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推薦 王愈榮主教/谷寒松神父/張達人醫師/林金月老師
賈培爾神父……詮譯聖女大德蘭的著作,使我們對大德蘭的鉅著有一種概括性的認識,有助於我們默默細讀聖師大德蘭的「天上教誨」。——王愈榮主教
本書以平實的筆觸,詳實介紹聖女大德蘭的心靈思維、靈修理念,並概括性的向讀者陳述大德蘭的著作……對一個想在靈修的道路上,逐步精進的人,這可說是一本相當有份量的靈修指引書籍。——谷寒松神父
如果說大德蘭的所思所言是散落一地的珍珠,那麼賈培爾神父就是撿拾、貫串、編排並加以宣傳發揚、真正識貨的珠寶商。……賈培爾神父……透過不斷詮釋、宣講、傳播,引領大家深入德蘭靈修的精髓,窺其堂奧,進而得以暢飲主耶穌生命的活水,居功厥偉。——林金月
首先,請自問,你渴望被愛嗎?你覺得去愛容易嗎?
男女之間的愛,幾乎都是有條件的,就算父母對子女也很少有人能做到無條件去愛。
大德蘭把困難的事變簡單: 讓我們的靈魂先享受愛的體驗,使我們得到「去愛」的活力,甚至能夠承受因愛而來的痛苦。這是一條通往愛的「捷徑」, 比起單憑自己用力地去愛人要輕鬆容易多了。
兩千年來,「愛與被愛」一直是基督宗教的基礎與理想,大德蘭以她一生的靈修經驗,為我們貢獻了一個成功的典範。然而閱讀她的書籍時,我們往往只有頻頻點頭的份,卻對她的思想要義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賈培爾神父致力於推廣加爾默羅靈修,多年的牧靈經驗讓他看到這個現象,這本書就是為了幫讀者整理德蘭的思想脈絡而寫的。在大德蘭的靈修學校,「愛與被愛」不再是生命中難於掌握的課題。
大德蘭認為,靈修最終極的目標就是成全的愛德,就是將愛發揮到淋漓盡致,她為所有基督徒指出一條生命的宗旨:像耶穌一樣地去愛,能做到這樣就是成全,就是與主合一。
然而沒有人生下來就知道該如何去愛,除非我們先被愛過。默觀就是這樣的一個機會,讓天主愛我們,使我們在天主愛的圍繞中得到「去愛」的活力。透過默觀,靈魂飽享愛的體驗,這滿而溢的愛情渴望流向他人,因此渴望去愛,甚至能夠承受因愛而來的痛苦,因此默觀也是一條路,一條邁向極致愛人的全德之路的「捷徑」,因為是祂愛的力量促使我們有能力去愛人,這比起單憑自己用力地去愛人要輕鬆容易多了,所以大德蘭鼓勵我們修行默觀。
默觀是天主對靈魂主動的愛,因此在修行默觀祈禱時,靈魂所遇到的種種疑惑:如何預備自己以獲得默觀?該怎麼祈求默觀的恩寵?如何面對各種默觀中的神慰?天主給這些神祕經驗的目的是甚麼……,大德蘭也有明確而實際的教導。
賈培爾神父將德蘭的這些思想歸納整理,並佐以聖人的著作,為讀者理出一個思想邏輯,最後用整整一章的篇幅,為我們點出修行默觀祈禱時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點:為了享受神慰的愉悅,靈魂在默觀中刻意迴避對人性耶穌的注視與默想。大德蘭基於自己的靈修經驗,相當清楚這樣的默觀絕不可能達到成全的目標。賈培爾神父在本書中也為讀者整理出聖女對此的教導,以及相應的態度與祈禱方式。
對於渴望了解加爾默羅靈修精神以及行走默觀之路的人,大德蘭的著作是必讀的經典;而為了明瞭聖女的教導重點,這本書能讓我們迅速地掌握核心。透過賈培爾神父的說明,我們也可以看到,大德蘭雖然有很多的神祕經驗,卻是一個腳踏實地,而不是飄浮在空中、令人無法觸及的聖人,因此她所建議的靈修之路也不是遙不可及,如此一來,「愛與被愛」也就不再是生命中難於掌握的課題了。
