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上個世紀80、90年代,正值台灣政治和社會運動熾熱的黃金年代,當時我正就讀台灣神學院,一個學習神學的學徒,就像當時有多年輕熱血的朋友一樣看見不公不義的事忿忿不平而開始積極參與投入和重建公義社會的實踐。而當時我正服膺盛行於拉丁美洲積極關懷被殖民、被宰制者之解放救贖運動的「解放神學」,所以正好以所處的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處境意欲落實信仰和神學反思實踐的場域。
當時,因為原住民族社會裡法政人才不多,爭取原住民族權利過程中有時需要法理辯論,需要基本的法律知識。無法期待別人的情況下,只好自己土法煉鋼,請教專家學者,閱讀研究,邊作邊學並作反思,現在想來,這樣的進路也滿符合解放神學主張praxis的精神。
這裡收錄的幾篇文章,都是在實際參與社會實踐的心得和反思,在不同的戰鬥位置和實踐脈絡留下的書寫記錄和生命刻痕。蒐集了近年來探討有關原住民族運動、媒體、歷史與記憶方面的文章,嘗試從後/解殖民實踐進路建構原住民族的社會改造工程。
首先,剖析公廣集團傳播帝國主義下的原住民族電視台之依賴性格,並從多元文化主義和法理探討分析原住民族電視台的公共性定位和自主經營的可能性。其次,是探討在台灣多重層傳播帝國主義宰制下的媒體環境,提出原住民族具文化抵抗進路、自我書寫、解放性意涵的自主性傳播論述。再次、要從阿美族人自我書寫和紀念的「大港口事件」,探討原住民族歷史苦難記憶的儀式過程,敘事書寫和集體記憶乃至對抗遺忘的論述實踐,具解放性之自我救贖意涵。再來是要從象徵鬥爭的概念,探討台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和其他衍生性運動的意義和發展。最後是分析當代民主國家對原住民族具帝國主義和制度性暴力的政策,藉普遍人權主義之霸權反削弱原住民族的差異性和自主性,破壞原住民族之文化主體,同化了原住民族,基於此,提出自決自治是具社會改造性格的賦權性解殖工程。
本書大部分章節內容都曾發表過,本想將全文重新彙整,文辭潤飾和增刪,但一直延宕無法實行。本書的完成,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妻子Hongay,若非她的支持與督促,本書完成之日還不知等到何年何日,還有長期來一直無怨無悔支持我的父母親。我也要特別感謝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的補助支持和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會的出版,尤其是施正鋒教授的督促與協助,讓本書能在緊湊的時間內順利付梓。最後,感謝翰蘆圖書出版公司編輯部的校稿與編輯,因有他們專業且有效率的協助,能讓本書能早日印刷出版。
以撒克.阿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