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成功十站 大小創意齋 創辦人/創意長 姚仁祿
多數人,在自暴自棄,或 因追求成功而陷入泥淖之前,都曾期待過「成功」。可惜,多數人並沒有「成功感」,原因有二:第一、不知道何謂成功,以為只要有錢、有名、有權,就是成功, 所以起跑就搞錯方向;第二、不知道為什麼要成功,所以有錢以後,只能想到要更有錢;有權以後,只能想到要更有權;有名,只會想更有名,卻不知道為什麼需要 如此?
這本書為讀者做了最重要的服務,作者問讀者兩個大哉問:
「什麼是成功?」「為什麼要成功?」
針對這兩個問題,全書並沒有給出答案,但是,為了幫助讀者,面對自己,提得出自己也心服的答案,作者用了一本書的篇幅,十個章節,以自己的經驗(他的經 驗,有點像傳奇電影,讀者有興趣,請自己閱讀),以自己的著作,以過去與現代的智慧話語,引導讀者,自己回答,這兩個不算容易回答的問題:「什麼是成 功?」「為什麼要成功?」
請容我整理自己的讀後感,分享以下,開往「成功」終點的巴士,會經過十個車站;每個車站,我們都要下車尋 寶,找到與站名相同的「神奇寶物」後,再上車,前往下一站。如此,一站接著一站,請不要偷懶,試圖跳過任何一站,當你來到第六站,尋到該站寶物「信仰」, 我想,你已能回答第一個問題「什麼是成功?」。接下來的四個車站,也請耐心尋寶;當您找到最後一站的寶物,您已經可以回答作者的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要成 功?」
這十個車站,大概是這樣的:第一站「夢想站」:沒有「膽大心細」到不了「夢想」這一站;不到這一站,人的一生,只能原地不動, 或隨波逐流,實在可惜;到站時,請下車尋寶,找到「夢想」再上車,沒找到,請不要到下一站;第二站是「行動站」,到這一站,需要「熱情」,到站,也請下車 翻找,找到「行動的能量」,再上車,一樣還沒找到「行動能量」,就待在這裡,因為,急著上車也沒用;第三站「特質站」,你已經在第一站「找到夢想」,也以 熱情在第二站「找到行動能量」,到了第三站,就要搞清楚,自己的特質(請注意,是您自己的特質或特點,而不是別人的。以我為例,我160 公分的身高,再怎麼喜歡,也不會把姚明適合籃球的特質,夢想成我自己的);請記得,一定要找到「特質之寶」(自己比別人厲害的地方)再上車,否則,千萬不 能上;第四站「上下站」:這一站的寶物,找到時,您也許會不喜歡;但是,請千萬不要因為不喜歡而拋棄,因為,打開這一站的寶物,它會告訴您,所有的成功, 變成曲線,都是上上下下,時高時低;成功不會永遠停留。換言之,成功是「一種心境」而不是「一種地位」,更不是「金錢多寡」。
多數 人,在這一站,都會因害怕而丟下寶物,空手上車,往下一站追尋;請記住,這樣註定會失敗;第五站「覺知站」:經過前面四個站,擁有四個寶物,而這一站找尋 的,是您的「覺知能力」,意思是自己要能覺知,這是知道「自己的心念現在在哪裡」的能力(請試試看,現在您的心念在哪?著急地想讀完這篇文章?有點不相信 我說的?有點想去看facebook?想去玩狗?……)我們正常人心念很複雜,很難專注,請別著急,只要知道自己的心念現在在哪就好,不需強求它要定下 來,停下來,你能跟上自己的心念,就非常好了。通常,這一站,需要停很久,別著急,下班車,永遠會來。第六站「信仰站」:這一站,不是要您決定自己的宗教 信仰,而是您要自己找到「從內心相信的價值觀」。
與其隨意地跟隨某個宗教或宗派,不如讓自己在這一站靜心沈澱,發覺內心真正相信的價 值,那是一種「宗教情操」,而不是一種「宗教儀軌或外貌」。至於,什麼是「宗教情操」?或是「俱有宗教情操的價值信仰」?我相信,您會發覺,那是「誠 實」、「公正」、「無私」、「悲天憫人的胸襟」的結合。當您在這一站尋到寶,您已經可以回答「什麼是成功?」這個問題了。第七站「自信站」:當您擁有前面 六站尋回的六項寶物(夢想、行動、特質、上下、覺知、信仰),第七站一下車,您很容易就會找到「自信」這個寶物,許多人,沒有經過前面六站,直接搭車來到 第七站,常把「自大」誤以為「自信」,那也註定失敗。第八站「挑戰站」:這一站又難了,請您記得,一定要找到這一站的寶物「挑戰困難之寶」,這樣下兩站才 到得了。
原因是後兩站「分享」與「助人」是邁向「成功」的最後兩哩路,而「與人分享自己所有、所愛」與「無私助人脫離困難」都是很難的事,沒 有具備「挑戰困難」的心境,是做不到的。第九站「分享站」:這一站的寶物您拿到了,等於沒有拿到,因為您會理解,馬上與有緣人分享才是正道,於是,您會當 場傳遞出去。第十站「助人站」:人生成功,是一種心境,這種心境,就是體會,追求自己成功,不會維持快樂,幫助別人脫離困局,得到快樂,自己的歡喜,才能 實在,這種實在,是最大的成就感。
以上,是我的讀書心得,最後,分享本書第二十頁:「成功的原料,就在你身上,下一個大目標,就在你身邊,只要腦袋夠清楚,就看到」依據這個看法,你我都能成功,只要「腦袋清楚」,如何腦袋清楚?
