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如何讓生活過得更好?答案就在這29坪的所有細節裡。
這是第一回,葉怡蘭敞開自家私宅,
細膩書寫關於空間觀點、設計思維、生活美學,以及,關於家的溫暖點滴。
「在我們家,看不到任何卵石枯沙紙燈籠等禪風意象,不夠財力擺滿各款北歐大師名椅名几,更學不來極簡主義的堅壁清野凜白無慾,但簡約俐落、不尚冗贅巧飾、形隨機能生的原則,這麼多年來,我始終信守不二。」
*起居室:
設計師特別設計的沙發,一面朝起居室、一面朝餐廳,可以背靠背兩面入座、兩面賞景,這邊兒看電視烤壁爐、另邊兒和餐桌上的人把酒聊天……自成另番不同趣味。
*書房:
書櫃隔板全部拿掉,從工作桌轉頭可望爐灶,從中島處擡眼便可見螢幕閃動;不管是燉菜開始香氣四溢,抑或有同事線上傳訊,一有動靜便可立刻衝回照看。是在家工作者兼煮婦之不得不然。看似忙碌多工但踏實陶然。
*廚房:
工具道具餐具器皿痛痛快快疊放吊掛出來,方便好用且生活味道滿滿,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廚房樣貌。開開闊闊寬寬朗朗大中島,我們叫它「貪婪之島」。
*泡茶角落:
從紅茶到綠茶青茶黑茶一層層分門別類錯落有致擺好。一目瞭然,樂趣與效率兼具。於是,煮水、拿取、操作、收納、陳列……等等機能和動線就此全數妥貼流暢落定。
*浴室:
日本是全世界最愛洗澡的國家了!這回翻修以之為師打造日式格局沐浴天地。崇尚自然、少了瓶瓶罐罐,以用得上且好看的擺設與用具取代;洗臉檯下改以層架和抽屜收納,有秩序有邏輯的置放,盥沐過程緩慢從容有餘裕,安適舒坦。
*收納:
收納與佈置為一,讓收納不再是得日日奮起自律的美德,而是時刻徜徉其中的樂趣。偶而容得一點不經意小小淘氣般的零亂,別是另番自在生活味道。
葉怡蘭:「我知道,最根本的、這房子裡春夏秋冬晨昏日夕之光與風如何流轉。」
本書始於葉怡蘭「起心動念改造住了近二十年的家」,以「業主與設計師的對話」作結尾,有如一部溫暖但安靜的小型紀錄片,透過文字與圖片的記述,今昔的對比,涵納了怡蘭對居家設計最切實的見解,以及對生活美好細節的咀嚼──
【長達一年的居家改造全記錄】
*以小見大的空間層次:既各自獨立又自然融合的起居空間
*夢幻的中島式廚房,如何克服油煙問題?
*向日本旅館偷師,設計小而美的享樂浴室
*打造坐擁天光的榻榻米小書房
*書、茶、酒與雜貨美型收納法
*煮婦必學的廚櫃抽屜分割法
*兼具晾衣、客用廁所與儲藏的多功能小空間
*照明的驚喜:讓燈光極美、極精省的趣味安排
在讀者眼中,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既精於各國的旅館文化,又好茶善酒懂美食,對生活必有其獨到品味,難免令人好奇,她的私宅又該會是什麼模樣?自認「很宅」、有「恐色症」的怡蘭,抗拒自己家裡被定義為北歐風或任何一種風格,也不願意被太多色彩包圍,好不容易下定決心改造住了近二十年的家,她想分享的是,「家」是有機體,會決定你生活的樣貌、節奏、內容,同樣的,若把家視為生活的容器,這個容器亦須跟著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成長而變化,起居坐臥、工作閱讀、煮飯品茶、盥沐休憩……日常所追求,無非「安適舒坦」而已。
