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幸福的工作思考
我相信每個人體內都有上帝賜予的天賦,只等待我們的發掘。--玫琳凱.艾希(Mary Kay Ash)美國知名女企業家
一開始我想談的是,工作的本質與和自我的關聯。
什麼是理想人生?對於上一代的人來說,這不是年輕時該思考的問題,等薪水、職位、資產都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再來想想不嫌晚。但是對現在的新時代,「理想」擺在第一位,重要性超過事業成就與金錢。
多元平衡的生活,是最新趨勢。哈佛商業評論指出,哈佛商學院教授帶領六百位學生,訪談三千八百五十位企業高階主管,發現「成功」,可以有更多元的定義。近五成的企業經理人表示,成功代表「掌握值得珍惜的關係」(女性比例百分之四十六,男性比例百分之五十九),其他的選項像是「快樂享受」、「有意義的人生」等等,而意外的是,「財務」這個選項被擺在最後,女性主管選擇這個選項的比例,是零。
接觸過這麼多企業與工作人,我認為,工作的本質是「幸福」。不只讓自己感到幸福,也讓別人覺得「有你真好」,這個想法,是我擔任企業講師這麼多年來,深刻體認到的。
而要在工作中產生幸福感,必須要清楚知道「這個工作對我有什麼影響」,也就是說,工作與工作人,兩者要產生關連性,這個觀念,是人生規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一旦清楚,無論待在哪個單位,經歷低谷或高潮,都有自己的路可以走。
思考一 工作,有什麼好?
「人生該怎麼規劃?」
「我到底適合什麼樣的工作?」
「你怎麼知道自己想當講師?」
因為工作的關係,時常有人問我這類的問題,畢竟計畫趕不上變化,要規劃人生,找到理想的工作,好像很難。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說:「一個人要快樂,先學會掌握自己的生活。」工作也是如此,因為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操之在己,既然操之在己的話,必然是可以做些規劃的。
*工作的本質
人為什麼要工作?
有人為了錢、為了興趣、為了不無聊,或是興趣與理想?
在上班之前,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我得先說個故事:
我常常到企業去上課,談工作價值,曾經一位學生無奈地告訴我:「做保全,是因為找不到其它的工作,哪裡有什麼原因呢?客戶根本把我們當作午夜牛郎隨傳隨到,出門忘了關瓦斯要我們去關、客戶出國要去家?幫忙餵魚,簡直是小弟叫來叫去。」
午夜牛郎?跑腿小弟?我突然覺得悲哀,原來他是這樣看待他自己的工作,當然不會快樂!
吸引力法則說,當下的思想,正在創造未來。
你會成為你所想的人。如果把自己當做Nothing、可以呼來喚去的跑堂小弟,又如何看見工作的幸福本質?
還好,還是有能夠正面思考的人:「保全,其實就是在保障客戶的身家財產安全,能夠用有客戶的信任,應該要覺得榮幸才對。領一樣的薪水、卻能直接幫助別人,不是更有價值嗎?有一次,晚上10半我接到客戶的電話,因為鐵捲門壞了客戶無法打烊,那麼碗也者不到人來修,他非常焦慮,我當下作了一個決定:待在店?直到天亮鐵捲門修好為止。當下,客戶口中充滿感激,我想,這就是我位蛇做這份工作。」這是當天課堂上另一位同學的發言。
一樣是保全從業者,對於工作的認知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落差?同樣的工作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情,對於後者,我深信他不只是在工作,更在享受工作的樂趣,發揮工作的價值,他不只樂在工作甚至以工作為榮。
故事說完了,你知道為什麼要工作了嗎?
當人對工作失去理想,這是很可怕的。著名的創業家麥克.米卡洛維茲寫了一本書叫《衛生紙計畫》,他說:「唯有當一個人具備使命感、內心真誠想要完成這項使命時,他才會在順境逆境中始終如一。」
我想借這句話來當做我對工作的註解。我始終認為,有目標的工作才是真正本質,目標設定,無論是在企業管理或是個人生涯規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有目標才有進步的動力,但是這也是最困難的。
一般的目標,往往是好幾張的數字表格,或是條列式的代辦事項,但是,如果這些數字或文字,無法看見自己或身邊的人,臉上幸福歡喜的表情,那這樣的目標真的有意義嗎?
