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草盛園的結緣】
算算與草盛園這塊土地結的緣,也有九個年頭了。
二〇〇四年九月剛從美國拿到「園藝治療師」認證,興沖沖回台灣,想從此轉換跑道,展開後半輩子園藝治療的生涯。
「園藝治療」顧名思義,就是用「植物」來進行「人」身、心、靈的改善和調整。而最適合園藝治療的植物,首要條件是「生命力強」,也就是要好種;再加上能觸發多重的五感刺激(視覺、嗅覺、味覺、聽覺和觸覺)。
在歐美國家,香草植物(Herb)是很重要的園藝治療素材。以薰衣草為例,紫色浪漫的花,飄出迷人香味;摸起來柔軟舒服;泡個薰衣草茶,又可以安神助眠。五感裡,除了聽覺,薰衣草全具備了。可是薰衣草好種嗎?適應台灣這種濕熱的亞熱帶氣候型嗎?於是湧起「找一塊地來種種看」的念頭。
一聽說我在找地,好友表現出極大誠意:「我在三峽買了塊地,你來種呀。」
還記得第一次上山的感動:那是一塊山坡谷地,四周環山綠意,谷底溪流潺潺,蟲鳴鳥叫,一進來,被大自然溫柔環抱的感覺,就像走進母親的懷裡,整個人舒暢而放鬆。「啊!這裡是最好的療癒空間呀!」
可是,我卻看到迎面來的女主人拿著鐮刀,男主人扛著割草機和這塊地搏鬥,「這野草太強悍了。」他說,我不禁苦笑。如何讓人與這塊土地從對抗轉而和平共處?於是我悄悄下了決心,要在這塊地落實「樸門(Permaculture)生活」:跟著大自然的腳步,向大自然學習,大自然怎麼做,我就怎麼做;落實樸門三大理念——照顧地球、照顧人類,並分享剩餘。
我在美國學習了「園藝治療」和「樸門」,深深影響了我的後半輩子。「園藝治療」是用大自然元素去療癒人;而「樸門」則是人面對土地與大自然的態度和哲學。看到這塊地和這裡的人,我想,我可以透過這塊土地連結這兩件事。
首先面對的挑戰就是一般人「遇草必除」的既定想法。一般人看到野草,先入為主的會認為百無一用,是來「搶營養」的,非除不可。樸門教我們,草其實是土壤很好的外衣,有它們趴在土表上保護,就不用擔心大雨將最有養分的表土沖刷流失,不用怕烈日將土裡有益的細茵晒死。植物社會是「社群式生活」,互相協助支援大過彼此競爭。
看到草,我學會先對著圖鑑找出名字及屬性,如果是一年生,通常你可以安心,它不會無止無境的漫生。再拔起全株,看看根,如果屬鬚根系,那也不用太緊張,短短的鬚根剛好抓住鬆動的表土。
就這樣一一觀察與篩選,於是在草盛園,我們只根除三種草:「芒草」,因為會愈長愈大叢;「芒箕」,因為實在太強勢,長得太快,侵犯了其它植物的生存空間;「含羞草」則因繁殖力太驚人,一朵花會結出上百顆種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