【態度篇】有葉怡蘭關於「在家這個場域裡安頓身心」的種種體悟,例如天光、窗景、空間留白的捨取,例如讓做菜和工作變得毫無滯礙的書房與中島廚房,又例如因為規劃合理,讓收納不必是一種美德,而是「順手方便」的自然動作;【細節篇】以最近距離看細細琢磨出的各種設計巧思與信手拈來的空間小驚喜;【日記篇】娓娓呈現了從改裝前到入住後長達一年的觀想,相較設計施工這些勞心勞力的嚴肅工作,日常的極短對話與隨筆則令人莞爾;【對話篇】記錄了「業主葉怡蘭」與「設計師李靜敏」的精采對談:包括「空間的破題」、「小空間中的以小見大」與「減法的設計」。
作者簡介:
葉怡蘭
出生於台灣台南。
很早就決定以「享樂」做為終身職志。並堅持相信,真正的「享樂」,不是短暫的炫惑聲色之娛,也不是一味金錢或地位的堆積;而是需得認真的涉獵、深度的累積,需得花些時間花些工夫,方能從心靈到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每一種感官,都真真切切長長久久地感到喜悅與歡愉。
著有《旅人之窗》、《食‧本味》、《好日好旅行》、《終於嚐到真滋味》、《隱居‧在旅館》、《極致之味》、《果然好吃》、《享樂‧旅館》、《尋味‧紅茶》、《在味蕾的國度,飛行》、《台灣生活滋味》、《享樂,旅行的完成式》、《玩味》、《Yilan's 幸福雜貨鋪》等書。多數並於中國發行簡體版。文字與攝影作品散見台灣、中國、香港各大華文媒體。
《Yilan美食生活玩家》(www.yilan.com.tw)網站創辦人;自由心向股份有限公司創意出版部總編輯。開設「PEKOE食品雜貨鋪」(www.pekoe.com.tw)。
於PEKOE講堂與相關藝文與飲食學苑不定期開設各種飲食、旅遊、生活美學課程。
曾獲講義雜誌「2004年度最佳旅遊作家」。 2005年9月推出個人設計茶具《讀飲》,並入圍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06創意生活‧陶瓷新品評鑑展」。2007年與Discovery旅遊生活頻道合作拍攝《生活采風-葉怡蘭篇》短片,並入圍該年電視金鐘獎「頻道廣告獎」。2013年10月獲頒全球威士忌界最高榮耀「蘇格蘭雙耳小酒杯執持者 The Keepers of The Quaich」。
歷任《Aspire》雜誌總編輯、《壹週刊》美食旅遊家居組主任、《明日報》美食旅遊新聞中心主任、《Vogue》雜誌採訪主編、《室內》雜誌編輯主任、《雅砌》雜誌採訪編輯。
章節試閱
【緣起】 家的模樣,生活的模樣
這一年多來,只要人在家中,我總是不斷地、如泉湧般時時感覺到幸福。
雖說一向善感的我,老實說從小到大原就很容易被各種圍繞身邊的小物小事觸動,但我很確定,即使日復一日重複如常,這幸福感如此真切與頻繁,和以前大不一樣:
每日晨起,掀開被窩兩足下地,即使沒有準準踩中床畔的拖鞋也一樣暖呼呼,不再冰得讓人瞬間耳聰目明睡意全消;出得房門,登時便見整大片開開闊闊明亮明媚窗景與天光迎面而來,且即使來到中島爐台前煮一壺奶茶,這窗這光依然分分秒秒就在眼前相伴。
工作時,周遭環境桌面一片乾淨寬朗,突然想查閱什麼書籍資料起身轉身唾手可得,用不著再三回想這本書那份報告究竟是擱在這邊櫃還是那邊箱。累了,起身來到廚房角落俐落沖杯茶,即使燒水浸茶當口還是得把握時間不斷來回電腦前照看,然滿室徐徐氤氳飄散的茶香仍舊令人陶然。
