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時不食——《黃帝內經》食養的基本原則
大自然什麼時候給,我們就什麼時候吃
按照中醫的理論,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的身體也是如此。中醫講究天人合一,特別注重順應自然。因此,順時而「食」也是膳食養生的關鍵。《黃帝內經》中說:「不時不食」,就是要求我們,飲食一定要順應大自然的規律,說白了就是大自然什麼時候給,我們就什麼時候吃。
目前,我們有各種先進的栽培技術,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自己想吃的東西。現在再講「不時不食」似乎有點過時了,但這裡還是要提醒您:儘量吃應季的東西。因為,無論什麼食物,只有到了它的時令才生長的最為飽滿最有營養,雖然通過一些栽培技術在別的季節也能吃到,但是只有其形而沒有神。
就像我們很常見的甜瓜,一般是7月份才成熟,那時候的甜瓜經過了充分的陽光照射,味道很香甜,放在屋子裡比空氣清香劑還好用,但現在大棚裡種的甜瓜,5月份就上市了,看上去也是甜瓜的樣子,但是根本不好吃,有的甚至都是苦的,完全失去了應有的風味,營養功效自然也比不上自然成熟的。有些催熟的食物,不光味道不好,人吃了還會生病,就是因為它的生長過程中用了很多化學藥劑。所以,我們吃東西一定要吃應季的,不僅經濟實惠而且對身體有好處,我們吃東西不能只為了嚐鮮或者尋求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吃得放心吃得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在關於什麼季節該吃什麼食物方面,很多民間習俗就是很好的答案:韭菜有「春菜第一美食」之稱,「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到溪頭薺菜花」薺菜也是很好的春菜,「門前一株椿,春菜常不斷」……這些都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夏天有「君子菜」苦瓜,「夏天一碗綠豆湯,解毒去暑賽仙方」「夏季吃西瓜,藥物不用抓」……夏天多吃這些食物可以解暑除煩,對身體是有好處的;秋天各種水果都上市了,「一天一蘋果,醫生不找我」、「新採嫩藕勝太醫」還有梨、柑橘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冬天最常吃的就是大白菜,此外冬季是進補的好時節,可以多吃些羊肉等溫補的食物,可以補中益氣,來年有個好身體。
平衡膳食,為你的健康加油
說到飲食,大家都知道一個健康觀念,那就是:平衡膳食。什麼是平衡膳食呢?從營養科學來講,能使營養需要與膳食供給之間保持平衡狀態,熱能及各種營養素滿足人體生長發育、生理及體力活動的需要,且各種營養素之間保持適宜比例的膳食,叫平衡膳食。
為什麼要平衡膳食?平衡膳食能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充足的無機鹽、維生素和適量的纖維素,既滿足人體的各種需要,又能預防多種疾病。
那麼,我們又如何才能做到平衡膳食呢?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以下幾點:
1.食物多樣,穀類為主
人類的食物是多種多樣的,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平衡膳食必須由多種食物組成,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要,達到營養合理、促進健康的目的,因而提倡人們要廣泛食用多種食物。多種食物應包括以下五大類:
穀類及薯類:米、麵、雜糧、馬鈴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及B族維生素。
動物性食物:肉、禽、魚、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
豆類及其製品:大豆及其他乾豆類,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
蔬菜水果類:鮮豆、根莖、葉菜、茄果等,主要提供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