◎如何雙腳穩穩站立於人世間、心靈如老鷹般凌空飛翔? 這就是聖女大德蘭的靈修學校要教授的課程。
五百年來,大德蘭建立的一種精神,孕育了一批批的靈修生活大師,他們指導慷慨的靈魂,達到與天主親密結合的崇高境界。本書作者賈培爾神父本身便是以《與主密談》這本靈修經典留名的靈修大師,他也是聖女大德蘭靈修研究的權威,他試圖去挑戰其他學者認為無法完成的任務,替大家指出通往大德蘭全德之路的捷徑。
作者簡介:
賈培爾神父Fr. Gabriel of St. Mary Magdalen(1893~1953)
比利時人,1926年到羅馬決心研讀靈修神學,其後在加爾默羅會院內、外,推廣聖女大德蘭及聖十字若望的靈修著作,他不著重神學論述、方法、靈修神學原則等,卻特別看重這些學術訓練給人的啟發,以及靈修生活的心理面向,是廿世紀義大利靈修研究的先驅。1947年創辦Vita Carmelitana雜誌,探索靈修神學很多層面,特別開啟靈修經驗中心理學與神學的對話,由於他的推動,靈修領域成為羅馬德蘭學院(Teresianum)的特色,也成為義大利神學文化中重要的一環。
在去世前一年(1952),賈培爾神父以豐富的加爾默羅靈修和神學知識,整合他所有的教學及牧靈經驗出版了Divine Intimacy(中文譯名為《與主密談》),受到廣大的歡迎。這是以大德蘭靈修觀點為基礎的指導書,引人如何深入默想,進而與主密談,達到神性的親密。
加爾默羅會視他為偉大的靈修推動者,以及教導加爾默羅會諸聖之靈修道理的卓越導師,也有人稱他為靈修生活的大師,甚至著書專門研究賈培爾神父對靈修經驗(心理學與神學間的對話)的看法。
譯者簡介:
加爾默羅聖衣會是一個完全獻身於默觀祈禱的隱修會,祈禱是修會神恩的根源和焦點。加爾默羅會士是一個不斷仰視被釘基督的靈魂,默觀基督為人靈自作犧牲獻於天父,這使她收斂心神在這基督愛情的偉大直觀中。她已經了悟自己靈魂中這個愛情的熱火,渴望相似祂而奉獻自我。在隱修生活中,對會士們而言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祈禱和愛。在這裡,祈禱如同呼吸,整個生命在靜默中,在欽崇朝拜中,在與神心心相印中度過。
一九五四年,加爾默羅會來台建立會院,目前有二座女隱修院,分別在新竹芎林和台北深坑。一九八一年,加爾默羅男會士開始於新竹建立會院,現今除新竹母院外,增設台北泰山及新加坡會院。
章節試閱
《聖女大德蘭的靈修學校》書摘
凡談論神祕學的書,無不大量引用聖女大德蘭的著作,她的書幾乎譯成所有的歐洲語言。在基督徒靈修的範圍內,這位祈禱生活大師的著作,在虔誠靈魂者心中換的是何等的熱心!的確,很難找到另一位女作家和她一般,知道如何揉合深度的教理和廣泛的經驗,以母親口吻的話語表達出來。
她能如此單純、如此親切地教導她的女兒們,她能牽著她們的手,指出她們該做的是什麼。雖然她在我們面前展現崇高的視野,指示英豪的理想,她卻知道如何守護我們,在奔向這些崇高的極峰時,不斷保有信賴和謙虛。凡熟悉聖女大德蘭著作的人,會將她視為迷人的女士。
聖女大德蘭的學生很快就會察覺,她經常出現的離題旁論,有如散布的貴重珍珠,病不阻礙思路的進展。差句結束,聖女巧妙地言歸正傳,續談彷彿失去的主題。即使經過冗長的中段,又沒時間回頭再看一遍她所寫下的,她仍隨即續論前題,以更新的活力探索其深奧處。這種兼容萬般變化的美妙結合,唯一合適的解釋是:此乃德蘭的生命。她道出了他的感受、她的生活。她的書不只是深思細想的結果,也是她生命的果實。耶穌德蘭的著作是她靈魂的畫像,字裡行間震顫著一顆偉大心靈的跳動,絕對地捨棄於唯一的一件事:即全力去愛天主。這些著作具有深度的邏輯,因為它們反映出她生命的邏輯。
