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浴血抗戰,乃攸關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歷史事件。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蔣中正委員長堅定的領導下,全國軍民付出重大的犧牲代價,擊敗了一個現代工業化強權,終於洗雪了自鴉片戰爭以降,中國所受到的屈辱和不平等對待,甚至躋身世界四強之列,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此誠為中華兒女揚眉吐氣的一刻。八年抗戰就是一部雄渾的史詩。本書之宗旨,在藉由闡述40 位抗日戰爭國軍名將的重要事蹟的同時,將這部壯烈的抗戰史詩以另一種形式呈現出來。期望讀者能在了解諸位抗日名將功勳與事蹟之餘,連帶對於全般抗戰史實,有一個完整扼要的認知。
為了要達到這個目的,本書對於每位抗戰名將的事蹟記述,屏除了以往記流水帳式的撰寫模式。除了對將領生平做簡要的描述外, 主要聚焦於該位將領在抗戰中所曾參與之最重要事件之上,或者是鎖定其所曾經作出之最顯著貢獻。亦即,我們著重於以歷史事件為中心,對抗戰將領在其間之事蹟與行徑,進行較為深刻的評論。此外,為了要忠實地呈現歷史的原貌,我們也將揚棄以往為將領作傳那種「隱惡揚善」的慣例,是以讀者讀到的內容,不盡然是對此員的正面褒獎,而時有具批判性的論述穿插在其中。這點乃本書所標榜的另一大特色。
本書羅列具代表性之40 員抗戰名將,將其抗戰經歷與事蹟進行扼要之闡述與精闢之評論。在此吾人必須指出,投身抗戰行列並著有功勳之國軍將校比比皆是,但礙於篇幅限制,只能夠挑選各種領域類型之具代表性的人物;而收錄的標準,雖然自持應秉承著就史論史,專業客觀的標準,但也免不了會受到編作者主觀認知的影響, 是以其中某些人選可能並不為其他專家學者所認同。另,在符合多元、能夠涵蓋各領域的要求之下,自然有些抗戰名將也必須忍痛割捨,如第11 集團軍總司令黃杰、第4 方面軍司令王耀武、空軍王叔銘等諸位,他們絕對符合抗日名將的殊榮,只因篇幅限制,而無法在本書中呈現。關於這方面的缺憾,只能等待後續之相關出版計畫,再為本次從缺的將領們做更詳盡的記載。
本書中所記述的40 位名將,按照其身分屬性、抗戰事蹟功勳, 主要區分為以下四大類:重要軍政領袖、統帥部要員、野戰指揮官、海空軍暨專業人士。重要軍政領袖的首位自然是當時的國家元首蔣中正委員長,其他則以地方省區之軍政領袖為主,這類地方軍政領袖,擁有自己的省區稅收財源,掌握一支可觀的正規軍隊。他們在全面抗戰爆發後,響應中央抗戰之號召,將自己的部隊開赴抗日戰場,爾後即融入為國民革命軍中的一部,而其個人也在抗戰中貢獻心力。第二類為統帥部要員,這類將領主要位居於軍事委員會與參謀本部,在中央襄助委員長統籌全般抗戰之一切軍事事務,擘劃總體之大戰略方針,並協助各戰區之會戰指導。第三類為野戰指揮官, 也就是實際在各戰區第一線上統兵作戰的指揮要員,從戰區司令長官到軍、師長級別。野戰指揮官的類別中包括了陣亡將領。國軍在抗戰的八年中共犧牲200 餘位將領,我們特別選出三位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們是中國戰區陣亡的最高階將領第33 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國軍出國遠征在國境外犧牲的第200 師戴安瀾師長,以及抗戰以來首位自殺殉國的饒國華將軍。第四類海空軍暨專業人士, 其中有海軍將領二位,空軍將領三位,該類中又有戴笠(情報)與俞大維(軍工)。必須提及徐庭瑤將軍,徐庭瑤雖曾在長城抗戰期間出任第17 軍軍長,桂南會戰時更一度擔任第38 集團軍總司令, 唯一總而言,徐庭瑤在這兩個野戰指揮職上的發揮有限,其在國軍中的主要尊崇還是在組建編練國軍裝甲部隊的位置上,因此將徐庭瑤列為專業將領類別。最後,還有一類將領,由於他們的特殊身分職務,很難歸類於以上所列之各大類別中,則統一集中於「特殊領域」。他們有當時享譽國內的軍事理論家蔣方震,臺籍將領李友邦與鄒洪,敵後游擊將領趙侗以及國軍首位女性將官姜毅英。
最後,謹以此書,向所有在抗日戰爭中為國犧牲奉獻的將領以及無名英雄們,致上最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