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在山中,寂靜湧起,以探測山嶽自己的高度;在湖裡,運動靜止,以靜觀湖水自己的深度-泰戈爾
朱為白藝術的價值,絕不是在技巧的表現,精神性的內涵才是他真正的價值,1929年出生於南京,家有三兄一姐,排行老么,祖、父、長兄皆從事裁縫業,從小耳濡目染的薰陶下,使他對於材質的運用特別能掌握與熟稔,亦成就了他的新作-春耕系列;一種針、線與布的新格式。
1952年於廖繼春「雲和畫室」學習繪畫,隨後在台北結識東方畫會成員:霍剛、蕭勤、李元佳、吳昊、陳道明等人,在1960至1970年代,臺灣的藝術環境當時受到李仲生老師的思想啟發,獨特的教學方式引領出這一批嚮往現代藝術的荒野開拓者,朱為白就在這樣激情澎湃的氛圍下,參加了第二屆的東方畫展,不論是李仲生老師原創性觀念的影響亦或對於義大利藝術家封塔那 (Lucio Fontana)的認識,朱為白的作品具有獨特性與神秘性,和他的為人一樣低調、自然、超脫,閱讀作品時,往往因為好奇而被吸引然後驚嘆,從1980年代開始,朱為白嘗試以物件作為本質,棉線、棉花棒、布、紙張都是他的創作元素,將個人語彙依託在具體的物質上,梳理屬於他自己象外之象之路,遙遠又清晰。
在這一次春耕系列(2013-2014)作品中,以線為符號,藉由布的場域讓針盡情穿梭,每個節點每段線條每片留白像似蕭邦的幻想即興曲,形式上是那麼地自由開闊,但內容建構卻是完整和嚴謹,時而跳躍時而圓滑,深奧且富幻想。而這次的新作,不同於早期的平面繪畫,打破了畫布既有印象,不論是透過布料產生的凹凸肌理,或是三维空間延伸出的線圈,都擴增了平面空間為立體空間的閱讀;而「光」與「影」是朱為白啟動創作靈魂的關鍵因素,無論是自然光或物質光,透過光的照射,隨著位置移動,所呈現的視覺畫面也因此改變,亦產生不同的解讀語言,在影子細密的隱藏中更賦予線圈耀眼突顯。
作為臺灣戰後現代畫運動的先鋒,主觀與唯心的抽象語言撼動了世代,勇猛創新的精神亦開拓了現代藝術的新境界,為多元藝術刻畫重要的改革與蛻變。朱為白曾說「真正的藝術創作來自於頓悟,要先思考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而藝術家要追尋的則是自己的風格」。寧靜是一種巨大力量,像似朱為白的存在,他證明了線與布的物質性,不單單僅是一種日常用品,更超越了質性所承載的形體,讓我們感受到全新的樣貌,他將生命體悟化為春耕精神,於畫布上開墾一片平淡之田,再次點綴寂靜孕育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