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2014年是台灣創業元年
蘇拾忠
讀完松尾先生的「周末董事長」,我的心中出現極為複雜的情緒。
把這個複雜的情緒解析一下,可以分成三種:
怎麼好像在說我?
與我心有戚戚焉!
世上真的有知音!
我自己創過業,三年失敗。松尾先生書中提到:中午吃什麼都可以的,不適合創業。哈!那不就是在說我嗎!松尾先生建議周末創業家不要找創投的錢,建議創業家不要投資大資本。那不也是在說我嗎?如果早一點讀到此書,我會不會就不去創業了,或者我的創業會不會可以延長久一點再結束。
我這幾年全力輔導年輕人創業,也認為不景氣的時代,創業是一條打敗22K的理想途徑。台灣在全球金融海嘯後,企業的獲利水準都已恢復,但員工的薪資水平卻沒有起色。如同松尾先生說的,員工的薪資是經營的成本,壓低薪資,企業就可以提高獲利。有能力的人,何必為人作嫁,自己幫自己繳勞健保費,自己賺自己的花用,豈不快意人生!
我在輔導年輕人創業時,常建議他們不要「全職」創業,而應該找一份正常的工作,然後利用下班時間創自己的業,等事業有了規模,找到資金,再慢慢辭去工作,專心創業。我稱這樣的創業為「上班族老闆」,這與松尾先生的「周末董事長」不是異曲同工嗎?
我從事創投事業二十多年,松尾先生建議創業家不要找創投。我是MBA,學了一身經營管理的本事,松尾先生說,MBA的理論是為了大企業的經營,對創業沒有用。讀完「周末董事長」一書,我等於被嫌棄了兩次。
但坦白說,松尾先生說的可真務實。我就經常勸創業家不要急著找創投,等事業做出格局再等著創投自動上門。我也經常勸那些把創業組織與管理流程搞的有模有樣的創業家,放棄那些大而無當的架構,轉而學習那些「刷爆信用卡」、「肚子餓了吃泡麵」的成功經驗。
台灣在2014年出現一個對創業極為有利的機會,松尾先生的書,恰恰可以提供許多創業家務實的參考。
先說台灣的機會。
由於興櫃市場的交易模式在2013年一月做了關鍵性的修正,使得興櫃市場交易大幅活絡,許多生物科技、文化創意的個案,都在興櫃市場上交出極為亮麗的成績單。登錄興櫃市場並不難,只要兩家券商願意承銷,會計師簽證,公開發行就能登錄興櫃。登興櫃後,可以增資,可以出售股票,交投活絡;但不可以融資融券,不會有市場派的炒作。真是一個理想的資本市場。我已經在勸創業家以登錄興櫃為目標,不急著轉上櫃,等體質鍛練的百毒不侵時,再轉上櫃不遲。
由於興櫃的活絡,原本在興櫃市場找案源的創投,發現興櫃市場的價格已經越來越高,想要找到相對低價的個案,就必需在登錄興櫃前就投資。這下可好,原來創投所專注的晚期投資,突然間從「Pre-IPO」提前到「Pre-OTC」。
然後OTC又在2014年初開辦創櫃板。這個創櫃板正是「Pre-OTC」的板。19家首波登錄企業,18家找到資金。
國發基金又推出了一個創業天使計畫,補助創業家創業所需資金的40%。讓創業家幾乎可以兩手空空來創業,只要有創意,能創新,創業的前面,竟然是一片坦途。
我幾乎要說、2014或者馬年是台灣的創業元年。
再說松尾先生的實務參考。
由於台灣的創業國情和日本不同。在日本,創業要面臨的是大型會社的高薪與社經地位的引誘。在台灣,則是要面對政府的無能與故步自封。讓人無法想像,在台灣創業要先繳稅(松尾先生勸創業家不要節稅,在台灣可不行),天使投資人不能低於股票面額投資。
但是,對創業要注意的關鍵成功因素,或是一定不可以犯的錯,松尾先生所說的,卻是不分日本、台灣的。
這是一本很棒的創業手冊,可以輕鬆的快速讀一次,然後放在桌上,隨時拿出來複習。尤其裡面許多發人深省的建議,應該是松尾先生多年創業輔導的心得。
松尾先生一開始就說他不藏私,所以這本書才會那麼值得一讀!
