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不丹原創最真實、最直白的不丹王國秘史!
▌今日的樂土,來自四百年來不屈不撓的生存奮鬥。
▌曾被鄰國瞧不起的不丹,為何今日能以自信、獨特之姿活躍於國際舞台?
▌旅人最想探索的神秘國境,走馬看花太可惜,閱讀本書將不丹智慧收為囊中物!
不丹從默默無聞隱身於喜馬拉雅山境內的蕞爾小國,到如今以獨創一格的傳統文化、國民幸福實力讓世人驚艷。多數人認為不丹的幸福是麗質天生,只因地形、民風的保守封閉,造就今日不丹的卓絕,本就是個不受人間紛擾染指、祥和樸實的遺世絕俗之境。
實際上,不丹的幸福並非天生,也不是與世無爭便能長久安身立命,相反的,它擠身在兩大人口強國之中進退維谷,並歷經數次侵略與背叛,而地形的崎嶇更易形成群雄割據、盜賊橫生的艱難政治形勢……
今日的幸福不是信手拈來偶然得之,而是不丹四百多年不斷絕處逢生的覺醒智慧。
◤不丹也有辛酸事◢
早期以自給型農、放牧業為生的不丹,生活條件與國力皆不如鄰國,在鄰國間自信心低落,當時不丹宗教的傳承來自西藏,文化語言與鄰國相近並不出眾,並在貿易、教育與勞動人口等面向皆大量仰賴鄰國,被藏人們戲稱為「愚昧的、無知的不丹人」。
◤列強垂涎三尺,不丹智取應戰◢
不丹以豐沛的天然資源、濃密森林,17世紀開始便成為西藏(中國)、蒙古、印度與英國覬覦的對象,反覆入侵試圖奪取對不丹的控制權。不丹極少量的軍事發展,想當然爾在武力上毫無制衡敵國的籌碼,不丹開國國父與歷代的領導人,卻從未退縮或以貶低國格之態退讓求和,常在關鍵時刻屢屢智取,不只成功阻退外侮,名聲遠播,更贏得鄰國信任與敬重。
◤什麼!是暗殺情節?◢
不丹立國以來有一半的時間處於政爭內亂的黑暗時期,政敵間明來暗去招式連連,不論是刺客欲自殺同歸於盡時千鈞一髮被攔截,或贈送政敵天花患者穿過的精美漢地絲綢製成的傳統男裝,以致出奇制勝,完全顛覆你對不丹的想像!也因此具有遠見的優秀領導者在險象環生的不丹政體中日漸崛起,直至今日和平誕生、根基穩固的「旺楚克王朝」,一步步帶著不丹朝向獨立、和平、繁榮與自信。
不丹,怎麼做到的?
◤一本以民族智慧與宏觀高度書寫的——翻轉逆境之書◢
˙來自西藏尊者轉世的不丹國父夏尊,如何以幾項重要政策,成功塑造不丹獨特的文化,避免不丹被認為是西藏的延伸?這些重要政策甚至在21世紀為不丹贏得前所未有的成功與國際高度注目!
˙以農立國的不丹,如何運用少量兵力合演一場戲恫嚇侵略者,並在繁茂溫暖的森林山谷中屢次擊退縱橫中亞歐洲的成吉思汗大軍?
˙廿世紀初,政治新浪潮席捲全球,為何「君主世襲」仍得到不丹人民的愛戴?又為何不丹四世國王要將權利還給人民,實施「君主立憲」?
˙2003年四世國王領兵親征,高效、精悍的軍事行動,成功攻陷並驅離境內的印度武裝份子,不丹採行的特殊舉措,為何得到友邦敬重並搏得印度政府的感激?
˙看不丹籍作者翁姆‧普拉罕以其洞悉的眼、對不丹史料的全面性掌握,筆觸誠懇直白的重量級著作——具有民族智慧及宏觀高度的翻轉逆境之書:《雷龍之吼—不丹王國生存奮鬥史》。
■關於《雷龍之吼》■
不丹,在不丹語為「DrukYul」,意為「雷龍之國」。西藏佛教竹巴噶舉派的創始者,在建寺立宗之初,親見天空閃電雷鳴,九龍拔地而起,翱翔虛空,而命其宗派名為龍之傳承。不丹國王夏尊,即為噶舉派的傳人,所以不丹又稱為「雷龍之國」。
本書描寫不丹國家主權發展的歷程,使讀者首次得以掌握不丹王國的誕生及對外關係,目睹不丹的生存奮鬥史。作者不丹前總理翁姆․普拉罕娓娓道來,將不丹歷代國王一脈相傳,奮力創造國家幸福力的足跡,呈現於世人眼前。
本書蒐錄完整首次出版的條約、宣言以及協議書等重要文獻資料,是不丹歷史、政治與外交發展最佳的知識寶庫!
