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不只是從人民的角度觀察民主,更重要的是由青年人體會民主,本書作者都是青壯年,因此可說是青年觀看民主。出版之後,則是願與青年分享,每一個世代都扮演著民主傳承接棒的角色,而青壯年的觀察心得,更可以得到多數青年人的共鳴。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 邱俊榮
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現任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曾任中央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經濟學系系主任、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德明財經科技大學校長等。研究興趣在於國際經濟與產業經濟相關議題,也關注台灣教育、青年發展、就業、分配等公共事務。
◆ 羅承宗
1973年台北市生,台大法律學士、碩士,輔大法律博士。現任南臺科大財經法律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主要關心學術領域為財政法、行政法、地方自治與娛樂法。著有《新世紀財稅與預算法理論與課題》(2011)、《財稅法制的新視野》(2016)、《地方法制的理論與實踐》(2019)等學術專書。同時亦為 ACG、GUNPLA 與 Big Scooter 愛好者。
▋出版者簡介
◆ 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
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成立於2010年5月,現設有幕哲創新研究中心、社會培力中心及審議民主中心,並集結各方學者之智慧結晶,針對不同領域陸續出版各專書,目前已出版的書為《民主觀察2013》、《參與式預算:咱的預算 咱的決定》、《青年勞動新藍圖》、《台灣代議民主之困境與出路》、《民主觀察:2014回顧》、《民主觀察:2015回顧》、《記憶的戰爭:反「微調課綱」紀實(2013-2016)》、《民主觀察:2016-2017回顧》等八本專書。希冀讀者透過書籍,理解民主參與、人權維護、社會正義、文化創造、生態保育等核心價值,並能將其付諸實踐。
未來,青平台將出版更多不同領域之專書,致力於不同層次之思考,也歡迎讀者連結青平台臉書或官網取得更多資訊及最新消息。
章節試閱
§ 第一章 紅色滲透/張宇韶
◆ 中國積極將銳實力運用在兩岸關係
對於習近平近年來所推動的攻勢外交作為,美國民主基金會在去年的一份報告中,以「銳實力」(Sharp Power)概括了這些政策內容,終於讓世人對中國威權政體的性質有了新的認識。
相較於客觀可量化的硬實力(如軍事與經濟),銳實力更像是暗黑行銷術或升級的木馬程式,平時潛伏於體制之下,但隨時可以進行資訊滲透、竊取情資、釋放假消息或是帶政治風向,目的就是製造對手形象的崩壞、社會秩序的衝突、內部勢力的對立以及經濟生產的損失。
對比以價值理念、公共議題、國際建置作為訴求內容的軟實力來看,銳實力並不期待國際社會與他國人民發自內心,由衷認同讚嘆中國世人特色社會主義政經制度的精神象徵,而是希望透過物質誘因、威懾恐懼、情感投射感受到「中國夢」的可畏;或者說至少將西方世界所標榜的「普世價值」進行碎裂切割的政治加工,只要有人相信外在於民主人權價值外的「中國模式」或是「北京共識」,也是現代化的另一種選擇,那麼北京業已達成目標。