用愛的棋子,包圍愛的國王
聖女大德蘭以基督徒生活本身做為開始,指示導向默觀的道路。談論與天主的親密友誼之前,她先提出來三個德行,如果完善地加以修持必會使靈魂超脫整個世界和她自己,即:非常細心的姐妹之愛、超脫一切受造物、深度的謙虛。以愛主之情來修持,這些會引導靈魂達到真正「心靈的赤裸」。
然而,要求這麼絕對的棄絕,豈不是過於誇張嗎?大德蘭才不這樣想。「我所說的一切,妳們不要以為太多,如人們所說,我才擺設好(下棋的)遊戲。」西洋棋盤!多麼奇特的話語!聖女用來教導加爾默羅會隱修女!修女們會很驚奇地聽她說到遊戲,甚至連大德蘭也是這樣認為:「我所提的遊戲,不但我們會院中沒有這玩意兒,我們也不該有。由此可見,天主所給妳們的姆姆,她甚至連這種虛榮的玩意兒也知道。」雖然如此,她仍教導我們善用下棋的戰術;她會講解如何下「攻王棋」和「圍擒」愛的國王。「圍擒」我們的主, 意思無非就是勉強祂惠賜默觀的恩寵。那麼,我們不是藉著普通的德行達到這個目的的;這些德行必須以更高的等級來修行,「我的女兒們,妳們會說為什麼我要對妳們談論德行呢? ……我說,如果妳們求問的是默想,我已經對妳們談過了,也勸導大家修行默想……然而,女兒們,默觀是另一回事。」達到默觀,或者,如大德蘭以打趣的口吻說的「圍擒」人心的國王,我們必須絕對地交付自己。「除非人完全給出自己,否則這個國王不會給出祂自己。」
風暴中建城堡
雖說《全德之路》是會母聖女大德蘭在靈修教育上的一部寶貴名著,但仍有待續集。因為這本書還不夠寫出靈魂的默觀理想,教導人走上與天主親密結合的道路。那些已被天主帶上神祕默觀之路的人需要指導和幫助,使之能從這神性的恩寵中獲得更多的益處,同時能對抗可能的錯誤幻覺。
聖女德蘭是靈修大師,她能善盡此一任務。至於幾乎和《全德之路》同時撰寫的《自傳》,聖女確實有著某種程度上的滿意,因為她在那本書中解釋了不同層次的神祕祈禱,並且在她的解釋中加上豐富的實際勸告。然而那是一本自傳性的書,在她有生之年不能給女兒們傳閱。總之,為了這一切理由,許多已被提拔到神祕之路的女兒們,熱切盼望特別為指導她們而寫的靈修書。
除了德蘭姆姆,沒有人更能勝任此責,因為在祈禱的道路上,她有很豐富的經驗,於是她的神師貝拉思克神父(Dr. Velásquez)命令她開始這個工作。這個命令致富了教會的文學,鑲上一顆光輝的無價寶石。
當聖女大德蘭寫《靈心城堡》時,她已經六十二歲,在各方面已臻成熟之境。十三年前,她已寫了第一版本的《全德之路》,五年前㉒,她被提拔達到圓滿的神祕生活,她從經驗中得知神婚的境界。同時,她得到了多少親密信任她的靈魂!她以母親般的勸告,以溫柔的手,引導過多少人歸向至高的全德!現在,她被女兒們── 即一群特選的蒙恩靈魂──環繞著,她培育且教育她們。這些人期待著會母完成她教誨的著作,為此,天主親自預備了聖女大德蘭。一五七七年,至聖聖三節,在托利多(Toledo)隱院的斗室內,基於服從,聖女開始動筆描述她《靈心城堡》內的住所。
聖女在該院已居住了一年,這是因為總會長魯柏(Rubeo)神父的幽居命令。革新修會正處於風暴之中。長久以來,總會長疼愛大德蘭,常稱呼她為「我的女兒」, 現在,由於不正確的訊息,他轉變為以憤怒和嚴厲相待。大德蘭非常心痛,然而這還只是磨難的開端而已,不久風暴就要全面展開,革新修會將在最危險的處境中。可憐的會母,她是多麼的憂苦!
