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序言
在時間及空間上,從古至今(時)的西洋(空)哲學家若有什麼值得作為本書撰述或評論價值者,必符合下述要件:哲學家的論著或言說,與整個社會發展及政經演變發生密切關係;若與此直接無涉,似乎只孤立在封閉的思想系統裡,但卻具有磨銳腦力功能者,且具闇釋批判意義,雖在當時或其後短時間內不起什麼漣漪,但或許在更後的歲月或地點上投下巨彈,又引發思想上的重大變遷,則也應列入考慮。
「史」上的哲學家皆已過世,今人也未能牽亡魂似的請教他們哲學思想的原意,只好依較可靠又可尋覓的資料作為研究的對象。「哲學」這個名字享有學術上的桂冠光環,探討知識者常擬入寶山獲取智慧,但冷酷的事實擺在眼前,即多數哲學家的著作常用艱澀、抽象、形上又冷僻的字辭,不少入門生望而卻步,每讀之「輒唯恐臥」,翻不到一頁或一段,就想躺下來歇息,頗難有類似小說情節之欲罷不能情狀。即令動用步步為營的邏輯運思程序,也會有遇到瓶頸或高原現象,進程維艱,一生從未獲頓悟的造訪;因此許多有心往哲學邁步者多視之為畏途,掩卷長嘆者有之,或許謙稱自己孤陋寡聞,造詣未臻火候,人生體驗不足;但大部份責任或許該由寫作哲學者承受。陳述表達的一清二楚,這應該是今後學者為文的首要基本義務。除非恪守孤芳自賞或藏諸名山此種「自私」心態,否則若懷有施惠於人,「好康鬥(爭)相報」心腸者,則善己身又益天下,又何樂而不為?
‧‧‧
序於2014年2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