黃昏,驚覺身畔閃動的光線轉了方向,忙忙起身奔向起居室大窗畔椅榻上,好險、沒錯過今天的夕陽。一如以往,光芒萬丈自大直橋旁落下後,天空轉為幽藍,城市裡的燈火徐徐一盞一盞點亮,與天際益發穠豔的一抹猶存晚霞相輝映──這是冬季裡偶而上演、可遇不可求的最美一刻,我管它叫「奇幻時光」。
晚上,照例忙過了時間才終於奮力將眼前工作大致完結,一面收尾一面尋思晚餐該煮些什麼,然後同樣又是書房廚房兩頭張望奔跑,三數種爐具齊開,忙中但可算有條理有效率迅速張羅出兩菜一湯一飯。接著,擺好餐桌、打開電視、一旁酒櫃裡選一款合搭的酒,小酌、吃飯、視線在螢幕與窗外交錯穿梭、聊些有的沒的家常話,把一整日的疲累慢慢卸下。
收好碗盤擦了桌子、鍋具道具工具各自歸位,洗碗機的嘩嘩聲響裡,窩在沙發上翻翻書上上網小憩一下;抬頭,宛如約好似的,彎彎月芽就在此際從窗兒一角笑咪咪探頭與我對望。
然後,地暖和暖風機充分溫熱過的浴室裡刻意放慢速度舒舒服服淋個浴泡過澡或腳,起身裹上烤得熱烘烘的浴巾,突地回想起即使熱水開到灼燙仍止不住簌簌發抖的舊日景況,忍不住搖頭失笑。
回到電腦前,再把剩餘工作檢點一次、關機,另一半已經自顧自開了壁爐,趕緊倒一杯泥煤氣息優雅的單一麥芽威士忌、抓幾枚巧克力跟上,酒香裡火光間相對默默喝得醺然,就該是就寢時候到了……
這是我,此刻生活的模樣。
我們終於擁有了、可以容納這理想生活模樣的家。
這是一次龐大而漫長的全面改造翻新計畫:自2012年11月末正式啟動,從設計到施工,歷經重重反覆思索、考量、溝通、討論,以及過程中的不斷自我觀照、詰問、內省、砥礪、盤點、重整,直至2013年12月初才落成進住。彷彿一次歸零、修行而後新生,意義非凡。
舊居新貌新生活,雖說工作依然忙碌、日常步調依然無比緊湊,但現在的我,比過往更宅更戀家更懶怠出門,越來越不肯外食情願家裡吃更輕鬆合味,即使忙到破紀錄近半年無暇旅行卻只有小憾全不覺焦躁,明明最畏懼最厭恨視若寇讎的冬天竟漸漸甘之如飴甚至有了期待。
──是的。一直以來,我始終相信的是:「空間,是生活的容器」。當這容器能夠確實呼應、合乎我們的作息方式、需求與願望,生活便能真正安定安頓、舒坦舒適,同時,認真專注徜徉其中,有滋有味、自在自得。
而今,透過長達一年的翻修,以及入住至今超過一年的實際感受體驗,我又再度確切印證了這一點。
這一切,是怎麼發端的呢?
追昔憶往,此中故事緣起,似是比我所理解的還要更遠早更久長……
也許應該從小學六年級,我的第一回出國旅行開始說起。
那趟,和外婆和媽媽一起前往探訪當時住在美國加州的舅舅。雖說和一般親子旅行相差無幾,迪士尼樂園、環球製片廠、海洋世界、金門大橋等等名勝全都順道遊歷一番;然說來有趣是,不知為何,這些景點我竟然大多記憶模糊,深深著迷難忘的反而是,當時舅舅的家。
其實許多當下看來都一點不稀奇了,然對首度踏出國門的我卻是無比震撼新鮮:寬寬朗朗可容得一家人歡聚共享的開放式廚房、只不過多了一道拉門便能徹底乾濕分離的浴室、獨立室內的洗衣晾衣房、專屬家人不為客用的起居間……尤其前三者,一掃既往印象中的陰暗暗濕答答屈居一角,成為令人流連不去之所,日常盥沐與廚事家事都變得愉悅可親起來。
讓我頓然驚覺,只要陳設上格局上一點微小的改變,生活的形貌與節奏便天差地別。
