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the Heart of China
A Journey of love from Father&Son
《告別中國》2011年出版,在「高鐵世紀」篇章中,大膽提出中國軸線反轉的新世紀中國藍圖想像。2013年,習進平高唱「一帶一路」,時間十分巧合。
中國夢是中國歷史的惡夢,也是中國和世界最大的阻隔。中國夢的核心價值是我大你小,我贏你輸。中國再大也容不下自己的自大。
中國夢要能成功,核心價值需和世紀的普世價值接軌,這個先期工程,中國至今還沒開始啟動。就這個歷史觀點,中國夢落後美國夢超過兩百五十年以上。
創造型的國家才能領導,或是統治世界。這是海權興起,國際密切交會後的五百年歷史事實。西班牙,荷蘭,大英帝國,美國都是如此。思想和科技的創造性,決定一個國家能否領導世界的命運。
思想和科技的發達,地球已經進入多中心化,去中心化的世紀。自以為「中」,只會以世為敵。「告別中國」要先告別的是「中」。
作者簡介:
吳祥輝
一位跨世紀和跨領域的台灣作家。二十世紀七○年代,以《拒絕聯考的小子》處女作成名。二十一世紀,以「國家書寫系列」再創顛峰。寫作生命強力持續超過四十年,作品繼續衝擊一代代讀者。
《拒絕聯考的小子》暢銷五十萬本。「國家書寫系列」暢銷三十萬本,是網路新閱讀時代中,台灣作家中罕見的不死鳥,長青樹。不複製作品是他的寫作信念。即使是同系列書,也選取不同角色,和內容元素。敘事情境和文字風格,隨不同的國家性格和命運,而轉化貼近。
他的生活角色,豐富多元。警政記者,採訪主任。雜誌總編輯,創辦人。中小企業主,電影公司老闆。教育體制和言論自由的衝撞者,因此兩度坐牢。現代化台灣競選公關公司的開山祖,操盤選舉超過百次。
2005年起,開始國際寫作旅行。第一個五年寫作計畫,完成「歐洲三部曲」。第二個五年完成「父子三部曲」。第三個五年「美國三部曲」,首部曲《磅礡美國》已經推出,二部曲和最終曲即將完成中。
章節試閱
16中國之水哪裡來?
中國,難說。中國人,難做。當代繼承前代的折磨。
長江早已變「黃河」。這「常識」無消多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也變成假的。黃河從西元一九七○年代開始出現斷流,不能入海。一九八○年代中期後,年年斷流。一九九 ○ 年代後期,斷流從每年超過一百天到超過兩百天,常常連出海的山東省都流不到。北京最大的永定河已經斷流。河道有的變成小池塘,有的闢為高爾夫球場。「燕京八景」的「盧溝曉月」用人工蓄水撐場。
「經濟掛帥」讓中國水荒更嚴重。一般說來,城市人口的每人平均用水量約是農村人口的三倍。概略計算:中國剛開放時,人口約十億,八億在農村,兩億在城鎮。現在人口十三億,以城市七億,農村六億算,光是人口增加和移動,中國總需水量就得倍增。
城市人口從兩億到七億,用水量激增兩倍半,水源不增反減,中國城市每年缺水量相當於約三年的用水量。首都北京就是這樣。溫室效應雪上加霜。北京連續九年乾旱。「南水北調」工程開動,準備從長江調水支援。目前只能大幅提高水費,「以價制量」。首都鬧水荒,其他的中國城市就可想像。
農村的水荒更嚴重。根據中國官方的認知,同樣的用水量,工業用水是農業用水產值的七十倍。灌溉用水當然被優先挪用,支援城鎮的工業和民生用水。農民沒水就抽地下水。幾萬口井抽乾,只能當地窖或冰箱。大河斷流,小河不流,湖泊消失,井水乾涸,地下水位下降。許多水庫都已退出民生用水的供應系統。中國本來就是聯合國定義的「缺水國家」。人口約占世界二十一%,水資源擁有率只有約七%。經濟成長更激化水荒。
不但缺水,還患不均。華北地區擁有全國三分之一人口,水資源只有約六%。西部地區缺水更緊張。民生用水告急,灌溉用水何來?「三峽大壩」儘管對解決全中國的水荒估計貢獻不大,但不建不行,哪有甚麼破壞生態不生態好討論的。這就是中國面對水荒的艱難。