深刻地說,美國夢之所以讓人心神嚮往,在於累積各項軟硬實力的豐富內涵;中國夢則讓人心生恐懼,因為那是挑戰人性弱點的切入銳角,只是各種物質力量的聚集而已。
深入探討,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十九大)後隨即採取一系列侵略性的銳實力作為,這些政策表現在打壓台灣國際參與以及邦交國斷交、兩岸經濟交流的緊縮、軍事上的恫嚇、提出類似「準國民待遇」的作為,其用意就是徹底改變兩岸關係的現狀,並試圖透過紅色媒體與代理人轉移「加害人與被害人」的關係。
換言之,若不接受北京提出的「兩岸同屬一中」的前提,北京就可以肆意對台灣進行無差別的文攻武嚇與打壓,國民黨不僅對北京的蠻橫視而不見,反而主張兩岸必須簽署和平協議。不客氣地說,這不僅是邏輯上倒果為因的謬誤,而且表現出重度「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傾向。
值得關切的是,中國更在去年九合一大選進行演練,透過各項銳實力的操作,直接介入台灣的輿論市場與政治日常,這種類似「政治宗主/經濟利益」的扈從或代理人模式,已經嚴重影響國家安全與民主政治的運作。
隨著台灣進入大選熱季,面對韓國瑜民調逐漸陷入劣勢以及郭台銘出走隱憂,介入台灣政局也成為中國的當務之急;特別是香港反送中運動同時牽動台灣選情與兩岸關係的微妙發展。
此外,中國7月底無預警取消陸客自由行並緊縮團客的規模,隨後又接連發生「一芳水果茶」與台灣藝人政治表態爭議。明眼人都理解這又是去年吳寶春或85度C事件的「加強版」,屬於北京廣義的「對台三戰」(法律戰、輿論戰與心理戰)的延伸,目的就是要讓在中國具有重大商業利益的台灣企業,自發性的進行思想審查:只要配合北京立場並表態,便可在中國市場擁有無形的政治保護傘,否則將面臨「潛規則」的報復與制裁。
這種逼人表態的政治操作,若搭配台灣紅色媒體的扭曲報導,在「發大財」物質意識的渲染下,不僅分散、淡化了台灣民眾對於反送中的關注度,同時也為台灣親中政黨與政客創造了帶風向的條件;在台灣選情逐漸白熱化之際,北京這種對台政策的無差別攻擊強度也會日趨增強。
◆ 中國積極掌握輿論的詮釋權,作為紅色滲透基礎
為了記取昔日蘇聯解體「和平演變」的教訓,同時也從茉莉花民主中得到經驗,習近平掌權以來,對媒體以及網路的掌控日益嚴密。
威權體制堅信,掌握輿論的陣地才能鞏固統治正當性。換言之,媒體不僅成為個人崇拜的化妝師,並發揮「黨的喉舌」的使命,遂行政策宣傳與政治社會化的功能。必要的時候也成為統戰利器,亦即達成「宣傳黨與領導人的正面形象,醜化敵人的灰暗面本色」的效果,同時避免政敵與民運份子透過「高級黑、低級紅」的形式妄議中央的大局與政策。
深入觀察,即可理解中國近年來對於掌握輿情的關切程度。「中國網路安全領導小組」於2014年成立時,習近平在會議上隨即宣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北京顯然已將網路輿情置於國家安全的高度。
此外,為了進一步落實網路維穩政策,在國安委與網路安全小組的指導下,中國陸續成立了中央網信辦(黨)與國家網信辦(國務院),為了確保一線工作的推展,中國更積極進行人事部署,這可從去年8月讓網信辦主任徐麟出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以莊榮文接任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主任的人事調動得到解釋。
這樣的人事布局近日已有具體成效,知名中國財經媒體《華爾街見聞》6月上旬遭網信辦查封,環球老虎財經、金融街偵探、雲掌財經等中國多個財經自媒體帳號也遭封鎖。原因很簡單,在美中經貿戰方興未艾、香港反送中運動持續加溫下,豈能讓輿論戰場拱手讓出並成為維穩的突破口?