我想,那就是我對空間、對設計、對家的興趣和熱情的萌芽吧!即使年歲還小還懵懂,卻隱隱然看見了通往美好生活之門隙裡的微光,自此有了往那光走去的願念和嚮往。
那之後後,我邂逅了《紅樓夢》,這部對我影響至深的中國古典小說,徹底啟蒙了我對文字、文學、藝術、飲食、哲學,還有建築、園林、器物等各種面向的美與樂與複雜的領會與探索。
以此為出發,我找了不少相關書籍來看,特別建築,扣合上我正當初開的好奇,更是分外興味盎然,自東方以至西方之史類與風格概述的書都納入閱讀行列。
北上念大學以後,因在此部份之接觸與涉獵範疇更精更廣,戀慕之深,原本志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一度認定終將走上紅學考據之路的我竟而決定轉向,一畢業便立即往當時頗心儀的空間設計雜誌求職,並幸運錄取。
之後,將近五年時間盡情浸淫涵泳此中,得以親身眼見領略探究鑽研一件又一件型態理念面貌風致俱皆多樣不同的作品,與各方知名設計者與專業者請益深談;從中一步步建構我自己對美、對設計、對空間以及生活的審美認知、觀點、立場與信仰。
雖說後來因職涯轉換,飲食與旅行取代設計成為我的工作重心,卻反而令這探究之路更加寬朗。
特別是旅行,對住居課題分外關注的我,就這麼自然而然開始追逐各國各地各種類型旅館,透過一夜又一夜的落腳,在數不清的房間、浴室、床上醒來、行走坐臥、睡去,宛若一次次劇烈的多面向生活實習和操演,視野與眼界更上層樓。
當然,還有這多少年風塵僕僕旅途中看見了咀嚼了的無數異國異地生活形式和風光。
我將自此得到的養分一一投注於常日生活中,年年歲歲月月日日不斷實踐、演練、淬鍊、融會貫通,獲益樂趣皆無窮。
──而這漫漫追尋探索之路,長達數十年逐步累積凝聚琢磨,可以說直至今刻,才算是一次真正階段性輪廓清晰、完成展現。
其實早從多年前起就已開始動念,是時候該重新整修了。
屋齡近二十年的這小宅,長年居住下來,除了管線、設備等不堪歲月摧折而產生的老舊損壞問題外,最重要是,生活方式的早已改變。
這段時間裡,我從原本在雜誌社任職的上班族,轉而成為在家工作者、飲食寫作與研究者,二十九坪小小面積與既有格局下,特別書房、廚房無論空間、功能和收納都嚴重不足;更與越來越成熟成形之起居模式以及看待家看待設計之理解與想望明顯格格不入。
只不過,雖這意念一年比一年強烈,然每再一深想,絕非等閒的預算壓力且先按下不表,先遷出再遷回、搬來搬去的勞頓,在外賃居暫住的勉強適應,以及過程裡想得到想不到的各類項目細節的龐蕪繁雜……對工作和活動永遠都在滿溢滿載狀態的我們而言,不啻一大疲憊艱辛難關。
為此甚至一度考慮,是否乾脆放棄此地另覓稍微再大一點的住所另外裝修,不但解決空間不足問題、還是省力省時少磨折之道?然而,一來根本捨不下這千金難換無敵景觀,二來房市裡才只試探一下便被簡直數倍飆漲的天高房價大嚇一跳……
就這麼畏怯戰慄著反反覆覆左右為難猶豫好久,直至2012年秋末,方才痛下決心不再拖延旁騖,破釜沉舟奮勇振作起而行,正式開啟我們的造家大計。
此樁設計重任該交付誰也頗費了番周章物色找尋。雖說出乎過往工作背景,與不少知名建築師室內設計師都相識熟稔,其中也頗有多位確信相知互信與默契均足夠者;但幾經比較思量,我們找上了素昧平生的李靜敏。
靜敏的作品,從第一次翻開他的書《找到家的好感覺》便覺傾心:我喜歡他對空間的破題與處理,天光、窗景與生活、格局動線間呈現出流暢而緊密的連結和交映關係;也喜歡他的色彩與材質運用,天然原色原質素材交織鋪陳成簡約凝練淨雅氛圍。