作者簡介:
作者翁姆‧普拉罕(Lyonpo Om Pradhan)
不丹前副總理,於1946年10月6日,出生於不丹東南部的紐里(Neoly)——其父於此地設立辦事處,為不丹王室政府管理東南部的這塊偏遠之地。作者於印度大吉嶺的北角完成學業後,取得獎學金前往德里著名的聖斯蒂芬學院(St. Stephen)就讀,隨後於美國完成碩士與博士學位。
自1968年起至2003年為止,翁姆‧普拉罕任職於不丹王室政府並前往派駐於聯合國秘書處,歷經卅四年公職生涯。1990年至1998年期間,他擔任內閣部長,並於1980年至1984年以及1998年至2003年,兩度出任不丹常駐聯合國代表。他亦曾於1984年至1985年,先後擔任駐印度、駐馬爾地夫以及駐尼泊爾等國大使。此外,作者於1984年主導並重啟與中國雙邊關係,率領國家訪問團出席歷史性的首輪邊界會談。
殊榮
榮膺國家級大獎方面,翁姆‧普拉罕因其高度卓越的貢獻,獲頒不丹加冕不丹金獎章(1974年),以及北角傑出校友獎(2007年)、國王獎章(2008年)等。
譯者簡介:
崔可欣
法國巴黎第十大學哲學碩士、第七大學科學(知識論、科學史暨學科教育)博士班研究。曾擔任台北駐法代表處科技組專案譯者。近年轉向印度學與藏學研究。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創造幸福的歷史
地球禪者 洪啟嵩
2005年,不丹國王及不丹人民獲得聯合國授予「地球衛士奬章」的殊榮,表彰他們在環境保護的卓越成就。不丹憲法明文規定,國土的森林覆蓋率不能低於60%,2005年達到了74%的成果,而且其中26%的區域被指定為保護區。2016年3月,不丹以全國種下108,000棵樹的方式,來慶賀五世國王格薩爾陛下與皇后的小王子滿月,國際各大媒體競相報導這個幸福的喜訊。
對於不丹,我向來有著最深的歡喜與感激之情。一個菩薩所從事的一切行為,可以用「覺悟眾生,莊嚴佛土」這兩個核心精神來統攝,也就是幫助一切眾生圓滿成佛,清淨佛土。
不丹以獨特的「國家幸福力」,帶給世界良善思想的輸出,幫助人類的發展朝向一種內省、負責、永續的方向前進,這是幫助眾生朝向覺性的基礎。不丹將環境保護列入國家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力行實踐,成果令世人欽敬,這是清淨佛土的具體行動。不丹人口只有70萬,不僅達到「碳平衡」,更達到「碳負數」,也就是說,不丹所創造的清淨空氣遠遠超過自身的使用量,造福地球。為了不破壞地表,首都廷布的丘卡水力發電廠,挖了深達一百公尺的隧道,從開工到運轉花了12年的時間,而且以川流式發電(ROR)取代水壩,輸出喜馬拉雅山清淨的水源給世界。
不丹四世國王旺楚克陛下曾說:「不丹人對自然環境無比珍愛,並且認為這是我們生活中的泉源。這種尊敬大自然的傳統,讓我們在進入21世紀之後,仍然擁有一個沒有遭到破壞的環境。我們希望與持續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並將這份珍貴的禮物,傳給我們的下一代。」
1990年代,我曾提出「三世的環保觀」的觀點,依佛法的觀點,生命是不滅的,存於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流通不盡。我們不僅要為子子孫孫留下一片樂土,也要為自己的未來生命留一條後路。不丹規定每個人一年要種十棵樹,三十年前,我也曾認真地計算,倡導一個人每月應該種一棵樹還給地球,以支付自身的使用。
1995年,我著成《蓮花生大士全傳》之後,彷彿就與蓮師的聖境不丹結下不解的深緣。2016年2月,我所造的「菩提伽耶覺性地球記」中英梵刻碑,於佛陀成道聖地印度菩提伽耶正覺大塔舉行揭碑典禮。不丹二位前總理:吉美.廷禮閣下與肯贊.多傑閣下共與盛會。禮成之後,特別到菩提伽耶不丹寺參觀。寺院的牆上繪製著佛陀本生故事壁畫,不丹特有藝術風格,鮮明而和諧的色彩,在活潑中有著寧靜。寺中的住持盛情接待。忽然一隻老虎徐徐行來,眾人驚訝地退開。只見它撲到住持身上,親暱地舔著,高興地搖著尾巴,這才發現原來它是一隻大狗,被寺裏的僧侶用畫筆彩繪成老虎,讓人不禁莞爾一笑,也感受到不丹人心靈的放鬆安適,在生活中隨手拈來的趣味。
不丹前總理肯贊.多傑閣下告訴我,在不丹現代化的過程中,也曾一度使國土中的森林覆蓋率降到百分之五十幾,但是在努力追趕下,2005年達到74%,到了2017年,甚至已快接近80%。如果換算為國土面積,以每3平方公尺種1棵樹來計算,不丹為人類多種了近30億棵樹!不丹為世界輸出良善的思想、乾淨的空氣、清淨的水源,真可說是具體實踐「覺悟眾生、清淨佛土」的菩薩國度了!
