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的話
◎馬 建
看完《年鑑》第二卷抬頭看窗外,正是倫敦雨季,雨聲與書卷字字句句節奏一致;雖各有韻,但落點又不同。條條細雨還讓我想到終生志願:撞倒文字獄,讓中國漢語不再有此恥辱。
本書的作者大都和我志同道合,在這個敲電腦鍵盤就可以被投入牢獄的時代,仍然堅持著地下寫作、流亡寫作和民間寫作,以突破官方對文學的思想控制,表達自已和時代的真實感受。
本書分小說、詩歌和散文政論及獄中作家專輯。精選的作品體現了獨立寫作的重要,更是讓我們看到作家在這個時代真實的筆印。
本卷選的小說故事都是與社會共呼吸的,而且主角多是小人物甚至惡人。但無論是城市年青小資還是坐檯女郎或老年文化人等,都使人感到生活沒有光彩。他們的痛苦與恐懼,都在於面對著道德虛無和信仰迷失。汪建輝的小說就不僅表現了現實與文學的衝突,更表現了作家和故事的衝突。令人感嘆作家和小說人物到底誰的處境更糟。能觸及到社會真實的小說,那才是有生命的文學。真實與謊言的對抗是寫作的倫理。
我們常以詩意來看詩歌,這沒錯,因為詩意是詩人的精髓。本書所選的詩歌,文體句勢都處在昇華之內,名家和初露鋒芒的作者都有展示。特別是楊煉的《水薄荷敘事詩》之一「現實哀歌」,筆力蒼勁。如此政治又如此詩意,恐怕只有獨立思想者方能做到風行之水上。
中國文學的傳統是不論經、史、子、集,好文章就是文學。而文學首之為德。本卷編入的散文和政論體現了文筆思想其表、形式表述其裡雙面融合的文學。這裡沒有缺思想的余秋雨,也沒有缺道德的李敖。寫雜文半生的魯迅就是因思想道德力透紙背方成為文學家。在一個極權如瘋狗的時代,政論作家下筆如犯法。但其犀利的直面現實的勇氣,乃書生真氣質,可與天地並生。
讀來最令人沉痛的是獄中作家專輯,他們是先器識而後文藝的,被鎖在文字大獄的歲月,依然筆耕。把個人經驗昇華為社會反思,也是作家應具有的正義和自由意志。中國是個政治大國,強大到任何人都以躲避政治為人生準則。甚至成功到「不搞政治」成了中國人的家訓。因此,再討論政治高於藝術抑或藝術高於政治就顯得粗俗了。因為反叛政治是作家的職業道德。作家不過是站在文學境界洞察社會,而不是站在政治立場揭示真相。真實的文學高於虛偽的政治。因此,他們不會聽任政治流氓作惡,最終以失去自由彰顯了文字獄的醜惡。
我相信,在言論自由被監控的社會,文學都是政治性的,就算是躲得最遠的官方小說。同時,文學又是逃離政治的,即便是在直接討論政治的時候。因為文學總是給社會提供未來,而政治不過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罷了。
作家和詩人不能是放棄原則和立場的相對主義者,他必須具有尋找真理的激情和對人生永不滿足的好奇。否則,很容易成為官方御用文人,小反叛也不過是民間的流行作家。只有內心的深思才能使文學作品永恆。也許你進了深淵,還沒寫完悲劇,你本身就成了悲劇。但為了追求獨特的美,即便你來人世僅僅體驗了也就兩萬多天的生命價值,失敗了也值得。
獨立的個人寫作,顯示了廣闊的時代印跡,這就是只有自由的文學才能達到的純文學。本書的雨滴雖小,但雨聲濤濤,因小我而組成了大我。
特立獨行的讀者們,請來這裡尋找知音。
2014年5月28日於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