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翡冷翠的啟示
兩千年前,羅馬大帝國迫害基督徒。四百多年後,大帝國的首都羅馬在精神上反被基督教所征服。羅馬成為基督教 中心梵蒂岡所在地,持續一千六百年後屹立至今依然不變。
兩千年前,在帝國邊陲的中東地區叫耶路撒冷的地方,一位木匠的兒子,叫「拿撒勒人耶稣」(Jesus of Nazareth),以他博愛和寬恕的精神感化了社會底層的窮苦人民,而創立基督教──可說是當時的庶民文化。但是,誰曉得邊陲地區的庶民文化將長遠影響未來的世界?
蔡八來先生這本書的主題之一是:作為邊陲地區的台灣會影響到文化中心的中國大陸,甚至世界。「台灣…匯聚龐大能量…推動另一次文明奇蹟…成為人類新文明的起點。」
未來的事,我無才評論臆測,但過去類似案例發生過不止一次。
五百年前,義大利北部的城邦翡冷翠(Firenzi由英文翻譯是佛羅倫斯)與最強的城邦教庭羅馬交惡。
羅馬長期以來是政治、宗教、文化的中心。而翡冷翠屬邊陲地區,當兩千年前羅馬帝國興盛時,它不過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
公元一四七九年底,翡冷翠已被羅馬聯軍圍城一年多,即將城破國亡,危在旦夕。
當時,翡冷翠君主羅倫佐 (Lorenzo de Medici)簡從厚禮前赴另一城邦──也是羅馬重要的戰友──拿玻里。談判三個月後,羅倫佐說服其國王費蘭德(Ferrante)退出羅馬聯盟,並造成骨牌效應,羅馬撤兵。
1 今日的天主教既是原始的基督教。但在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之後,原始基督教一般人稱為天主教。而馬丁路德所提倡的新教,一般中國人稱為基督教。廣義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的基督教。
羅倫佐靠的不只是他從小被父親培養的外交長才、武藝膽識(曾獲比武冠軍),更重要的是他對詩歌、哲學、藝術的文化修養。三個月的談判,怎麼可能都是一本正經的政治和軍事議題?
這是善用軟實力──文化精神的力量──保家衛國的實例。翡冷翠的軍力和國際影響力遠遜於羅馬,可是它沒有被擊倒。
然而翡冷翠的成功還不止於此。
面對羅馬威脅,羅倫佐雖然以智取勝,但並未自外於羅馬。之後,他派家人進入羅馬,服務教庭。他過世後又廿一個寒暑,公元ㄧ五一三年,羅倫佐之次子當選為教皇里奧十世(Leo X)。再十年後,另一子當選為教皇克裡門七世( (Clement VII)。
翡冷翠不止沒有被羅馬消滅,反而經由積極參與和侍奉羅馬,成了羅馬的主人!
羅倫佐發揚其祖父開啟的傳統──極力扶植藝術家(如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基蘭基羅、拉菲爾),發明家,詩人,哲學家。翡冷翠於是成為文藝復興的搖籃,其影響經由羅馬傳播到整個義大利,再由義大利擴散到全歐洲,由歐洲改變了全世界。
翡冷翠的啟示對台灣有很大的意義。
台灣的強項不是軍事力量,不是經濟規模,不是國際政治,甚至目前也不是高效能的政府。台灣到底有無強項?有。我們的強項並不多見於媒體,而隱藏在民間社會:我們無遠弗屆的愛心,我們創意的生活方式──如細膩的飲食文化,我們有禮、善良、好客的公民素質,我們多元的靈性追求,還有我們豐富的庶民文化。
中國大陸在習近平領導下的願景是「中國夢」。我們民間社會的強項正可提供海峽彼岸大國崛起所缺乏而需要的養分,以促其「中國夢」的實現。
共產黨是無神論者。但是高層領導已開始轉向宗教。舉習近平一家為例:父親習仲勛在一九五○年代初期負責西藏工作,善待藏民,之後受達賴贈送名錶表示敬愛,並與班禪結善緣。一九九四年,退休於深圳而臥病在床的他,接受原青海塔爾寺住持阿嘉仁波切的探望。阿嘉回憶:「習仲勛雙手合十舉到頭腦的地方,說我對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心底有虔誠性,他們兩個(人)保佑我。」
一九八二年至八五年,習近平在河北正定縣主政,結交作家柯雲路。柯篤信特異功能。受柯影響,習開始練氣功,看佛書。習近平在福建主政時,接見有些台商時會談佛教。習夫人彭麗媛是虔誠佛教徒。這已是北京公開的秘密。
二○○六年,江澤民接見星雲大師時把佛教《瑜珈焰口》中的「招請文」從頭背到尾,令星雲感嘆不已。前總理李鵬女兒李小琳拜藏傳佛教格西科才慈智木為師,甚至引發乃父對佛教的興趣。
上行下效,大陸宗教人口迅速膨脹─根據人民大學一二年十月資料─已達總人口十三億中的四億,其中信佛者為三億。根據內部公安人員一三年二月透露資料,佛教人口五億五,基督教二億五,還不算回教人口,總數已達八億!