純熱能食物:動、植物油、澱粉、食用糖和酒類,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還可提供維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蔬菜與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蔬菜的種類繁多,不同品種所含營養成分不盡相同,甚至懸殊。紅、黃、綠等深色蔬菜中維生素含量超過淺色蔬菜和一般水果,近年來開發的野果,如奇異果、刺梨、沙棘、黑加侖等也是維生素C、胡蘿蔔素的豐富來源。而水果含有的葡萄糖、果糖、檸檬酸、果膠等物質又比蔬菜豐富。紅黃色水果,如鮮棗、柑橘、柿子、杏等是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的豐富來源。薯類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國居民近十年來吃薯類較少,應當鼓勵多吃些薯類。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的膳食,對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減少兒童發生眼乾燥症的危險及預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常吃奶類、豆類或其製品
奶類除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外,含鈣量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中國居民膳食提供的鈣質普遍偏低,平均只達到推薦供給量的一半左右。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給兒童、青少年補鈣可以提高骨骼密度,給老年人補鈣也可以減緩其骨質流失的速度。因此,應大力發展奶類的生產和消費。豆類是中國的傳統食品,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維生素B、煙酸等,所以應大力提倡多吃豆類,特別鼓勵對大豆及其製品的生產和消費。
4.經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
魚、禽、蛋、瘦肉等動物性食物是優質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動物性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要,且賴氨酸含量較高,有利於補充植物性蛋白質中賴氨酸的不足。肉類中鐵的利用較好,魚類特別是海產魚所含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動物肝臟含維生素A極為豐富,還富含維生素B、葉酸等。中國相當一部分城市和絕大多數農村居民平均吃動物性食物的量還不夠,應適當增加攝入量。但部分大城市居民食用動物性食物過多,吃穀類和蔬菜不足,這對健康不利。
肥肉和葷油是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往往會引起肥胖,這也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應當少吃。目前豬肉仍是中國居民的主要肉食,豬肉脂肪含量高,應發展瘦肉型豬。雞、魚、兔、牛肉等動物性食物含蛋白質較高,脂肪較低,產生的能量遠低於豬肉,應大力提倡吃這些食物,適當減少豬肉的消費比例。
5.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
進食量與體力活動是控制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體能量,體力活動消耗能量。如果進食量過大而活動量不足,多餘的能量就會以脂肪的形式積存,即增加體重,久之發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勞動或運動量過大,則會因能量不足引起消瘦,造成勞動能力下降。因此,需要保持食量與能量消耗之間的平衡。腦力勞動者和活動量較少的人應加強鍛煉,參加適宜的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而消瘦的兒童則應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攝入,以維持正常生長發育和適宜體重。體重過重或過輕都是不健康的表現,可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患某些疾病,如老年人的慢性病或兒童的傳染病等。經常運動能增強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功能、保持良好的生理狀態、提高工作效率、調節食慾、強壯骨骼、預防骨質疏鬆。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別佔總能量的30%、40%、30%為宜。
6.吃清淡少鹽的膳食
