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景陽崗武松打虎
滄州柴進的莊上住著一位好漢,姓武名松,排行第二,江湖上人稱「武二郎」。這武松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使一條鐵箍哨棒❶,拳腳相當厲害。當初在清河縣時,喝醉了酒,與一個小官吏打了起來,一拳便將那人打得昏死過去。武松以為他死了,便逃到柴大官人的莊上來避難,轉眼已經一年多了。近來才聽說那人並沒有死,後來被救過來了,正想回鄉去探望哥哥,不料又患了瘧疾,一時動不了身。
這日,武松又渾身發冷,打熬不住,便弄了一鐵炭火在廊上取暖,剛剛有些暖意,一個黑漢子多喝了幾杯酒,歪歪倒倒只顧往前走,不料一腳踩在鐵鍬上,整整一鍬的炭火全都掀在武松的臉上。
武松氣得劈胸抓住黑漢子,大喝道:「你是什麼人,敢來欺負我?」柴進此時飛步趕來,為雙方勸解並互道姓名,兩位好漢一陣驚喜。原來在江湖上早聞其名,雙方敬慕已久,今日能夠相遇,實在是大喜。當下便擺酒暢飲,直至三更。
那黑漢子原來是殺了閻婆惜亡命投奔柴進的宋江,武松久聞其名,從未見過面,所以才鬧出這一場誤會。
宋江看出柴進似有些冷淡武松,問起原因,柴進道:「初來,我敬重他是條好漢,也是一樣熱情款待。但武松性子太烈,又常喝醉酒,莊客中稍有不周,揮拳便打,漸漸的眾人都對他冷了心。」
宋江拿出銀兩,要為武松置辦些衣物,柴進哪裡會讓他破費,取出一箱綢緞,全部給了武松和宋江二人。
住了數日,武松惦念大哥心切,只好依依不捨別了柴進和宋江,獨自回清河縣去了。
武松背著行囊、提著哨棒,走了幾天,來到陽谷縣境內。這一日已到午後時分,武松走得又餓又渴,望見前面有一家酒店,店門外懸著一面招旗,上頭寫著五個字:「三碗不過崗」。武松走進店裡,揀了個座位坐下,放好哨棒,喊道:「主人家,快拿酒來。」店家拿出三個碗,擺在武松面前,滿滿的斟了三碗酒,又切了二斤熟牛肉,武松一口氣喝了三碗酒,讚道:「好酒!」卻不見店家再來倒酒。武松敲著桌子喊:「主人家,為什麼不拿酒來?」店小二答道:「要肉還有,酒不能添了,您沒看門外招旗上寫著『三碗不過崗』嗎?」
武松笑著問道:「什麼叫『三碗不過崗』?」
酒家說:「俺家的酒雖是村酒,卻很有後勁,凡是吃過三碗的客人便會醉到,因此叫做『三碗不過崗」。」
武松問:「那我為何不醉?」
酒家說:「我這酒叫『出門倒』,初入口時,醇釀好喝,出了門就會醉倒。」
武松不以為然,定要店家再添三碗酒來,店家看他毫無醉意,只好再添,沒想到轉眼間武松又喝盡了。店家勸阻道:「不能再喝了,這酒醉了人,藥也治不好。」武松不依不饒❷,只叫再添酒來,又將些碎銀子擺出來抵作酒資,說:「我又不白吃你的,惹惱了老子,把你這鳥店翻轉過來。」店家害怕,只好再拿酒來。武松前後共吃了十五碗,才站起身來走出門去。
店家趕出來叫道:「客官哪裡去?」武松道:「攔我幹啥,我又不欠酒錢。」店家答:「客官誤會了。我是好意,如今前面景陽崗上出了隻吊睛白額老虎,晚上專出來傷人,已有二、三十人送了命。官府貼出告示,凡單身客人一定要結伴過崗。如今太陽已經偏西,您又喝了那麼多酒,不如就在我店裡歇了,等明天湊齊二、三十人再一齊過崗吧!」
武松聽了,笑道:「我是清河縣人,這景陽崗少說也走過一、二十遭,什麼時候聽說有過老虎?就是真有虎,我也不怕,你不是想讓我住在店裡,好半夜三更謀財害命吧?」
店家見攔不住他,也只好搖著頭進店去了。
武松提了哨棒,大步朝景陽崗走去。約莫行了四、五里,來到景陽崗下,見路口有一棵大樹被刮去一大片樹皮,上寫兩行字:「近因景陽崗猛虎傷人,但有過往客商可於中午前後三個時辰結夥成隊過崗。請勿自誤。」
武松看了,笑道:「這是店家的詭計,嚇唬那些膽小的客人去店投宿。」
武松藉著酒興,橫拖著哨棒,走上崗去。走不到半里路,見一個破敗的山神廟,門上貼著陽谷縣的告示,內容與酒家說的一樣。武松這才相信景陽崗上真出了老虎,看看天色漸暗,心裡不禁有幾分遲疑,想要回酒店去,又怕被店家嘲笑,只得硬著頭皮闖上崗去。
