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股票的意義
一間股份公司為了要籌措資金而發行股票,根據發出的股票,把向不特定的多數人募來的資金,聚集在一起。站在投資者的立場來說,買股票就變成股東,也就是以資金來參與這個企業。因此所謂「股」的本來意義,是指股東在該企業中,所含有股份的數量,但一般而言,是指有價證券中的「股票」,所以即使投資人只買了一千股,也可稱得上是該企業的股東。像這樣投資企業,做為一個股東,穩當的保有股票,即可以隨著企業的成長,而享受到利益,這是股票投資的原始基本想法,但由於股價上漲下跌的價差幅度很大,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反而開始以買賣的價差獲利為主,造成股票投資的原始含意也漸漸改變。但是,股價上漲與下跌的變化往往總在片刻之間,股票不會一直往上漲,而且往往它下跌時是以崩盤走勢下落,因此想要靠股票賺價差,還必須要懂得選擇公司、投資的適當時機、股市的走向等不同的因素。
要準備多少錢投資股票
想要投資股票,資金當然是愈充足愈好,但我想特別一提的是,即使不是有錢人,一樣可以買賣股票。如果您注意一下周圍的人,不難發現很多上班族和家庭主婦們,也一樣在投資股票。因為想買的股票不同,所需的資金多寡,也有差別。一般說來,應該選擇自己能力範圍內可買的股票,如果說到要準備多少錢的話,我認為,至少要有30萬台幣,才可以開始在股票市場上投資。但是,股票投資對本金沒有任何保證,因為它並不完全是種儲蓄。股票不管是上漲或是下跌,都有二分之一的可能,即使下跌了,如果放著不動,耐心等待的話,或許會有上漲的機會,但是若買在高檔的股票,很可能套牢一輩子。因此,用多餘的資金買股票,這是不變的基本原則,投資股市的資金,必須在一至二年之內都不會用到,以防股價下跌時可以隨時應變。
如何買賣股票
你在證券交易所中,只有證券公司能直接買賣股票,投資者必須到證券公司的櫃台或是在網路下單,經由證券公司收集後,轉到交易所。收集好的成交單,由證券經紀人整理出買進和賣出的成交單,互相調配後完成交易。基本上,股市交易和其他各類商品的市場是同樣的。也就是利用拍賣的原理,誰出的價錢好,就賣給誰。因此,為求大量的成交單能夠公正且圓滿的交易,採用「價格優先」和「時間優先」三種原則。
股票的價值
想我們可把股票價值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股票淨值」,也就是公司所有資產的淨價值。二是在股票市場流通過程中所形成的「市場價值」。通常由公司價值來決定「股票本質價值」,也就是企業資產、收益、品牌、銷售額等要素,有時候公司價值是很難用簡單的數字來進行描述。因為對企業所擁有的人力、技術、專利權、品牌等無形資產的價值評價會因人而異。如果,股價一向保持著企業價值的話,我們僅需依靠看企業財務表後,再進行投資就可以了,但是股市中群眾的投資心理往往會製造出引領某種潮流,使得市場呈現過於繁榮或過於沉悶的氣氛,在此種過程中就可製造股價與股票本質價值(公司價值)的差距。所以股票初學者在進行投資時,比起對企業分析,更是需要關注市場主題與供給問題,在大多數的情形下,依據行情走勢來進行交易是最容易獲得獲利效果的。
政策與政治對股票投資的影響
政府若採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例如推動國家建設,或減稅、發放消費券,則會帶動國內經濟景氣的復甦,或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這表示政府可能是為了改善總體經濟的體質,或是刻意作多。但無論如何,採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會增加人民的所得,及增加經濟的動力,以消息面來說,是屬於利多消息。
貨幣政策對股票操作的影響
中央銀行視當時市場的經濟,或金融狀況,以決定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還是緊縮的貨幣政策。原則上,若央行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時,會釋出資金,並引導市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將有助於企業減低其籌資的成本,且投資人在做各項投資時的機會成本也會降低,這會刺激並活絡整個經濟及金融市場,是屬於利多的政策消息。相反地,央行採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則會壓抑金融市場的發展。
利率對股票操作的影響
金融市場對於利率的變動最為敏感,而利率變動對於市場的影響,常是迅速且直接的,這也是為什麼全球的金融市場,對於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是否要調高或調低利率那麼地關心了。
利率對股票操作的影響
金融市場對於利率的變動最為敏感,而利率變動對於市場的影響,常是迅速且直接的,這也是為什麼全球的金融市場,對於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是否要調高或調低利率那麼地關心了。
如何預期利率變動,以調整投資策略?投資人如何預期利率變動,以決定是否該購買股票呢?