和我向來的追求正相一致。
十一月,靜敏初次來到我家,和我和另一半聊了談了好多好多,包括我的生活現況、動線、需求──從大方向到最細微細瑣的枝節,對未來居家的願想、渴望、憧憬──從最務實最機能到最任性最越份的狂想;以致,我們的遺憾侷限──不到三十坪的空間與有限度的花費下,和居家大夢間究竟有沒有平衡點……
然後,一切就從這裡開始了。
我愛廚房:愉快哼唱與自在烹調的地方
「廚房是個不介意零亂,而且還混雜著笑容與哼唱、非常愉快地烹飪食物的地方。
「零亂得很好看的廚房,或者是有點散亂但是卻不致於令人筋疲力竭、大方的廚房,是我的理想。」──《住宅讀本》裡,中村好文這麼說。
我也是。從一開始,我就一點不曾想要過那種設計雜誌上經常登載,整整齊齊光潔亮麗、什物雜物一點不見的漂亮廚房。反是常用愛用工具道具餐具器皿痛痛快快疊放吊掛出來,抬眼可見伸手可得,方便好用且生活味道滿滿,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廚房樣貌。
所以,還記得靜敏的首版設計方案出爐時,一眼望見模型裡和他過往作品一樣,中島後方一整排門扇門片關得嚴嚴實實、連冰箱也藏得乾乾淨淨的雍容優雅廚房……
「欸,這樣不行喲!以我的密集頻繁且還常趕時間匆忙作菜習慣,一頓飯下來開開關關,手大概都拉得脫臼了吧!」我笑說:「別怕,盡量大膽全露出來吧!」
遂而,歷經幾次來回反覆推演討論,最終定案圖面,門片全消失了,大方現身的冰箱旁,是一列與中島等高的櫃架:下設抽屜與期待多年終於堂堂入列的嵌入式烤箱、中間是可放置咖啡機、微波爐、熱水瓶等家電與其他器具的備餐沖茶檯面,上方則有層架和玻璃櫃。
還在我們的央求下,於水槽正上方設計了一座以不鏽鋼與玻璃材質組成的雙層吊架──沒錯!正是我懷抱多年中島大夢裡絕對不可或缺的要件;兩道層板兼具展示與置物功能,層板下密密安上橫桿、掛勾,高腳酒杯、常用道具與清洗後待晾乾的鍋具工具有耳杯就此都有了落腳的地方,也成為整廚房、甚至整家裡最溫暖最熱鬧吸睛的焦點。
然後,吊架下方,則毫無疑問是全廚房裡最核心的中島了。這裡,我們選用的是來自西班牙的Santos廚具。
說來奇妙。其實對於豪華高檔歐洲廚具原已徹底斷了慾念。
早年在設計雜誌擔任編輯時,由於經常有機會在這些名牌門市裡出入,遍見經典設計大師手筆無數:Bulthaup、Boffi、Miele、Poggenpohl ……件件都是美得超凡絕俗的夢幻之作;弄得不知多少次腦海裡一遍遍勾勒著不切實際的幻夢:「總有一天,我一定要擁有!」
然隨年歲漸增卻是越來越清楚知曉,不僅自己的能力財力委實難以高攀,蓬門小宅面積有限更顯不出氣勢;尤其個人烹煮習性和工序一年年越加成形成熟後還益發瞭然,純粹歐式奢華氣派取向之廚具設計思維,和自己的真實需求顯然有不小的鴻溝和差距。
就這樣,目標一度朝日系廚具轉向,幾乎已經確定應將會是我的不二選擇……
沒料到有一年,連改造計畫都還未真正萌芽之際,因緣際會結識了Santos的品牌總代理許宏榮。算是緣份吧!那回,本來只是慕名前往參觀他在老屋新用領域裡赫赫有名、兼作門市與住家用途的大稻埕老屋「宅邸食旅」,參觀當口遂也順道看了廚具,結果竟然就這麼一見傾心。
