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易學源遠而流長,自西漢武帝設立經學以來,歷來註解《周易》的著作便多如牛毛,雖然整體上易學呈現百家爭鳴之勢,但整體來說學者們咸認為中華易學不出「象數易」、「義理易」與「圖書易」這三大類。其中「象數易」與「圖書易」是中華數術文化的重要源頭,這點不言自明,並且熟悉數術文化的讀者們也都知道:中華數術文化當中也非沒有義理內容。事實上,易學雖有三大流派之別,其根柢還是在占筮一事上,因為《易》本來就是一本用來解釋占筮結果的工具書,為《易》添上許多德性的學問的是一群生活在周朝晚期的人經百餘年勞作之後才產生的結果。我們可以很公允地說,如果不是為了滿足先民的占筮需求,《周易》便不會有最基本的卦象與卦辭內容,那麼後來的易傳思想也將無處掛搭。易學當中絕大多數的義理內容都是後起的,《易》的本質仍是在於占筮活動。換言之,象數更多地觸及了周易的本質,而易理易則是周易的衍生物。
「《易》本卜筮之書」,此一斷言出自宋儒朱熹之口,此說可謂極有見地、擲地有聲,乃一持平之論。朱子本身極為重視周易圖書學,今人採用的《河圖》與《洛書》就是朱子及其學生蔡元定所考定的版本,但這也毫不妨礙朱子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易理學與象數學,這正是易學家該有的態度,自宋代以後,魏晉時期遺留下來輕視象數易的風氣已經有所改觀了。
在周易的冤三種學問中,用來預測命運的技術最早便歸屬於象數易,並在漢代達到第一次的高峰。在漢初,這套學問還屬於古法(戰國易),被稱為古文經學派,代表人物是費直。費直易並沒有得到官學地位,戰國易這套古代筮法在中國歷史上並沒有亡佚過,始終流傳在知識分子之間,但古法易在漢代並不得勢,因此也沒有在當時產生很大的影響力,但是這套運用《周易》進行預測的學問在西漢時期經歷了一次至關緊要的改造,那便是京房易的誕生。費直易並沒有立於官學,而京房易被立了官學。讀者們眼前看到的這本書,其演法便是宋代被稱為《火珠林》的一套預測術,也叫《文王卦》,這是在中華術數文化中少數歷久不衰的一套命運預測術,其根源便在於西漢京房提出的這套易學體系,這在書中作者有詳盡的說明。許多學者認為將五行思想與《周易》密切結合並帶入六親關係正乃是京房易的成就。子平學說當中也有六親觀念,從思想的發展史觀點來看,凡喜愛中華術數文化的讀者們都可以在這套「京房易─文王卦─火珠林」的占法中得到啟發。
在序文的最後,我想提到作者特別數度強調《增刪卜易》中的「筮必誠心」、「占勿二念」、「我占必以直告,切莫昧己」思想。許多宋代以後的命運預測學說因為已經脫離了《周易》的體例,所以從業人員便不再重申古法中的這套核心價值,其好處是能夠更接近市井小民,其缺點是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便日漸低落了,作者耳提面命地重申這一層思想,希望對讀者們有一定的啟發。
京房易是中華數術文化中至關緊要且承先啟後的一套學問,透過學習這套占法,並辯證地來理解中華數術文化的今與昔,我們便能夠明白其源頭為何,今日又該如何發展。
於光泰深研中國數術文化,理論與實務兼備,也是家父 梁湘潤的入室弟子,光泰先生的新書《周易與六爻預測》如今付印了,是部不可多得的好書,因上述機緣,行卯榮幸出版此書以饗讀者,是為序。
行卯出版社社長 梁翰
寫於丁酉年 台灣˙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