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ining≠Coaching
台灣原創第一本亞洲教練應用案例!
★五星級感動推薦★
十八個精彩教練實例,讓我不只看到客戶的改變,更感受到教練在背後支持的笑容,他們自己也改變了。─前台灣國際教練聯盟理事長 陳朝益
教練的價值不僅限於技巧的選擇及運用,更是在協助當事人覺察、釐清並找出原因。─ING銀行台北分行總經理 張崇崗
我從Joyce身上感受到來自「無我、利他」精神的和善與平靜─日月光集團人力資源處暨公共關係部處長 李叔霞
每個人都能成為「無我、利他」的領導人
這是台灣原創第一本亞洲教練應用實例集結!透過一個個經典案例的分享,我們看到這些企業教練與生命教練如何透過覺察、轉念及運用教練的技巧及方法,陪伴高階主管、企業老闆……等走過人生困境。本書沒有華麗的詞藻、優美的文句,只有最動人的故事、最通達的智慧以及最棒的專業教練!這些寶貴的人生經驗,將是轉動心念的生命之鑰,希望讓更多的朋友藉由這本亞洲教練應用故事集而看到教練、了解教練,進而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作者簡介:
梅家仁(Joyce)
現為達真國際教練學校 校長
MBA、PCC
高階主管教練
專長:使命教練、心靈教練、陰影教練、教練培訓
Joyce畢業於臺大經濟系,後來取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MBA學位,接著在美國康州的Aetna Life & Casualty任職,一直到1990年舉家遷回臺灣,在外商企業擔任業務高階主管與總經理等職務。
Joyce從2006年開始專注於教練專業,她發現教練所秉持的支持式、引導式、啟發式的方法與理念,對於人的改變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她從2009年起開辦達真教練培訓課程,並通過ICF(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的國際認證,至目前為止,已經培養出40位ICF國際認證的ACC教練,及6位PCC教練。另外,接受過Joyce教練的客戶已超過兩百人,許多客戶因為Joyce的教練,不但化解了管理、職場,或個人生涯方面的挑戰,更因此而與Joyce成為生命旅途上的好朋友。
Joyce的人生理念是「無我、利他」,並將這個理念充分應用到教練專業。她與夫婿住在臺北,夫妻同心共同從事教練,有兩個漂亮靈巧的女兒,生活簡單自在。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啟動原動力的鑰匙 康搏策略顧問公司董事長 周文德
我是一位策略和企業併購顧問, 過去二十多年曾經在紐約、東京、香港、倫敦和台北從事投資銀行合併收購顧問的工作。目前為多家知名上市公司提供培養中、高階主管思考力以及影響力的課程,
也擔任企業教練。
大約五年前,我接受一位朋友的請託,協助提昇團隊的績效。這個團隊的成員分佈在幾個不同的國家,而且大部分是兼職人員,透過領導者的引介組織在一起,開始一個新事業。朋友希望我能為他們規劃一系列的培訓,每週為他們做一小時的銷售、經營、趨勢和管理相關的線上課程。這個課程很受歡迎,持續了一百集,也就是兩年的時間。然而,兩年下來,這個團隊的業績表現,卻沒有任何明顯的進步!
這個經驗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發現原來這個團隊的成員雖然對新事業的成功有所期待,但是都希望藉由別人的努力帶來自己的成功,加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業,本業一旦忙起來,這件事自然就被放到一邊了。他們喜歡聽我的課,認為學到許多知識;但是這樣每週的單向教學,對於啟動他們在新事業上的決心,毫無幫助。
兩年後,在達真國際教練學校的創辦人Joyce 和Chris 的引導下,接觸到教練的領域。隨著在這方面的持續學習,逐漸體會到「訓練Training」和「教練Coaching」的差異。從結果的角度來看,訓練是希望達成主管或企業主的目標,而教練則是希望被教練者主動達成目標。
教練式輔導(Coaching)是啟動被教練者的正確心態和自發性動力的首要條件。在條件具足的情況下,好的教練將會激勵被教練者找到路徑,也找出行動的紀律。我心想,如果五年前我有機會使用教練的方法幫助朋友的團隊,那麼結果一定會大不相同吧!
許多企業雖然認同教練式領導,也要求主管們上教練課程,但真正運用的並不多。理由之一是事情忙、業績壓力大,認為這種提問式的領導緩不濟急。我認為Coaching最有意義的部分,不在教導,而在於尊重、啟發和責任的歸屬。藉由適當的提問,主管充分展現對部屬獨立判斷能力的尊重;藉由「GROW Model」的應用,主管成功地讓達標被部屬認同。這豈不正是企業主管們夢寐以求的效果嗎? GROW Model 不僅可以運用在內部同事的教練上,更可以廣泛應用在客戶的教練、問題解決、決策機制,以及自我思考的教練上。其功能廣泛,功效卓著!