據說由一群西班牙媽媽擔綱設計大計的Santos,風格極簡雅平實低調,不炫眼不浮誇,然細看下卻處處可見無微不至實用到位的巧思。尤其是各種細部配件零件,不管是材質的選用與加工,以至分格分層分類方式和彈性運用邏輯都聰明合理,讓人點頭頻頻。
甚至,過往一般廚具裡很難周全盡善處如水槽櫃,以及讓我分外深惡痛絕,可說也是觸發我非全中島廚房不可、一點都不想再碰的轉角處理,更是讓我五體投地大為嘆服:「原來只要這樣就可以?」
當然,比起一線頂級歐洲廚具來得略略平易的價格,也是讓我禁不住轉念動心的主因。
還有許先生對廚房廚事的熱愛和熟習。和一般展場的一片光亮如新毫無人間煙火氣息不同,這裡,鍋碗瓢盤油瓶醋罐滿滿堆置,每一組廚具都看得出日常重重使用痕跡;同為料理愛好者,更是投契。
事實也證明,到後來,許先生兼具專業者和使用者的雙重豐富經驗也成為漫長溝通規劃建構過程裡的一大助力。
於是,如前篇所述,這座因難以止息貪婪之心撓動下導致一路增長到270 x 120cm巨碩尺度的中島,形貌配置,無一不是凝聚了我對廚房多年積累而成的點滴思考想法願念的結晶:
首先,總高91.2cm。是參考西方廚具尺度與我的身高審慎訂下──這點很有意思,出乎東方人身形、其次也是尖底炒鍋需要多一些空間的緣故,傳統台式流理檯通常較低矮、約在80公分上下。然這樣的高度固然炒菜上舒服,切菜備料就免不了得低頭彎腰,長期下來著實勞瘁。
當然另有變通之道是將爐台處單獨下降、分為兩種不同高差。但這樣作法除了損及中島的整體完整流暢感,也很容易形成死角,油垢汙漬清理不易。
好在我家菜色類型素來兼容台日中西,雖也愛尖底炒鍋但非絕對主角,遂直接採用90cm高度,實際使用下來,果覺輕鬆不少。
另一特別處是賽麗石檯面,只有薄薄1.2公分。此是來自許先生的建議,盡量爭取收納空間,也使整體視覺輕巧不厚重。
接下來,出乎長年經驗──是的,我已經不想再忍耐任何看不到摸不著東西一放進去就忘掉的暗黑神祕角落了!因此,櫃體本身不設任何門片,除洗碗機以及為不使整座中島量體太龐然而刻意留出的一格開架外,剩下全數做成抽屜,務求一一拉開便能悉數清楚瞭然。
抽屜的用途與機能分配也經過深思熟慮。
我的向來堅持,位居全宅正中央最明顯位置的廚房中島,最要緊是可以隨性但最好不要零亂……好吧,我承認這點和中村好文先生的看法不大一樣。
我永遠記得,年少時曾在某標榜歐式田園鄉村風餐廳裡驚見一座琳琅滿目到「幾乎找不到中島究竟何在」的奇妙廚房;身在此中,感官漸漸變得靡蕪喧嘩,怎麼樣也靜不下來心來細細品嚐。自此成為我的畢生最大警惕之一,砥礪我時時不斷自勉,無論如何都不能像它……
所以,所有相關用得上的工具道具之安排擺放都得細細分配停當。
首先,確定只有第一級最常用且樣子好看之工具用具允許掛於吊架或立足檯面上。其餘全盤以日常工作動線為基準做分配:
第一位置、亦即中島內側下方四個大抽屜為最核心,次之為中島後方靠牆抽屜,再其次則為中島外側五個大抽屜。然後,將物件按照用途與使用頻繁度嚴格分級,有理有序次第安排入各個不同抽屜中。
例如基礎調味料瓶罐雖說也是頓頓都要使用,但一來最不容易整齊美觀,二來保存上也大多不宜見光,故一一排入木質方盒中整齊置於爐台下第一層抽屜右側,伸手可及;左側則是同屬一級常用之碗砵碟盤的家。
下層抽屜再分兩道,夾層淺抽放次常用工具、之下放大小鍋具。水槽下方抽屜則擺放和洗滌有關的器皿器具。
接下來,除了中島後側烤箱下抽屜用以存放烤箱周邊道具,中島外側近餐桌方位的抽屜為餐桌專用之飯碗、骨盤、筷匙刀叉的存放之所;此之外,位在動線末端之其他剩餘抽屜便都劃為不常用之備援物件的收容處。