沒走幾步,酒意湧上來,武松渾身燥熱,連腳步也有些不穩。他敞開衣襟,踉踉蹌蹌走過一片雜樹林,見前面有一塊光滑的大青石,心中一喜,便撇了哨棒、包裹朝那青石躺下去。正想好好睡一會兒,忽然平地起了一陣狂風,吹得那雜樹林子颼颼亂響。風過後,一隻吊睛白額大虎撲地從林子裡竄出來,武松從大青石上躍起來,趕緊將哨棒拿在手裡,閃到青石邊,頓時身上的酒意被驚成了滿身冷汗。
那老虎正又飢又渴,見了武松,把兩隻前爪在地下略按一按,縱身一躍,從半空中猛撲下來。武松迅速閃到老虎背後。老虎一撲落空,又把腰胯一掀,想將武松掀倒。武松再一閃,又躲過了老虎。老虎見掀不著他,怒吼一聲,像半天裡響了劈雷,直震得山崗林木一齊發顫,那鐵棍似的虎尾倒豎起來,朝武松一剪。武松又閃過了。
原來老虎捕食,只在這一撲一掀一剪,這三著落空,渾身的力氣已耗去了一半。待牠重新掉頭進攻時,武松舉起哨棒,使盡全身力量朝老虎打去,只聽「嚓嚓」一聲,哨棒打在一段枯樹上,立時斷成兩截,手中僅剩下一半。老虎性起,又撲向武松。武松見勢後退了十幾步,老虎一落地,正好把兩隻前爪搭在武松肩上,血盆大口近在咫尺。武松索性丟了半截哨棒,兩隻手順勢揪住老虎的脖頸,使勁按下去,按到地面上,還抬起一隻腳在老虎的腦門上、眼睛上一陣亂踢亂踹。老虎咆哮、掙扎著,把身子底下的黃土扒成了兩個大土坑。武松把老虎的嘴直按到泥坑裡,又用銅錘般的拳頭,雨點般一陣亂打,直打了六、七十拳,再看那老虎,口裡鼻裡耳朵裡早已七竅出血,活像個錦布袋子倒在那裡,動彈不得。
武松還怕牠不死,又拿起半截哨棒打了一頓,直到老虎完全斷了氣。武松想把死虎拖下崗去,但此時早已使盡了全身的力氣,手腳癱軟,哪裡還拖得動!
武松回到大青石上休息了一會兒,看看天已黑盡了,尋思不如早些掙扎下崗,明早再叫人來。武松轉過雜樹林,拖著疲憊的雙腿,一步步走下崗來,走不到半里路,只見枯草叢中又鑽出兩隻老虎來。武松大叫不好,忽見兩隻老虎直立起來,細看,原來是兩個獵戶,穿著虎皮縫製的衣裳,手裡拿著鋼叉。
他們見武松單身從崗上下來,大吃一驚,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們都是本地的獵戶,自從景陽崗上有了老虎,知縣便令他們在期限內捕獲。今夜,他們正和十幾個人帶了弓和藥箭,在此埋伏。
武松告訴他們老虎已被自己打死,獵戶們起初不信,武松把打虎的情景細說了一遍,又把身上的血跡指給他們看。眾人才打著火把,跟武松上崗去了,看見那隻吊睛白額大虎果然死在地上,頓時齊聲歡呼跳躍。他們先派一個人下山去衙門報信,其餘的人七手八腳把死虎捆了抬下崗去。
到了山下,一夥人扛著死虎走在前面,另有人準備了轎子來抬武松,將武松直送到一個財主家去。
第二天,陽谷縣知縣派人來請武松,眾人請武松坐了涼轎❸,披紅戴花❹,一路鼓樂直到縣府。一路上,圍觀的百姓夾道相迎,爭著想親眼看一看那隻被打死的老虎和打虎的英雄。
到了縣衙,知縣看了那隻吊睛白額大虎,心裡暗自慶幸有人將牠制伏,不然還不知會再害多少人性命,這真是給陽谷縣除了一個大害呀!
再看那武松,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好一個打虎英雄!知縣打心眼裡喜歡,命人擺酒慶賀,重賞英雄。武松當場便把賞錢分給了眾獵戶。
知縣見他品德仁厚,便有心舉薦他,留他在陽谷縣做個都頭。武松也決定暫且在衙門裡安頓下來,將看望哥哥的事往後推拖一陣。
從此,打虎英雄武松的英名傳遍了整個江湖,在陽谷縣城附近,提起武松,更是婦孺皆知,人人敬仰。
注釋
❶ 哨棒:行走在路上,防身用的棍棒,多半是長條型的。
❷ 不依不饒:形容要求不被答應,就百般糾纏對方。
❸ 涼轎:舊時的一種轎名,外圍多半是竹片編織而成,具有通風降溫功效,乘坐期間會較涼爽。
❹ 披紅戴花:披著綢緞,戴著紅花。表示喜慶或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