對於Joyce 和Chris 的認真和無我的服務精神,本人除了感到敬佩之外,更無時無刻不感謝他們對我在教練領域的啟蒙,祝福所有的讀者都可以從這本書中獲得很多很多的啟發(Aha Moments)!
名人推薦:啟動原動力的鑰匙 康搏策略顧問公司董事長 周文德
我是一位策略和企業併購顧問, 過去二十多年曾經在紐約、東京、香港、倫敦和台北從事投資銀行合併收購顧問的工作。目前為多家知名上市公司提供培養中、高階主管思考力以及影響力的課程,
也擔任企業教練。
大約五年前,我接受一位朋友的請託,協助提昇團隊的績效。這個團隊的成員分佈在幾個不同的國家,而且大部分是兼職人員,透過領導者的引介組織在一起,開始一個新事業。朋友希望我能為他們規劃一系列的培訓,每週為他們做一小時的銷售、經營、趨勢和管理相關的...
章節試閱
發現迷宮的安定出口
─自責型主管開始自我接納了
瑂平是一家生技醫材公司的總經理,我們經由她的屬下介紹而認識。瑂平剛開始對教練的接觸起源於我在他們公司舉辦的「行動學習課程」,她發現行動學習的提問方式似乎是一個很好的啟發屬下的過程,於是對教練開始感到好奇,也因而參加了達真的教練訓練課程,並接受一對一的教練。
這是一個很棒的高階主管教練故事,客戶帶來的議題是「如何做出改變,提昇對工作的熱情與樂趣?」身為一個教練,我完全無法預知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只能以最大的專業、關懷、好奇與謙卑來面對這一段將對我以及客戶產生巨大人生改變的教練旅程。
教練經過
瑂平是電子產業背景出身,管理模式是服從與效率,公司裡都是她說了算,長期對公司的付出讓她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很
大的問題,曾經二度進出鬼門關。但是瑂平對自己從來都不在意,她最在意的是公司有沒有達到營運目標?員工在公司有沒有快樂的工作?
我很早就發現瑂平的不快樂,她在工作上對自己的要求非常高,對員工也有很高的期待,當員工或公司有狀況時,她的第一個反應都是自責,為何自己不能做得更好?她如何對得起自己的員工?在員工或公司表現好時,她從來不認為自己有功勞,她的口頭禪是:「這有什麼功勞?我沒有特別做什麼呀!」
找出高階管理者內心困擾
對於瑂平來說,最大的困擾不是如何將工作做好,她的能力相當受到同仁與董事長的高度肯定,真正困擾的是她的工作動機只有「責任」,不知道自己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努力工作最後又具有什麼意義?名和利其實都不是她所想要追求的,因為她看到名利帶來的多半是腐敗、貪婪與勾心鬥角。
我細細地思考瑂平的現況與她未來的挑戰,我的教練思維告訴我,要讓瑂平找到她生命的意義與目的,先要找到她對自己的存在不在意的原因。於是,經由各種直接、間接的聆聽與提問,慢慢地與瑂平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係。在這個過程中,瑂平分享了她的過去以及生命經歷的高低潮。
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原來在內心深處,瑂平不知自己為何而戰?十年來極度投入公司的工作,她只知為責任、為工作而戰,從來沒有休過長假,我鼓勵她一起去渡假,讓她在輕鬆的環境中,重新檢視自己、欣賞自己。
自我接納成為安定的力量
瑂平很有勇氣地面對這段為自己出征的日子,也因為她能夠重新面對自己,讓她找到了安定的力量,她對人的不信任感從9分降低到4、5分。
對於屬下,她更能夠適才適所的運用,以前她會要求屬下來適應她要的模式,現在她能夠真正看到屬下的特質,修改她的模式,讓屬下在自己的長處中盡情發揮。
以前常常煩躁不安的心靈,現在相對安定,這份力量來自於她對自我的接納,「安定」讓她將事情看得更清楚,對人的判斷也更敏銳,不用再經常性的說教說理,也無需套框架在屬下身上,領導統御更上層樓。
在這一年來的教練過程中,我所運用的教練方法工具包括:
1.教練流程:我大致用薩提爾教練模式和GROW Model流程來引導我們的對話,這個有架構的流程讓我們的談話容易聚集。
2.教練方法:員工360度訪查與回饋,由回饋找到改進的方向。
3.教練工具:霍根領導力測評( Hogan Leadership Survey),找到瑂平的領導盲點與可能危機。
瑂平的使命是希望能夠打造出生命的桃花源,讓更多人能夠成為彼此的靠山,無所求的付出,單純快樂的過日子。我祝福瑂平,未來能夠走在自己的使命上,利己利他,讓這世界更美好、讓自己更快樂。
教練精彩對話
教練:為何你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呢?
