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1自在 不怕死的將軍,到底怕什麼?
古時候有個能征善戰的將軍,非常喜歡收集古董。有一天,當他拿著一隻清朝的青瓷杯在手中把玩時,突然一個不小心,瓷杯溜出手外,將軍連忙一個射步,及時將正往下的瓷杯接著。不過,他卻是嚇出一身冷汗,全身無力地跌坐在椅子上。
將軍心想:「平日我率領百萬雄軍南征北討,出生入死,卻是從來沒有害怕過,今天怎麼會為了一隻瓷杯,受到如此的驚嚇呢?」
他就想通了一個道理,原來當我們的心貪著於甚麼的時候,我們的心就被繫縛在那裡,不得自在而受苦無窮。於是,將軍把瓷杯一丟,瓷杯雖粉碎在地,他的心情倒是海闊天空,無牽無掛,又回到了昔日的豪情壯志。
大師父開示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內心無貪即可離開繫縛,這是值得我們用功的自在心境。
一般人不知道學佛,不知如何尋找清淨的解脫道,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迷戀於世間的欲樂。有些人重視財富,看不透財富乃五家所共有,一場火災、一場水災,或者敗家子等等,都會令我們的財產隨時消失,無法永恆保存,所以它也沒有辦法讓人的內心得到安樂。
有些人卻希望自己居高位、掌大權,喜歡掌聲、渴望讚美,而受到名位的繫縛。也有人放不下對親緣的眷戀,此深細難捨的繫縛,會令人在生離死別之際痛苦難當。而人們最摯愛的是自己的性命,想要無病延年,但也是避免不了面對死亡的到來。
這些現象都如同有名的四非常偈所述:「積聚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要當離,有生無不死。」總之,世間樂事終究不能依靠,不可貪著,當我們能確實體悟一切無常,內心就會想要尋求一個歸屬;而我們的究竟歸屬就是「覺知、正心、清淨」永恆不變的自性三寶。
智慧5承擔 大承擔,大成就
老陳是一家工廠的生產線科長,他個性溫和且工作勤奮,與同事相處十分融洽。有一次因為貨源來不及補足,造成產量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廠長非常生氣,在開會時宣佈要扣除生產科員當月獎金。
散會後,老陳並沒有解釋生產為甚麼會延誤,只是誠懇地報告廠長說:「這一切都與生產科其他同事無關,是我自己指揮不當造成的,這事應該由我獨自來負責,請扣我個人當月工資和全年獎金作為處罰。」廠長同意老陳的要求。
生產科的員工得知此事後,非常感動,於是他們主動加班,決心下個月超額完成生產目標。
在他們同心協力的辛勤努力下,第二個月的產量果然超越目標,廠長非常高興,立即宣佈加發獎金給生產部門。老陳將獎金全部都分給員工,自己分文不取,他對員工說:「這些獎金是大家辛勤所得,是屬於大家的。」
大師父開示
老陳不計較個人名利,推功攬過,不但令生產部的員工擁護和讚賞,同時也為公司創造佳績。
就和地藏王菩薩所立下的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種利他為先的偉大菩提心願,感動了無數群生。
而效仿地藏王菩薩精神的行者,從古至今無有間斷。學佛就是要先把花插在前頭,從利益眾生中成佛。
事實上發心護持他人成就,反而是自己先得到革除我執的好處,亦是成就佛道的正因。
智慧9圓融 你對我也對的智慧
有個老師父收了兩個徒弟,有一天,這兩個徒弟吵架了,甲徒弟先向師父告狀道:「師父,乙怎麼可以如此對待我,他不對!」師父就點點頭回答他說:「你對!你對!」
乙徒弟聽了,也向師父訴苦說甲是如何不對,師父也點點頭回答他道:「你對!你對!」甲一聽,就說道:「師父!我如果對,乙就不對,乙如果對,就是我不對,怎麼可能兩個都對呢?」
師父聽了,依然也點點頭回答道:「這也對!也對!」
大師父開示
這個故事聽起來或許令有些人不以為然,但每個人如果都站在自己的私利去思考事情,有誰敢說你錯!再以更超然的立場去看待,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執著,那是我執的產物,因此,更需要以包容心接受他,這世界纔能百花齊放。
經云:「於已得生慳,可得生諂,不得生嫉」, 如果我們同樣擁有和別人同樣的成功果實,當我們看見他人成功,就比較容易隨喜。但一般人常生嫉妒心,例如:自己聽說某個朋友買了房子,內心就會希望他的房子不如自己,發現和自己的房子差不多時,內心就會嫉妒。其次是自己所沒有的,而別人擁有它,同樣也是不容易隨喜別人。還有,見到別人有良好的工作,而自己是失業狀態,就會難過的想,為什麼別人有而我沒有。像是自己所求不得,而又見他人擁有,就很難起隨喜心。
有人渴望自己有好學歷,但卻是自幼失學,見他人得到好學位(如碩博士),內心就很難受。也有人自己很愛媽媽,但媽媽卻不疼自己,而專疼弟弟,要真心隨喜弟弟,自己內心是不容易辦到。止息貪著心與遣除嫉妒心的根本方法,必須用般若智慧觀照,眾生與自己本是一體性的關係,彼此並沒有隔礙,只要拿掉自己那一道牆,自然可分享對方所擁有的喜樂。
智慧10無諍 不接受的東西自然回歸本人
釋迦牟尼佛曾經遇到一個人,對著他絲毫不客氣地惡言相向侮辱慢罵,佛陀仍然默默地挨他的罵,等他罵完了,佛陀心平氣和地問他道:「如果有人送東西給你,而你沒有接受,請問這些東西會去哪裡呢?」
那個人答道:「回到我本人呀!」佛陀接著說道:「當一個人向別人惡罵時,如果對方是清白的,或者對方並沒有瞋恚,其實這些惡罵的內容一樣是會回到自己身上。」
大師父開示
我們倒是不必希望對不起自己的人,將來得受到不好的苦果,反而誠心地期望他,能在未來的日子過得幸福快樂。只是我們得知道自己以惡言、惡心向著別人的時候,自己就得在未來承受這些惡言、惡心的果報。因此仔細想一想,還是不造惡業、不出惡言,不動惡念,免得將來徒煩惱!
遇到別人輕慢自己的時候,該如何應對呢?其實不必苦惱。首先我們應當省思自己,過去我們可能曾經造下輕慢他人的罪業,所以現在才會感得受輕慢的果報,那就沒甚麼好怨尤啦!如果不是往昔的因緣果報,也沒有必要在今世與他人結惡緣。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再進一步思維,他人對我們不屑的表情、言語等種種態度,並非那麼真實,表情只是細胞的堆積,言語只是音波的振動而已,也都只是暫時性,猶如幻燈片的影像罷了!剎那即逝,何必在意!況且我們更沒有必要為對方的情緒而活。
另外也可以以念佛法門來取代不舒服的情緒,淡化內心的委屈。當然我們也應該自省,到底受輕慢的原因何在?自己有錯就應當改進,若是沒有過失,則應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