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台灣咖啡文化與精品咖啡的發展要比香港早了很多年,有不少香港的咖啡人早期來到台灣拜師,於公於私都和台灣咖啡人都有很密切的往來,彼此咖啡產業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香港咖啡館之間雖然有商業上競爭的關係,但因最主要共同對抗的目標非常一致,一是政府(政策),二是房東(租金),咖啡館們忙著生存都來不及,對咖啡的愛沒有辦法肆無忌憚的偏執,現實是在香港開咖啡館,需要更多的是勇氣、膽識、精準眼光以及資金。
隨著租金漲幅越來越難負荷,香港咖啡館們開始慢慢往旺區的邊緣開店以降低成本,但路程遙遠並不影響嗜咖啡者的上門意願。18 Grams的John提出有趣的理論:「喝咖啡像上廁所一樣,當有需求的時候,你會想辦法找到距離自己最近的去。雖然對上班族而言快速便利是基本訴求,但到了週末假日,為了好喝的咖啡,跑多遠都值得。」
香港對我而言有著十分特殊的情感,既然做不成香港人又無法在港定居,每年必定飛個幾趟一解相思之愁與口腹之慾。過去很難在香港取得一杯精緻的好咖啡,近幾年卻發現香港咖啡館越開越多,無論空間還是咖啡的品質也急起直追,咖啡人們甚至在國際咖啡比賽中屢獲佳績。為了窺探香港咖啡人的內心世界,與如何在高成本、快速流行又快速淘汰的環境中生存,造就了這本耗時一個月駐港採訪拍攝、超過半年撰文和設計的《咖啡手帳X香港:咖啡職人的愛與勇氣》。
看完這本書,買張機票,短短一小時三十分的飛行時間,穿上輕便的鞋,背上背包,帶著咖啡手帳和一支你喜歡的筆,除了買東西吃東西外的香港,現在起有了新的旅行主題與行程安排,那將會是你沒感受過充滿咖啡香氣的香港。
譚聿芯
推薦序
這些年日子過得特別快,從單身到成為父親,價值觀和人生觀亦隨著小朋友的成長而有所改變。處事態度變得謹慎,視野變得宏觀,畢竟,在這複雜的年頭,身負父親和導師的重任實屬不易。
在咖啡的路途亦然。從來,落實業務是不容易的,我的目標是追求良好的品質監控,而長久以來的夢想已悄悄地建成。理想令自己對咖啡一直不離不棄地埋頭苦幹,當中的歷程讓自己見證了諸多理論,但同時也確信淵博的咖啡世界,是一條「活到老,學到老」的命途。你能夠為「品質」二字付出和犧牲多少,就能換得多少回報,因為鐵一般的現實是「努力不等於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
從前身為咖啡愛好者,到現在也算是業界的一份子,多年來目睹香 港咖啡界的成長,咖啡鬪士們實在功不可抹。在商場上雖是同業競爭者,但是目標是相同的,為了提昇咖啡的品質,不斷向前推進,挑戰自己、挑戰咖啡,亦是這種精神令整個咖啡工業得以日益強大。
從宏觀的角度去分析,市場逐漸壯大,為經濟帶來正面的幫助,締造更好的商業經營環境,造就更多就業機會。人們對咖啡認識、接受和追捧,令咖啡人有更多的空間和機會去推廣及提昇品質,同時也讓整體 環境步入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我在此預祝 Ling 的新書成功,能透過不同的角度去瞭解香港的咖啡文化是值得鼓舞的,因為每一杯咖啡背後,都有它獨特的故事,細心聆聽和用心享受,可能會發現當中有更多驚喜。
香港知名藝人・咖啡王子/陳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