在對台政策上,則改變過去「寄希望台灣人民」的思維,取而代之則是各項銳實力的攻勢作為,習五點講話更是直接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與「不放棄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手段」,這些作為,不僅徹底改變美國與西方國家對於中國崛起的認知,同時也使得美中關係的性質出現的根本性的「典範轉移」,更重要的是,上述這些狀況已成為川普目前經貿大戰的前提。
中國透過官方媒體進行民族主義的動員,將美國塑造成為「帝國主義壓制中國」與「阻擾洗刷百年恥辱」的負面形象,猶如冷戰時期所炮製的「蘇聯社會帝國主義」與「美國資本帝國主義」的宣傳;運用各項科技監控手段,在社會信用評比制度中再度將人民鎖在新的空間領域中,差異在於大躍進鎖在公社的單位組織中,現在則是科技極權主義所構成的動物農莊。
至於國家統一,從台灣近日部分媒體竭盡所能扮演的角色,就可以得到解釋。試問,如果在民主政治制度下,台灣媒體都能接受中國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與發大財方案,其他民主國家又何來正當性從旁說三道四或指指點點呢。
就戰略層面而言,中共十九大後基本上已放棄「寄希望台灣人民」的統戰方針,取而代之的則是各項改變台海現狀的作為,包括以褊狹的「一中原則」政治主張、針對性的法律,意圖將台灣地位「國內化」;解放軍機艦頻繁抵近演訓、持續奪取台灣邦交國,壓迫台灣「去國家化」;此外中國推動單邊措施、同等待遇利誘,將台灣民眾「國民化」。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年初習五點所提出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與「不放棄以武力作為解決台灣問題的手段」的內容,更具有強烈改變台海現狀的動機。
就戰術層面來看,中國經由代理人進行紅色滲透是主要的操作方式。在各項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媒體的綜合壓力下,台灣的民主政治性質也出現的質變與危機。
直言之,這些隱憂來自特定政黨傾中的立場、候選人用民粹與社會對立的方式進行群眾動員、特定媒體進行正製造神與炮製虛假訊息、紅色社會團體組織在內部進行分化與滲透,這些這種類似「政治宗主/經濟利益」的扈從或代理人模式,已經嚴重影響國家安全與民主政治的運作。
(後略)
§ 第一章 紅色滲透/張宇韶
◆ 中國積極將銳實力運用在兩岸關係
對於習近平近年來所推動的攻勢外交作為,美國民主基金會在去年的一份報告中,以「銳實力」(Sharp Power)概括了這些政策內容,終於讓世人對中國威權政體的性質有了新的認識。
相較於客觀可量化的硬實力(如軍事與經濟),銳實力更像是暗黑行銷術或升級的木馬程式,平時潛伏於體制之下,但隨時可以進行資訊滲透、竊取情資、釋放假消息或是帶政治風向,目的就是製造對手形象的崩壞、社會秩序的衝突、內部勢力的對立以及經濟生產的損失。
對比以價值理念、公共議題、國際...
推薦序
▋〈推薦序〉紅色滲透考驗台灣經濟民主
青平台基金會董事/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 陳錦稷
自2014年開始青平台基金會每年都會出版民主觀察系列叢書,且從《民主觀察:2015回顧》專書開始討論了「經濟民主」的幾個面向,包括:貧富差距擴大、財政失衡與政府的失能、金融體系與不動產泡沫、經濟社會與土地民主等。經濟民主其實尚有諸多面向,例如:政商關係是否透明?運作機制是否受到監督制衡?不能只是政商利益集團主宰經濟運作,甚至不當支配經濟發展模式。尤其是管理大眾資金的金融業公司治理是否健全?或是公共化的特許產業是否淪為家族化、私人化?防範紅色滲透的問題,中資是否能參股台灣金融業?進而管理臺灣的大眾資金,並取得相關個資?甚至具有中共統戰部外圍色彩的紅色資本,早已入主政黨高層所經營的銀行。這些經濟民主的面相直得長期持續關注。
《民主觀察:2015回顧》專書中「經濟民主」一文點出,台灣歷經政治民主化以來,經濟雖然也逐步自由化,但黨國經濟體系結構仍深,市場機制運作尚不健全,政治人物、技術官僚與資本家互相結盟,形成綿密的政商網絡,主宰經濟體系的運作。如果政商關係毫無節制的主導經濟發展模式,將導致經濟成長的果實未能全民共享,所得分配不均將持續惡化,貧富差距更加擴大,受薪階級薪資受到經濟制度的壓抑,薪資成長停滯,都會區房價飆漲,走向低薪的年輕世代更買不起房子,公共政策制定偏向財團思維、忽視民生經濟與基層勞工,讓國家整體政治經濟體系偏向財團偏斜,讓國人對於社會民生層面的相對剝奪感與世代不正義感受強烈。