吃清淡膳食有利於健康,少吃鹹、甜、油性食物,不要過多地吃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燻食物。目前,城市居民油脂的攝入量越來越高,這樣不利於健康。中國居民食鹽攝入量也過多,平均值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值的兩倍以上。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鈉的攝入量與高血壓發病呈正比,因而食鹽不宜過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食鹽用量不超過6克為宜。膳食鈉的來源除食鹽外,還包括醬油、鹹菜、味精等高鈉食品,及含鈉的加工食品,應從幼年就養成少鹽的膳食習慣。
你想吃什麼,就是身體需要什麼
大概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感覺:某段時間特別想吃辣的,某段時間就很想吃甜的,有時候很喜歡吃某種東西,有什麼又很討厭,飄忽不定,很少有人長年累月總是喜歡吃一種口味一種東西,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想吃什麼就是身體需要什麼,不用想太多,想吃就去吃。食物都有自己的性味,如酸味的食物入肝經,具有收斂、固澀、安蛔等作用;苦味的食物入心經,可清熱去火、安神養心;甘味的食物可養肺,具有調養滋補、緩解痙攣等作用;辛味的食物具有發散風寒、行氣止痛等作用;鹹味的食物入腎經,具有軟堅散結、滋陰潛降等作用。五味入五臟,當身體哪個臟腑虛弱時,反映到身體上就是想吃某種食物。所以說,飲食偏好也是身體發出的信號:
1.愛吃甜味
甜味與脾臟關係密切。愛吃甜食是脾臟的需要,突然愛上甜食,可能是脾臟機能退化的徵兆。當你脾虛的情況改善了,你就不會那麼愛吃甜食了。
2.愛吃酸味
首先聯想到的就是懷孕,這是由於體內荷爾蒙變化而改變口味。膽道功能和肝功能不佳,也會偏愛酸味。
3.愛吃苦味
苦味入心臟,當心臟機能衰退的時候,會突然變得「能吃苦」或「愛吃苦」。
4.愛吃鹹味
口味重,愛吃鹹味的人,可能是體內缺碘。口味過鹹會有損腎臟,造成高血壓。
5.愛吃辣味
陰陽五行說中有辣入肺的說法,即如果想吃辣的食物,則表示肺臟的氣過虛。科學資料顯示,口腔癌癌前病變的前兆||口腔白斑,正是因為人群喜吃燙、辣食物而致。
6.愛吃香蕉
香蕉中鉀質含量豐富。當你特別想吃香蕉時,說明你的身體缺鉀。當感到壓力緊張時,我們的新陳代謝就會加快,因而使鉀的水平下降。鉀含量高的香蕉,正好作補充。
7.愛吃霜淇淋
霜淇淋是乳製品,含有鈣質,砂糖含量很高,低血糖患者和嗜吃甜食的人,很難抵擋它的誘惑。
8.愛吃鹹魚
因鹹魚中含有高鹽分,人體腎臟在排除這些過高的鹽分的時候,負擔非常重。愛吃鹹魚的人應注意腎臟病、高血壓。腎臟不好的人最忌諱吃得太鹹,對鹹魚,能不碰就不碰。
9.愛吃泡菜
泡菜又酸又鹹,膽、肝和腎臟功能不佳的人,可能對泡菜特別喜歡。
總之,如果你的口味突然發生了變化,這是身體內部的反應,這也是身體的智慧,可能醫生都不知道你體內缺什麼,但身體已經用口味偏好的方式告訴你了。而你所要做的,除了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之外,更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一旦有什麼不適,應及時就醫。
食物也有「身份證」||四性、五味和歸經
中藥有四性五味和歸經之說,中醫認為食物同中藥一樣,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與歸經。食物的性味指的就是就是食物的「寒、熱、溫、涼」四性,和「酸、苦、甘、辛、鹹」五味。「四性五味」,歸經則是指不同的食物對五臟六腑產生不同的滋養和治療作用。瞭解食物的四性、五味與歸經對合理膳食具有重要意義。
1.食物的「四性」
寒涼性的食物。大多具有清熱、瀉火、消炎、解毒等作用,適用於夏季發熱、汗多口渴或平時體質偏熱的人,以及急性熱病、發炎、熱毒瘡瘍等。例如,西瓜能清熱祛暑,除煩解渴,有「天生白虎湯」之美稱;綠豆能清熱解毒,患瘡瘍熱毒者宜多選用之;其他如梨、甘蔗、蓮藕等,都有清熱、生津、解渴的作用。
溫熱性的食物。大多具有溫振陽氣、驅散寒邪、驅蟲、止痛、抗菌等作用,適用於秋冬寒涼季節肢涼、怕冷,或體質偏寒的人,以及蟲積、脘腹冷痛等病症。例如,生薑、蔥白二味煎湯服之,能發散風寒,可治療風寒感冒;大蒜有強烈的殺菌作用,對肺結核、腸結核、急慢性腸炎、痢疾等都有很好的補養作用;韭菜炒豬腎能治腎虛腰疼;當歸生薑羊肉湯能補血調經。
平性的食物。大多能健脾、和胃,有調補作用,常用於脾胃不和、體力衰弱者。例如,黃豆、花生仁均飽含油脂,煮食能潤腸通便,為慢性便秘者的最佳食補方法。
上述平性的食物,無偏盛之弊,應用很少禁忌。但寒涼與溫熱兩種性質的食物,因其作用恰好相反,正常人亦不宜過多偏食。如舌紅、口乾的陰虛內熱之人,忌溫熱性的食物;舌淡苔白、肢涼怕冷的陽氣虛而偏寒的人,就應忌寒涼性的食物。
