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本書榮獲「2012年度中國影響力圖書」獎。
本書應該是對於歐債研究得最為完整透徹的中文著作,深入而精闢地解析了歐債形成的外部因素、內部因素、歷史因素、現實因素、總體因素、個別因素……還據以預測了歐債後續的發展,斷言歐元區將走向分裂,而非進一步整合,因此歐債問題在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解決,甚至全球將捲入債務危機之中,而債務乃是一條決定全球大趨勢的帶血的主線。
此外,本書赤裸裸地指出中國債務問題與歐債在本質上有所不同,卻兼具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債務危機的雙重隱患,當兩種隱患合而為一時,其後果之嚴重、殺傷力之大,可想而知。
然而作者亦提出了如何應對歐債危機的具體建議,誠如台大政治系教授、國民黨中常委蕭全政所稱:「本書到處充滿著觸目驚心的分析與斷言,值得相關政策決策者、學術研究者,及一般的投資大眾,好好的思考、細細的品味。」
此外,本書關於美國以美元做為國家核心利益並不惜一切來維繫其貨幣霸權的立論,適可解釋最近東亞區域的緊張情勢,也憂心中國正重蹈痛失發展貨幣霸權機會的歷史覆轍,著實發人深省。
【本書簡介】
台灣市場相對較小且缺乏天然資源,又是屬於外向型經濟,其經濟發展極為倚賴外部,近年來更是與中國密切相關。國際主要經濟體的政經情勢驟變將對台灣經濟形成巨大衝擊,一方面是直接影響,另一方面是經由影響中國經濟而造成間接影響,因此,深入瞭解歐元區與中國的債務問題對台灣來說乃具有實質且重大的意義,況且台灣政府本身也未能免除債務問題,更有必要從中取得借鑑,以謀求因應之道。
本書作者指出,直到2022年,債務危機都將影響全球。但作者另也點出一個冷酷的現實:人類不僅無法償還透支的卯糧,反而在無節制地透支未來的道路上,愈走愈遠,因為人類的欲望日益膨脹,而迎合人類這種欲望的政府,也在不斷透支未來。由此來看,債務是人類永遠也擺脫不了的夢魘,歐債很可能持續下去,甚至愈滾愈大,問題是:下一個債務危機爆發點會在哪裡?我們到底要怎麼因應?
歐元自創立之初即陷入內外交迫的窘境。對外,因觸及美國的核心利益──美元的地位,而被捲入血腥的貨幣戰爭裡。美國為了打擊歐元,不惜誘發及拖延歐元區周邊的軍事衝突來造成及維持區域的不穩定,且在歐債危機爆發後落井下石以拯救美國本身的經濟。然而歐債形成的主因還在於歐元區內部的問題:成員國之間差異太大,又無統一的財政機構,難以製訂一體適用、具強制力的財政政策,卻又剝奪各成員國透過貨幣政策來解決個別經濟問題的權利;一些成員國盲目地以房地產做為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柱,而在房地產泡沫破裂後,經濟情勢急轉直下;人口老化與高福利制度加重財政負擔,而各國政府多不願改革福利制度卻反倒加碼以贏得選舉……
歐債危機有如骨牌一樣,幾個國家的財政紛紛倒地呻吟,雖有金額龐大的紓困方案,但一方面歐債問題盤根錯節,另一方面各國利益紛歧,所提方案多未能對症下藥,且紓困者如德、法等國本身也面臨困境,使得整體成效不彰,歐債竟有愈演愈烈之勢。作者認為,在歐債危機下,歐元區要更緊密地從貨幣整合走向政治整合可謂難上加難,分裂已在所難免了,問題只是哪國會先出走。
中國的實際債務比帳面上所顯現的要嚴重多了,而且本質與歐債具有顯著區別。後者主要是為了維持高福利體系,乃是「藏富於民」,前者則主要是為了滿足龐大的投資需求,且多半投入效率不佳、弊端叢生的公共投資與國營企業,乃是「國進民退」。另外,中國也面臨了急劇高齡化的問題,且是「未富先老」,也同樣靠房地產做為成長的重要支柱,情況還遠更嚴峻。
作者提出愷切的諍言:勿因要將外匯儲備的配置多元化而繼續購買歐洲主權債券;勿沉迷於貨幣儲備,而應把握住歐債惡化的歷史機遇,將貨幣轉換成有助於中國未來發展的實物資源,並到歐洲收購有潛力的企業,也就是「把金錢轉化成財富,再把財富轉化成力量」;外貿應做好風險規避,銀行儘可能提供避險工具;政府勿再盲目投資,而應減除民營企業的負擔,提升其競爭力,且真正落實民富路線,才能有效擴大內需。
作者簡介:
20世紀70年代生人。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經濟趨勢研究專家,曾任《上海證券報》評論主編、首席評論員等職,2012年起專職做趨勢研究,2011年起,受聘於上海交通大學擔任兼職教授,同時擔任上海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總裁班授課教師。
