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6 項符合
彈得像霍洛維茲?﹝附CD一片﹞的圖書 |
彈得像霍洛維茲?﹝新版﹞﹝附CD一片﹞ 作者:WolfgangWagenhauser 出版社:原笙國際 出版日期:2016-08-11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600 |
樂天書城 |
流行琴譜 |
$ 669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 669 |
iRead灰熊愛讀書 |
音樂 |
$ 684 |
博客來 |
樂器學習 |
$ 684 |
三民網路書店 |
藝術設計 |
$ 684 |
誠品網路書店 |
音樂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親愛的愛樂者
首先,讓我問候有興趣一同來探究鋼琴音色的中文讀者,您們好!
我們將用更開放的心靈,啟發各位一起思考新的鋼琴演奏觀點。在這之前我必須特別提到,近年來到歐洲主修鋼琴的亞洲學生與日俱增,大部分都已具有甚高的音樂素養,在進行教學的同時,也讓我有機會進一步思考許多問題,可謂教學相長,也為這本書所凝聚的想法,提供了絕佳的實驗。
我在幾年前提出鋼琴音色在相同音量上的可變性之相關論點,近年來也實際應用在鋼琴研發過程中,譬如彈奏者加速觸鍵,會與鋼琴內部機械連動裝置相互影響的想法,就改良了琴槌的使用性。
就職業鋼琴家與愛樂者而言,所關心的是到底有哪些可能性能改變指尖下的音色;哪些身體動作、心理想法,可以讓人與樂器、音樂之間的交流更為密切。以我的觀點,將影響音色的因素分為以下四點:
a. 觸鍵的蓄力點
b. 觸鍵的動作與方向
c. 觸鍵時的加速力
d. 觸鍵施力過程的力量傳送
何時、如何使用每一種方法,在不同的斟酌之間都能表現出鋼琴的家的個人風格與特性。當然,並非所有人都要以相同的邏輯來思考,音樂的可能性是不該受限!
新發現的觀點
在廣大的鋼琴文獻中,我們提供一項對於音色新的註解及研究。在音色的差異變化中,除了彈奏時的觸鍵,更可以從一個碰撞所產生一系列的連動過程中來了解。
表面上,琴鍵是控制音的工具。其實,連動到內部的「制音器」才是反應聲音強弱變化的直接媒介。在許多文獻中,只有少數人致力於這項研究。我將以此作為探討聲音產生的依據之ㄧ。基本上,觸鍵的深淺直接影響制音器到琴弦間距離的變化,彈奏者可以練習變化制音器與琴弦間的距離,延續音的聲響。變化同時。除了聽覺上音色的不同,在詮釋上也會有更好的表現。
大音量的觸鍵中,要奏出有透明性的音樂﹝如斯卡拉悌(Scarlatti)部分的奏鳴曲﹞,除了自己本身的肢體,還要有放鬆的手指,依相同方式來彈奏,即使彈奏一個和弦,也可以詮釋出透明炫目的音響。
相反地,彈奏一個音後再加深觸鍵,除了能夠增加聲音的音響,也能增加泛音的效果。在此,有個必須要提出說明的觀點,是在樂譜中ㄧ些表面化及神秘性指示:在單獨音上做漸強,如貝多芬奏鳴曲中,我使用換指的方式來連接句子,並利用肢體的穩定性來做配合,除了使音色更加圓滑,也更富有歌唱歌唱性。
我將深的觸鍵當作觸鍵的基本方式,影響了音樂上的聲響。我會使用相同音質的音,來連結一個緊密的圓滑奏,如此音符更具有歌唱性!
使用淺的觸鍵,如在琴鍵上以舞踏的方式彈奏,或以較淺的踏瓣來輔助。不同的深淺觸鍵,表現出富有變化的音色,猶如色彩豐富的調色盤。
態度的轉變
光是一昧地苦練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的音樂家了。有意識地整理已知的知識(也可以簡化至練習譜上,將問題圈出明顯記號),比未經思考而莫名猛練來的有意義。包括在想法上,若能將每次遇到的問題視為正面的助力,也比較容易想出解決的方法。
舉例來說,將手邊的音樂試著做變奏或即興的練習,也是很有助益的方式。務必記得,如果只是麻木的反覆,即使無誤的練習也會使音樂性陷入呆滯之中。麻木會使靈感死亡,靈感一旦消失,彈起琴來如同機器;即使不善於即興的變化,在反覆的練習中,還是可以試著製造一些違反作者原意的音樂性,來刺激一下自己,至少,我們將重新了解作者原意比自己亂彈來的更加感人。
我的研究使用了相當多的儀器或電腦數據,提供讀者對於音響的效果,甚至將音樂量化的想像空間,在本書中,也有不少關於動作的描述,雖然詳細卻可能難理解,若您曾經因對於一些原理感到好奇而思索過,面對這些圖解時應該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現在,就請您與我ㄧ起進入鋼琴的音樂世界,發現其中的樂趣!
Wolfgang Wagenhauser
沃夫岡‧華格豪瑟2004/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