1. 觀察國內經濟發展動向
如果經濟發展過熱,物價上漲過劇,則政府就有可能會調升利率,以稍稍壓抑過熱的景氣,此時就應該賣出手中的股票,因為一旦真的調高利率,則重擊股票市場。
2. 檢視國際主要金融市場利率
例如若美國聯準會調低市場利率,則除國內的利率也有變動的壓力外,美國市場的資金,也會轉進國內市場,這股資金力量,可能會帶動股票市場上漲,股票當然也就會有所表現。
物價對股票操作的影響
如何預測未來物價水準的趨勢?對物價水準趨勢與預測,可調整持有股票的策略如下:
1. CPI>WPI
若預期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長期上漲幅度,將大於躉售物價指數(WPI),表示廠商未來出售產品所得之收益,將高過增加的成本,於是使得廠商的利潤增加,表現在股價就會上漲。因此,當你對物價的長期水準有此預期時,可以買進相關的股票類股。
2. CPI<WPI
若預期消費者物價指數長期上漲幅度,將小於躉售物價指數時,表示廠商出售產品所增加的收益,將低於增加的成本,廠商的利潤將因而減少,表現在股價就會下跌,不妨在此時賣出相關的股票。
3. 物價不斷上漲
當物價不斷地上漲,基於保值之故,許多資金將會抽離股市,轉而投資不動產,或黃金等保值性高的商品,如此將不利股市發展,進而影響股票型股票的表現;同時,對於債券型基金,以及貨幣型基金等固定收益型商品的投資者,預估將會受益最大。
匯率對股票操作的影響
原則上,一國的貨幣升值,則該國貨物的出口價,將較其他出口同類貨物的國家相對較高,因此,國內廠商的外銷競爭力就會受到影響。所以,一國貨幣升值,會使得國內廠商出口的產品,在價格上失去競爭力,表現在財務報表上,就是營收衰退、利潤會減少,如果沒有做好適當的避險措施,則對於公司的績效表現,將會有所影響。總而言之,當台幣升值,進口產品會較便宜,但不利於台灣外銷廠商的出口;而台幣貶值,進口產品相對較貴,但卻有利於台灣廠商的出口。
認識價值投資
一般我們可以用風險與期待收益的關係,來說明所謂的投資合理性這個問題。如果是在相同風險條件下,我們就可以選擇期待收益率較高的股。如果是在相同的期待效益率條件下,就可以選擇風險性較小的股票。這就可以算作較為合理的方法。但你努力去嘗試以合理的眼光思維去看待市場,判斷市場的話,處理風險就不會是一道難題。暫且拋開其方法正確與否,在現在的市場中,投資人必須首先去考慮風險與期待的收益,這才是最為合理的接近股票投資的優先原則。
但是,也可以從其他觀點出發來想一下股票投資的合理性,即所謂收益是否能夠實現合理性這一判斷。如果我們可以把風險,期待收益用數字正確表示的話,只考慮運用風險期待收益來進行買賣,雖然也可以依靠其機率最終獲取收益,在現實的買賣策略中,由於風險變數太大,這種方法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所以到底該採取哪種買賣方式,我的建議是:應該根據市場中能夠獲取收益與否,來獲取收益的買賣方式,才是合理的投資方法。總而言之,「價值投資」就是指買入那些在市場被冷落,並且其價格明顯低於企業實質的股票,這種投資方法,不會隨著市場流行動態而輕易被改變的方法,從這個方法當中,我們還可以知道一個永恆不變的真理:「股價最終取決於企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