十多年來,他潛心做趨勢研究,建立「利益分析法」體系,對經濟趨勢有著驚人準確的判斷。其部落格訪問量在經濟學人中排名全國之首。他站在民生的角度研究經濟問題,一直為民生呼籲,提出了許多推動民生改善的可行性建議。其在《中國怎麼辦——當次貸危機改變世界》中有關借鑑日本的國民收入倍增計畫走富民強國路線的建議,在2012年被中國最高層採納,成為中共十八大的正式規劃。
同時,他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累計資助貴州、河南等地兩百多名貧困孩子讀書,向雲南旱區農民和旱區社區捐建水窖,向河南愛滋村小學捐建多媒體圖書館等。
其三本著作《歐債危機下的中國變局》(簡體版書名為《時寒冰說:歐債真相警示中國》)、《時寒冰說:經濟大棋局,我們怎麼辦》(含臺灣繁體字版)和《中國怎麼辦——當次貸危機改變世界》對趨勢的預言一一應驗,分別成為中國最受歡迎、影響最大的經濟類圖書之一。
2010年12月,被中國網民評為「中國互聯網九大風雲人物」之一。2011年1月,榮獲「中國資本市場20周年最具影響力財經傳媒人獎」。2012年1月,獲得中國《出版人》「年度作者」大獎。
作者序
人類應該有敬畏之心
雖然,一直做有關經濟趨勢方面的研究,但我一直深信:經濟問題並非源於經濟本身,就如同全球的債務危機,並非源於經濟一樣。
人們會愈來愈清晰地發現,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決定世界發展趨勢的,乃是債務。債務是一條真正意義上的帶血的主線。
為什麼?
所有的債務,無不源於寅吃卯糧。假如人類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償還透支的卯糧,就不會有債務危機。而冷酷的現實卻是,人類不僅無法償還透支的卯糧,反而在無節制地透支未來的道路上,愈走愈遠。
人類的欲望日益膨脹,而迎合人類這種欲望的政府,也在不斷透支未來。很少有人敢正視現實,告誡人們,應該以樸素的生活方式,豐滿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在無節制的欲望中,焚燒生命。
人類已經走在惡性循環的道路上。
人類已經無法面對自己的艱險處境。
由是,人類在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上,已經找不到自己的歸途……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歐債危機只是一個開始。當債務危機的魔咒降臨,人們會發現,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都無法逃脫這恐怖的災難。
如果說,歐債危機是人類欲望膨脹導致的必然結果,那麼,抑制人類的欲望,回歸簡單、樸素的生活,幾乎是人類自我拯救的唯一路途。
但,人類在錯誤的道路上已經迷失得太久,很難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處境。
因此,歐債危機是無法避免的。
因此,日本債務危機是無法避免的。
因此,中國的債務危機是無法避免的。
這就是趨勢的必然性。
傷痛之後繼續傷痛,悲哀之後繼續悲哀,憂傷之後繼續憂傷……債務危機,猶如一個巨大的魔咒,把人類徹底套牢了。
人類必須深刻地進行反思。作為生物界中渺小的一個群體,人類應該帶著敬畏之心,抑制自己的欲望,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以簡簡單單的生活,滋潤自己的生命。
簡單的生活,乃是一種修行的狀態,是一種實現自我超脫,自我昇華的境界。
這幾乎是化解債務危機的唯一有效的方案。
問題在於,現在的政府,現在的政治家,有沒有足夠的勇氣,正視現實的困境,正視現實的癥結所在,並以超人的勇氣去解決這一問題。
在這一點上,我沒有絲毫的樂觀。
我們將無奈地看著債務危機的惡化與蔓延,摧拉枯朽,勢不可擋地製造災難。
這是我眼中的債務危機和債務危機的未來。
2012年8月,作為上海復旦大學總裁班帶隊老師之一的我,訪問了臺灣。這是一次終生難忘刻骨銘心的訪問。我看到了蔚藍的天空,我看到了更正統、更純粹的華人文化,我看到了民主、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我無法抑制自己的淚水……那是一種深切的感動!