《民主觀察:2018-2019回顧》則更清晰剖析中國積極將銳實力運用在兩岸關係,透過「紅色滲透」、「虛假訊息」等手段,積極掌握台灣社會的輿論詮釋權,如同暗黑行銷術或數位版的木馬程式,潛伏於台灣的社會經濟體制之中,隨時進行資訊滲透、竊取情資、釋放假消息或是帶政治風向,製造社會秩序的衝突、內部勢力的對立以及經濟生產的損失。而「經濟民主」文中更從香港反送中事件與香港經濟的發展模式,深入剖析經濟與民主的密切關係。以此為鏡,該文更提到台灣在世界經濟發展中不能缺席,必須積極與民主國家發展經濟貿易關係,並努力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並配合南向政策進入東南亞市場。
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從貿易戰到科技戰的大國博弈中,台灣的經濟民主也受到很大挑戰。誠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所提到「在這個混亂的世界中,台積電是非常重要的公司。我們在世界和平時,是IT供應鏈重要的一環,但現在台積電變成了地緣策略家的必爭之地。」這一席話道出台灣經濟與產業在國際政治中的重要性,更讓人擔心台灣的經濟發展如何在美中對峙中能保有台灣的主體性。
過去國際關係學者常以中國經濟產出規模大幅成長,而認為台灣在美中台的三角關係中逐漸失衡。其實在經濟規模之外,台灣產業實力堅強,在美中經濟關係中可謂舉足輕重。尤其是台灣半導體等資通訊科技產業鏈完整,未來的科技不論是5G、人工智慧(AI)、物聯網、高速運算或生物科技的發展,台灣供應鏈將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所在,而成為各方拉攏結盟的對象,可見台灣的產業地位在國際中顯得舉足輕重。
或許美中之間能達成框架式的貿易協議,避免貿易戰對峙過於激烈,對全球經濟貿易體系產生嚴重干擾,激化世界經濟的不穩定因素。但美中互相加徵關稅的貿易戰之外,雙方在未來科技發展的競賽預期會持續,台灣的角色將更顯得關鍵。隨著5G、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等三大科技發展,不但將改變人未來的生活,更將因科技技術的更迭,帶來產業版圖與國際生產供應關係的轉變。台灣因擁有完整的科技產業而在國際競爭中顯得重要且關鍵。
美國已經開始對「中國製造2025」為核心的產業策略感到高度警覺。除了提高關稅來制裁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與智慧財產權的侵犯外,也對有資安疑慮的華為實施產品禁購,不但要求美國相關業者必須申請才能出貨給華為,更管制美國之外其他使用美國達一定比例的公司不應出貨給華為,同時也呼籲其他國家正視華為的資安漏洞問題。美國也擴大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對外來投資的國安審查範圍,防堵中國政府透過入主、併購或投資等方式而取得美國重要技術、參與美國基礎建設及取得敏感性個資。
這些美方關切議題,正好是一部台灣產業長期抵抗中國覬覦的艱辛縮影。台灣並非要自外於中國市場,相反的台灣廠商過去積極投資中國,不但提供資金,更提供技術與人才,才有今天兩岸跨境管理的高度供應鏈整合關係。但隨著「中國製造2025」策略逐漸發展,台灣在半導體產業領先的關鍵技術與國際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成為中國覬覦對象。兩岸產業的垂直分工模式,逐漸轉變為水平競爭關係。尤其是近年來中國傾國家力量發展半導體產業,積極扶植本土紅色供應鏈,除了要求晶圓代工龍頭的台積電必須赴中設廠外,強迫廠商以技術授權來換取在中國設廠外,高薪挖角科技人才,中國的間諜竊取台灣廠商的商業機密,這已經形同是對台灣的經濟侵略。
伴隨美中貿易對峙,全球供應鏈重組與生產基地挪移趨勢,台商也出現將生產基地遷徙回台的熱潮。隨著台商回台投資、將生產線移回台灣,自然挹注我國製造業生產、出口及就業,提振台灣的經濟成長動能。隨著貿易轉向與供應鏈重整之際,台灣更應積極扶植「非紅供應鏈」,才能確保台灣產業在國際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才能平衡近年來「中國製造2025」傾國家力量發展紅色供應鏈,對台灣科技產業的經濟侵略。