食物的溫熱寒涼屬性也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靈活運用,才能維持人體內部的陰陽平衡,維持生命的健康運轉。因人而異來食補尤為重要,不同工作性質的人群食補方式也不一樣。建築工人等體力勞動者因為經常曬太陽,體內容易有熱氣,需要多進食寒涼食物以滋陰降火;而辦公室一族因為有空調等設備調節室內氣候,溫度適宜,極少出汗,經常食用寒涼食物就可能傷身。
2.食物的「五味」
酸味的食物。具有收斂、固澀、安蛔等作用。例如,碧桃乾(桃或山桃未成熟的果實)能收斂止汗,可以治療自汗、盜汗;石榴皮能澀腸止瀉,可以治療慢性泄瀉;酸醋、烏梅有安蛔之功,可治療膽管蛔蟲症等。
苦味的食物。具有清熱、瀉火等作用。例如,蓮子心能清心瀉火、安神,可治心火旺的失眠、煩躁之症;茶葉味苦,能清心提神、消食止瀉、解渴、利尿、輕身明目,為飲料中之佳品。
甘味的食物。具有調養滋補、緩解痙攣等作用。例如,大棗能補血、養心神,配合甘草、小麥為甘麥大棗湯,可治療悲傷欲哭、髒燥之症;蜂蜜、飴糖均為滋補之品,前者尤擅潤肺、潤腸,後者尤擅建中氣、解痙攣,臨症宜分別選用。
辛味的食物。具有發散風寒、行氣止痛等作用。例如,蔥薑善散風寒、治感冒;芫荽能透發麻疹;胡椒能祛寒止痛;茴香能理氣、治疝痛;橘皮能化痰、和胃;金橘能疏肝解鬱等。
鹹味的食物。具有軟堅散結、滋陰潛降等作用。例如,海蜇能軟堅化痰;海帶、海藻能消癭散結氣,常用對治甲狀腺腫大有良好功效。早晨喝一碗淡鹽湯,對治療習慣性便秘有潤降之功。
其實,辛酸味也好,苦甘鹹味也罷,只有適度食用才能滋養身體。五味過甚,就需要我們用身體內的中氣來調和,這就是火氣,「火」起來了自然要「水」來滅,也就是用人體內的津液去火,津液少了陰必虧,疾病便上門了。因此,吃任何東西都要有節制,不要因為個人喜好而多吃或不吃,要每種食物都吃一點,這樣才能保證生命活動所需。
3.食物的「歸經」
所謂食物的歸經,是指不同的食物分別對五臟六腑產生不同的滋養和治療作用。如養生學認為,小麥、綠豆、紅豆、西瓜、蓮子、龍眼等歸於心經,有養心安神的功效;小米、大米、黃豆、薏米、山楂、蘋果、大棗等歸脾經,有健脾益胃的功效;番茄、櫻桃、油菜、香椿等歸肝經,有疏肝理氣的功效;白蘿蔔、胡蘿蔔、芹菜、柿子、生薑、大蔥等歸肺經,有益肺解表的功效;禽蛋、肉類、桑葚、黑芝麻、枸杞子等歸腎經,有補腎益精的功效。對於我們來說,五臟六腑哪裡有問題就應該多吃一些相應的食物,以起到補養作用。
吃飯也要講究「先來後到」
吃飯的「先來後到」,這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問題。不知你是否注意過,不管我們去餐館就餐還是在別人家做客,吃東西的順序似乎已經約定俗成:先給孩子來點甜飲料,大人們則專注於魚肉主菜和酒品;吃到半飽再上蔬菜,然後吃主食;主食後面是湯,最後還有甜點或水果。
但是,這種大眾公認的進食順序卻是最不科學、最不營養的。先從甜飲料說起,這類飲料營養價值甚低,如果用它們給孩子填充小小的胃袋,後面的食量就會顯著減少,容易造成孩子營養不良。
對於成年人來說,在饑腸轆轆的時候,如果先攝入魚肉類菜餚,會把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納入腹中。因為魚肉當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微乎其微,顯然一部分蛋白質會作為能量被浪費。不過,浪費營養素還不是最要緊的問題,攝入過多的脂肪才是麻煩。在空腹時,人們的食慾旺盛,進食速度很快,根本無法控制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量。看看那些常上館子的中年男人,有幾個不是大腹便便、脂肪堆積的呢?
就飲酒而言,也是空腹飲酒的危害最大。可是在餐館當中,誰也不會吃完米飯再痛飲,多半是涼菜還未入口,酒杯已經斟滿。等到蔬菜等清淡菜餚端上桌來,人們的胃口已經被大魚大肉和烈酒飲料所填充,對蔬菜的興趣十分有限。待到主食上桌,大部分人已經酒足菜飽,對主食不屑一顧,或者草草吃上幾口了事。如此,一餐當中的能量來源顯然只能依賴脂肪和蛋白質,膳食纖維也嚴重不足。天長日久,血脂升高的問題在所難免。
吃了大量鹹味菜餚之後,難免感覺乾渴。此時喝上兩三碗湯,會覺得比較舒服。可是,餐館中的湯也一樣含有油鹽,有增加血壓、血脂上升的風險。等到胃裡已經沒有空閒之處,餐廳會端上一盤冰冷的水果或霜淇淋,而它們會讓負擔沉重的胃部血管收縮,消化功能減弱。對於一些腸胃虛弱的人來說,吃完油膩食物再吃冷食,更是雪上加霜,很容易造成胃腸不適,甚至引起胃痛和腹瀉。
對商家來說,這種飲食安排會促進高價魚肉菜餚的大量消費,增加利潤豐厚的酒水消費,減少蔬菜糧食等低利潤食品的比例,可以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然而,對於食客來說,帶來的卻只有健康隱患。
如果把進餐順序變一變,情況會怎麼樣呢?