如是,大家夥兒各安其位,留得檯面乾淨清爽;視覺舒服外也多留了餘裕,不僅烹調煮食上得以游刃有餘暢快揮灑。一年多使用下來還發現,廚事之外,這兒也漸漸成為我們的工作檯,一些臨時瑣碎零星家事工作都就近在這兒解決,非常方便。
最後是爐具。一字排開三口爐,尖底鍋與高湯鍋專用的瓦斯爐一口、電陶爐兩口,以及已然垂涎不知多少年的檯面式蒸爐,清蒸水煮兩相宜,成為日日餐餐幾乎都用得上的一大戰力。
至此,夢寐多年之理想廚房終於自此大致完成落定。是屬於我的,寫意自在但有條有理不至於零亂,交織著笑容與哼唱、可以愉快而輕鬆有效率地烹調食物打理家務的地方。
好生奢華,我的書房
說來有趣,近二十年前剛剛住進小宅時,完全不曾預料到有那麼一天,我會成為在家工作者。然那時刻,出乎寫作人的願望,我還是要求,定要把我的書桌擺在光與景日夕俱佳的地方。
然而貪婪太過,面景處其實已頗擁擠,只得與餐廳共用一區,硬生生擠在餐桌旁。
當時其實已經有些侷促,等到職涯轉換、全天候在家上班後更覺尷尬,不僅距離主書櫃動線稍顯曲折,查閱參考書籍都得來回奔跑,置物與檯面空間不足更導致忍不住常將工作版圖往餐桌延伸,每到吃飯前都得先清桌子,不管工作或用餐,氛圍心情甚至步調節奏都受影響。
於是,這回得以重頭再來,書房自是改造要務之一。
所以,在靜敏的設計下,將原本的廚房位置大方一筆劃歸書房使用,同樣坐擁大窗、天光與景致依然優越,卻終於得能與其他空間斷開,安靜獨立不受干擾。
當然面積也因而格外寬廣裕如,得以容納下長長的L型工作桌和層架,一掃過往被過堆積如山資料書籍幾乎淹沒的左支右絀,好生舒坦。
桌檯後方則是榻榻米區。──長年旅行日本,我對榻榻米一直很喜歡也習慣,但卻對許多住宅常有的「和室」沒有太大好感。總覺得實用性很低,到頭來往往只淪落充作堆放雜物之用。
這回,改造前去了靜敏家,卻發現他竟把全宅景觀最佳處留給了榻榻米,且因規劃得宜,反成令人流連不去的迷人角落。
讓我不禁心癢心動躍躍欲試。後來,在他的建議下落腳於此;當然指定鋪設的是我一直喜歡想要、方形無邊的「琉球疊」,不大、小小巧巧共只六枚,簡單樸素,煞是好看,習習草香聞著尤其清新。
就此成為家中另一重要「居心」之所,平日工作之餘或查找翻閱資料時常在此小坐暫歇,夏天午后偶在蓆上偷閒小睡一晌,意緒煩亂時也來此盤坐靜定,深得我心。
然後榻榻米區與廚房間之中介中隔位置,就是此次翻修計畫的又一核心重點、或說嗷嗷待救「沈痾」:我的書櫃了。
對此,還記得剛剛決定重新整修居家之初,苦於書量太大房子太小委實不知如何容納,遂曾先後找來兩位設計師商量:
第一位是多年未見舊友,照說知我頗深,但一進門看到滿坑滿谷從架上滿堆地上繼之氾濫全屋各處的藏書,卻還是剎那瀕臨崩潰情緒激動:「我完全不懂!一個人怎麼可能會需要這麼多書?」 讓我一時語塞,好半晌才怯怯囁嚅回答:「但我整個人、整個人生,就是這些書所支撐起來的哪……」
第二位,也就是靜敏,反應則全然相反,冷靜繞了一圈後,微笑對一旁忐忑以待的我說;「照我看你的書也不算多,我想未來應該都放得進去,你還可以多買些新書沒問題!」讓我頓時感動涕零,當下確信所託得人。
果然不負期待,圖面出爐,靜敏大手筆畫出一座由地到天橫貫全宅最中心之巨碩書櫃一座。算算,即使不過分堆疊,兩向前後再加上其他次書櫃、幾處書架,顯然綽綽有餘。