正在此時, 聖女大德蘭興建她的《靈心城堡》, 於同年的十一月, 她在亞味拉(Avila)完成這部著作。四天之後,擔任該城降生隱院聽告司鐸的十字若望會士,被人用暴力拘捕,關進托利多緩規加爾默羅會院的陰暗牢房中。
雖然處於這樣的劇變中,本書的筆調卻出奇地平安寧靜!沒有任何人世變遷能擊碎基督的真淨配!她能受苦,能死亡,但絕不會被粉碎!她全神貫注於指導靈魂達到聖德極境的理想,好似沒有發生什麼事,晴空萬里、寧靜、平安;她揮毫追蹤與天主結合的道路。她所居住的內心深處,再沒有任何事能擾亂她的平安。這樣的一位靈修大師,誰能不特別對她信任有加呢?
《聖女大德蘭的靈修學校》書摘
凡談論神祕學的書,無不大量引用聖女大德蘭的著作,她的書幾乎譯成所有的歐洲語言。在基督徒靈修的範圍內,這位祈禱生活大師的著作,在虔誠靈魂者心中換的是何等的熱心!的確,很難找到另一位女作家和她一般,知道如何揉合深度的教理和廣泛的經驗,以母親口吻的話語表達出來。
她能如此單純、如此親切地教導她的女兒們,她能牽著她們的手,指出她們該做的是什麼。雖然她在我們面前展現崇高的視野,指示英豪的理想,她卻知道如何守護我們,在奔向這些崇高的極峰時,不斷保有信賴和謙虛。凡熟悉聖女...
推薦序
捨棄自我之心理動態觀
天主教仁慈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張達人醫師
本書描繪的大德蘭靈修,首在大德蘭不斷強調,希望加爾默羅會的隱修院修女,要盡一切努力,追求與天主「結合」,真正經驗天主與我內在生命的契合,可見大德蘭多麼渴望會院姐妹們能與其共同分享,這份在人世間即能擁有的天主的恩寵與喜樂。而這與天主合一的旅程,就是學習默觀的過程。要培養默觀的祈禱,大德蘭最著重的是捨棄自我,死於自我,如此才能讓天主的生命進入人的靈魂中。但捨棄自我的涵義為何?我們都瞭解,在生理上自我棄絕,就是節制自己尋求肉體感官上的滿足,甚至嚴格的自我限制,如古代沙漠教父般的作為。但在心理上的捨棄自我,尤其人際上的放下或死於自我是怎樣的作法?它和生理上節制有何不同?生理上的捨棄自我,我們可以避開使我陷於誘惑的外物,但人際心理上的捨棄自我,是避開或壓抑對他人的情緒就能死於自我嗎?或是愈壓抑情緒反而愈難放下自我?
精神分析之父——佛洛依德(Freud)認為,人的心理結構有意識與潛意識,當人面對外界刺激產生心理或情緒上的痛,若無法消化,則其會從意識壓抑到潛意識,例如早期與父母以及往後在學校、社會上與他人的關係。在闡明人際互動上壓抑情緒的過程前,我們先談談何謂「情緒」?情緒覺察又是怎樣的經驗?
情緒有如皮膚毛細孔,可察覺外界刺激給予的任何體感,這些體感傳到大腦後,才能綜合出對外界感受;情緒亦有如眼睛瞳孔,任何外界形象,透過瞳孔進入眼底,傳導至後腦部才能形成影像。因此有如毛細孔或瞳孔功能的情緒,感覺外界最初傳來的任何訊息,經大腦完整消化後才能賦予這些感覺意義;但當初傳送的原始情緒,若尚未經大腦完全接收後就立即理智判斷,則會失去原先完整的味道,而影響對外界現實的瞭解。因此情緒無所謂好壞,它只是如毛細孔或瞳孔般,真實反應人心理赤裸裸的感覺;而情緒的覺察就是不讓其被理智壓抑至潛意識,卻能被完整的意識到。
關於在人際心理上捨棄自我,大家習於認為,「我沒去想」就是棄絕,其實這種便於行事的壓抑,是逃避的作法,只是常美其名為「放下」自我。但天主很清楚其中的道理,聖十字若望主張:「除非經過黑夜」的歷練,是無法經驗與天主的結合,也就無法進入 「默觀」的祈禱。若避免壓抑心理的情緒,那要如何面對與處理被激起的情緒呢?大德蘭說的很好:「在默觀前的自我準備中,最重要是謙虛」。謙虛的面對自己的情緒或感覺,就是尊重與包容內心被外界激起的情緒,讓其「原貌」懸浮於心中,不輕易的判斷或否認它,就如聖母瑪利亞獲悉其要未婚受孕的困惑心情,堅忍的等待。這種將激起的情緒懸浮於心中,而不以「自我」中心的妄加判斷或魯莽處理,就是「捨棄、放下」自我,其需要相當大的勇氣與毅力。覺察就是富有勇氣的接收與認識這些不知(unknown)的感覺或情緒,避免在不自覺中壓抑到已無法意識的潛意識中。這過程要忍耐多久?有何意義?天主如何看待?如此煎熬等待就是「十字架上的黑夜」?