前言
開創副業,讓你的工作態度更積極
當我接到這本書的寫作請託時,第一個直覺念頭是:「我真不想要寫這樣的書」。
會有這樣否定的想法,有三個理由。
‧内容過於實際,讀者會因此沒有遠大的理想跟希望。
‧必須將我擔任顧問或是在研習會中講述的内容寫出來,那些付出高額費用,請我擔任顧問或是參加研習會的顧客會不會投訴。
‧我其實不喜歡上班族想要「擁有副業」的想法。
我將以上原因一一說明如下。
首先,我們來談談關於書名中「九十六萬日圓」(約台幣二十七萬六千元左右)這個金額。
市面上很多關於創業的書,設定的年薪或是收入金額都是以一千萬或是兩千萬為目標,甚至有些書本還會寫到「以○○創業賺取一億日圓」這樣的内容。
但是,我不想將這些無法實現的事或是煽動人心的内容,寫成書。
實際上,我在集英社出版《擔任顧問,馬上賺取年薪六百五十萬日圓的工作方法》這本書,但是現在網路上出現了「只有賺取六百五十萬日圓的話,不如不要出來創業。」這樣的評語。
第二個讓我煩惱的原因是,我的個性是不吝於分享我所有的專業内容,雖然出書是一個策略,但我將原本要支付高額費用,才能在研習課上,或是接受顧問指導時聽到的技巧及案例,全部寫在一本售價僅一千三百六十五元日圓(約四百元台幣)的書本中,會不會造成什麼問題呢?
最後一個原因是我最大的瓶頸。我是一個公司經營者,無法接受領薪水的員工因為「將心力花費在副業上」,而沒有將全部的精力放在工作上,應該説我非常討厭這樣的狀況。我想不是只有我,應該是所有的公司經營者都不喜歡員工因為擁有副業,而無法全心全意工作吧。
老實説我困擾了很久。
但我也同時感受到在自己内心深處滿腔熱血的使命感:「也許有些事只有我能夠傳達給大家。」
現在的日本就像是在又暗又長的隧道中奔走。我們常常可以聽到「經濟不景氣」、「終身雇用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年金體制已經崩壞」等負面的聲音。
因此當有人問我,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從看不到未來的不安中脫身?我會回答:「只有做些生意,培養自己賺錢的能力。」
我相信一定有人會反問,要自己創業做生意,一定要具備什麼特殊的能力或是生意才能才可以吧?但這不過是當事人個別的想法,而且否定自己任何可能性。
我自己最初也是薪水族。在我的顧客當中,也有很多人原本是一般的公司員工,後來創業成功。
在這些經驗中,並沒有「因為是薪水族,所以無法獨立」的狀況。這本書中將會介紹留在目前的工作崗位,也能挑戰創業的方法。
就像我剛剛講的,從是否要出版這本書的煩惱中脫離之後,我感受到「這本書只有我能寫得出來」這樣的使命感。同樣的,「應該也有什麼事是只有你才能達成的」。
要從又暗又長的隧道中脫困而出,最重要的就是再一次相信自己的可能性,發現屬於自己的領域。
人生沒有什麼是太遲的。
我之所以提筆寫這本書,是因為我想要讓這本書成為你改變人生、工作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契機。
根據這樣的想法所寫的《不必辭職,每月加薪2萬5》這本書,滿載各式各樣創業所需要了解的情報跟專業知識。身為創業顧問、企業經營者的我,並沒有因為任何的妥協而留一手。請各位讀者,跟著我一起去開啟創業的大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