後來,這些估計當時超過兩千之數的書,在痛下決心後,發憤離棄大半,然仍舊難分難捨留下約千餘。此刻分門別類全數上架,面朝公共空間處放文學小說散文、建築、藝術、歷史和旅遊書,書房這方則是飲食和食譜書的家。最開心是悉數上架後仍顯從容空蕩,滿足不已。
而雖然歡喜得能擁有獨立書房與充裕書櫃,但還是希望能與公共區域間保留一定程度的通透開敞,尤其因經常邊工作邊做菜,廚房書房兩邊奔忙,兩方之彼此聲息相聞更屬必要。
遂請靜敏略作更動,將原本兩方書櫃間的隔板全部拿掉,一任開架,更明朗明亮外,從工作桌轉頭可望爐灶,從中島處擡眼便可見螢幕閃動;不管是湯水燒滾了、燉菜開始香氣四溢、沖茶計時器開始嗶嗶鳴叫,亦或有同事線上傳訊、備份完畢檔案傳好,一有動靜便可立刻衝回照看。
是在家工作者兼煮婦之不得不然。看似忙碌多工但也是生活裡的尋常之樂,踏實陶然。
【緣起】 家的模樣,生活的模樣
這一年多來,只要人在家中,我總是不斷地、如泉湧般時時感覺到幸福。
雖說一向善感的我,老實說從小到大原就很容易被各種圍繞身邊的小物小事觸動,但我很確定,即使日復一日重複如常,這幸福感如此真切與頻繁,和以前大不一樣:
每日晨起,掀開被窩兩足下地,即使沒有準準踩中床畔的拖鞋也一樣暖呼呼,不再冰得讓人瞬間耳聰目明睡意全消;出得房門,登時便見整大片開開闊闊明亮明媚窗景與天光迎面而來,且即使來到中島爐台前煮一壺奶茶,這窗這光依然分分秒秒就在眼前相伴。
工作時,周遭環境桌面一片乾...
目錄
I 緣起:家的模樣,生活的模樣
II 態度
開闊透亮,光、景與風之必要
我愛廚房:好個,貪婪之島
我愛廚房:愉快哼唱與自在烹調的地方
我愛廚房:關於,我的泡茶角落
客廳?不,是起居室
好生奢華,我的書房
浴室,療癒享樂之必要
說說,我的七大收納心法
關於,斷捨離以及其他
冬暖夏涼之必要
地與天,高度高度
關於,家的風格
說說,我的「恐色症」
舊家具,新回憶
且擁,一縈縈暈黃暖亮
III 細節
01玄關
02冬期限定
03痕跡
04遠望
05藏起來
06秘密十二格
07電視餐
08方寸庭園
09露出來
10風來
11粉紅不要
12隨手抓
13蒸籠之必要
14布巾的歸屬
15 雙槽
16琳琅滿目
17酒藏
18酒鬼專屬
19分開工作
20壁毯
21若隱若「線」
22 榻榻米下
23 左與右
24 怕光
25儲、藏
26瓶瓶罐罐
27 沐浴小風景
28 暫放
29洗臉檯下
30微夜光
31一間多用
32貓道
IV過程
from 1月17日
To 12月20日
V 對話
業主V.S.設計師:需求所在,生活感之所在──葉怡蘭、李靜敏對談
VI 附錄:裝修建材/配備廠商資訊
I 緣起:家的模樣,生活的模樣
II 態度
開闊透亮,光、景與風之必要
我愛廚房:好個,貪婪之島
我愛廚房:愉快哼唱與自在烹調的地方
我愛廚房:關於,我的泡茶角落
客廳?不,是起居室
好生奢華,我的書房
浴室,療癒享樂之必要
說說,我的七大收納心法
關於,斷捨離以及其他
冬暖夏涼之必要
地與天,高度高度
關於,家的風格
說說,我的「恐色症」
舊家具,新回憶
且擁,一縈縈暈黃暖亮
III 細節
01玄關
02冬期限定
03痕跡
04遠望
05藏起來
06秘密十二格
07電視餐
08方寸庭園
09露出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