在美中貿易與科技對峙之下,台灣必須嚴肅思考如何保有主體性,才能在國際強權之間保持平衡。積極深化與國際連結的經貿關係,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國際經貿整合,才能確保台灣產業持續享有經濟民主的國際同盟。台灣更應全面檢視經濟民主的各個面向,確保政治自由、社會多元與經濟民主,才是台灣保有主體性之道。
▋〈序〉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狄更斯《雙城記》
南臺科大財法所教授兼所長 羅承宗
借用查理‧狄更斯(Charles Dickens)《雙城記》的開場白。從2016年1月民主進步黨首次取得完全執政之際作為起點算起迄今,民主兩字,對台灣人民乃至於香港市民來說,都有相當深刻且沉重的體驗。其實,學院派老早就警告,民主從來就不是一路直線向前邁進,也要提防「民主倒退」現象。很不幸的,這個世代的我們,集體見證了令人深刻沮喪的景象。
青平台基金會的民主觀察系列叢書從2014年一路走來至今,《民主觀察:2018-2019回顧》結構基本上雖仍延續前作章節安排,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鄭任汶為讀者們彙整第9屆立法院的成績單以及未來面臨的挑戰;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生黃崇祐探討2018年與九合一地方大選合併舉行的10項全國性公投案,並剖析箇中諸多癥結;南臺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郭俊麟則回顧了2018年地方大選乃至於令人無法忽略的「韓國瑜現象」。這三部分,是《民主觀察》叢書傳統的延續。
《民主觀察:2018-2019回顧》最大的特色,在於將「紅色滲透」、「虛假訊息」與「經濟民主」三個嶄新章節,作為本書開頭,這個安排,也忠實地反映了我們對台灣民主能否持續健全發展的最大擔憂。無可諱言的,阻礙台灣民主發展得最大的障礙,已漸漸從國境內的黨國威權遺緒,移轉為企圖「解放台灣」的境外敵對勢力。而更令人嘆息的是,境外敵對勢力巧妙機靈地利用台灣做為民主社會的開放特性,逐步執行「入島、入戶、入心」計畫。在智慧手機已成為人體不可分割一部份的新時代,紅色滲透與虛假訊息,正深刻地每分每秒干擾台灣民主的正常營運。民主國家公民該有的理性與思辨力,能跟得上行動通訊網路技術的飛躍提升嗎?會被如海嘯般刻意操弄的虛假訊息所毀滅淹沒嗎?這些沒有答案的問題,我們是該好好嚴肅以對。
最後,談到經濟與民主的關係,律師傅馨儀一方面剖析了經濟與民主的密切聯繫。另一方面,並將關懷的視角從香港反送中事件延伸到香港經濟,的確誠如傅馨儀所觀察的,從歷史脈絡來看,香港終究還是要保有民主與自由,其經濟才能發揮最大利益。只是,真實世界的政治,會朝這個方向發展嗎?
「香港人正在用某種方式告訴台灣人,二二八都是真的」,這句話雖寥寥數字,卻讓人沉痛無語。台灣民主的前途,將會擁有一切,抑或一無所有?值得我們在閱讀本書後,歇息滑動手機螢幕的手指,靜下心來,思索再三。
▋〈推薦序〉紅色滲透考驗台灣經濟民主
青平台基金會董事/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 陳錦稷
自2014年開始青平台基金會每年都會出版民主觀察系列叢書,且從《民主觀察:2015回顧》專書開始討論了「經濟民主」的幾個面向,包括:貧富差距擴大、財政失衡與政府的失能、金融體系與不動產泡沫、經濟社會與土地民主等。經濟民主其實尚有諸多面向,例如:政商關係是否透明?運作機制是否受到監督制衡?不能只是政商利益集團主宰經濟運作,甚至不當支配經濟發展模式。尤其是管理大眾資金的金融業公司治理是否健全?或是公共化的特許產業是否淪為家...
目錄
〈推薦序〉紅色滲透考驗台灣經濟民主/陳錦稷
〈序〉 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羅承宗
作者介紹
第一章 紅色滲透/張宇韶
第二章 虛假訊息/楊盛安
第三章 經濟民主/傅馨儀
第四章 國會民主/鄭任汶
第五章 公投民主/黃崇祐
第六章 地方民主/郭俊麟
〈推薦序〉紅色滲透考驗台灣經濟民主/陳錦稷
〈序〉 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羅承宗
作者介紹
第一章 紅色滲透/張宇韶
第二章 虛假訊息/楊盛安
第三章 經濟民主/傅馨儀
第四章 國會民主/鄭任汶
第五章 公投民主/黃崇祐
第六章 地方民主/郭俊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