而本書《雷龍之吼》,有別於一般人眼中不丹世外桃源、宛若天成的幸福之地,作者不丹前副總理倫波翁姆.普拉罕,以洞悉的眼與流暢的筆娓娓道來,描述不丹王國為生存奮鮮為人知的一面。事實上,不丹的幸福並不是天下掉下來的禮物,而是在內憂外患的歷史中,歷代領導人的努力下生存奮鬥,血淚交織,創造幸福的奮鬥史。
打開本書,映入眼簾的是不丹建國以來,歷經多次西藏及藏蒙聯軍的入侵,及帝國主義意欲併吞的虎視眈眈。在作者博學而流暢的文筆下,宛若引領讀者穿越時空,時而為不丹國父夏尊機智妙計敗退西藏大軍而擊掌喝采,時而為帝國主義壓迫下簽署的不平等條約黯然神傷。直到21世紀初,不丹仍面對著南部武裝游擊隊盤據的威脅,在多年協談破局後,2003年不丹四世國王吉美.辛格.旺楚克駕親征,凱旋而歸。然而,沒有勝利的大肆慶祝,取而代之的,是皇后在戰地建立108座佛塔,感謝上蒼福佑國王平安歸來,也祈求死傷的將士與怨敵亡靈得以安息。
對不丹身為小國所面對的現代處境,作者沒有厲詞批判,只是嘲諷地說道:「不丹以微量的發展中經濟隱身於喜瑪拉雅山麓,也只有與之毗鄰的國家會對它有興趣。強大鄰國看中的也只是他們自身的國防安全、政治或經濟考量,而非不丹本身的利益。」然而,不丹並沒有因為處境艱憂而放棄對幸福的嚮往。從不丹國父夏尊到歷任國王薪火相傳,於第四任國王吉美.辛格.旺楚克集其大成,提出「國家幸福力」(GNH)做為治國方針,創下不丹高達97%幸福指數的驚人成果,受到世人囑目,也讓人間的未來出現幸福的曙光。
2010年,這個世人眼中的蕞爾小國,在聯合國的殿堂,充滿自信地敦促世界各國,將「幸福」納為人間發展的九大目標之一。在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高峰會中,除了聯合國既有的八大目標(MDG):消弭貧窮、饑餓與疾病等議題之後,不丹提出了大哉問:「當人類不再面臨基本的生存威脅之後,做為一個群體,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走,才能朝向更進步的社會?」
不丹提出,將「幸福」納入成為聯合國發展的第九項目標。他們認為,以幸福做為千禧發展目標,將能促使人類展開負責任的行動,讓人們生起對幸福的嚮往之心,並願意朝向負責任的、永續發展的、共生共榮目標,而不再苟且於短視近利的、隨順人性貪婪本能之流沈浮。
國家幸福力(GNH),是不丹獻給世人的珍貴禮物。透過此書,作者引領我們更真實地看到不丹幸福的深厚底蘊,也更讓我確認,不丹是幸福地球的實驗之地。
201年起,我開始推動提名不丹四世國王吉美.辛格.旺楚克,成為諾貝爾和平奬候選人,向不丹為地球的貢獻致敬。我也進一步提出「地球幸福力」(GEH, Gross Earth Happiness),期待不丹的國家幸福力,為地球帶來永續的和平與幸福!
2013年1月,在我的推動下,《幸福是什麼?不丹總理吉美.廷禮國家與個人幸福26講》全球首發版在台出版,串連幸福不丹、幸福台灣。2017年五月出訪不丹,為165公尺世紀大佛畫上彩的前夕,更推動《雷龍之吼—不丹王國奮鬥史》與《不丹的幸福密碼11-11-11—不丹人心目中的仁王 ,國家幸福力的創始者:四世國王—吉美.辛格.旺楚克》全球華文首發版,完成了不丹最重要的「幸福三部曲」,做為推動幸福地球的重要經典。
《雷龍之吼》是第一本由不丹人著成,深入而完整描寫不丹的歷史、外交與政治的重量級著作。不丹的歷史,是歷代領導人自覺性的擘劃及鍥而不捨的長期奮鬥,所形塑內化的民族性,可以說是一部創造幸福的歷史。誠如作者所說,「不丹人民並不因對外緊閉門戶而天真,他們安頓於山居的幽暗深處,燦爛而遺世獨立。」
不丹與台灣面積相仿,有著相同的處境。2012年漢字文化節,我在台北車站揮毫寫下38公尺的大龍字,落款題記寫下:「台灣地球心,光明開新紀」,祈願台灣成為地球的光明之心。儘管在網路衝擊的新世代,不丹和台灣、世界同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和挑戰,我仍深心期待,不丹與台灣能成為幸福地球的實驗之地,成為地球智慧的雙眼,導引人間走向幸福光明的未來!
名人推薦:推薦序:創造幸福的歷史
地球禪者 洪啟嵩
2005年,不丹國王及不丹人民獲得聯合國授予「地球衛士奬章」的殊榮,表彰他們在環境保護的卓越成就。不丹憲法明文規定,國土的森林覆蓋率不能低於60%,2005年達到了74%的成果,而且其中26%的區域被指定為保護區。2016年3月,不丹以全國種下108,000棵樹的方式,來慶賀五世國王格薩爾陛下與皇后的小王子滿月,國際各大媒體競相報導這個幸福的喜訊。
對於不丹,我向來有著最深的歡喜與感激之情。一個菩薩所從事的一切行為,可以用「覺悟眾生,莊嚴佛土」這兩個核心精神來統攝,也就是幫助...