瑂平:我本來就沒有什麼了不起呀!
教練:這「不夠好」帶給你什麼感受?
瑂平:就是失望吧!
教練:是你對自己失望嗎?
瑂平:是。
教練:你現在看看這失望,你的感覺是什麼?
瑂平:生氣。
教練:生氣?為什麼?
瑂平:我氣自己為何不能更好。
教練:所以你開始自責了?
瑂平:對。
教練:你有沒有發現自己有這個模式?「常常自責」。我很好奇,為什麼你要緊抓著這個「自責」不放呢?
瑂平:我也不知道,也許是高標準吧!
教練:自責到底帶給你什麼好處呢?
瑂平:(陷入沉思),我想可能是帶給我成功吧!
教練:真的!對於自責,你的感受是什麼?
瑂平:情緒很低,但是我在很低時,我會告訴自己不准再這樣下去,我要奮戰,我就會走出低潮。
教練:很棒的覺察力與意志力,難怪你能夠成功。如果你不自責,你覺得自己仍然可以成功嗎?
瑂平:應該可以。
教練:那是什麼情緒或情境?
瑂平:接納自己吧!
教練:接納自己是什麼感覺?
瑂平:平靜、喜悅的感覺。
教練:你喜歡這感覺嗎?
瑂平:當然。
教練:現在閉眼睛來想像一下那個接納自己,平靜、喜悅的感受,帶著這感覺走出成功的路,你可以看到那畫面嗎?可以描述給我聽嗎?
瑂平:我覺得這讓我輕鬆很多,這樣的成功比較沒有那麼辛苦,謝謝教練。
教練:那我們來想想如何讓你更接納自己的方法?
瑂平:……
教練後記
敏銳觀察:教練過程有一個風險是,當探索客戶不想挖掘她的過去時,有可能會打開「一罐子的蟲」,讓看似平靜的生活脫序,教練必須很小心,當觀察到客戶覺得很難受時,要問客戶是否要繼續,如果客戶不想,就讓她暫停。
無我心態:我所面對的是一個有豐富職場人生歷練的高階主管,對方對於管理領導其實已經有相當多的認識,身為一個教練,真誠、無我,事事為對方著想,反而能贏取更大的認同與啟發。
掌握關鍵:在某些時刻,客戶會告訴我說,她被教練完之後感到頭痛,我了解到,這是一個專注執著的性格在突破提昇的邊緣時,會遇到的身體反應,我會拿捏,用適當的方法協助客戶走完,否則好像將客戶帶到懸崖邊緣而放手不管。
付出無所求:為了確實幫助客戶,我比較少去在意,或計較已經付出多少;例如,我會放下手邊的計畫,在週末到客戶家進行教練,這讓客戶有安全感,熟悉的環境與人物,能協助客戶順利走出她扛了多年的陰影。
事後回顧,很高興我的專業訓練與同理心,讓我在面對一個自信的高階主管時,能很自然地做出很多明智的決定;例如,與客戶的週末教練之約,讓她真正能放下過去的包袱,重新接納自己與他人。這麼做也完全落實了達真無我、利他的中心信念;如漣漪擴散般,陪伴一個人由自責蛻變成自我接納,進而造福周遭的人,而且仍在持續進行中……。
自從跟Joyce開始教練後,每天都很期待下次的教練,因為每次教練之後,總是能讓我在迷宮內有新發現、讓我找到了出口光明的希望。一點一滴,囚困我的問號,一個一個不見了,新的自我價值一點一滴的產生。感恩Joyce的無私付出,讓我願意成為她的追隨者,投身進入教練這個世界,期許自己能將Joyce教給我的,也經由我給予別人,讓更多的企業高階主管,真正發揮出自我價值及潛能。
發現迷宮的安定出口
─自責型主管開始自我接納了
瑂平是一家生技醫材公司的總經理,我們經由她的屬下介紹而認識。瑂平剛開始對教練的接觸起源於我在他們公司舉辦的「行動學習課程」,她發現行動學習的提問方式似乎是一個很好的啟發屬下的過程,於是對教練開始感到好奇,也因而參加了達真的教練訓練課程,並接受一對一的教練。
這是一個很棒的高階主管教練故事,客戶帶來的議題是「如何做出改變,提昇對工作的熱情與樂趣?」身為一個教練,我完全無法預知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只能以最大的專業、關懷、好奇與謙卑來面對這一段將對我以及...