「對世界而言,中國的嚴重缺水才是全球最大的和平威脅。」我對大兒子說。以沿海富庶的山東省為例,山東是中國玉米和小麥的主要產地。黃河不捧場,中國是不是要缺糧?不只山東,全中國的農田已經許多變成旱田,看天吃飯。水已經不夠用,有的水還不能用。工業廢水污染,重金屬污染,「腐水」,「毒水」的情況擴散中,耕種和養殖都深受影響。缺水就會缺糧,缺糧就會到國際糧食市場搶,國際糧價會上漲。現在不就有「黃小玉現象」?黃豆,小麥和玉米的價格飆漲。綠豆在中國一年漲一倍。中國經濟成長有足夠的外匯不斷地向外國買糧。但是,全球「貧窮線」以下的十三億人口將吃甚麼?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 N I C )早已投入大筆預算,研究中國未來的糧食供應。日本的農業專家也早就進行這項可能的危機研究。美國更利用間諜衛星,估算中國的種植面積,建立模型分析中國各河川的缺水前景。
「我在日本認識的上海留學生說,他們上海的水分三種,喝的,煮的,洗的。我不懂為什麼。原來是鬧水荒。」大兒子說。上海的水來自黃浦江,水質太差。長江水的替換計畫陸續完成中。
「中國不是天天都在鬧水災,怎麼會缺水?」大兒子問。天天是強調誇張,但中國鬧水災確實很正常。一路旅行,水災的新聞就沒斷。在哈爾濱和瀋陽頂著太陽,南方鬧水災。中國太大,水災太多。要說哪個?說這個,漏那個。不妨總的說。
西元一九九八年,「中國九八大洪水」。根據中國水利部資料,二十九個省市受災。
中部的長江流域,南方的閩江和珠江流域,以及東北的松花江流域全部遭殃。參加抗洪人數超過八百萬。台灣全國的「男人總動員」也遠遠不夠這個數。直接經濟損失換算新台幣超過一兆兩千萬。死亡四千多人。還記得哈爾濱的抗洪紀念塔吧?中國打完內戰,接著打水戰。
西元二○一○年,中國陷入空前的「水危機」。「百年不遇」,「千年不遇」的大洪峰分別在各省出現。南方水鄉多災多難,司空見慣。乾旱的西部暴雨一來,一片汪洋,就不尋常。青海「格爾木」,新疆「阿克蘇」通通爆發大山洪。台灣水災出幾條人命,是山區土石流。中國水災是「縣城變孤島」,「大道成河流」,「淹到三層樓頂高」。
台灣水災只要淹水,不管淹一小時或十小時,市長,院長,總統都得賠罪,淹水中還不能吃稀飯,打瞌睡。中國是淹多久就是多久。「洪水彷彿戀上這城市,來了不願走。」就有這麼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能怪省長和中央。「百年不遇」,「千年不遇」滿天喊冤。千年前的大洪水還真看過嗎?不過就是「假學術真怪天」。「一千六百年一遇」的洪峰襲擊松花江。連這都知道,簡直就神了。請問松花江畔那時住了幾個人?真知道?饒了我吧。西元二○一○年七月底,中國官方統計,全國二十八個省區市遭受洪澇災害。受災人口一.三七億。直接經濟損失將近一兆新台幣。這只是七個月的災情。
中國負有「防洪任務」的城市共有六百五十個左右。約四分之一達到「國家防洪標準」,約四分之三還不夠標準。標準不高,淹水沒關係,只要不要「淹太久」和「淹太深」就算完成「防洪排澇」的主要任務。超過半世紀的「山河改造」,「改天換地」,讓「神州大地」字面光輝,地面慘爛。「山川壯麗」,「不堪雨擊」,「弱不禁雨」幾乎同義。
「水荒是蓄水問題。水災是排水問題。」我回答大兒子。河流過度開發,原始森林破壞殆盡,是中國旱災和洪災的最根本原因。屬於國家總體規劃的層級。公共排水和防洪設施趕不上城市發展,事關城市治理。
西元二○一○年,完工沒幾年的「三峽大壩」被看成「中國衰神」。四川和重慶不但大發洪水,也遭逢「西南大旱」。長江流域大災難不斷。汶山大地震,南方出現暴風雪。都怪「三峽大壩」破壞生態平衡和「風水地理」。長江橫貫中國,恰似一尾巨龍。三峽築壩攔水,「龍脊腰斬」,「龍脈已斷」也有這麼說。