章節試閱
第一篇 不丹崛起為政治實體
與近鄰的歷史關係
不丹的國際關係總是受制於其作為內陸國家所處的地緣政治位置而決定。西藏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綿延王國北疆長達四七o公里之遠。不丹的南部、西南部與東部,分別由印度的錫金、西孟加拉邦、阿薩姆邦與阿魯納恰爾邦所環繞,長達六o五公里。居住於國境交界處的這些人民,也對國家的民族組成有所影響。
自十七世紀夏尊昂旺•南嘉(一五九四-一六五一)創立所謂「政治的」不丹之後,不丹鄰國也相繼發生內政與外交上政治地位的重大改變。一直到一九五O年代早期,不丹人仍將西藏視為獨立政體,對錫金的狀況也是一樣,後者直到一九七五年才併為印度的一部分。不丹仍與阿霍姆王國(Ahom)、庫奇•比哈爾王國(Cooch Behar)統治者進行獨立自主的交涉,直到這兩個王國先後被英國併吞、合併為阿薩姆邦和孟加拉邦的一部分為止。不丹對於這些王國的直接政治影響力、干預並介入其間事務的能力,於一八六四年英不戰爭之後斷然中止,並於一八六五年簽署「辛楚拉條約」(Treaty of Sinchula)予以確認。如果尼泊爾與西藏等喜瑪拉雅政體能與不丹形成聯盟,那麼在英國兩度將勢力延伸至喜瑪拉雅區域之前,也許還會考慮一下。然而,所有想要促使喜瑪拉雅諸國被迫共同對抗英國統治的企圖,包括西藏在內,最後都沒能成功,西方殖民勢力利用老謀深算的外交手段與優良的現代化新型武器,在政治與經濟上宰制世界的各個不同地區。「分治」(divide and rule)策略極其成功地運用於印度次大陸,包括喜瑪拉雅地區的國家。一方或另一方受到英國人的分化所影響,而未能形成對抗英軍的聯盟。中國人則似乎只對掌控西藏有興趣,宣稱該區域為中國的一部分,否則這個地區是唯一有能力組織出有效抵抗西方殖民野心的區域政體。一旦落入印度帝國手中,孟加拉王國與阿薩姆王國即不復獨立之日。有關不丹與這些昔日王國的久遠關係,旅居不丹的法國學者馮斯娃斯•彭瑪黑(Francoise Pommaret)考察了一些詳細的歷史記載,顯示從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期間,不丹與庫奇•比哈爾王國和阿薩姆王國之間存在著貿易往來 。
不丹還與東邊的達旺(Tawang)以及今天隸屬於印度阿魯納恰爾邦的鄰近地區 有直接往來。不丹與尼泊爾、拉達克(Ladakh)等地也存在著貿易、文化與宗教的聯繫,儘管這些王國位於西邊的一段距離之外,並未直接與不丹接壤。這些鄰近關係因相近的宗教傳承而提供刺激作用,例如最著名的竹巴噶舉 嘿密寺(Hemis)即位於拉達克。目前拉達克為印度查謨和喀什米爾邦(Jammu and Kashmir state)的一部分。
上述事實顯示出,不丹地區自古以來, 在十七世紀成為獨特政體的前後,就已經與周圍的「外國」土地與人民,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以及宗教等方面具有實質的互動。
鄰國對不丹的理解以及對於國際關係的影響
夏尊昂旺•南嘉於西元一六一六年由西藏惹龍寺(Ralung)抵達不丹西部,隨後創建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竹域」,當時鮮為人知的不丹地區似乎被誤認為是西藏的附屬地,特別是南方鄰國這麼認為。前文描述,在這種情況下不丹直到一八六O年仍受西藏影響,並且到了一九四O年代中期為止,不丹名義上仍向西藏朝貢(Savada, 1993)。若因為夏尊來自於西藏而將不丹視為西藏藩屬,這種觀點並不完全正確。因為他的主要外交政策目標,就是斷絕或避免受西藏所影響,特別是在政治、社會與文化方面。在他的統治期間,他盡一切努力使不丹與西藏截然不同。他改變了宗教儀式、服飾以及宮廷禮儀。甚至在口語方面採用宗喀語(Dzongkha),以盡量縮小與藏語的語言相似性。夏尊所作的一切,強化他所創建的王國具有獨立地位,避免給人的印象是,他的國家是西藏的延伸。時至今日,現今國家領導人依然在內政與外交兩方面,繼續深化這項政策。這似乎也是至少到目前為止,不丹領導人依然儘可能優先維持每項夏尊傳統的原因。別無選擇地,不丹無法在廿一世紀中,輕易將現代化發展與外來影響拒於門外,只能堅守傳統來抵禦國際浪潮。我意識到第四任國王陛下晉美•桑格•旺楚克多次提出這個進路,他分析並解釋夏尊政策對於推動不丹主權與獨立的成功之道。
不丹創立者:夏尊昂旺.南嘉(1594~1651)
昂旺.南嘉(Ngawang Namgyal)於一五九四年出生於西藏竹江秋寺附近的嘎東寺(Gardong)。他的父親滇佩.尼瑪(Tenpai Nyima,1567~1619)是米龐.確嘉(Mipham Chhogyal,1543~1606)之子,為竹巴噶舉主寺惹龍寺的第十七代法嗣住持。昂旺.南嘉的母親為索南.帕姬.布蕊(Sonam Palgyi Buthrid),是拉薩領主之女。她曾與藏德悉(Tsang Desid;或稱藏巴汗,為後藏領主,其領地為西藏與不丹毗臨的主要地區)滇松.旺波(Tensung Wangpo)共結連理,育有一女。兩人離異後,索南.帕姬.布蕊改嫁滇佩.尼瑪。昂旺.南嘉出生後,認證為竹巴傳承大學者與尊聖者貝瑪.嘎波的轉世(Pema Karpo, 1527~1592)。然而另一位帕桑.旺波(Pagsam Wangpo),同時也被認證為貝瑪.嘎波的轉世,並得到最後一任藏巴汗噶瑪.丹迥.旺波(Karma Tenchong Wangpo,統治期:1622~1642年)的承認。
