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民主是什麼?
民主是什麼?最常聽到的回答大概就是選舉投票,然後就講出朗朗上口的那句: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
對於民主政治,政治學有所謂「民主鞏固」,是指人民已經確信民主制度是處理公共事務的最佳方式,而且也願意遵從民主制度所規定的方式來參與公共事務的決定。在威權國家轉型民主的過程中,民主鞏固更顯重要。美國知名政治學者杭亭頓(Samuel Huntington)就曾以「雙翻轉理論」(two-turnover test)來做為檢驗標準,意思就是要經過兩次和平的政黨輪替,透過選舉使得統治者願意依據選舉的結果放棄權力,這樣的民主才是貨真價實。
從雙翻轉理論來看,台灣不但已經兩次政黨輪替,2016 年 5 月 20 日更來到第三次政權和平轉移,簡直是民主模範生了。那你滿意台灣的民主嗎?
台灣自詡是亞洲(或華人世界)最民主的國家,實情卻是民粹主義依然橫行,許多民眾對民主的想像仍停留在粗淺的選民服務。而我們看人的第一步則是用藍/綠、統/獨的二分法來標籤,沒辦法理性溝通,更別談思辨是非。
這個民主鞏固,我們只完成了前半段。
難怪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反對貿然降低投票年齡至 18 歲,他認為有選舉沒有教育,就很容易被操控。公民的素養必須從討論與思辨中培養,當老師沒辦法這樣教育孩子時,孩子就沒有這樣的能力,結果必然是一場災難。他說:「我們得教育孩子先學習如何做好公民,讓他們擁有思辨的能力及懂得善用自己的權利。如果事先沒有教育,最後也只是淪為討好、利用,他們不會成為監督的力量。」
我提個簡單數學題目給各位思考:
假設一次立委選舉經費要花費新台幣一億元(我這邊算客氣了,本來想估兩億),立委任期四年,每個月薪水比照部長級待遇大約是新台幣 20 萬元,換算年薪約 270 萬元(含年終獎金),四年薪水共約 1080 萬元。
好了,你辛苦擔任立委四年也才賺 1080 萬元(這是還沒扣所得稅,實際更少),但你卻願意花一億元選舉?而且你得準備半年至一年時間競選,花錢花時間還可能會落選。做四年白工還要倒貼 9000 萬元。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要參選?或者你該問的是,為什麼最後當選的就是這些砸大錢買廣告、辦晚會的。
這裡面一定有什麼事情不對勁。而我們的民眾卻習以為常。
美國民主理論大師道爾(Robert A. Dahl)認為,民主政治在制度上包含兩個主要層面:參與和競爭。參與指的是選舉權普及,重要公職人員由公平的選舉制度所產生,而競爭主要是指人們可經由集會結社等方式爭取民意支持,主要是透過政黨政治。這些制度的設計要確保:「民主政治的核心價值是政治平等,也就是政府持續地對人民的需求保持回應性。」如果選舉制度只對大黨有利,沒有了小黨的競爭,社會將缺乏監督制衡,也就無法確保政治人物會對選民負責。
制度是人所建立的,法律也是。對政治人物而言,他們念茲在茲的是如何確保權力不中斷,最簡單方法就是堵住新競爭者加入的機會,這裡面甚至包括羽翼未豐、嗷嗷待哺的弱小對手。所以我們看到過去修憲時,國民黨聯合民進黨,選擇了不利小黨生存的並立制立委選舉制度,並且設了 5%(相當於 70 萬票)的高政黨得票門檻。2008 年的立委選舉只有國民黨及民進黨超過門檻,2012 年選舉勉強加上親民黨及台聯,即便經過了公民運動的喚醒,2016 年立委選舉也只有國民黨、民進黨、親民黨、時代力量能存活。其他小黨不但一席未得,也得不到四年的政黨補助款,這豈止是不公平,根本已是趕盡殺絕了。
憲法保障人人參政權平等,但是台灣的選舉已經成為燒錢遊戲,只剩有錢人跟有錢的政黨可以來玩,「一人一票」變成了「一元一票」。這種不公平的選舉制度,阻礙了年輕人的參政權利,也妨礙了社會流動的可能。
瑞士,號稱是最強公民國的 800 萬人口小國,孩子從小學開始學習思辨,上課時間學生享有相當自由,小學生上課的教室只有一項原則:同一時間,只能有一個人說話。這個教室就是國家的縮影,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前提是尊重。瑞士沒有全國性的公民教育課程,他們讓「公民意識」(citizenship)融入整體教育裡,教室裡的每一堂課,都是強調獨立思考、親身參與、尊重差異的公民課。
所以即便瑞士每年舉辦十多次的公民投票(而且不像台灣的公投設了一大堆門檻),民眾卻能保持理性,比如一個把勞工原本一年有四週帶薪休假延長為六週的公投,卻被壓倒性的三分之二民意給否決,因為瑞士人做決定前會反覆衡量得失。又比如核廢料的最終處置,經過政府與居民長達五年的誠意溝通,公開透明的資訊交流,最後存放場鄰近居民選擇信任專業,也能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公民責任妥協接受。
如果我們期待民主可以深化,就必須正視公民意識與公民責任。青平台基金會所出版的這本《民主觀察:82015 回顧》,從六個不同面向切入,正適合教師與青年學子作為認識台灣民主的基礎教材。公民教育,不僅學校裡的孩子需要,出社會的大人更是需要。理性了解問題,進而思考改變,因為,「接下來就是你們的事了」!
