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讀推薦
轉角遇見傳統文化
台南的生活處處有文化。
一個轉彎,可能在小巷弄裡遇上百年建築、廟宇、歷史遺跡、老店小吃、特色零食(如,圖畫書中主角家裡賣的蝦餅)等等,漫步在台南時感受到的台灣味,如同走在義大利街頭時感受文藝復興西方經典品味。
從在地出發,曾經在台南生活一段時間的文字作者蔡明原,故事內容除了穿插安平古堡史料,還注入了台南在地的痕跡。台南的確因為古蹟與老店多,而有許多的 導覽與培訓課程,同時許多當地小學校園裡,也積極培養可介紹學校與地方特色的小導覽員。文字平和親切的調性,以不同角度切入的手法娓娓道來,讓讀者透過阿 奇的生活,也一起感受台南人生活裡樸實、努力過日子的淡淡感動。
圖畫部分,兒童主角造型呈現了台灣經濟、政治重心北移後,當代 而略為古樸、庶民的兒童樣貌:貼頭的短髮,無領好穿脫、既像外衣又可以當內衣的衣著,男生活潑好動、女生舉止較為端莊的規範樣貌。圖像中男童角色的美術設 定、轉角就遇見的傳統文化,把我們所感知的道地台南成人與兒童兩代人的生活記憶串聯在一起。
今日的台南,在歷任市長領導下,現代建設與古蹟維護並存,同時設立觀光巴士聯繫現代生活與對比下的歷史陳跡。圖畫書中的安平古堡與蝦餅因此成為台灣/台南歷史記憶裡時間的永恆與現代化斷裂中,完美鮮活的聯繫。
(文 / 社團法人台南市府城故事協會理事、教育部閱讀推手 黃愛真)
作者的話
在我經歷過的義務教育中,關於歷史這個科目的教授與學習都是填鴨和牢記這樣的方式,而在這些內容中台灣的身影卻又是模糊不清的。
歷史不應該是這麼枯燥乏味的,它是眾多生命經驗的累積、是人們口語行為堆疊的成果,它叨叨唸唸述說的其實就是「人」的故事。
故事中的小男孩的家庭背景、性格的設定,來自於我對於那些在假日時幫忙父母親擺攤作生意的小朋友的敬佩。家裡曾經做過生意,有的時候我因為要幫忙看店,所以失去很多和同學玩在一起的機會,然後總會忍不住跟爸媽嘔氣。因此,每當看到這些盡責地分擔工作,協助找錢、招呼客人的小朋友們,總會為他們的懂事而感動。此外,這個故事中,讓這位小學生扮演「說書人」這個角色的原因,在於希望透過這種反差頗大的設計(舊昔╱新生)讓小讀者知道,土地的「歷史」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是在有將近四百年歷史的安平古堡旁邊賣蝦餅的阿奇一家人,那是台南人熟悉的景物,對他們來說更是生存的憑藉。
寫作期間多次跑到安平古堡去考察、拍照,一開始還會直覺地走到售票口,直到準備拿出皮包時,才想起自己現在只要出示證件就能入園的身分。對於這種新的「通關」方式,總會有種竊喜和神氣的感覺;當管制進出的工作人員對拿起證件的你點點頭擺出邀請的手勢時,心底則會跟著OS:「我mā是在地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