但天主的奧祕就在這其中逐漸展開,當人在黑夜中受苦,愈謙下承認自己的無力與無能,去忍受「自我中心的催迫」,並深切渴望天主能賦予力量時,天主的恩寵將會於隱晦中降臨。祂有神祕的色彩,因其不是外顯的特異經驗,祂是謙遜的,有如春天呢喃的安謐。這種神飄然於心中的體會,令當事者深刻體驗到天主的愛,且強烈認識祂是被給予的,就如大德蘭要我們好好準備自己:恩寵是強求不來的,反而愈是強求,愈是自我作祟,天主愈不會來敲門,好似吊詭(paradox)的現象。所以我們就是將自己準備好;天主沒來,不是祂不願意,可能是我們還沒準備好,或是天主還希望我們再受些考驗…,如此的信念,才能進入與天主關係的良性循環,默觀的祈禱也才能更加的深入。
無論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死於自我,等待天主生命的灌入,這段經由十字架上的黑夜而臣服於天主全能的歷程,是種「超越的」(Transcendent)過程,它需要勇氣與堅忍。總之,我們面對人際所激起的心理情緒反應,如何溫柔且開放的接受它,雖然它必定是難忍的;我們怎樣常懷著如聖母般的心情,勿「自我中心」的妄加判斷,且謙虛等待,同時願意多聽聽別人或專家、神師的意見,終有一天必定且絕對會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天主將碰觸你那渴望的心,讓你終生難以忘懷,這時再多的解釋或闡明默觀祈禱似乎都是多餘的!
捨棄自我之心理動態觀
天主教仁慈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張達人醫師
本書描繪的大德蘭靈修,首在大德蘭不斷強調,希望加爾默羅會的隱修院修女,要盡一切努力,追求與天主「結合」,真正經驗天主與我內在生命的契合,可見大德蘭多麼渴望會院姐妹們能與其共同分享,這份在人世間即能擁有的天主的恩寵與喜樂。而這與天主合一的旅程,就是學習默觀的過程。要培養默觀的祈禱,大德蘭最著重的是捨棄自我,死於自我,如此才能讓天主的生命進入人的靈魂中。但捨棄自我的涵義為何?我們都瞭解,在生理上自我棄絕,就是節制自己尋求肉體感官...
作者序
導言
德蘭的著作是她生命的果實
聖女耶穌德蘭的教導本無須推薦介紹。聖教會稱之為天上的教誨,在訓練靈魂度靈修生活方面,持續採用聖女的指導,有增無減,尤其是教導獻身於修行心禱者。事實上,凡談論神祕學的書,無不大量引用聖女大德蘭的著作;她的書幾乎譯成所有的歐洲語言,且已是天主教靈修上共有祖產的一部分。在此,我們無意論及教會外對她感到興趣的部分,如心理學方面;賞識她對神祕經驗的純熟敘述;或愛好純文學者,喜見其表達思想的精微細緻、瞬息變化萬千、筆觸活潑又清晰。
不過,即使局限於基督徒靈修的範圍內,這位祈禱生活「大師」的著作,在虔誠靈魂者心中喚起的是何等的熱心!的確,很難找到另一位女作家如同她一般,知道如何揉合深度的教理和廣泛的經驗,以母親的話語表達出來。她能如此單純,如此親切地教導她的女兒們;她能牽著她們的手,指出「她們該做的是什麼」。雖然她在我們面前展現崇高的視野,指示英豪的理想;她知道如何守護我們,在奔向這些崇高的極峰時,不斷保有信賴和謙虛。凡熟悉聖女大德蘭著作的人,會將她視為迷人的女士。
然而,乍讀其書,難免留下條理不明的印象,雖然如此,同時卻也賞識到其觀念之深刻、思想之美麗,豐富無比地流露於字裡行間,有時熾烈燃燒,經常紅光輝耀。當聖女的豐富思想引導她離題旁論時,讀者們,多多少少,會失去論證的線索,因而渴望更系統和嚴格邏輯的敘述。可是,邏輯一直都存在其中,且是很深奧的。德蘭的著作中蘊含著她生命的邏輯,勤加研讀其著作的人,可窺視其內蘊。這位偉大的女士結合了敏銳理智的直觀和超性的光照,使之融合於一顆能懷有無限大愛的「人心」內,她運用所有能力去愛人類生命的至高原則和終極──天主。如此生命的邏輯是極崇高美好的。