作者序
出版這本書是達真國際教練學校的重要里程碑, 自從達真在2012 年出版了「GROW 提問卡」後,業界有很多正面的回響,我們也獲得很多鼓勵,希望達真能多多推廣教練。
在2014 年,我們針對歷屆達真畢業同學在教練應用方面作了一個問卷調查,發現雖然同學們對教練的認同度達到9 成以上,但在企業裡應用教練的比例大概只有6 成。分析原因大致為:
企業要求短期績效(33%)
高階主管的不認同(22%)
不了解教練(17%)
信任感不夠(17%)
簡單來說,就是企業主管們對於教練在工作上所能產生的效益還需要更全面、更完整的了解。這幾年來,透過培訓、工作坊、聚會、活動等,我們和許多來自各方的專業人士朋友結緣,也有很多朋友因為教練而在工作上以及生活上獲得很大的改善或啟發。於是,我們不揣淺陋,把這幾年大家寶貴的經
驗與故事集結成書,希望讓更多的朋友因這本書而看到教
練、了解教練,進而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什麼是教練式領導?
它是一種用啟發與激勵的溝通領導模式,目的是在協助員工發展潛能,讓公司與團隊產生高績效。在達真的培訓課程中,我們以GROW Model 作為教練式領導的工具,讓員工能專注在目標上,排除干擾,發揮潛能。
GROW Model 是1980 年代由Graham Lexander、Alan Fine與Sir John Whitmore 三位一起發展出來的,在歐美企業界被廣泛的應用,為企業解決問題與設定目標提供一個有效的結構與方法。而GROW 這個單字代表著四層意涵:
G(Goal)代表目標設定:根據客戶的議題,教練協助設定清楚、明確的目標,讓客戶充滿動力地前進。
R (Reality)代表目前的狀態:目前客戶碰到哪些狀況?挑戰是什麼?偏離目標有多遠?
O(Options)代表選擇:面對現況的挑戰與干擾,教練協助找到解決的方案或選擇,讓客戶往前邁進。
W(Will 或Way Forward)代表行動:上述的選擇需要轉化成行動,才能帶領客戶邁向成功。
GROW Model 的核心理論
GROW Model 的核心理論來自於Inner Game Theory(內在遊戲理論),由一位偉大的網球教練Timothy Gallway所發展出來的。他曾經在二十分鐘內教會一位完全不會打網球的中年婦女打網球。他理論的重心在「內在遊戲」。學習網球的重心在「球」,但是一般打不好的球員,重心都放在「擔心」,如果能夠將球員的專注力拉回到「球」本身,而非內在的許多干擾,例如:如何打到球、如何發球等等,那麼網球就很容易學習成功。Gallaway 透過各種有趣的方式,例如:唱歌、請球員說「打到,掉球」等,將球員的專注拉回到目標―球,也因此創造了網球學習的奇蹟。
GROW Model承襲了內在遊戲理論的精神,讓客戶專注在當下及目標,不讓其他的思想或情緒干擾目標的達成,而且教練相信客戶本身就具足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移除干擾專注在目標,客戶的潛能就會發揮。
GROW Model的精神是簡單、易學、好用,所以我們特別萃取它的精要,將它設計為短短二天半的課程,讓企業主管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學會並應用在實際的工作上。
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看到教練的效果與功能。書上談到的都是真實的教練案例,內容涵蓋高階主管教練(Executive Coaching)、業務教練、績效教練(Performance Coaching)、生涯規劃教練(Career Coaching) 與生命教練(Life Coaching),行業別則包含公務員、餐飲、服務、製造、財管、醫材、運動、美容、地產、電子等不同的產業。其中,在生命教練領域,所討論的是每個人生命中可能會遇到的議題,本書提供的是親子關係的議題,其他例如:夫妻關係、青少年議題都屬於生命教練的領域。生涯規劃教練談的是工作的生涯規劃,這本書有一個很棒的案例,是幫忙一位失去信心的主管重新找回工作的信心與希望。
期待藉由這本書,能幫助每個人都能成為「無我、利他」的領導人。我的理想是:
在工作上:能夠心胸寬大,放下評判(non-judging),看到更多元觀點,發展他人,進而為組織創造出一個更有創意與績效的團隊。
在生活上:能夠提昇「自我領導(Self as Coach)」,不但個人因為教練而思路清晰、生命目標明確,在家庭方面也能培養出更具思考力與同理心的家庭成員,創造一個互相支持的美善家庭。
這本書中的教練故事分享人都是達真的同學,為了保護客戶隱私,文章內容的主角名字均為化名。我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您感動,歡迎您一起加入學習教練、推廣教練與應用教練的行列。
出版這本書是達真國際教練學校的重要里程碑, 自從達真在2012 年出版了「GROW 提問卡」後,業界有很多正面的回響,我們也獲得很多鼓勵,希望達真能多多推廣教練。
在2014 年,我們針對歷屆達真畢業同學在教練應用方面作了一個問卷調查,發現雖然同學們對教練的認同度達到9 成以上,但在企業裡應用教練的比例大概只有6 成。分析原因大致為:
企業要求短期績效(33%)
高階主管的不認同(22%)
不了解教練(17%)
信任感不夠(17%)
簡單來說,就是企業主管們對於教練在工作上所能產生的效益還需要更全面、更完整的了解。這幾年來...
