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美」的問題,跳脫古老的概念性哲思論述,而以客觀、科學的方法研究。英文不以AESTHETICS,而創新命名Aesthetology,強調科技立場之論述。
◎「科學」只是一套邏輯性的客觀「方法」,以此方法研究發展出來的技術,是「科技」,以此方法去研究「美」的問題,就是「美學」。
◎「審美學」對於目前台灣全民之生活美學運動為核心之文化建設,以及非常重要、但不容易實施的全民美育之推展,必定能成為一股前到性紮實之軟實力。
講座教授王鍊登先生將近60年的研究中,發現全世界美學都仍然停留在古老的思維中,沒有跟著科學走進現代。多年前,他驚覺全民的美育是國家向上發展,從社會到產業,全面文化建設最重要的核心問題。另一重點也就是在美學上,大眾對於美之真諦未能正確掌握做出應有的選擇。至今普遍地有一個基本認知上的錯亂:那是「藝術等於美」的思維;這不是只有一般大眾如此,連從事藝術工作者,甚至更重要的藝術教育工作者,也都有這樣的迷失,這種情況影響國家現代化文化建設之成敗頗鉅。從十八世紀中葉以來,全世界就開始將「美學」當做一門獨立的知識在探討;但,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居多。尤其,王教授在本書闡述認為再也不能陷入古典美學之窠臼,應該帶著美學問題,跨入科學時代。探討「美」的問題,再也不要被古老的概念性哲思論述圈住,而以客觀的,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因此本書的特色以科學的方法探討「美」的問題,本著作定名為「審美學」(Aesthetology),原因就是朝此正確理念之追求。本書分為2大部分,第1部分介紹從古希臘迄今的美學史,涵蓋歷史上重要的美學論點,第2部分以科學的角度解析探討「美」、「美感」、「美學」及「全民美育」。
作者簡介:
王鍊登先生,接受德國政府獎學金於1969年畢業於埃森福克旺造形學院,為台灣留德工業設計第1人。
憑著對台灣的熱心,返台投身教職,前後服務於師範大學、大葉大學及亞洲大學等,作育英才無數,是台灣設計界的先鋒。
王教授帶回德國理性、美感、邏輯且重視基礎的設計理念,應用於各式設計,例如首先於台塑企業引進vis、設計北一女儀隊制服等。
創辦國內第一家設計事務所,舉凡工業設計、商業設計、室內設計、印刷品設計等,近年來為提昇台灣設計競爭力,擔任台灣科技美學發展協會理事長。
3次代表中華民國參加國際設計會議ICSID,並為台灣館策展人。
簡歷整理如下:
?中華民國工業設計金智獎(工業設計大獎)評議委員
?中德技術合作研究會創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工藝發展協會常務理事兼國際交流委員會召集人
?中央標準局商標專利審查標準起草委員及審查委員
?教育部設計相關課程修訂審查委員
?文建會台北燈會籌備總策畫
?考試院典試委員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顧問及評審委員
?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及國立歷史博物館評審委員
作者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7%8E%8B%E9%8D%8A%E7%99%BB/185127511611426
章節試閱
一、導論
1.1 愛美是人的天性
「愛美是人的天性」,這一句話已成為大家的口頭禪。一個人一生下來,從小就喜愛美的東西,就懂得選擇自己認為美好的事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到處都可以聽到讚美聲:由美髮,美容,美貌到美人;面對美麗的藍空、山水;陶醉於一片美景;大嚐美味、美餚、美酒的美食。人們總是不斷在尋求美言、美意;在大力推展美術;提倡美德,美育......。
在各級學校裏,有不少美術系,藝術研究所;有美工科、美術班;有美容科,美術設計系;另外,工藝科系,各類設計科系,實質上也都認為在培養具美感能力之創作人才。當然在各其教學上,也都無不在強調「美」的追求。
在文化發展較高的國家,從僻鄉到都市,每一個角落都整理得潔淨優美;人們沉醉在歌劇、芭蕾舞或音樂之欣賞中。天天過著高品質的美好生活。在大眾的生活中,不能缺少承載美的藝術作品,因此處處都少不了美術館與畫廊;甚至市街廣場、路邊都可以看到好的藝術品。
不但是人有愛美的天性,據研究,發現其他動物似乎也有愛美的天性。我們期待研究「感性工學」的學者,能用最新進的測試儀器去測試看看,應該連植物對「美」也會有所反應。「愛美」這種天性,再經由選擇、掌握「美」的能力,使自己能夠活在「美」的、「和諧」的生活中。其實,這是順應自然,追求健康生命之本能。