不喝甜飲料,就座後先吃些清爽的新鮮水果,然後上一小碗開胃湯,再吃清淡的蔬菜類菜餚,把胃填充大半;然後上主食,最後上魚肉類菜餚,此時可飲少許酒類。
如此一來,既不會油脂過量,也不會魚肉過量,輕而易舉地避免了肥胖的麻煩;同時保證足夠多的膳食纖維,延緩了主食和脂肪的消化速度,也能幫助避免高血脂、高血糖的麻煩。從食物類別的比例來說,這樣的順序可以控制肉類等動物性食物的攝入量,保證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提供大量的抗氧化成分,並維持呈酸性食物和呈鹼性食物的平衡。對比「中國居民膳食寶塔」,每天最應當多攝入的是蔬菜和主食,而最應當少攝入的是動物性食品,把它們放在最後進食,當是合情合理的。
說起來,不過是用餐順序的小變化;做起來,卻是健康生活的大改善。
膳食中暗藏科學的黃金分割法
所謂「黃金分割」最初是古希臘人畢達哥拉斯的重大發現,又稱黃金比,是一種數學上的比例關係。黃金分割具有嚴格的比例性、藝術性、和諧性,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價值。如今,黃金分割法被應用到了很多領域,如攝影、股票,還應用到了人們的膳食養生之中。
平衡膳食建議用0.618的黃金分割比例,也就是主食6,副食4;粗糧6,細糧4;植物性食物6,動物性食物4。這就告訴我們主食一定要吃,而且一定要比副食吃得多,要多吃粗糧,多吃蔬菜和水果,不要總是大魚大肉。
1.主食6,副食4
在現代人的飲食觀念裡,很多人主食吃得很少,甚至幾乎不吃主食,而是副食吃得多,膳食的重點都放在菜上,認為這樣不但能控制體重,而且營養更加豐富。但從科學營養的角度來看,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
因為米飯以及麵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是我們身體所需的主要「基礎原料」。在合理的飲食中,人一天所需要的總熱能的50%至60%來自於碳水化合物。如果我們每頓都少吃飯,多吃菜,那麼就不能攝取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滿足人體的需求,長期下去,人就會營養不良,疾病也會不請自來。
2.粗糧6,細糧4
我們平時習慣把大米、白麵稱為「細糧」,玉米麵、小米、高粱米等稱為「雜糧」或「粗糧」。近年來,吃粗糧成了一種時尚。很多人喜歡吃粗糧,認為它營養高、口感好,而且對牙齒、面部肌肉等都比較有益。可是,粗糧雖好,也不宜多吃。因為其中含有過多的食物纖維,會阻礙人體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
「食粗吃雜」要視不同人群而定。以25~35歲的人群為例,過量食用粗糧的話,會影響人體機能對蛋白質、無機鹽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還會影響到人體的生殖能力。尤其對處於這一年齡段的男性來說,飲食中應含有豐富的鋅、硒、維生素B和C,而長期進食過多的高纖維食物,會使人體的蛋白質補充受阻,脂肪攝入量大減,微量元素缺乏,以致造成心臟、骨骼等臟器功能以及造血機能的發展緩慢,降低人體的免疫能力。
目前,聯合國糧農組織已經頒佈了纖維食品指導大綱,給出了健康人常規飲食中應該含有30~50克纖維的建議標準。研究發現,日常飲食以6分粗糧、4分細糧最為適宜。
3.植物性食物6,動物性食物4
植物性食物主要是指包括水果、蔬菜、糧食、豆類為主的食物,動物性食物是指主要包括雞、鴨、魚、肉、蛋、奶為主的食物。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最有利健康,也最能有效預防和控制慢性疾病。這並不是說不能吃動物性食品,是要多吃糧食、蔬菜和水果,少吃雞鴨魚肉蛋奶,提倡以植物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的膳食結構,搭配合理。
對於世界長壽之鄉的飲食結構研究也顯示了高度的一致性:以穀菜為中心。豆類、薯類、玉米、水果吃得多,動物食品吃得很少。其中,格魯吉亞的穀菜食的比率為65%左右,新疆和田與廣西巴馬的穀菜食率高達80%。外高加索的長壽鄉除穀菜食外,還攝取一些水果、堅果、乳製品、蛋等。除去其他條件(如遺傳、環境、勞動等),穀菜食的偏重程度決定長壽的程度。