水荒和水災的「罪魁禍首」被指向 G D P掛帥。一位旅德的中國國土規劃專家王維洛做出一個「賣腎創造 G D P 」的比喻。大意是說:賣腎,創一次 G D P 。沒腎,得買洗血機,再創一次 G D P 。河流就像腎,有自淨功能。過度開發河流,建水庫發電,就像賣腎。發電廠需要建污水處理廠,就像買洗血機。他說:「中國的演算法和其他國家算的不一樣。」台灣想蓋個水庫,簡直要打場「水庫內戰」。中國河流是價錢和暗盤夠好就一條條「外包」。「南水北調」才開工,就已經被看壞,不堪寄望解決水荒。中國望向西藏。西藏是中國最後的一張水王牌。西藏高原有喜馬拉雅山,喀喇崑崙山等等低則五六千公尺,高則八九千公尺的許多大山脈。有「中國水塔」的美稱,水資源豐富。於是有《西藏水救中國》這本書。
中國開發西藏,移入漢人幹部。高原和草原各有大自然生存和調節的法則。只要功在G D P ,誰管那麼多。開金礦,採玉石,挖藥材,毫無節制。草原更離譜,遊牧變圈牧,草原被連根拔除。注定又是漢朝終歸失敗的屯墾模式。牛羊草原吃草會留根,一直往草長的地方吃。來年回頭,草又新長成。圈牧是在同個地區一直吃,逼得牛羊連根吃完為止。草原一片片消失。
水是生活和經濟發展的命脈。中國之水已經走到絕峰嶺。「西藏水救中國」?西藏冰川因地球暖化,已經快速融解中。西藏發源長江黃河,還有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恆河和印度河。瀾滄江的中下游流域包括寮國,緬甸,柬埔寨。怒江流入緬甸。雅魯藏布江流入印度。恆河更是印度的聖河。印度河是巴基斯坦和印度共同的資產。這些河流都不是中國所獨有。但願,中國不會走到「為水而戰」的地步。
37 交通安全,天下太平
五百年來人類「海洋立國」。未來,「貨櫃船」會不會以當「接駁車」為主?海運太慢,「貨櫃船」從上海到德國需要三十五天。公路運輸太貴,空運量小,汽油有限。
「高鐵貨車」從太平洋西岸到大西洋東岸,只有一萬公里,時速就算只以兩百公里計,奔馳時間只需要兩天。加上高效率的貨運作業,不需要一星期。
「高鐵世紀是歐洲時代全球化的成熟。」我對大兒子說。「高鐵世紀」是中國前所未有的機會,大西部和西南部有望脫貧和脫困。幾千年來人類的運輸模式解構,中國將成為人類新文明的共同開創者。十九世紀, U K的蒸汽火車開啟鐵路商業運轉。西元一九六四年,日本首先商業運轉人類第一條高速鐵路,克服國土狹長的劣勢。「高鐵時代」有不可限量的未來。
歐亞「老陸橋」以西伯利亞鐵路為主幹道,控制在俄羅斯手上。如果改造成功,北京經蒙古,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五天就可抵達德國漢堡。「新陸橋」是哈薩克和新疆的救世主。橫貫中國和哈薩克全境,南轉土庫曼,接伊朗,進土耳其,穿海底隧道接歐洲,抵達荷蘭鹿特丹。太平洋,印度洋,波斯灣,大西洋全面貫通。哈薩克將成為歐亞交通新樞紐。新疆喀什成為中國「新核心」。「北東走廊」的構想還沒出現最佳方案。
中國,俄羅斯,芬蘭,瑞典,挪威和丹麥正在慢慢商量。
「泛亞鐵路」將從昆明啟動。「中線方案」由昆明經寮國,泰國,馬來西亞到新加坡。「東線方案」東接越南,西到新加坡。「西線方案」路程最短,但地形複雜,施工難度最大。
「給你當中國總書記,選一條路線。」
「東線。」他說:「漏掉越南擺明要結仇。」不錯,夠規格。
「列車和車軌的規格要一致,運價和關稅要達成協議,資訊和號誌要統一,邊境通關和上下貨作業要建立標準程序,全線一體,司機輪班。這些技術性問題只需要時間就能克服。是一次革命,還是分階段實施?」
「先把完整的計畫確定,再聽大家的意思。」他說。
「高鐵世紀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是甚麼?」
「天下太平。」他說。途經的各國都必須社會安定,「高鐵貨車」才能一路暢行。任一關中斷就前功盡棄。「恐怖份子」不必劫機,炸高鐵鐵路就行。一萬公里很難防守。
「交通安全第一」如果變成全世界的共同課題,那是有趣,也是福氣。