臺灣為中華民族樹立了一個表率。敬畏生命,尊重人權,自由民主……這些被西方視為基本價值觀的元素,在臺灣,完美地體現了出來。
這是一種完美的畫面。臺灣,讓我看到了燦爛的希望。
雖然,距離上次的訪問,已經有些時日,但在臺灣的一幕幕畫面,依然不時地浮現在我的腦海裡。這是一種令人心生敬畏的回憶。
我很榮幸,即《經濟大變局,我們怎麼辦》之後,我的第二部著作在臺灣出版,使得我有機會通過文字,與臺灣的讀者交流。
這是一種令人愉悅的交流。
我希望,通過我的文字,臺灣的讀者,對未來的世界格局,對未來全球的趨勢演變,有更清醒和全面的認識。倘若能夠做到這一點,當是我莫大的欣慰和榮耀。
謹以此,獻上我對臺灣讀者的敬意。
時寒冰
碰者死:美國的核心利益
歐債危機猶如密布的烏雲,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這個世界,影響著中國,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影響著我們的工作、投資:決策者發現經濟成長速度下滑了,能施行的經濟刺激計畫餘地變小了;貿易商發現生意愈來愈難做了;房產商發現房子不好賣了;就業者發現工作職缺減少了,競爭更激烈了,而投資者則因為股票不斷下跌蒙受損失……
歐債危機已經成為這個世界揮之不去的陰影,整個世界似乎都在因它而戰慄不止。
這場危機的根源在哪裡?真相是什麼?它的殺傷力為何如此巨大?這場危機的最終結局將怎樣?我們該如何應對?對於我們來說,這場危機除了巨大的風險以外,有沒有可以把握的機會……
這一切問題,都需要從頭慢慢剖析。
我們首先從外部因素來分析歐債危機,對這場危機的必然性,以及歐債危機之後與中國相關危機的必然性,有清晰的認識。
在研究美國戰略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悟是:美國絕不能容忍他人觸碰自己最核心的利益,這是一條真正意義上的底線。凡試圖觸碰者,美國必重拳回擊,甚至不惜置其於死地。
如果我們不能理解這一點,就無法理解當今世界所發生的重大事件的內在關聯;如果理解了這一點,則有助於我們發現更好的切入點,找到那條決定趨勢的主線──這條主線不僅有助於我們認清過去,產生豁然開朗、醍醐灌頂的感覺,對未來的發展趨勢了然於心,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規避風險、把握機會。
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這種超級強大不僅體現在軍事方面,更體現在金融方面──後者的威力要遠遠大於前者。因此,研究歐債危機,就要先從美國的核心利益這條主線入手。那麼,美國的最核心利益是什麼呢?