從昂旺.南嘉幼年開始,米龐.確嘉即對孫子的前途寄予厚望,他親自訓練孫子,望其成為竹巴法王。訓練內容還包括前往藏中與藏南游歷,連當地的桑昂寺(Sang-nga-chholing)都試圖調解兩位轉世者之間的競爭,但收效甚微。昂旺.南嘉在祖父於一六○六年辭世之後,入主惹龍寺,成為第十八代竹巴主寺住持 。然而十年之後,昂旺.南嘉自認離開西藏為佳,避免繼續與帕桑.旺波競爭,長期的敵對狀態不利於竹巴傳承的統一。情勢既然如此,他立時接受不丹竹巴僧人的邀約,旅行穿越林希(Lingshi),並於當地得到不丹竹巴高僧的熱情接待 。在不丹竹巴僧眾的既有基礎上,昂旺.南嘉輕易受推舉為政教領袖,即將由他與追隨者建立並擴展,結合了宗教與寺廟的不丹政治實體。
西藏攻打夏尊法王
隨著夏尊昂旺.南嘉進入不丹之後,蒙古政權所支持的西藏軍隊分別於西元一六一七年、一六二九年、一六三一年以及一六三九年先後入侵不丹,但這些侵略行動皆未能削弱夏尊的勢力。不丹與西藏傳統上愛恨交加的關係,始於昂旺.南嘉抵達不丹後,即擁有無數追隨群眾。這些人大部分定居於夏區(Sha) 、旺區(廷布)、帕羅地區等地,稱之為昂洛人(Ngalong) 。
一六四二年到一六四三年期間,蒙藏聯軍為了追擊寧瑪派僧眾而入侵不丹,當時寧瑪派的追隨者為避免落入強勢統治的格魯派(Gelugpa)迫害者手中,而四處逃亡於不丹、錫金與尼泊爾。一六三○年代,蒙古人控制西藏,並建立格魯巴政權 。昂旺.南嘉的不丹政敵慫恿蒙古人侵略不丹。然而,蒙古人「很輕易地就被擊潰於南不丹的潮濕低地之中。」(Savada, p. 256-7)
西元一六四四年到一六四五年間,藏巴汗囊措.歐(Nangso Ao)為了征討不丹,集結藏人、蒙古人以及霍康家族(Hor)的族人,組織了一支史無前例的龐大兵團。夏尊的首席大臣認為不丹無法力抗這支已進入國境,且正朝向普納卡而來的大軍。他們主張先與藏人達成共識與和解,也許較為妥善。夏尊對此建議充耳不聞,反而規劃迎戰策略以抵抗西藏威嚇。故事的發展是,儘管夏尊僅在普納卡佈署少數兵力,卻設法讓藏人誤信他編列大軍迎戰。他命令少量部隊步行穿越宗堡大門,看似正要出行應戰。這些士兵隨後返回宗堡後方,躲在藏軍探哨眼力未及之處,從宗堡後門進入,然後再度行列步出前方大門。這個善巧戰略也包括,西藏大軍從紀立岡(Jiligang)前往普納卡的路途中,看見不丹軍人搬運成堆的米糧及其他物資。從宗堡傳出嘹亮的號角吹奏聲,整個景象讓藏人以為,將有大軍從宗堡湧出,敵軍將士現正摩拳擦掌準備應戰。再者,藏人處於不利的戰略位置:山腰與斜坡朝往普納卡的方向傾斜,正巧因秋葉掉落而陡滑。這使得有秩序的部隊行軍變得困難。士兵們的陣形最終被隨後發生的一團混亂給破壞殆盡,火燒濃煙突然竄入營帳之中,而他們的主帥竟已逃往帕羅。總之,夏尊的戰術運用以及令藏人震驚的「霉運」,漂亮的消滅了考驗新政權的嚴峻軍事威脅。
在夏尊與藏巴汗的衝突當中,藏人總是重複提及竹巴傳承的珍貴聖物。當昂旺.南嘉離開西藏時,帶走了聖物「壤烱.卡薩帕尼」(Rangjung Kharsapani)。這個聖物是一尊觀世音菩薩像(不丹文稱為「千瑞吉」Chenrezig),據說在貝瑪.嘎波的脊椎骨中自然形成(即壤烱,rangjung),而在他圓寂後為人所發現。昂旺.南嘉的對手發現他將此物佔為己有,後藏當局下令發兵奪回聖物。當兩方爭論達到高潮,據說昂旺.南嘉從普納卡宗堡穿越河流,欲前去與藏人對質。他假裝取出聖骨,然後對著藏人的方向大喊:「這就是你們在這裡與我作戰的原因吧!」他出示聖骨並揮舞著。當然真正的聖骨太小,尤其在過河的那當頭難以看清楚,因此任何一個在場的見證者都只能說,他們看到昂旺.南嘉弟子們經常都看得到的收藏聖骨的傳統寶盒。昂旺.南嘉將盒子裡的東西丟入普納卡河中,然後再度對著已無心再戰的藏軍喊話。
「現在你們已經沒有理由再繼續留在不丹了。滾回去!」這樣似乎就結束了普納卡之役的對峙。今天這個聖骨依舊保存在普納卡宗的宮殿中,作為國家一級宗教珍品而妥善保存 。每逢年度普納卡佛法節慶期間,就會大肆慶祝這個歷史事件。
一六四七年,西藏人捲土重來,派遣入侵部隊,試圖奪取對不丹的控制權。他們因無法戰勝不丹人,而再度挫敗。藏人與蒙古人未能從歷史中習得教訓,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入侵不丹。來自北方的軍隊慣於在中亞結凍的廣闊曠野間作戰,即便已與不丹人有過作戰經驗且又是驍勇善戰的將士,他們卻無法在不丹繁茂溫暖的森林山谷與丘陵間對抗不丹人。當地軼聞傳誦著,不丹人誘使藏蒙軍隊進入茂密的杜鵑花叢裡,這些北方軍人的一頭不羈長髮牢牢的被花叢纏住。當他們的行動受限或甚至無法動彈時,下場就是遭不丹人俘虜或者補上一劍。不丹人自豪之處,就在於十七世紀昂旺.南嘉來到不丹以後,一直到十八世紀初葉這段期間,一再擊潰並驅趕藏人與蒙古人 。這與成吉斯汗大軍縱橫中亞與歐洲的蒙古勝利形成鮮明對比。
第一篇 不丹崛起為政治實體
與近鄰的歷史關係
不丹的國際關係總是受制於其作為內陸國家所處的地緣政治位置而決定。西藏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綿延王國北疆長達四七o公里之遠。不丹的南部、西南部與東部,分別由印度的錫金、西孟加拉邦、阿薩姆邦與阿魯納恰爾邦所環繞,長達六o五公里。居住於國境交界處的這些人民,也對國家的民族組成有所影響。
自十七世紀夏尊昂旺•南嘉(一五九四-一六五一)創立所謂「政治的」不丹之後,不丹鄰國也相繼發生內政與外交上政治地位的重大改變。一直到一九五O年代早期,不丹人仍將西藏視為獨立政體...