「我看你炸鐵路這麼內行,當恐怖份子比當總書記有前途。」我說。宗教可能是最麻煩的。「新陸橋」的一路上基督徒,回教徒,佛教徒,不知道還有多少宗教,多少不同的生活和工作習慣,不同的法律見解等等。
「你了解嗎?」大兒子問。
「零分。我完全不知道。」我說。
「你會想去走一趟歐亞高鐵路線的國家嗎?」他問我。
「想去。但要媽媽或哪個弟弟想去。」
「他們不去沒關係,我可以陪你去。」他高興地好像撿到錢。
「陪我去是可以,但要自己出錢。你們三兄弟一人一次﹃扣達﹄,你用完了。」他的表情變成撿到玩具鈔票。
中國喜歡當老大,要求各國的軌道都要比照中國。越南在最邊陲,沒有談判籌碼,答應照做。其他國家還有話說。陰謀論已經指出,中國意圖把鐵路延長到中東產油國。中國有求於「泛亞鐵路」的途經國,算盤不能用中國打法。
「總書記怎麼辦?給個說法。」我問中共中央總書記,他的任期只有十分鐘。
「學歐盟,成立常設的歐亞陸橋議會,可以嗎?」他問。
「可以。可是歐盟每個國家只能算一票,票票等值。歐盟不像國際貨幣基金。國際貨幣基金各國投票權有很大的不同。」
「票票等值。」他說。這十分鐘總書記大概真的只能當十分鐘就會被趕下台。我坐在旅館房間的椅子上,他坐在電腦前。
「老爸,我發現中國不大。」他說。「歐亞非三個陸塊連成一個命運共同體才叫大。這三大洲的人口超過全人類的九十二%。」
「沒有任何國家大到足以裝得進自己的自大。」記不得是誰說的。
編輯說明:二○一三年開始,習近平總書記高唱「一帶一路」,經濟概念基本上就和本章相當。政治概念本章重心是世界和平,中國概念是擴張。
33 「改革開放」美國出品
「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上海,不知道錢少。不到海南,不知道身體不好。」
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經濟中心。據說,解放軍在北京路上被車撞倒,上校以上才有人送急救。軍階不夠的,只好自己晾在路邊抖啊抖。第三句是限制級,看不懂的男生問爸爸,女生問媽媽。
這順口溜簡明易懂。只是全中國都有話說。怎麼?就比錢和權嗎?咱中國人講究的是「有種」,「帶種」。東北大哥請息怒,哈爾濱的蹓躂我領教過。「長白山上的好兒郎,吃苦耐勞不怕冰霜。」我還會唱。打游擊,打獵,墾大荒,誰能比東北好漢強?「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上海,不知道錢少。不到東北,不知道膽小。不到海南,不知道身體不好。」東北大哥肝膽一陣舒爽。
四川大哥辣椒吃太多,跳出來嗆。男人最重要的不說,光說這些不管用。知道知道。
四川辣妹子能幹又體貼,聲名遠播。馬上為您服務。「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上海,不知道錢少。不到東北,不知道膽小。不到海南,不知道身體不好。不到四川,不知道結婚太早。」
深圳的大爺們還沒說話。怎麼?不知道時代已經不同?上海人那點錢能做甚麼。大爺您說話我辦事。「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深圳,不知道錢少。不到東北,不知道膽小。不到上海,不知道房小。不到海南,不知道身體不好。不到四川,不知道結婚太早。」一長串,哪記得住?廣東大爺個個笑呵呵,有捧就好。
高樓大廈就不說。當年上海有許多富豪,歐式風格的庭園豪宅現在仍有不少。父子來到Sasha's 。當年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時,宋家送的結婚禮物。這裡已經租給老外經營「薩莎」( Sasha's )餐廳。兩層樓的歐式花園洋房,紅牆,白窗框,銀黑色屋瓦。一樓是Bar的格局,二樓是法式餐廳。