體驗「成功十站」吧!
推薦序二
成功的原點 華頓商學院台灣區會長/台灣彩券公司副董事長 劉奕成
閤上書稿的那一瞬間,閃過腦海的第一個念頭是:這本書寫得真不錯、真不一樣!
如果不是陳列在「成功學」領域的書櫃中,而是擺放在「小說」、「神話」或「哲學」等類別,應該會贏得更多青睞。
但是,這本「跳板」是一本如假包換的「成功學」的作品。
我向來不愛看成功學或生涯規劃之類的書籍,原因在本書中也有類似的描摹:那些出書教人成功之道的作者,看起來未必有多成功,而在大眾心中算是功成名就的 那些人,自己是不動筆的,他們找人來寫的「傳記」或「自傳」,隱惡揚善到了超凡入聖、令人不可置信的地步。他們的人生地圖,在本本傳記殘缺不全到了令人匪 夷所思的地步,彷彿他們怎麼走,成功都在不遠處倒履相迎,準備深情相擁,而所有沿途的苦勞與苦難,都在成功的那一剎那,幻化成花朶灑落。
要看這樣的劇情,我應該去「童話」區抽出一本書來。
其實,我心底最深最深的疑惑在於:到底什麼是「成功」?「成功」又有什麼意義?這些年來,看著報章雜誌力捧的成功人士,樓起了樓又塌了,許多在鏡頭前,甚至就在面前潸然淚下,他們的笑容,還不如我在週末經過中環,看到㩦手成圓手舞足蹈的外籍工作者來得真實無妄。
所以這本謝爾教授的書寫得很不一樣,他從從容容地在「前言」中,以梭羅的話破題:「確實是教了所有的科學,卻不教其根源。」,然後用四章引導讀者探索 「什麼是成功?」每個人的成功不會都一樣,但是有一點一樣,就如同詩人艾略特說的:「所有的探索最終都會回到起點,讓我們真正瞭解那個地方。
上過謝爾教授的課,再細賞過本書,我更加相信:如果沒有回答「什麼是成功?」這個問題,那所有成功的討論,便沒有意義。
青春少艾時期,看到許多描述是憧憬愛情的少年男女,會撕去酢漿草葉子問自己:「他愛我,他不愛我...」但是愛情是什麼?
同樣地,許多汲汲營營於成功的人,他們下定決心追尋成功,決志努力向前,卻不能確定成功是什麼,不過是撕著酢漿草囈語:「我會成功,我不會成功..」,就算追尋到的,也不過就是人云亦云的成功。
在多少次終點又回到起點時,我們終將明白,探索「成功」的原意,何其重要。而這本書的起點,便在探索「成功是什麼?」未來,一直來一直來,在探索成功奧義的途程中,在追尋成功滿足的路途上,這本書中的許多智慧雋語,將廻盪在你我耳際,切切地叮嚀著我們,回首探看起點。
作者中文序
答案都必須來自你內心
坐下來寫這篇序時想起,其實我和台灣很親。我二十多歲時,背著背包到處旅行,想要瞭解自己,探索人生方向,那時曾到過台灣。當時的我正環遊世界,在尋找答案來回答人生最困難的問題。太魯閣的美讓我驚嘆,而台北龍山寺的觀音菩薩平靜的面容則長存在我心中。觀音知道這位曾在一九七七年膜拜她,來自美國的年輕背包客,有一天會寫一本書給台灣人讀,減輕他們的焦慮,選擇邁向未來的正確路徑嗎?我猜她知道的。我們初次相見時,她似乎就知道很多事情。
在這個科技迅速變化,經常使用電子娛樂、社群媒體和溝通裝置的世界裡,我們往往很難齊退一步清楚思考人生最重要的問題,例如:
‧ 我是誰?
‧ 哪些職業或哪一類型的工作最能滿足我?
‧ 我如何建立深刻的人際關係,持續扮演重要的角色,維繫我的人生?
本書將協助各位回答這些基本的問題,而且用你自己的方式去回答。每一章都有為你量身訂作的練習和評量,並提供重要的洞察,分析你是哪一類型的人,哪些型態的工作能引起你的興趣,以及你應該和哪些人建立緊密的關係。除了你,沒有人能幫你回答這些問題,這些答案都必須來自你內心。
本書的關鍵概念是「成功」。我們常以為「成功」人士就是有錢、有名、或做大事上新聞的人。但是,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人,其中只有少數符合我對「成功」的定義。有些人的「外在人生」看起來多采多姿,但真正成功的人同時也過著豐富而有意義的「內在人生」。成功的全貌包含「讓人興奮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生活」。不管你賺多少錢,只要兼具這兩者,我認為都稱得上成功。
本書說明如何為自己定義成功及打造成功之路,也讓你有機會完成這兩件事。這些決定可能會讓人害怕。例如我應該放棄穩定的工作,嘗試更能激起我熱情的事物嗎?我應該放棄討父母歡心,改走自己的路嗎?我寫這本書就是為了協助這些讀者做出明智的決定,希望為讀者的人生營造更多真摯的幸福和滿足。本書將會幫你一步步朝向建立「你」想要的成功,而不是其他人說你應該有或他們自己想要的成功。
請翻開書頁,回答書中的問題,耐心傾聽自己心裡的回答。當你平靜的「發呆」和思考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物時,也許會有許多意外的收穫。
祝你在成功的旅途上一帆風順!
理查.謝爾
美國費城
二○一四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