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愛說故事的人∕林文寶
沒有人不喜歡聽故事的,只要是好聽的故事。
在聆聽故事的過程當中,故事能帶我們闖入一個新的世界,甚至化身為故事中的主角,使你忘懷身在何處,此時你獲得自由,神馳到全新的國度,體驗新鮮事物的愉悅;恐怖的劇情使你心驚膽跳,冒險的劇情使你落淚與歡笑。透過故事,我們學習到自身與他者的文化,也進而學習到如何活在這個世界上。
時間之河涓涓細流,說故事的方式也不斷的演進,由最原本的口頭說演故事,轉而將故事訴諸文字的方式呈現,使得讀者可以透過文字,感受故事的情節;另外,也開始使用戲劇的方式呈現故事,讓故事的角色活生生的在觀眾面前演出;到了近代,伴隨著科技的發達,也改變說故事的模式。電視、電影的發明,透過影像把觀眾帶入虛擬的故事現場;再加上現在科技的無遠弗屆,3D技術的演進,虛擬實境甚至會讓觀眾錯亂自己身為何處。
從這些例子看來,從古時候到現代,儘管已經過如此長久的時間,但是故事始終沒被淡忘,我們反而需要更多故事填補現在容易空虛的心靈。每個人都需要故事,故事使我們認識自己,故事使我們知道要怎麼活下去,故事告訴我們所有的事,沒有故事我們就活不下去,這就是故事的可貴。
因此,孩子在出生後,是極需要故事的,這些故事是他們品格養成的最大關鍵,而父母絕對是最好的說故事者。故事是聯繫對方的語言,透過父母親口說的故事,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而父母親挑選的故事,也是他們對於子女的期待。
一個個好聽的故事,不只能訓練孩子的想像力,使他沉浸在故事裡面,滋補心靈,並且逐漸養成孩子的人生觀,也讓孩子瞭解自己只不過是世界上的一個成員,之中還存在著不同的文化與國家,達到擴展孩子視野與心胸的目的。
不過,隨著科技的發達猛進,說故事的媒介實在太多,電視媒體、3C用品等開始不斷轟炸我們的感官。許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直接把他們暴露在這些絢麗的媒體中,請它們代為說故事,這是多麼可悲的事啊!媒體的故事大多沒經過篩選,只貪圖收視率而下猛藥刺激觀眾的感官神經,來使觀眾過癮而滿足;若是沒有為孩子篩選把關,聽故事反而會變成本末倒置,使得孩子對於強烈的感官刺激視為自然,自體的感受逐漸減弱麻痺,實在不可輕忽。
看到此書的出版,非常欣慰,小巫教導父母該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分享許多寶貴的說故事技巧,並舉出許多的實例介紹,使得新手父母能駕輕就熟。透過小巫的引導,說故事肯定不再是一件難事。
父母說故事給小孩聽的過程當中,並非僅是一種刻意的活動,而是聯繫親子情感的重要活動;他們彼此分享故事,確立親子關係,也確立人生價值。從小聽故事的小孩,一定不會變壞,他們在故事中學會包容、尊重,也學會了愛。
一個會說故事的人,不只是好爸媽,也會是在社群當中,比較快樂的人。不只是父母需要會說故事,領導者也需要會說故事;因為會說故事的人視野寬廣,心胸遼闊,較具信心,不只能體諒別人,也能享受人生,因此在人際當中,更是游刃有餘,獲得大家的喜愛。
一個愛聽故事的小孩,長大之後,也會變成一個愛說故事的人,他們樂於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豐富自己的人生。
(作者為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推薦序二
成為孩子的故事大王!∕許月梅
從事幼教工作一輩子,為幼兒說了三十幾年的故事,也看過很多教導老師與父母如何為孩子說故事的書籍。但是,初見此書,就被內文深入完整的故事相關詮釋,以及多元豐富的各類型故事深深吸引,忍不住要讓更多人知道這本書的精采。
對父母來說,自己最珍愛的孩子,除了身體的發展需要無微不至的照顧之外,心靈的滋潤與涵養,更是父母企盼提升孩子與眾不同的栽培方向。滋養孩子心靈的作法其實不難──講故事就行了。只是,要如何講、講什麼、要怎樣有變化……這些就需要仰賴經驗豐富的前輩為大家指點迷津了。
本書作者小巫媽媽,從小就有爸爸為她說故事的甜蜜時光與記憶,帶著這份「父母的聲音絕對不能替代」的溫潤記憶,當她為人母親時,很自然的就複製爸爸的作法,親自日日為孩子提供「心靈的母乳」,用自己的聲音陪伴孩子們成長,讓媽媽溫暖的聲音滲透到孩子全身心的記憶。
哪些書是陪伴孩子一起閱讀的正確選擇呢?小巫媽媽根據不同年齡層的孩子、不同類型的故事,告訴大家如何為0~14歲的孩子說故事。看了她的詳細介紹,會讓人有任督二脈頓時被打通的豁然開朗。
「要怎樣為孩子編故事,成為孩子的魔法師」,想必是父母親們躍躍欲試的課題。小巫媽媽「多讀多看,先借後編」的引導原則,一下子便能讓父母進入狀況、掌握要點喔。
小巫媽媽還提醒大家創造不同故事需要的環境和氛圍。比如:「睡前故事肯定是要關燈講。為什麼呢?為了讓孩子更好發揮他的想像力!因為在黑暗中聽故事,想像力是信馬由韁、無邊無際的。」她舉小時候爸爸為她講《水滸傳》、《西遊記》等名著為例,雖然書中有連環畫,但她爸爸卻是把那些故事講一遍給她聽,而不是讓她自己去閱讀文字或是看連環畫。因此,浮現在她腦海裡的,不是別人畫的圖像,而是她在黑暗中聽了故事後自己想像出來的畫面。她覺得現在會講故事,就是得益於當年在那樣一種氛圍中對故事的吸收和儲存。
關於上面這點,我特別同意小巫媽媽的說法。每次我為小朋友說故事前,總會輕柔緩慢的唱一首短曲,並在曲子結束後,以小碰鐘互擊的「噹!」一聲作為結尾,總是換來小朋友滿室的笑顏與睜大雙眼的期盼眼神。說故事的情境營造,真的會為父母或老師的故事帶來很大的加分效果。
在社會大學的洗禮下,大人的觀點早非年少時的稚嫩與無拘無束,取而代之的往往是功利與速成的現實考量。這些想法放在工作環境,或許有不得不為的權衡,但放在為孩子說故事的心情與步調,就萬萬不可了。「為孩子講故事,千萬不要說穿故事的寓意!切記:欲速則不達。直接說教是最沒用的,甚至適得其反。有時候,繞的路愈長,反而愈能夠達到教育的目的。」這是小巫媽媽告訴我們,為孩子說童話故事以及框架故事時,內心要謹記的重要原則。
「每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長著金色的頭髮,但必須經過梳理和滋養,才能夠使精神世界的陽光在他們身體裡產生思考的能量。」小巫媽媽對孩子成長的體會,是深入與透徹的。在我自己撫養兩個孩子的過程中,最令我難忘的畫面就是:小時候,他們一左一右靠在我的肩膀,要我一遍一遍為他們講述同樣故事的情景。說故事裡的「重複與等待」,真的才是開啟孩子語文興趣的關鍵。
希望大家和我一樣,能透過小巫媽媽這本書,找到樂於為孩子說故事的著力點,成為孩子的故事大王!
(作者為經國學院幼保系兼任講師、台北市幼教輔導團榮譽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