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lima藝術獎」由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於2012年創辦,為台灣第一個原住民藝術獎,兼重原住民族主體精神及當代藝術新貌,希望打破陳規與限制,開啟原住民創意表達及藝術表現的新頁。「Pulima」一詞為排灣族語,意指具有創意且手藝精湛之人,而「Lima」在整個南島語系中指的就是「手」。自古以來,原住民族以靈活的雙手,建立了自己的藝術傳統和典範,代代傳承至今,並不斷加入新的活力與創意。「Pulima藝術獎」除了發掘新人,表彰創新能量,也希望藉由入圍及得獎作品的特展,整合創作競秀、藝術策展、學術論壇和教育推廣等各類活動,帶動國人對原住民藝術的關注與興趣,並實際參享體會這兩年一度的審美饗宴。
2014第二屆「Pulima藝術獎」,經過激烈的競爭和評選團反覆的討論,遴選出39件優秀作品,以獎別分,包括3件首獎、1件評審團獎、6件優選獎以及29件入選獎;就形式看,包含繪畫、裝置、錄像、織品工藝、舞蹈表演等多元形式;就內容關照言,指涉了部落土地、自然環境、族群歷史、傳統再造…等不同的議題,之中的共同焦點則是在強調個人創意風格的當代藝文趨勢中,如何同時將原住民社會「以藝術服務族群」這個大傳統,從理念和實踐上去發揚和更新。
本屆「Pulima藝術獎」特展,由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共同策劃執行,其中十位得獎藝術家以微個展的規模,觸探了原住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藝術…等各面的現實。在這同時,本次展覽也根據入選作品的特色和屬性,構設了「身體的衍伸」、「媒材的探索」、「自然的孕育」、「手藝的深化」這四個主題場域,以供對照觀賞或串聯閱讀。
本次展覽,除了入選與得獎作品的呈現,也特別架構了「原住民歷史文化時光通廊」,回溯1895年日治時期至今的原住民藝文發展脈絡。除此之外,於展間設置「原住民前輩藝術家影音文獻區」以珍貴的紀錄影片介紹原住民藝術家在歷史變動中,如何承續傳統,如何突破現實侷限、吸收時代養分,從中開創生生不息的藝術新風情。此外,本展也搭配了名家作品邀請展:國內包括拉黑子‧達立夫與瓦歷斯‧拉拜這二位中生代藝術家,他們各針對本展主題和當代館的空間場域創製了新作;國外邀請展由紐西蘭獨立策展人妮格席洛卡‧梅森(Ngahiraka Mason) 策劃,議題環扣在歷史反思及當前政治觀點,展出毛利族中生代近20年的影像作品,和喬治.努庫(George Nuku)的現地創作。
目錄
目次
序文 / P.06
原住民族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周惠民
台北當代藝術館執行總監,石瑞仁
專文 / P.12
1. 初探十位Pulima得獎者 / 東海大學美術系專任教授,林平
2. Pulima藝術獎 / 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助理教授,王昱心
圖錄 / 32
1. 國內邀請展
--瓦歷斯•拉拜
--拉黑子•達立夫
2. 國外邀請展
--策展人介紹:妮格席洛卡•梅森
--朗妮•哈金森
--莉莎•瑞哈娜
--瑞秋•拉肯納
--喬治•努庫
3. 首獎
--林介文
--東冬•候溫
--劉美怡
4. 評審團獎
--撒部・嘎照
5. 優選
--伊祐‧噶照
--伊誕・巴瓦瓦隆
--曾秉芳
--齊丹・亞勒茲
--潘士豪
--謝美如
6. 入圍
【身體的衍伸】
--蒂摩爾古薪舞集
--魏光慶
【媒材的探索】
--唐昌浦
--李建呈
--潘守誠
--黃馨儀
--林安琪
【自然的孕育】
--蔡秋楓
--連美惠
--武玉玲
--王雅蘭
--曾一郎
--浦晨軒
--曾春子
--杜寒菘
--林筱葳、楊予萱、侯世元
【手藝的深化】
--阿旦・達魯札隆
--安君實
--了嘎‧里外
--希巨‧蘇飛
--林健順
--尼誕・達給伐歷
--巴豪嵐・吉嵐
--鄭詠鐸
--全東明
--林英琪
--林九固
--烏魯古‧盧露安
--莎瓏‧伊斯哈罕布德
特別活動紀錄/P.148
1. 記者會 & 開幕晚會
2. 2014 PULIMA藝術獎論壇
3. 特別演出—谷慕特舞蹈劇場
藝術家簡歷/P.166
目次
序文 / P.06
原住民族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周惠民
台北當代藝術館執行總監,石瑞仁
專文 / P.12
1. 初探十位Pulima得獎者 / 東海大學美術系專任教授,林平
2. Pulima藝術獎 / 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助理教授,王昱心
圖錄 / 32
1. 國內邀請展
--瓦歷斯•拉拜
--拉黑子•達立夫
2. 國外邀請展
--策展人介紹:妮格席洛卡•梅森
--朗妮•哈金森
--莉莎•瑞哈娜
--瑞秋•拉肯納
--喬治•努庫
3. 首獎
--林介文
--東冬•候溫
--劉美怡
4. 評審團獎
--撒部・嘎照
5. 優選
--伊祐‧噶照
--伊誕・巴瓦瓦隆
--曾秉芳
--齊丹・亞勒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