從掌握「美」,營造「美」的生活之層級,可以看出一個族群文化水準之高低。在文化水準高的國家,走在馬路上,一眼望去,那美麗的街景,讓人自然而然湧起一股濃郁的生命力。那種大眾生活環境,當然來自他們大眾共同營造的結果;而從此可以肯定他們大眾此種「感性」(sense)能力之高強。
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啟示,所謂「愛美」,是來自一種「感性能力」(sensibility),這種能力是文化建設最基本的驅動力。
1.2 全民審美素養之效應
非常重要的一個啟示,進而讓我們自然而然覺醒:全民的審美素養是國家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基石。當全民審美能力層次提高時,文化建設將成為非被動性之政策,而是積極之主動性要求,成為全民之文化運動。
全民美育之提升,促成全民美感能力強化之後,將可以達成二大效應:
其一)全民優質人性之育成,將進而建構祥和之社會,甚至推展世界之和平。此一效應現象,往往也被認為有「美」與「善」必然連接之關係。
其二)從較現實一面看,良好的美育;尤其正規學校之專業教育中的美育,可以培養出優秀之研發人才,投入產業一股不斷創新的力量,將促成產業升級,進而帶動經濟發展,產生之一股力量又回饋到文化建設,產生良性之循環。
就培育全民優質人性而言:本來教育之定義乃是「人格之完成」;人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優質的人性。現今我們無不感受到,我們的社會充斥著暴戾之氣;天天都有兇殺事件,都有家暴新聞,人心污化嚴重。此等現象顯然起因於全面人性之嚴重惡化,因為缺乏「美」之教育。
美育之特質在良好優質感性之培育;這種良好優質的感性,將能讓人體會到生命之可貴,珍惜世上所有存在之生命,進而相親相愛,營造社會之安祥,促進世界之和平。這樣的情操更將進一步懂得維護健康的自然;因為強烈領悟到:自然是提供我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溫床。
至於培養出具備高度優質感性(qualified sensitivity)的人才,不僅可以投入產業,促成產業升級;就更廣的文化建設而言,尚能懂得積極為大眾營造生活所需的優質環境,以及創造美好的優質生活內容。
一、導論
1.1 愛美是人的天性
「愛美是人的天性」,這一句話已成為大家的口頭禪。一個人一生下來,從小就喜愛美的東西,就懂得選擇自己認為美好的事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到處都可以聽到讚美聲:由美髮,美容,美貌到美人;面對美麗的藍空、山水;陶醉於一片美景;大嚐美味、美餚、美酒的美食。人們總是不斷在尋求美言、美意;在大力推展美術;提倡美德,美育......。
在各級學校裏,有不少美術系,藝術研究所;有美工科、美術班;有美容科,美術設計系;另外,工藝科系,各類設計科系,實質上也都認為在培養具美感能力之...
目錄
沈國慶教授序
文化部藝術發展司許耿修司長序
台灣文化會館基金會蘇進強執行長序
自序
一、導論
二、美學史瀏覽
2.1古希臘美學之萌芽到古典後期
2.2中世紀經文藝復興至近世紀初期之美學.
2.3包姆加登及其後繼者之美學
2.418世紀之德意志藝術評論
2.5批判主義之美學
2.6德意志觀念論之美學
2.7實證論形式主義之美學
2.8從下而上之美學
2.9感情移入之美學
2.10藝術學
2.11新康德派之美學
2.12生命哲學之美學
2.13表現學之美學
2.14現象學派之美學
2.15存在論之美學
2.16法蘭西之美學
2.17英美之美學
2.18蘇聯之美學
三、論美
3.1美學三層次
3.2美
3.3美感.
3.4美,美感層級之差異性
3.5美感經驗
四、藝術,設計與美學
4.1現代造形藝術與美
4.2現代設計之美
4.3科技與美學融合之新思維
五、美育
5.1經由藝術之美育
5.2全民之美育
5.3專業人才之美育
5.4數位化生活與美育
六、結論
6.1美學三層次之認知
6.2「美」之本質與「美感」
6.3「美」之原理與「美感」之特性
6.4「美感」內化後之演變
6.5移情作用
6.6科技與美學之融合
6.7大眾生活環境與全民美育
6.8徹底推展生活美學運動
沈國慶教授序
文化部藝術發展司許耿修司長序
台灣文化會館基金會蘇進強執行長序
自序
一、導論
二、美學史瀏覽
2.1古希臘美學之萌芽到古典後期
2.2中世紀經文藝復興至近世紀初期之美學.
2.3包姆加登及其後繼者之美學
2.418世紀之德意志藝術評論
2.5批判主義之美學
2.6德意志觀念論之美學
2.7實證論形式主義之美學
2.8從下而上之美學
2.9感情移入之美學
2.10藝術學
2.11新康德派之美學
2.12生命哲學之美學
2.13表現學之美學
2.14現象學派之美學
2.15存在論之美學
2.16法蘭西之美學
2.17英美之美學
2.18蘇聯之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