宋家三姊妹年輕時的照片勾起「慶齡愛國,靄齡愛錢,美齡愛權」的記憶。大姊宋靄齡嫁給孔祥熙,一個富有的銀行家,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二姊宋慶齡嫁給孫文,中共給她崇高的歷史評價。老四宋美齡成為「中華民國」第一夫人。老三宋子文和孔祥熙兩人,掌握中華民國的外交和財政大權。中華民國搞成家族企業,不到四十年就失去江山。
百年風霜涵蘊出Sasha's的風韻,是個喝下午茶,吃晚餐,喝杯小酒的上選地方。外籍人士愛光顧,釣凱子的美女也常出入。只是就會不禁想到「蟻族」。上海就是這麼的矛盾和衝突。我喝咖啡,大兒子喝啤酒。
「學過季辛吉吧?」
「他是國際關係的傳奇。」大兒子用英語說「穿梭外交」( Shuttle Diplomacy )。想來,這段國際關係他可能比我懂得多。
「這麼久沒說英語,會不會忘記?」我戲弄他。
「你怎麼知道我很久沒說英語?我只是沒跟你說。我做夢都用英語做的。」他說。
「身為一名歷史學家,你必須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曾經存在的每種文明,最終都會崩潰。同意嗎?」
「認同。」他說。季辛吉本來是個學者。西元一九六八年,美國總統尼克森任命他為「國家安全特別助理」。風起雲湧的「季辛吉時代」來臨,「鐵幕」芝麻開門。
西元一九七○年代初,亞洲局勢天驚地動。季辛吉幾度秘密訪中,促成尼克森總統訪問中國。中美發表「上海公報」。「中華民國」被聯合國大會排除代表權,正式完成「國際告別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取而代之。
「上海公報是中美關係正常化的第一步?」我問他。
「當然。」他說。
「改革開放是中美建交的必要條件?」
「當然。內政是外交的延長。外交談判通常涉及內政。中國沒有承諾開放改革,美國不可能跟中國展開正式外交。這不是中美兩國的事,是全球和解的一部分。」他說。同時期,美蘇簽署「第一階段限武合約」,同意終止軍備競賽。季辛吉和北越和平談判代表黎德壽簽署停火協議,同獲「諾貝爾和平獎」。
「你會怎麼比喻中國改革開放的幾個重要角色?」我再問。他思考中。
季辛吉繼續「穿梭」於中美蘇和中東。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九七五年,東風接走蔣介石。一九七六年,周恩來,朱德和毛澤東也都去無蹤。朱德是解放軍「十大元帥」之首。「殺朱拔毛」宣告正式結束,這是我們讀書時,最通俗而響亮的反共口號。十一月,卡特當選美國總統。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卡特總統向鄧小平提出「與中國關係正常化計畫」。十二月中旬,鄧小平回覆同意。中下旬,「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大會」召開,確立「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國家新基本國策。
「導演是季辛吉。男主角是尼克森。卡特是製片。鄧小平是執行製作。」他說。用國際關係角度看問題,和中國或台灣觀點有所不同。當然,用中國內部的角度看,「改革開放」是無數的中國人「投奔怒海」,「用腳投票」,「以血換來」的。
一九七九年元旦,中美兩國正式建交。月底,鄧小平訪問美國,成為第一個踏上美國的中共領袖。他在德州戴起牛仔帽,「戴牛仔帽的共產黨員」風靡美國。「如果鄧是美國公民,以他這種道地的風采,想要甚麼官職都可以選得上。」美國副總統孟岱爾這樣稱讚。透過電視,許許多多的中國人平生第一次看到美國。
「孟岱爾的話說得真漂亮。」大兒子說。
「一語三捧。捧鄧,捧民主,捧美國。」
「中國外交官段數高不高?」大兒子知道語言是我觀察政治人物的第一指標。
「世界可以和平相處的。如果不能,都是美國人搞壞的。他們無所不在,到處製造矛盾。他們成為世界警察。為甚麼變成這樣呢?叫他們回去吧,那麼世界就會再獲得和平。講完了。猜猜是誰說的?」