對於全球絕大部分國家而言,其位居第一的核心利益基本都是確保領土完整,而對於美國,這一點則退居其次。
第一,從地理位置來看,美國是一個邊界地緣非常簡單和純粹的國家,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周邊只有加拿大、墨西哥兩個鄰國,算上與阿拉斯加隔著白令海峽相望的俄羅斯,也才三個鄰國,而且,美國與這三個鄰國之間都沒有領土糾紛。
第二,美國不僅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即使從歷史來看,也從來沒有哪個帝國像美國這樣,對世界產生著如此大的控制力。其軍事、科技、文化等綜合實力,古今中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達到這種高度,可謂登峰造極。
美國所擁有的這種強勢地位,從表面上看,是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科技創新能力造就的,實際上則是與美元霸權互為基礎構建起來的。從歷史來看,一個國家要想坐上霸主地位,必須高效率地完成「把金錢轉化成財富,再把財富轉化成力量」的過程,否則,這個強國一定難以長久維持其霸主地位。
正是美元霸權帶來的對世界財富的操縱,才使得美國有足夠的財力發展軍事力量,大搞科技創新,而其優良的制度體系又盡其可能地確保了合適的人坐在合適的位置上,每一分錢都真正用到刀口上。美國資源配置的優化程度是其他很多國家無法相比的。
美國的核心利益是美元。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不單純是為了國防需要(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敢侵略美國),也不是為了開拓疆土(美國沒有侵略他國領土的野心,這一點有別於俄國等以往帝國的做法),美國保持強大軍事實力的最根本目標之一便是為了確保美國的核心利益──美元不受到任何威脅。只要保持美元的強勢地位,就確保了美國對世界金融的操縱能力,就確保了美國高效率地把這種操縱權轉化成力量的先機。
由此可知,歐元在1999年1月4日正式掛牌交易,同年3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就開始對南聯盟進行了長達78天的轟炸,導致歐元一路下滑,2000年10月26日,歐元兌美元創出0.8225的歷史低點。貨幣要保持強勢,條件之一就是必須要有穩定的社會環境作為支撐,而美國對南聯盟的軍事打擊,向世界發出了最醒目的提醒:歐元的周邊環境並不穩定。
美國對其核心利益的強力維護,透過美國對伊拉克發動的兩場戰爭更容易看明白。這兩場戰爭即波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又稱美伊戰爭或第二次波灣戰爭),兩場戰爭的結果截然不同。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以美國為首的由34個國家組成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進行了軍事打擊,重創伊拉克軍隊,迫使伊拉克不得不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從科威特撤軍。如果美國趁勢推翻海珊政權,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但美國並沒有這樣做。
伊拉克戰爭就完全不同了。2003年3月20日,以美國和英國為主的聯合部隊正式宣布對伊拉克開戰,此役不僅將海珊政權的軍事力量摧毀殆盡,而且連海珊本人也被抓捕並絞死。
二者的區別之處在哪裡?
波灣戰爭的起因是伊拉克侵占科威特,伊拉克這樣做的首要目的是為了還債!八年的兩伊戰爭,讓伊拉克負債累累:戰前還擁有外匯儲備370億美元,戰後就變成了負債700多億美元的債務國。伊拉克想透過吞併科威特,不僅把對科威特的欠債一筆勾銷,而且可以透過控制科威特的石油資源,償還自己所欠其他國家的債務。
伊拉克戰爭則是由於伊拉克直接觸犯了美國絕對不能容忍觸碰的最核心利益美元所致。
2000年9月14日,在伊拉克內閣會議上,伊拉克總統海珊決定由一批經濟學家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來研究放棄美元,改用歐元或其他貨幣進行結算和外貿的可能性。該委員會隨後向政府遞交了可行性報告。9月25日晚,海珊總統召開內閣會議,正式通過了這一決定。9月26日,伊拉克財政部長希克馬特•易卜拉欣•阿扎維宣布,伊拉克將停止一切使用美元結算的交易行為,改用歐元或其他貨幣。阿扎維在聲明中說,伊拉克之所以決定放棄美元,是因為美元已經成為美國賴以主宰地區和國際政治與經濟事務的一個支柱。聲明呼籲世界其他國家也採取這一做法,以抗擊美國在國際政治和經濟中的霸權地位。
伊拉克的這一舉動立即引起美國的高度警覺和憤怒,因為這是第一次有國家如此明確地要挑戰美元的地位,這直接觸及美國最核心的利益。
人類應該有敬畏之心
雖然,一直做有關經濟趨勢方面的研究,但我一直深信:經濟問題並非源於經濟本身,就如同全球的債務危機,並非源於經濟一樣。
人們會愈來愈清晰地發現,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決定世界發展趨勢的,乃是債務。債務是一條真正意義上的帶血的主線。
為什麼?