再則,聖女大德蘭的學生很快就覺察出來,她經常出現的離題旁論,有如散佈的貴重珍珠,並不阻礙思路的進展。插句結束,聖女巧妙地言歸正傳,續談彷彿失去的主題。即使經過冗長的中斷,又沒時間回頭再看一遍她所寫下的,她仍然隨即續論前題,以更新的活力探索其深奧處。我要多說一句:綜觀她的不同著作,寫於前後約二十年之間,我們發現其道理具有深度的合一性。當她還是個四十歲的女子時,那時滋養她的思想,後來仍可以被發現,只不過變得更豐富,也更成熟,重新表達得更靈活和迷人,於是建立起一個綜合學說,更深的直觀,更明晰的面貌,針對單一的對象,即靈魂與天主的結合;知道只有一條到達那地方的道路,亦即慷慨。
對此兼容萬般變化的美妙結合,惟一合適的解釋:此乃德蘭的生命。她道出了她的感受,她的生活。她的書不只是深思細想的結果,也是她生命的果實。耶穌德蘭的著作是她靈魂的畫像,字裡行間震顫著一顆偉大心靈的跳動,絕對地捨棄於惟一的一件事:即全力去愛天主。這些著作具有深度的邏輯,因為它們反映出她生命的邏輯。因此,如果我們從中追溯出一個真正的綜合學說,似乎不該是徒勞無益的。
大德蘭精神是加爾默羅神祕學派的根基
為了盡可能有條理地研讀德蘭神祕學派的道理,首先我們要好好細思這位革新加爾默羅修會會母的教導。聖女大德蘭確實堪當會母的榮銜,不只因為她是許多座隱院的建院者,最主要的,也因為她建立了一種精神,她能將之注入整個修會家庭:一種活生生的精神,在加爾默羅會隱院內,由此生出許多被選的靈魂,他們的聲譽將留芳於基督的教會,同時導致一批靈修生活的大師,他們穩妥地指導慷慨的靈魂,達到與天主親密結合的崇高境界。這是一個根源於聖女大德蘭著作的靈修學派。真是天主上智的眷顧,在她身旁安排了另一個靈修天才,如同天鷹一般——聖十字若望透視一切的眼光,強力的、綜合性的活力,賦予德蘭學派的教導科學的架構,使其價值愈發顯明,然而,聖十字若望也是聖女大德蘭的靈修子弟。從這位神祕聖師架構的學說中,我們發現,其中大部分源自德蘭姆姆對女兒們的教導,她們熱烈地渴望得到她那母親般的訓練,迫不及待地,願意接受這位導師的啟迪,因為在她們看來,德蘭姆姆是行走於光明中的導師。藉著研讀聖女大德蘭的著作,我們達到革新加爾默羅會神祕學派的源頭。
因此,以下的這些道理,我們視聖女大德蘭為靈修生活的導師,並在更本質性的靈修問題上,確定她的深思遠見。首先,我們要致力於探討她如何瞭解成全,此係聖女提示我們應該奔向的目標。從這第一個問題衍生出另一個,在今日,它們是不可分離的,亦即在成全超性生命的觀念下,神祕默觀理想所佔的地位如何。此乃第二章的主題。第三章中,藉著解析《全德之路》,我們要提出主動的努力,這是靈魂自我聖化必須有的工作。到了第四章,在聖女的指導下,我們探訪靈心城堡的不同住所,並在這些知道如何徹底自獻於天主的靈魂內,讚賞神愛所施行的奇工妙化。最後,為了不忽略徳蘭學說中最動人的特質,我們要指出,綜觀其靈修旅程,聖女大德蘭從未和耶穌基督分離。她真是「耶穌的德蘭」。
導言
德蘭的著作是她生命的果實
聖女耶穌德蘭的教導本無須推薦介紹。聖教會稱之為天上的教誨,在訓練靈魂度靈修生活方面,持續採用聖女的指導,有增無減,尤其是教導獻身於修行心禱者。事實上,凡談論神祕學的書,無不大量引用聖女大德蘭的著作;她的書幾乎譯成所有的歐洲語言,且已是天主教靈修上共有祖產的一部分。在此,我們無意論及教會外對她感到興趣的部分,如心理學方面;賞識她對神祕經驗的純熟敘述;或愛好純文學者,喜見其表達思想的精微細緻、瞬息變化萬千、筆觸活潑又清晰。
不過,即使局限於基督徒靈修的範圍內,這位祈禱...