「毛澤東?」他瞎猜,以為在買樂透。
「文謅謅的怎會是毛澤東?」
「周恩來。」答對了。周恩來在西元一九六四年說的這段話,收於《周恩來》一書中。作者是湯瑪斯.胡伯樂夫婦(Dorothy and Thomas Hooble ),美國專業作家,著有《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中美關係》等書。
「周恩來說完這段話八年後,尼克森訪問中國。他對尼克森說:你的手伸過世界最大的海洋來和我相握,已經二十五年沒連絡了。這句話喜歡嗎?」
「聽起來不錯。有點文學味道。」他邊說邊到吧檯拿餐巾紙。
「等一下。」他回來後,馬上用日語說。雙手誇張地在胸前交叉,緊急表示「 No, No, No 」的意思。「這句話不就像兩個人吵架或夫妻吵架,雙方要和好時說:是你先來找我的,是你跑了老遠來跟我好的。好險,差一點被騙到。」他高興地說。
「我喜歡Sasha's 。」我說。
「給你秀秀。」大兒子說:「你又想老媽啦。再忍耐幾天,我們就要回家了。」我假裝瞪他一眼。他趕快修正。
「對不起,對不起。」他說:「是媽媽,不是老媽。」真奇怪,叫老爸可以,叫老媽,Catherine
就笑笑地罵人:「你叫誰啊?」「再過幾年是不是要叫我老媽子?還是老太婆啊?」不管是誰闖口禍,只要在場的兒子,全部高呼「我媽媽十八歲」,集體謝罪。
您看看,專制體制要不「指鹿為馬」還真不容易。
「知道卡特最重要的政績是甚麼嗎?」我問他。
「中美建交?」他的表情告訴我,他知道自己亂答。
「卡特任內沒有任何一個美國人因為戰爭而死。」
「真的?」他驚喜地說。
卡特堅信真正的和平無法以殘暴的武力獲得。他「保持信念」走完政治生涯,競選連任敗給雷根。《保持信念》是卡特回憶錄的書名。「我相信,歷史會比當代人為卡特寫下更好的紀錄。」布魯斯.馬茲利許這樣總結對卡特的評價。他是卡特傳記的作者。
「中國人只知道鄧小平改革開放,不會記得季辛吉和卡特吧?」大兒子問。
「歷史上所有偉大的成就,都來自於原則的實踐,而非政治情況的巧妙衡量。」這是季辛吉的名言。我說。
16中國之水哪裡來?
中國,難說。中國人,難做。當代繼承前代的折磨。
長江早已變「黃河」。這「常識」無消多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也變成假的。黃河從西元一九七○年代開始出現斷流,不能入海。一九八○年代中期後,年年斷流。一九九 ○ 年代後期,斷流從每年超過一百天到超過兩百天,常常連出海的山東省都流不到。北京最大的永定河已經斷流。河道有的變成小池塘,有的闢為高爾夫球場。「燕京八景」的「盧溝曉月」用人工蓄水撐場。
「經濟掛帥」讓中國水荒更嚴重。一般說來,城市人口的每人平均用水量約是農村人口的...
作者序
您可能喜歡中國,也可能不喜歡。兩者都是好事。喜歡和不喜歡都意味著具有相當的 認知和情感基礎,不必像閱讀陌生的國度從頭開始。台灣學美國,學日本,學歐洲。「中國學」恐怕更重要許多。
「中國學」在台灣也許還沒真正起步。台灣民主化不過十五年左右,沒有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的國度,國家論述總為基本國策服務,「國家誤解」難免深植。台灣和中國的往來最深廣,最長久。「中國學」理當是台灣的「國際競爭優勢」,或只是善盡一個國際成員的「天職」。
書寫中國,心情忐忑。等待中國成為一個現代化文明民主國家,難說還需要多久。
五百年來,中國沒有能力改變世界,世界不斷改變中國。「改革開放」的中國,需要祝福和鼓舞,或提點和約制,但絕不需要詛咒。預測中國將成為世界和平的威脅,或全球成長的生力軍,就像情人節就急著做聖誕節的氣象預測。讀者能在輕鬆和趣味中理解中國的過去和現在,想像中國的美好未來,這本書才能顯現真正的價值。預測和期待不相同。如果善念已失,願景不再,我們在等待甚麼?