作者序
本書為一般讀者所撰寫,以便了解不丹,並認識該國取得主權與獨立的奮鬥過程,以及蛻變為現代化民主國家的重要經驗。書中採用一些用語及情境,有助於也許並不熟悉不丹的讀者能有更佳理解。
談論不丹王國,有必要像討論其他國家那般先深入其背景,了解國家地緣政治的形勢,以及文化與宗教環境,以便充分理解國家事務。自二○○八年開始,據說不丹成為「熱門旅遊景點」。這絕對與之前的狀況截然不同。世人對於不丹的認識可說是粗略居多。時間稍微往前回溯,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帕羅本洛(Paro Penlop)南嘉.旺楚克(H.R.H Namgyal Wangchuck)王子殿下率領不丹代表團,參加在美國舉行的聯合國大會時,一位西方外交官驚訝地歡迎王子殿下:「我不知道有像您這樣長相的非洲人!」
這位糊塗的外交官,只因為看到聯合國大會依英文字母順序,將不丹代表團的席位安排在貝南、蒲隆地、布吉納.法索,以及博茨瓦納等非洲國家之間,就以為不丹也地處於非洲。一九八○年到一九八四年,我出任不丹常駐聯合國代表的第一個任期間,一位美國人問我:「這是那個輸出丁烷氣(butane)的國家嗎?」
還有一些天真的問題,諸如:「它不是印度的一部分嗎?」,或者「它前不久不還是印度的一部分嗎?」、「以前有不同的名稱嗎?」、「它什麼時候獨立的?」
即使到了二○一二年,由於較多的傳媒交流,可能不再遍存上述對不丹的一無所知,但我認為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著不甚了解的程度,只比道聽塗說好一點罷了。例如一九九八年到二○○一年期間,我為了設立不丹常駐聯合國使團辦事處,而在紐約試圖置產時,房地產交易遭到紐約市議會以人權理由駁回。多位紐約市市議員竟將不丹誤認為緬甸。
在一些國際機場裡,行程也經常受到航空公司櫃台所延誤。他們經常找不到不丹航空公司代碼,得要透過同事或主管另行查詢。上世紀的最後幾年間,我特別意識到這個重複出現於國際差旅中的插曲。每當登機人員稍有遲疑,我立刻簡單地提醒:「不丹的代號是BTN。」對方必定會瞬間露出鬆一口氣的笑容。現在,標示國碼的新型不丹護照,對旅客與航空公司員工而言皆方便許多。
上列簡單陳述只是想要表明,一般人對於不丹所知甚少。再者,正當其他國家正為自身問題以及經濟不景氣、社會與政治危機忙得焦頭爛額之餘,也沒什麼重大理由該為不丹這樣的小國傷神。不丹以極少量的發展中經濟隱身於喜瑪拉雅山麓間,也只有與之毗鄰的國家會對它有興趣。強大鄰國看中的無非也只是自身的國防安全、政治或經濟考量,而非不丹本身的利益。
喜瑪拉雅山脈東部的地理隔離,以及其他國家對之缺乏興趣,造成「龍之王國」受到漠視,這也是可以理解的處境。不過另一方面,直到不久之前「偏遠」這個字眼依然適用於不丹,因為國家尚未準備好處理國際關係與外交優勢。就此而論,包括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跨國黑心企業的剝削,以及強權國家的安全利益,都將是當前以及未來不丹領導人不能再忽略的課題。經濟合作必須確保對等互惠,收益應回饋給資源與利益長期受剝削的窮國人民。毫無限制的自由化、外商直接投資提案(FDI)所造成的後果,亦須審慎評估,以確認人民與經濟的長短期衝擊。時至今日,不丹依然對於擴大經濟與外交關係有所抗拒,除非能以自己的方式,保護國家免於受到不當剝削。基於這樣的戒慎恐懼,儘管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大量前置作業都已完成,但首任民選總理吉美.廷禮(Jigme Y. Thinley;任期2008-2013)仍有所遲疑。
為便於讀者閱讀,我將文稿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涉及不丹王國的興起,以及領導人為維繫國家主權與獨立所作出的努力。換言之,亦即「何謂與不丹相關的所有背景?」然而我要澄清的是,這部分不應視之為國家的完整歷史,讀者可以就此主題找到更詳盡的文獻資料。第二部分將涉及,套句紐約時報湯瑪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的術語,將討論在現今日益「抹平」的世界中,不丹所面對的迫切問題 。第三部分則試圖一瞥王國的未來,以及世界各國領導人所能採納的可能性政策選項。
我個人出生於不丹,並從一九六九年到二○○三年期間任職於王室政府,我覺得自己有資格書寫不丹與不丹生活。自不丹前三任世襲國王統治以來,家父達紹(Dasho)朱倫達.巴哈杜爾.普拉罕,遺留下逾半個世紀(自一九一○年或更早期開始,直到一九七一年為止),戮力效忠國王與國家的家族遺產。他也持續效命於南不丹噶倫堡(Kalimpong)不丹宮(Bhutan House)的世家顯貴,該地始於噶箕烏金.多杰、貢津拉賈索南.透給.多杰,以及總理吉美.多杰(Jigme Dorji),也就是皇太后阿熙凱桑.雀登.旺楚克陛下─第四世國王吉美.辛格.旺楚克的母后,所屬的多杰家族。家父的工作與事業,包括我自己在內,都與不丹廿世紀發展至今的歷史,盤根錯節地交織在一起。
