膻中穴
胃痛 67
方法一:指壓上脘,胃痛的止痛藥
方法二:配中脘、天樞、氣海
方法三:摩上腹、捏小腿肚
頸肩痛 70
方法一:肩膀的保健師:肩穴、肩中俞穴、肩穴
方法二:撥揉、甩手、晃肩、抱頭
落枕 73
方法一:後溪穴,「落枕」之神奇大穴
方法二:按揉痛點,推風池
腰背痛 75
方法一:趕走腰背痛:命門、腎俞、腰陽關、腰眼
方法二:腰背「委中」求
胸痛 78
方法一:指壓少府穴「數十下」
方法二:按揉胸部、拿胸肌、拍胸、擦胸
脅痛 80
方法一:脅痛覓支溝
方法二:按揉郤門穴、三陰交
膝關節疼痛 82
膝眼「數十下」指壓法
足跟痛 83
合按昆侖穴、太溪穴
坐骨神經痛 85
方法一:承山穴、殷門穴、大腸俞穴「數十下」指壓法
方法二:配環跳、委中、陽陵泉、承山、太溪
痛經 89
方法一:關元穴,女人的福音
方法二:三陰交配內關,或配關元
踝關節痛 92
方法一:按揉解溪穴
方法二:旋揉踝部、搓揉踝關節、捏拿跟腱
活用小道具自我按摩 93
常見不適速效按摩法
緩解壓力 96
方法一:太陽穴、百會穴「數十下」指壓法
方法二:舒氣機、理三焦、彈陽陵、深呼吸
方法三:雙手浴面、十指梳頭
疲勞 99
方法一:勞宮穴、湧泉穴「數十下」指壓法
方法二:百會配風池、中衝
睡眠困難 102
方法一:神門穴「數十下」指壓法
方法二:按脘腹、推脛骨
食慾不振 105
指壓胃俞穴、脾俞穴、下脘穴
掉髮、脫髮 107
方法一:百會穴「數十下」指壓法
方法二:按摩足部反射區
眼睛疲勞 108
方法一:睛明穴「數十下」指壓
方法二:按揉睛明、四白、太陽、攢竹、承泣
打嗝 110
方法一:內關穴「數十下」指壓法
方法二:按揉膻中穴
感冒 113
方法一:取風池、風府、風門、印堂、太陽、迎香、肩井
方法二:按揉大椎、外關、合谷
鼻塞 115
方法一:迎香穴「數十下」指壓法
方法二:合谷配太衝
方法三:點按印堂穴
咳嗽 119
方法一:列缺穴「數十下」指壓法
方法二:魚際配少商
方法三:搓熱大椎穴
宿醉 121
間使穴「數十下」指壓法
便秘 123
對拿支溝,按揉大腸俞
怕冷虛冷症 124
方法一:揉搓湧泉穴
方法二:取勞宮穴、氣衝穴、腎俞穴
暈車、暈船 126
方法一:鳩尾穴「數十下」指壓法
方法二:按壓內關穴、合谷穴和足三里
耳鳴 129
方法一:耳門穴「數十下」指壓法
方法二:按揉聽宮穴
眩暈 132
方法一:點按風池穴、天柱穴、風府穴
方法二:按摩腹部防眩暈
噁心、嘔吐 134
方法一:按揉太白穴、公孫穴
方法二:衝陽配太白
方法三:按揉內庭穴
胸悶 136
方法一:膻中穴「數十下」指壓法
方法二:按揉足部反射區
腹脹、腹痛 139
方法一:指壓府舍穴和氣海穴
方法二:按揉商曲穴、中脘穴、大橫穴
方法三:配氣海、關元、中脘、中極、章門
尿頻 141
方法一:按揉腰眼
方法二:腳心按摩重點按揉湧泉穴
日常保健養生按摩 145
慢性病,堅持按摩可以收奇效
糖尿病 150
方法一:指壓手掌特效穴位
方法二:按揉足部反射區
方法三:腹式呼吸
方法四:按摩脅部、腹部、後背
高血壓 154
方法一:指壓人迎穴
方法二:拿捏大腳趾速效降壓
方法三:指壓百會、四神聰、風池
方法四:足三里配曲池、三陰交
低血壓 159
方法一:按揉百會穴
方法二:按揉大陵穴、神門穴
高脂血症 161
方法一:指壓曲池、足三里、豐隆
方法二:取穴內關、三陰交、中脘
痛風 164
方法一:摩腹防痛風急性發作
方法二:指壓陰陵泉穴
中風後遺症 166
方法一:上肢按摩
方法二:下肢按摩
方法三:頭、手、腳按摩
冠心病 171
方法一:取勞宮、內關、神門
方法二:點按內關,指揉靈道,按揉膻中
肩周炎 174
拿捏肩井、肩貞、中府、天宗
風濕病 176
方法一:按膝眼、拿委中、承山
方法二:取穴膝眼、鶴頂、陰陵泉、陽陵泉、足三里
慢性咽炎 180
照海配列缺
慢性胃炎 181
取中脘穴、足三里穴、內關穴
哮喘 183
指壓哮喘穴、三間穴、肺穴
慢性支氣管炎 184
按揉陶道穴、大椎穴
遺精 186
取關元、氣海
陽痿 187
方法一:刺激湧泉穴
方法二:按摩手足部反射區
前列腺炎 189
取中脘穴、水道穴
更年期綜合症 191
按摩陽池穴、關衝穴及反射區
月經不調 192
方取氣海、三陰交、腎俞、命門
全身穴位圖示——正面穴位
全身穴位圖示——背面穴位
全身穴位圖示——側面穴位
全身穴位圖示——足部穴位
常規按摩手法
前言
學幾手就能善待自己和家人
一學就會的六大養生穴位按摩法 24
神闕穴——人體的「長壽大穴」
關元穴——人生之關要、真元之所存
合谷穴——全身鎮痛鎮靜的要穴
腎俞穴——使腎氣得以保護與調補
湧泉穴——若要老人安,湧泉常溫暖
足三里穴——全身強壯要穴
清晨梳頭,晚上按腳,睡前摩腹 34
從頭到腳溫和按摩提升免疫力 37
改善體質的每日按摩法 41
緩解疲勞經常按摩頭頸肩 44
按摩的注意事項 47
立竿見影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