黃益中(《思辨: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作者)
推薦序二
真正的民主
民主代表著主權在民,即全民作主,民主用於國家形式也成為一種國家制度,而民主教育則是一個啟蒙民主概念的過程。過去幾年來,台灣的民主有了極大的進展,尤其 2015 年發生了許多民主創新事件,包括新媒體、新政黨、新政團的湧現與體現。在學校教書的老師們,最煩惱的事情之一,就是政治與民主相關教科書來不及更新,內容落後數年,因此市面上不容易找到最新教材讓學生閱讀,但在這樣的翻轉教育時代,教師們其實並不需要花時間「教」學生基本的民主觀念,而是推薦一本擁有最新資訊的好書,有興趣的學生就能自學而受益,而這本「民主觀察:2015 回顧」就是一本這樣的書,如果讀者想要瞭解台灣去年的民主發展,但沒有時間蒐集資料與修課,這本書將是最佳選擇。除了傳達2015 年最新的政治改革與民主回顧,包括國會民主新改革,也讓讀者可以瞭解許多新個案與新觀念,包括司法民主、預算民主、地方民主、直接民主與政黨民主等議題。讀者可以透過這些主題的內容瞭解新民主新意涵,並能從中找到改善的端倪,政是眾人之事,治是管理,政治就是管理眾人之事。國家者,互助之體也;政治者,互助之用也,因此熟悉最新政治之事,將能有助於大家提供更具體的政策建議,也能建構讀者討論政治與民主之對話基礎,大家知識相當,將能避免雞同鴨講,這本書的最大好處就是深入淺出,讀者只要花一兩天讀完,將能對民主政治有很實用的瞭解,也能對最新的民主時事做充分掌握。
這本書「民主觀察:2015 回顧」內容相當豐富,包括六篇文章,首先第一篇「國會民主」,談到 2015年許多民主改革與創新,包括政壇流行年輕化、老政黨政治新人輩出、各種新政黨、公民團體出現,以年輕人為主的新政黨、新政團如時代力量、綠社盟、基進側翼等,舊政黨中台聯黨的青年軍、國民黨的草協聯盟等黨內青年次團體,都主動或被動投入 2016 年初的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設置國會專業頻道、開放公民記者旁聽採訪、議事網路直播,國會運作透明化、提升法案效率、委員會中心主義、黨團協商透明等訴求,在 2016年都有初步成果。即將到來的 2018 年的地方議會與縣市長選舉也可能因此發生改變。
第二篇「司法民主」,作者提到台灣的司法獨立過去 20 年來突飛猛進,是司法改革的最大成就。其關鍵在於政黨無法控制司法的人事權;法官的審判品質,升遷與調動幾乎不受民主監督;司法審判獨立與檢察官偵查不公開,遂成為司法審檢人員逃避民主監督的藉口。司法民主化可藉由法官須有民意正當性和民眾參與審判來獲得,局部解除法官壟斷法律解釋權以及審判權所造成之信賴不足的疑慮。民眾參與可最大化審判的正當性,節制法官的獨斷,也可教育民眾司法的意義與運作。司法改革不只是訂定法律,創造法官退場機制,而要更進一步民主化司法體系。
第三篇為「預算民主」,作者詳細介紹參與式預算制度,運作制度各地差異很大,如授權程度、預算規模、公共計畫屬性、產生過程等等皆有差異。大體而言分為四個步驟,包括社區公民選出代表參與會議確定支出優先順序、公民代表們透過專家的協助研擬特定的支出計畫建議、公民代表對於支出計畫建議方案進行投票,並確定預算、政府或機構執行列為參與式預算的支出項目,公民代表監督計畫的執行。
第四篇為「地方民主」,作者提到地方民主治理的概念,指基於民主原則所運營的地方政治形態。亦即地方的自我統治(自治),其內涵可謂是包含住民對地方公共事務的自我決定(住民自治),以及地方自治團體得不受國家機關不當干預,對地方公共事務的自我決定(團體自治)。基於地方民主原則(以保障地方住民人權為核心構成原理)所建構的住民自治, 2016 年大致上已建構並實踐地方自治法制,但從住民自治與團體自治的保障本旨以觀,我國無論是憲法或法律,仍不乏有侵害地方住民參政權或地方自治體自治權,而有違憲法保障地方自治本旨之可能違憲之處。
第五篇為「直接民主」,作者首先分析「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之差異,前者由人民直接投票做成政治決定,如就特定議題進行公民投票、罷免民意代表或其他民選公職人員等;後者則由人民投票選出代表,再由被選出之代表替人民做成各項政治決定,如選出總統治理國家、選出立委制定法律、選出縣(市)議員監督縣市政府等。2015 年是公民要求實踐「直接民主」行動豐沛的一年,雖然許多行動未能跨越法律設下的門檻,但已捲起許多公共討論,深化台灣的民主。
第六篇為「政黨民主」,作者回顧 2015 年的政黨民主發展,除了傳統兩黨對決,新興政黨紛紛崛起,積極尋求政治版圖。另一方面,規範政黨的法律制度依然落伍陳舊,「政黨法」的立法延宕加上中國國民黨對「政黨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的長期杯葛,無法解決當前泡沫政黨林立亂象。作者期許 2016 年「政黨法」與「政黨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能儘速立法施行。台灣的政黨政治方才能真正回歸訴諸理念的公平競爭。
這本書告訴大家最新的民主意涵與最新民主趨勢,並介紹許多個案,避免過於僵硬的內容而造成不易閱讀的情況。這本書相當豐富、深入淺出且可讀性高,相信讀者能藉由閱讀本書而有所收穫。我也衷心祝福透過『民主觀察:2015 回顧』這本書拋磚引玉,能促成民主教育與學術研究交流,也希望藉由書籍內容,提升台灣人民民主素養,也期待台灣民主教育與制度更加成長與茁壯。
柳婉郁(國立中興大學歐盟中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