目錄
推薦序一 追隨聖人的榜樣,走信德的旅程/王愈榮主教
推薦序二 英豪勇毅的靈修導師——亞味拉的聖女耶穌德蘭/谷寒松神父
推薦序三 捨棄自我之心理動態觀/張達人醫師
推薦序四 是她,摸著耶穌肋旁的聖心!/林金月老師
作者原序
導言 德蘭的著作是她生命的果實
第一章 完美的全德是大德蘭一生的理想
《自傳》
《全德之路》
《默思雅歌》
《建院記》
《靈心城堡》
愛近人就是愛天主
加爾默羅會的生活是使徒性的
與受苦的人一同受苦
愛耶穌並使耶穌被愛
以喜樂為動力
為靈魂謀幸福
為了偉大的事而生
第二章 默觀是靈魂能與天主親密結合的理想之路
默觀:靈魂體驗天主在我內行動
沒有默觀也能達到聖德
默觀不是達到成全唯一的路
默觀是達到成全的「捷徑」
慷慨準備,天主大方回應
為獲得寶藏,倒空一切
每一個人都受邀
路有好走難行,水泉有大有小
權威的個人經驗
身體痛苦,靈魂卻喜樂
渴望受苦v. s.享受神味
成聖的方法不只一種
二條道路達到成全
聖召不同,發展不同
在此塵世,享有天上福樂?
第三章 《全德之路》:靈魂如何在聖化工作中與主合作
大德蘭為自己設計,也適合你
迷人聖女的深奧邏輯
守住那最重要的一條規定
愛的棋子包圍愛的國王
通關密語:主的禱詞
不知不覺:溜之大吉
不愛眼之所見
超脫,特別是超脫自己
謙虛是:不需要追求事事成功
祈禱就是愛
找到你靈魂內的小天堂
你有多想要?
第四章 《靈心城堡》:天主的神性動作
風暴中建城堡
心禱打開城堡大門
七重住所v. s.靈修三路
愛尚未淹沒理智
進入被動
恩寵滿到了咽喉
謙虛!謙虛!謙虛!
終於,死於自己
天主仍允許魔鬼試探
曼德和瑪麗都找到了天主
受苦是愛的標記
新生命還要繼續增長
讓祂在我們身上成就
第五章 任何祈禱絕不可離開耶穌的至聖人性
心中所有形像必須去除?
該善用對耶穌的記憶
靠自己,就錯了!
天主還沒要我們飛起來
我們不是天使…
天主深愛我們的證據
從聖女的過錯受惠
生活在祂的臨在中
耶穌,真實的臨在
單純注視耶穌
不思考,靈魂變得更慷慨
永遠是耶穌的
跋 愛要的不多
對愛的渴望不設限
此生所願:相似被釘的耶穌
附錄一 關於賈培爾神父
賈培爾神父生平
《與主密談》的原序
附錄二 聖女大德蘭臨終行實錄
推薦序一 追隨聖人的榜樣,走信德的旅程/王愈榮主教
推薦序二 英豪勇毅的靈修導師——亞味拉的聖女耶穌德蘭/谷寒松神父
推薦序三 捨棄自我之心理動態觀/張達人醫師
推薦序四 是她,摸著耶穌肋旁的聖心!/林金月老師
作者原序
導言 德蘭的著作是她生命的果實
第一章 完美的全德是大德蘭一生的理想
《自傳》
《全德之路》
《默思雅歌》
《建院記》
《靈心城堡》
愛近人就是愛天主
加爾默羅會的生活是使徒性的
與受苦的人一同受苦
愛耶穌並使耶穌被愛
以喜樂為動力
為靈魂謀幸福
為了偉大的事而生
第二章 默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