目錄
推薦序
教練,一群用心耕耘心田的人 | 陳朝益 08
自我覺察是教練精髓 | 張崇崗 10
啟動原動力的鑰匙 | 周文德 12
教練學習,豐足之旅 | 李叔霞 16
生命中的貴人 | 陸起凡 18
感謝 20
自序:啟動自我,卓越他人 | 梅家仁 22
前言 28
教練的三封信 | 梅家仁
1、與教練有約:談「肯定」領導 32
2、要短期營收?還是要培養人才,啟動長期績效? 35
3、覺察力下的卓越領導 38
企業教練故事
Case 01 發現迷宮的安定出口
─自責型主管開始自我接納了 | 梅家仁 42
Case 02 釐清障礙改變帶領方式
─店員間凝聚感情不需要只透過聚餐 | 高啟賢 51
Case 03 三個不給答案的時機
─做主管的一定要會下指導棋嗎?| 王心蒂 59
Case 04 你其實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
─被解聘後如何爬出失業泥沼| 彭佳貞 67
Case 05 拯救面臨倒閉的公司
─一位老闆自醒的過程| 謝利生 74
Case 06 找到你的職場魔勁!
─陷入晉升困境者的下一步| 鄭雅雯 83
Case 07 主導者變成聰明教練者
─陸籍主管完美融入台灣團隊| 包春燕 89
Case 08 先有覺察再擬行動方案
─研發處長中年轉職的抉擇| 蔡馥嶸 96
Case 09 反負為正,願景領導
─店經理消除干擾接管新店| 顏溦伶 104
Case 10 改善職場溝通障礙
─教練與新人牙醫的約定| 林其豪 111
Case 11 具象化提問+NLP技巧
─髮型設計師培訓使業績翻倍| 張旭男 126
Case 12 不止於此,必脫胎換骨
─教練式領導台資企業應用實例| 葉森華 133
Case 13 提問式銷售使業績發酵
─上海業務的30億房產清盤奇蹟| 劉少謙 148
生命教練故事
Case 14 學習接受批評,不難!
─當你遭遇批評時的回應選擇 | 王振宇 158
Case 15 讓女兒成為親子教養盟友
─職業婦女回歸家庭的挑戰| 張如雅 166
Case 16 換位思考解決母子衝突
─易怒的媽媽重建家庭關係| 蕭聖築 174
自我轉變故事
Case 17 別做委屈求全的上司啊!
─新手主管改變作風的真情告白 | 楊以俊 182
Case 18 消弭職場情緒與刻板印象
─一場HR的自我修練歷程| 劉憶萱 186
推薦序
教練,一群用心耕耘心田的人 | 陳朝益 08
自我覺察是教練精髓 | 張崇崗 10
啟動原動力的鑰匙 | 周文德 12
教練學習,豐足之旅 | 李叔霞 16
生命中的貴人 | 陸起凡 18
感謝 20
自序:啟動自我,卓越他人 | 梅家仁 22
前言 28
教練的三封信 | 梅家仁
1、與教練有約:談「肯定」領導 32
2、要短期營收?還是要培養人才,啟動長期績效? 35
3、覺察力下的卓越領導 38
企業教練故事
Case 01 發現迷宮的安定出口
─自責型主管開始自我接納了 | 梅家仁 42
Case 02 釐清障礙改變帶領方式
─店員間凝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