原來信奉馬克斯列寧唯物論的中共,已開始探討物質以外的精神領域,甚至渴求靈性的啟發。這正是台灣民間社會價值可被大陸參考吸收的時候。
蔡八來先生這本書發心是慈悲的。他強調救人的重要,不詆毀古今任何人物,總是從最好角度去詮釋他們的動機。他點出女性對人類歷史的貢獻。作者綜觀古今,氣度恢宏。他以生動流暢文筆,從橫渡撒哈拉沙漠的電音三太子,追溯台灣庶民文化的歷史根源,至一千三百年前的唐朝武則天皇帝和彌勒菩薩的信仰,又下探至清初遠度日本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隱元禪師。而隱元又跟台灣鄭成功、天地會和以後的庶民文化有關連。
讀者會發現此書內容精彩,引人入勝,一旦翻閱便不忍釋手。
退休國際關係及戰略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 林中斌
推薦序
宗教與科學中的臺灣未來
認識蔡八來先生是在三年前的一個教育論壇中。記得聯合報邀請我到台中參加那個論壇時,我對蔡總裁的事業與理想並無概念,只覺得一位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在百忙之餘都願意為教育付出心力,貢獻資源,那麼我也應該去參與,貢獻一個知識份子在教育這方面的經驗。第一次見面時,蔡先生的夫人海倫也在場,談的是他們怎麼在大臺中地區,與當地的中、小學一起合作,努力改善教育,令我印象深刻。他是那種對鄉土有深厚情懷,劍及履及,坐而言、起而行的人。之後我也參與了另外兩次有關教育以及創業的論壇。碰面機會多了以後,在言談之中,我對蔡先生有了更多的認識。
除了談教育,他最常談的是台灣的未來,後來我才瞭解,對教育的付出其實是他對國家、鄉土深刻關心的一種自然付出,畢竟沒有好的教育,國家怎麼會有未來呢?蔡先生對國家的前途有一整套的思想體系,憑良心說,一開始時我有理解的困難。他經常以宗教的角度去談國家的方向,這是一個我非常陌生的領域。我在大學教書,對教育問題自然並不陌生,也經常以文字及演講形式討論教育問題,但身為商管學者,我的教學及研究專長是創業管理及財務管理,對宗教領域的涉獵非常有限。因為我自許為基督徒,對聖經有些認識,但是對別的宗教的了解是非常淺薄的。
但是做為一個學者,我有被蔡總裁吸引的地方,他所討論的宗教不是迷信,而是多年鑽研、思索的結果,他嘗試從不同宗教間的緣起與發展,分析宗教與人之間的關係。人類的思想與行為從有歷史記載以來都存在著受到神的影響的軌跡,個人與他所信仰的神之間的關係本來就是私密的,別人很難理解,當有許多人受到神的啟發而行動後,社會文化與文明就會充滿了宗教的烙印。蔡先生希望從這些歷史,正史抑或稗官野史,整理出他自己的理論,對台灣,甚至全世界的未來指引方向。
科學是人類為了減少自己的無知所做的努力,所以科學本來即不必然與宗教相牴觸,現在所存在的衝突,例如世界是否由上帝所創造,應該僅是反映了人類的無知尚未填滿而已,隨著科學的進步,隨時都會有新看法的產生。我覺得蔡先生相信科學是幫助人類認識宗教的途徑,而非否定宗教的手段,所以他的科學素養對他的思想體系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蔡先生相信臺灣是諸神所眷顧的地方,臺灣正處在一個歷史的轉捩點,將來對大陸及全世界都會有關鍵、深遠的影響,如果您想了解他的理論,應讀讀這本書,如果您認同他的想法,應該掌握這個機會,為自己、我們的國家,還有全世界而努力!
政大財管系教授 周行一
作者序
新神話、新認知、新文化
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羅洛梅八十五歲高齡去逝時,猶在告別鉅著「哭喊神話」中聲嘶力竭地呼籲:「沒有神話創造力,就沒有文化創造力。」
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在其「創新與創業」書中直言:「自原子彈發明後,人類可說是再沒有創新了。」
西元1990年蘇維埃政權解體,西元2011年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等於宣告共產極權主義和資本自由主義同時破產,人類文明黑暗期臨到,等待黎明曙光乍現。
而個人自西元1992至2002年因為探索永續經營真諦,深入生命深層和社會底層和人類、地球、宇宙神性交會,靈知天啟體驗新柏拉圖主義者和蘇菲學派所謂的生命知識;更理解希臘文明從「德爾菲神諭」起,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將神性哲學化、思想化,乃至亞歷山大基此知識建造橫跨歐、亞、非大帝國的神話與文化創造過程。從而體認到台灣亦如是的在開到「眾神新國度、眾神新故鄉」匯流後的新文明即將曉日東昇。
本書仍維持一貫的歷史考證和理性解析的筆調,乃服膺孔子的教誨;「當我們愈接近鬼神,更該刻意保持敬意和距離。」
此外,我還要對本書閱者作三點聲明:
其一:本書多持庶民主義觀點,我認為台灣文化特質中最需闡明的是平等性普世價值。
其二:本書大都以「釋道儒」三教流變來申論文明創新命題,不表示我對台灣島嶼其他宗教的忽略,而是三教融合化,哲學化、生活化已有千年成果,我大概不會因此招惹虔信者的反感。
其三:我在本書最末章仿「真靈位業圖」,重新編造神譜系統,雖然不免學力不殆,但是對照台灣偉大的新神話創造力,我唯有真心誠意的嘗試為之,請專家賢達們海涵。
最後,我想引用三位大師的話作為結語:
ㄧ、浪漫詩人柯立芝說:「神話是後代創造性旅程的起點。」
二、神話學大師坎伯說:「神話是集體的夢想,夢想是個人的神話。」
三、心理學大師羅洛梅說:「神話是把無意義的事實變成有意義。」
我認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ㄧ次創造旅程,也是ㄧ個自我神話的創造旅程,充滿魔幻與奇思,我們應該充分打開認知,好好享受生命賜予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