一九五○年代末期,幾乎每年寒假,當國王吉美.多杰.旺楚克陛下前往南不丹視察國務,並於菲布索(Phipsoo)、瑪納斯(Manas),以及卡拉帕尼(Kalapani)等地盡享狩獵消遣時,在南部負責安排部署,並使王室行程圓滿完成的最高層不丹官員,正是家父。我也曾出現在這些王室「冬令營」的場景之中,而且自早年開始,就有特別機會與殊榮晉見國王、王室成員與政府高階官員。我亦經常陪同父親前往不丹宮,也就是多杰家族位於印度西孟加拉邦噶倫堡的領地。在當地以及南不丹與加爾各答等地,有幸見到拉賈(Raja) 索南.透給.多杰、拉妮(Rani)雀瑩.多杰(Chhoying Dorji),阿熙凱桑.雀登陛下、總理吉美.多杰,以及多杰家族的其他成員。這樣的背景使我得以熟識達官顯要,並接觸到王室文化與政府運作的第一手資料。隨著時間推移,激發我對不丹王國的歷史、政治、社會、語言,以及宗教等各面向產生深入鑽研的興趣。這些文稿即為此興趣之成果,以及我的不丹宦海生涯。
翁姆.普拉罕 寫於不丹廷布
前言
「雷龍之吼」為本書的適切標題。本國的不丹語稱為「竹域」(Drukyul),「竹」(Druk)指雷龍,「域」(yul)指國家,後文將對此有更詳盡的解釋。雷龍之「吼」是指:在不丹的歷史進程中,每遇有需要捍衛主權與獨立之時,便以此反應來回應外界。副標題:「喜瑪拉雅王國不丹的歷史、政治與外交新貌」,係筆者多年來透過研究、經驗、觀察與記錄而逐漸形成的見解。顯然地,這些見解可能與其他人所關注的不丹有所不同,但有些則在更大程度上趨近於相同意見。這些見解的異同,實際上,隨著個人動機或情勢判斷而定,希望讀者能考慮到這樣的基本事實。
自從一九六一年不丹決定興建國內首條公路之後,記者與作家就不再提及不丹統治者所執行的「自我孤立政策」。自我孤立政策的概念確實普存於一九六○年代,有關於不丹的論述之中。它理想化了一種政策與戰略,彷彿輕點魔法棒,不丹就能避開外來影響與支配。這似乎也成為喜瑪拉雅王國之所以遠離外來侵略者,而保有主權與獨立的理由,避免像英國殖民帝國佔領印度次大陸那般將近兩百年的時間。
「自我孤立政策」也是一種巧妙的方式,用以描述不丹如何從一個僅靠步行、騎乘馬匹或氂牛,而進入印度、尼泊爾、英國與西藏地區的國家所歷經的轉型過渡。這之後,汽機車通行國境,今日則透過噴射機與世界相連。甚至是不丹官員,連我自己也毫無例外地,在過去卅五年的工作期間,偏好甚且開始相信起這個已在許多國際聲明中頻繁使用的廣泛概念。即使早在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不丹就已經加入聯合國。實際情況是,不丹第二任國王吉美.旺楚克甚至親自前往英屬印度,欲開放不丹以謀求國家發展與基礎公共建設等援助。這意味著他已意識到,國家必須向區域與世界開放,使不丹人也能經歷到與時俱進。然而,當時印度的英國當局似乎看不出來,將資源挹注在這個山中的蕞爾小國,對他們有何益處。英國未曾留意到這個訴求,如果當時他們正視不丹所求,不丹的現代化進程將提前於一九六一年展開。遲至第三任國王吉美.多杰.旺楚克統治期間,印度獨立政府認為有必要藉由開通公路與通訊設備,開放喜瑪拉雅區域的這個區塊。他們幫助鄰國發展並贏得邦誼的同時,主要也在保護自身安全與利益,以對峙北方的中國,並保有他們在這個戰略區域的影響力。
因此,若說不丹統治者遵循「孤立政策」,實際上既錯誤亦與不丹當前對外立場不符。地處內陸又加上經濟不發達,不丹一直仰賴鄰國維生─物資,以及教育、宗教、文化、勞動力與社會整體發展等各方面皆是如此,無論是否發展公路建設。雖然書面紀錄 在喜瑪拉雅地區並不普遍,我們也只得一瞥過往,證明不丹人是善於交際的民族,如同為了貿易、宗教知識與教育,而遊歷於西藏、阿薩姆、孟加拉、尼泊爾、拉達克與門巴等東部各地區的人民一般。不丹人民並不因對外緊閉門戶而天真,他們安頓於山居的幽暗深處「燦爛而遺世獨立」。
數個世紀以來,構成今日不丹社會的根源,係來自於西藏南部的部分地區。即使記載寥寥無幾,但如同不丹與西藏史料所述說的那般,揭示今日不丹過去曾是西藏宗教人士與政治流亡者的避難所 。尚有例子顯示,尼泊爾尼瓦爾族(Newar)的能工巧匠也是不丹國家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另有一些來自於印度次大陸不同地區的印度人,他們與不丹人不斷交流,甚而在不丹定居。當然,這些早期移民,特別是在不丹中部,已經很難與不丹原有居民有所區別。現今不丹人口由多種族與不同宗教群體所組成。連我在不丹南部所遇到一些印度阿蒂瓦西斯(Adivasis)的原住民部落,也已經變成不丹公民時,就更進一步凸顯這種情況。
綜觀歷史可以得知,不丹境內特別是西部與南部地區,分別為西藏與印度次大陸移民的定居點。從極少量的歷史資料可知,不丹現存的夏丘人(Sharchhop)、南邊零星的阿蒂瓦西斯人,以及彭措林地區的塔巴人(Taba damteps)和都塔人(Tota)也許是目前不丹僅存最古老的原住民族群。十七世紀時,不丹的創建者夏尊(Zhabdrung) 昂旺.南嘉(Ngawang Namgyal),以及承襲其政治傳統所建立的歷屆政府,將所有居民以及數世紀以來的國家移民整合為統一的政治實體。夏尊昂旺.南嘉公認為不丹的政教創始人。
本書為一般讀者所撰寫,以便了解不丹,並認識該國取得主權與獨立的奮鬥過程,以及蛻變為現代化民主國家的重要經驗。書中採用一些用語及情境,有助於也許並不熟悉不丹的讀者能有更佳理解。
談論不丹王國,有必要像討論其他國家那般先深入其背景,了解國家地緣政治的形勢,以及文化與宗教環境,以便充分理解國家事務。自二○○八年開始,據說不丹成為「熱門旅遊景點」。這絕對與之前的狀況截然不同。世人對於不丹的認識可說是粗略居多。時間稍微往前回溯,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帕羅本洛(Paro Penlop)南嘉.旺楚克(H.R.H Namgyal Wangchuck...