但是,如果長期單純吃植物性食物,會使人體內掌管食物消化的酶系統功能逐漸遭到破壞,最後導致百病叢生,且人體所需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無法全面供給。所以,只有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合理搭配,才能全面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植物性食物6,動物性食物4的比例就非常科學合理。
具體到每天的飲食標準,醫學營養專家建議每人每天吃一個雞蛋,一瓶250毫升牛奶,500克蔬菜,增加大豆攝入以及提高蛋白質含量,豆製品蛋白質含量高於牛奶,且易於消化吸收,除了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外,並含有一定量的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每星期餐桌上應有一頓魚食,這樣可以保證營養攝入的均衡。
中醫養生告訴我們:食物也分陰陽
在中國古代醫學家的觀念中: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是分陰陽的,食物當然也是如此。東方人從食物的外形與味道,食物進入人體產生的寒熱溫涼作用,向上向外或向下向內作用的方向,以及食物生長的地點、氣候、季節的不同,來判斷食物的陰陽屬性。
1.區分陰陽4個小原則
辨味道。具有苦、辛味的生薑、紫蘇、韭菜、大蒜、蔥類、豬肝等屬陽,鹹味的魚類、蛤類、海藻類則偏屬陰性。
看形狀。根和莖葉相比屬陽,莖葉屬陰。因此,牛蒡、洋蔥、人參、藕、紅薯、芋頭、馬鈴薯等根菜屬陽。在根菜當中,牛蒡的陰性較強,藕和芋類的陰性也比較強。
另外,蘿蔔雖是根菜,但由於含水分較多,其性屬陰與此相反,白菜、菠菜、捲心菜等葉菜和含水分較多的黃瓜、茄子、番茄等果菜與根菜相比,皆屬陰。不過,捲心菜由於靠近根部,水分較少,在葉菜當中,卻偏於陽性。
看生長環境。生產於溫暖的地區、及塑膠大棚中的食物屬陰,這些場所以外的地方生產的食物屬陽。因此,像馬鈴薯、大豆等生長在寒冷地方的食品屬於陽性,而香蕉、西瓜、甘蔗等生長在溫暖地方的食物屬於陰性。海洋中的海產品屬於陽性,而陸地上產的肉類食品及普通的植物食品。屬於陰性。
看季節。食物的盛產期在冬季還是在夏季決定了其陰陽屬性。比如盛產於夏季的西瓜、番茄、茄子等食物與盛產於冬季的胡蘿蔔和藕相比較,當然應屬陰性。
但是,世界上沒有純陰之體,也沒有純陽之體。任何物質總有陰陽兩個方面,但陰陽不可能絕對相等,總有差異,而且陰陽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所以在區分食物的陰陽屬性時,要全方位、多方面地考慮食物生長的地帶與氣候、生長方式與速度、外形大小、顏色、氣味、口感、體溫、主要化學成分,以及烹飪所需時間的長短等諸多因素,最後才能給食物進行陰陽定性。
2.看體質,挑選陰陽食物
那麼,瞭解了食物的陰陽屬性對我們的日常膳食來說有什麼意義呢?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瞭解自己的體質,因為人的體質也是分陰陽的,我們攝取的食物應該與體質相契合,達到陰陽調和的目的,這樣才能在獲得食物中充足陰陽的同時,保持平和,改善體質,獲得健康。看體質挑選食物也要遵循幾個原則:
陰陽互補原則。一般來說,體質屬於陽性的人,應該多吃陰性食物;而體質為陰性的人,則必須多攝取陽性食物,這樣才能使身體達到陰陽和諧的狀態。
變化原則。飲食應該隨著季節、性別、年齡、工作特性、機體的個別差異而不斷變化。比如,如果您居住在熱帶氣候區,那麼在炎熱的夏季,要盡可能進食陰性食物;而與此相反,北方居民則需要多攝入一些陽性食物。隨著年齡的增長,當在機體內冷的能量開始積聚的時候,就應該轉向陽性飲食。
當地原則。儘量選擇您所處的氣候帶生長的食品,因為在不同地帶生活的人所適合的消化酶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我們人體內的消化酶,比較適合消化生長於當地氣候和土壤的食物。而其他的一些酶可能沒有或者其數量比較少,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到了別的地方會水土不服的原因。
3.看你的體質屬陰還是屬陽
陰性體質的膳食注意事項:
①最好選擇盛產於冬季的,以及生長於寒冷地區的陽性食物,避免食用產於溫暖地方的水果;
②食物的烹調儘量採用煮、蒸、烤、炒的方式。
陽性體質的膳食注意事項:
應儘量避免食用肉類,動物類食品應以淡水魚、貝類及海魚的生魚片為主,植物類食品應以黃瓜、茄子、番茄等生野菜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