中國北重南輕。北沉重,南輕盈。《告別中國》是一個台灣父親二十二年中,不斷地旅行中國,走過二十五個中國城市後,與子同行的一次中國縱走。從中國最北方的城市黑河,一路南行。走過哈爾濱,瀋陽和北京,巡禮中國五百年。飛進大連和旅順,大連是日本命名,旅順曾遭日本屠城。台灣和「旅大」曾經因「馬關條約」同命。南下青島,中國輕重的轉折。「珠三角」在二十世紀獨秀。「長三角」掛帥二十一世紀初。「看東方」正轉向「大西部」。上海是中國的濃縮。旅程在「一國兩制」的香港劃下休止符。中國需要世界,世界歡迎中國。
《告別中國》是「國家書寫」三部曲的續航。「心底不停湧上一種最簡單坦白,卻強烈萬分的感受。看完這三本書就可以去死了。滿足且美麗的死去,笑著的。」這是「國家書寫」三部曲的知心讀者來信的代表作。這類型的讀者陪伴作家「用詩人的心在歷史中旅行」,最能豐滿和激勵作家的寫作心靈。「看看別人,想想自己」的讀者最多,這是作家最大宗的「衣食父母」。
「政治掛帥」的讀者不免因其中的某一本或某幾段而悵然若失。《芬蘭驚艷》,《驚歎愛爾蘭》,《驚喜挪威》都是同個作家,在同個時期的同個計畫性寫作。《告別中國》也可以如是觀之。如果出現「不一致」的政治觀點,或許是讀者的政治立場遠比作家強烈堅定許多。作家在描述主題國的國家歷史變化中,探索一些未來的可能,沒興趣呼應任何政黨或個人的政治態度。中國的描述或詮釋至少千百種。如果,這本書能成為您喜歡的那一種,就是一個台灣作家追求的書寫光榮。
「葡萄牙,葡萄牙。」一個小四的女生高聲叫著。這是「國家書寫」三部曲近四百場演講中的一段實錄。她先舉手,再站起來。最後,站到走道上,腳尖墊好高,非讓我點她講話不可。這所國小全校學生只有一百多。學校怕「失禮」,動員全部中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當聽眾。講題是「國際旅遊」。
「為甚麼妳想聽我講葡萄牙?」我沒寫過葡萄牙。「因為,我喜歡吃葡萄。」接著的女生更勁爆,大叫著:「西班牙,西班牙。」我也沒寫過西班牙。「為甚麼要我講西班牙?」「因為,她要講葡萄牙,我就要講西班牙。兩個都是牙。」我走到她面前。她抬頭笑看我一眼,說:「我有一顆蛀牙。所以,你一定要講西班牙。」
五百年前,葡萄牙的水手經過台灣東海岸,高喊著「福爾摩沙」,「福爾摩沙」。二十一
世紀山邊的台灣女兒高喊著「葡萄牙」,「西班牙」。人類文明如此轉化。作家無能同時
服侍「葡萄牙」,「西班牙」和「閱讀鑑賞家」。但是,盡力而為的心思總不曾變過。知
音細賞或師生親子共享,都是對作家最高貴的恩典和賞賜。
從「國家書寫」三部曲,一路穿越《芬蘭驚艷》,《驚歎愛爾蘭》,《驚喜挪威》的歐洲
歷史時空,進到中國。轉眼已經整整六年。說真話,存善心,看美景是作家的幸運。《告
別中國》是「父子三部曲」的首部,另一個五年寫作計畫的開始。
沒有大量台商當開路先鋒,中國難有今天的經濟成果。沒有中國廉價的勞力資源和成本以及市場規模的護持,具有高度國際競爭潛能的台灣產業終難翱翔世界天空。轉型中的許多產業更不知何去何從。中國開放是台灣和中國的共同希望。不是預測,是已發生的事實。
「台灣是華人社會中唯一的淨土。」「台灣是華人社會發展至今的最高度文明。」「台灣能,中國為甚麼不能?」有些中國菁英這樣說。「台灣品質」破解華人民族劣根性的宿命。台灣激勵中國的民族信心。中國讓台灣發現「台灣自信」。這是最難能可貴的功德。
「世界瘋中國,中國瘋台灣」耐人尋味。中國人把台灣當成「中國的」,「中國瘋台灣」的「瘋」字就更富有意思。
「國家書寫」三部曲是作家「送給台灣人的禮物」。《告別中國》是作家為台灣人準備一個「送給中國朋友的禮物」。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台灣旅遊或從事交流或商務,看看台灣和世界怎麼說一些和他們相關的應當不錯。這個禮物或許能讓他們更了解和更愛惜台灣和中國。