所有的債務,無不源於寅吃卯糧。假如人類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償還透支的卯糧,就不會有債務危機。而冷酷的現實卻是,人類不僅無法償還透支的卯糧,反而在無節制地透支未來的道路上,愈走愈遠。
人類的欲望日益膨脹,而迎合人類這種欲望的政府,也...
目錄
❙ 推薦序
❙ 自 序
CHAPTER 1
一場血腥的貨幣戰爭
‧碰者死:美國的核心利益
‧歐元觸碰了美國的底線
‧中國痛失的貨幣霸權
CHAPTER 2
美元與英鎊的廝殺
‧白銀改變世界,英鎊崛起
‧白銀改變中國
‧美元與英鎊的對決(上)
‧美元與英鎊的對決(下)
CHAPTER 3
法德從對抗到和解
‧法國孤獨的抗爭
‧歐洲一體化起錨
‧法德之間的宿怨
‧從仇恨走向和解
CHAPTER 4
歐洲團結起來抗衡美元
‧英法一體化中的博弈
‧歐洲聯盟的貨幣合作
‧索羅斯逼退英國
‧歐元時代開始了
CHAPTER 5
歐元家門口的戰爭
‧波赫戰爭
‧科索沃戰爭
‧伊拉克戰爭
‧利比亞戰爭
CHAPTER 6
債務危機來了
‧次貸危機真相
‧把歐洲拖下水
‧袖手旁觀和落井下石
CHAPTER 7
歐盟的制度缺陷
‧既鬆散又脆弱
‧法德帶頭違規的後果
‧歐洲央行的缺陷和過失
CHAPTER 8
難以彌補的裂痕
‧差異之下的瘋狂
‧燃燒的房地產
‧日漸擴大的差距
CHAPTER 9
高福利之重
‧福利的限度
‧債務危機的誘因
‧高福利下的高失業
CHAPTER 10
難以逾越的高齡化
‧歐洲老了
‧高齡化的影響
‧鼓勵生育之困
‧移民之困
CHAPTER 11
歐債危機的根源
‧尋找癥結
‧增長的連續性
‧歐債危機的源頭
CHAPTER 12
破解歐債危機
警惕錯誤的建議
對症下藥
改革福利制度
CHAPTER 13
歐債結局:邦聯或分裂
建立邦聯
走向分裂
誰最先離開
CHAPTER 14
歐債危機對中國的警示
兩種隱患的合體
債務危機隱憂
中國靠什麼自救
CHAPTER 15
中國如何應對歐債危機
外儲外貿中國股市
中國對策之外匯儲備
中國對策之外貿
中國對策之歐資撤離
對投資者的建議
❙ 推薦序
❙ 自 序
CHAPTER 1
一場血腥的貨幣戰爭
‧碰者死:美國的核心利益
‧歐元觸碰了美國的底線
‧中國痛失的貨幣霸權
CHAPTER 2
美元與英鎊的廝殺
‧白銀改變世界,英鎊崛起
‧白銀改變中國
‧美元與英鎊的對決(上)
‧美元與英鎊的對決(下)
CHAPTER 3
法德從對抗到和解
‧法國孤獨的抗爭
‧歐洲一體化起錨
‧法德之間的宿怨
‧從仇恨走向和解
CHAPTER 4
歐洲團結起來抗衡美元
‧英法一體化中的博弈
‧歐洲聯盟的貨幣合作
‧索羅斯逼退英國
‧歐元時代開始了
CHAPTER 5
歐元家門口的戰爭
‧波赫戰爭
‧科索沃戰爭
‧伊拉克戰爭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