目錄
推薦序:創造幸福的歷史 地球禪者洪啟嵩
作者序
介紹
第一篇 不丹崛起為政治實體
與鄰近國家的歷史關係
鄰國對不丹的認知及其對國際關係的影響
鄰國對不丹的慣用指稱
不丹人與鄰國人民之間的傳統遷移
宗教與國際關係:他者的經驗──不丹並非特例
佛教與早期藏王
不丹的創立者──夏尊昂旺‧南嘉(1594~1651)
西藏攻打夏尊法王
夏尊與區域內其他政權建立往來關係
藏人調解失利,竹巴大軍攻下東不丹地區
早期的基督教傳教士:與不丹開國者的歷史性吉祥相遇
夏尊未確立繼承人
夏尊所建立的統治體系
代理攝政王:迦色•昂旺•滇津•壤紀(1638-1696)
尼中戰爭與尼英戰爭對不丹的衝擊
吉美•南嘉(1825~1881):國家領導者的出現與崛起
吉美•南嘉的崛起
國家內戰以及吉美•南嘉崛起成為通薩本洛
面臨大英帝國對印度次大陸的殖民野心,干預庫奇•比哈爾王國
喜瑪拉雅國家無法團結一致
不丹內戰期間,英國展開併吞行動並派遣外交使團
第一任國王:烏金•旺楚克(統治期:1907~1926)
噶箕烏金•多杰:不丹的外國事務顧問與外交官
南不丹納入管理版圖
烏金•旺楚克對於西藏和平的貢獻
不丹君主政體的建立
烏金•旺楚克就任為不丹的第一任國王
第二任國王:吉美•旺楚克國王(統治期:1926~1952)
協助英國戰爭
印度獨立與一九四九年協議
現代不丹之父(第三任國王):國王吉美•多杰•旺楚克(統治期:1952~1972)
鄰國對不丹主權或宗主權的不實聲明
區域政治發展以及印不關係上場
1964~1965年間的政治動盪:國王承擔全部責任
政治立場傾向印度並實施國家發展計畫
外在影響促成民主政治改革
國際組織的會員身份
承認孟加拉人民共和國的獨立
第四任國王吉美•辛格•旺楚克:建立廿一世紀的民主王國
王子誕生:南不丹的混搭慶祝活動
遞嬗中的不丹場景
與科威特的外交關係以及試圖與阿拉伯人的經濟合作
與泰國以及其他東盟國家的關係
不丹境內的印度武裝份子
政治改革
與印度關係的演進
與西藏人的關係
不丹國際人格的發展
軍隊的角色
管理外交事務以以增進財源收入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
不丹與獨立印度的關係(1947~2007)
不丹與歐盟以及其他國家的關係
第二篇 企圖整合不丹族群
不丹鄰國的衝擊
夏丘族人
南不丹與其政治事務
強化種族融合之政策
用意良善之政策招致不合理的批判
政策執行中失卻人心的官僚作風
引發不合理的恐懼
鄰國錫金的政治活動--不適用於不丹
大尼泊爾地區的威脅
洛東金列•多杰的異議政見—與南不丹族群運動毫無關聯
地方民怨轉變為反政府運動
羌崗監獄
避免暴力後果
國會缺乏可靠的情報來源與充分討論
令人遺憾的出埃及記
獲得聲望的行誼
不丹第三任、第四任國王統治期間,優秀不丹官員間的互動
改變心態的必要性
逝者如斯,生生長流…
個人的悲劇
斯卡斯代爾、紐約以及聯合國
回憶錄
第三篇 第五任國王吉美•格薩爾•南嘉•旺楚克
二○○六年十二月十四日意外登基
不丹國家的驕傲
評論陛下的印度國是訪問
王室婚禮
未來的期望
王室家族在民主體制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對各國政府的政策建議
後記
附錄一 早期藏王
附錄二 不丹人口的種族組成
附錄三 不丹歷任德布/德悉(國家最高行政首長)
附錄四 不丹邦交國一覽表
附錄五 不丹重要歷史事件年表
附錄六 參考書目
推薦序:創造幸福的歷史 地球禪者洪啟嵩
作者序
介紹
第一篇 不丹崛起為政治實體
與鄰近國家的歷史關係
鄰國對不丹的認知及其對國際關係的影響
鄰國對不丹的慣用指稱
不丹人與鄰國人民之間的傳統遷移
宗教與國際關係:他者的經驗──不丹並非特例
佛教與早期藏王
不丹的創立者──夏尊昂旺‧南嘉(1594~1651)
西藏攻打夏尊法王
夏尊與區域內其他政權建立往來關係
藏人調解失利,竹巴大軍攻下東不丹地區
早期的基督教傳教士:與不丹開國者的歷史性吉祥相遇
夏尊未確立繼承人
夏尊所建立的統治體系
代理攝政王:迦色•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