這本書感謝許多人的幫助。版權頁上的那些小姐先生,名字就不再重複。我家戶口名簿上的幾個名字,也不需要公諸於世。特別該感謝的人有兩位。一位是「首席試讀者」小熊小姐。一位是我建中同班同學阿三先生。阿三提供我許多中國的資訊。美麗的小熊是個「抓蟲達人」兼「抓癢大師」,作家的「失誤點」和「痛快點」她抓得一清二楚。有這種「試讀達人」是作家的幸福,讓作家的閃失降到最低程度。
「畢業旅行」是我最喜歡送給兒子們的畢業禮物。這次是送「大禮」,不但招待旅行,還親自陪著,再花五個月寫一本書。期待送給自己的孩子和讀者一本全方位了解中國的書,是我的初衷。如果這樣的願望真地已經實現,這本書的最大用途將是父母親送給兒女的上選禮物。
衷心感激許許多多陪我一路走過「國家書寫」的讀者。盼望這本書能帶給大家一個清爽的「中國元年」,有幸成為台灣「中國學」的一方淨土。
您可能喜歡中國,也可能不喜歡。兩者都是好事。喜歡和不喜歡都意味著具有相當的 認知和情感基礎,不必像閱讀陌生的國度從頭開始。台灣學美國,學日本,學歐洲。「中國學」恐怕更重要許多。
「中國學」在台灣也許還沒真正起步。台灣民主化不過十五年左右,沒有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的國度,國家論述總為基本國策服務,「國家誤解」難免深植。台灣和中國的往來最深廣,最長久。「中國學」理當是台灣的「國際競爭優勢」,或只是善盡一個國際成員的「天職」。
書寫中國,心情忐忑。等待中國成為一個現代化文明民主國家,難說還需要多久。
五百...
目錄
4自序
10序篇 一次特別的畢業旅行
第一篇 歷史中國
18 下一個世界霸權?
26 落後就該挨打
34 其實亡國三百六十五年
40 姊妹酒店和掃街車
52 隨時記得百分比
56 海馬,迅猛龍,老山羊
63 蹓躂奇蹟
71 遠東的擴張之路
76 美女與白鯨
第二篇 悲情中國
82 二十六元女服務員
86 不抵抗將軍
91 東北的大廁所
95 大院情結
100 阿六仔的國民素質
104 台商的希望戰場
110 中國之水哪裡來?
117 中智讀台大,上智讀北大
122 下崗妹,別流淚
129 台灣的難兄難弟:大連
第三篇 思想中國
138 甲午戰爭這一課
144 我們歡迎台灣同胞
151 到青島別忘了喝啤酒
160 青島看見台灣路
164 毛澤東紀念館
169 嶗山上的中台婚姻大事
176 遊學團和call in節目鼻祖
183 飛進東方明珠
189 「改革外包」有理
第四篇 濃縮中國
198 三合一基因
202 從「上海幫」到官場現形記
208 韓寒現象與楊佳事件
214 「大」魔咒下的蟻族
222 「改革開放」美國出品
228 上海世界博覽會
236 就是要找妳按摩
第五篇 台灣與中國
244 香港富二代朋友
252 交通安全,天下太平
256 雙贏的平衡
260 開放,爭鳴到前哨
265 阿爸的股票講座
269 國際優良品牌:台灣
276 父親的幸福和光榮
282 後記
4自序
10序篇 一次特別的畢業旅行
第一篇 歷史中國
18 下一個世界霸權?
26 落後就該挨打
34 其實亡國三百六十五年
40 姊妹酒店和掃街車
52 隨時記得百分比
56 海馬,迅猛龍,老山羊
63 蹓躂奇蹟
71 遠東的擴張之路
76 美女與白鯨
第二篇 悲情中國
82 二十六元女服務員
86 不抵抗將軍
91 東北的大廁所
95 大院情結
100 阿六仔的國民素質
104 台商的希望戰場
110 中國之水哪裡來?
117 中智讀台大,上智讀北大
122 下崗妹,別流淚
129 台灣的難兄難弟:大連
第三篇 思想中國
138 甲午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