目標,應該在生活中看得見,而不只是數字或文字。未必是賺了多少錢、或是有多好的頭銜,它應該是能夠讓多少人產生「有你真好」的被需要感,就像那位幫客戶顧店的保全一樣,客戶一定覺得「請你當保全真是太好了」,這就是工作最大的價值。
*要幸福工作,得先找出「想做什麼」
大學畢業之後,我就到「全國電子」做採購,那時的全國電子已經是大型通路,因為是賣方市場,所有的廠商要來拜託攀交情,當然我很會談價錢,談判技巧也很好,過程中是有成就感,所以一做許多年。
但是多年之後,那種成就感突然變得不扎實,說不上來,就好像不是一輩子想做的工作,那我能夠做什麼?
當時我時常有機會到流通業顧問師班上課進修,通常是在CPC(中國生產力中心)上課,大多數的老師都是中國生產力中心的顧問,專精於理論,但是有一位吳思豪老師比較特別,他從味全出身,有許多實務經驗,課程內容扎實,把有效的企業經驗傳達給學生。
看見他在台上賣力講課的樣子,台下學生認真專注的神情,我冒出一個想法:當老師是我曾經的夢想,既然回不去學校,那可不可以當企業講師?
認識吳老師的那年,我二十六歲,看見了人生中的重要目標:做一個像吳思豪老師這樣的企業講師,我每一堂課,都要讓學生露出「今天收穫真多真實用」這樣的表情。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編劇,小山薰堂先生在著作中就提到,他工作最大的動機,就是希望身邊的人能夠產生幸福感,覺得「和你一起做事真的太好了」,而露出歡喜的笑容。
舉我自己本身的例子,我之所以希望自己成為像吳思豪老師一樣的講師,就是因為看到老師上課時的用心與認真,以及學生收穫滿滿的表情,我期許自己站在台上的時候,學生也能感到「老師上課內容真豐富!」這樣的想法,成為我人生規劃的重要轉捩點。
目標,最好是找看得見的,因為這樣才夠明確到,驅動自己實現。
二十六歲確認要往講師邁進後,我做了一個令其他人跌破眼鏡的決定--轉調公司人事單位(HR)。
原來我待在採購部,是公司當紅的單位,因為是零售業嘛!那時候對HR是沒概念的,所以我活脫脫從很紅的單位,變成一個默默無聞的單位(當然這中間還有一些調職,行銷企劃、商品企劃都做過,最後停留在HR)。
或許有些人不理解,但我的初衷很簡單:我想當講師,任何經驗都要具備,HR的歷練是很重要的。
所以雖然轉調HR這樣冷門單位,我思考的是:現在手上的資源有哪些?能夠對公司有甚麼貢獻?對我自己的目標又有甚麼幫助?
只要想做事,任何單位都能做得發光發熱。
因為抱持著這樣的信念,我在HR找了很多事來做,後來成為公司非常紅的部門,讓想要把事做好的力量發揮到最大。
過程中當然辛苦,但是最大的收穫是自己。公司因此給我很大的舞台,尤其是在培訓領域,今天能夠成為「吳老師」,這些經驗是非常重要的。
思考二 「有你真好」的感覺
*被需要的力量
很多人羨慕SOHO族,時間自由,愛怎麼安排就怎麼安排,不用綁在辦公室,看老闆或同事臉色,多麼完美。
還沒當講師以前,我也是這樣以為,成為SOHO族應該會比較有空,可以兼顧家庭,準時出席孩子的家長會、校外教學或畢業典禮。
真的當上專業講師後,才發現錯了。
的確,專業講師時間上是比較彈性的,在孩子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家長會我一定可以事先排開,也能陪他去校外教學,但是,SOHO族也沒有我想像中那麼輕鬆,原本以為可以上一天課,休息一天,多麼美好!實際排課才發現,企業訓練時間有淡旺季之分,通常禮拜一不上課,集中在二、三、四與六日,加上交通來回,一天站下來八小時又一直講話,雙腿都不是自己的,喉嚨沙啞沒聲音,很辛苦。
而且,由於自已求好心切,要求自己講課一定要切中企業需求、量身打造,尤其當企業非常清楚課程目標時,我就得從課程大綱、蒐集資料、製作講義客製化準備,每個環節都不能馬虎,壓力不亞於部門高階主管。
但是,我沒有一堂課程不微笑。
我想,一份工作背後的價值,來自於它被多少人需要。
我喜歡我的工作,雖然來聽我課的學生未必能多賺一點錢、或多放一天假,但若能在一兩個小時之後,他們可以更認同自己在做的事,對工作現況有一些些領悟,哪怕只是一個兩個,都能讓我今天八小時課程累壞了之後,隔天仍然神采奕奕的繼續奮戰。因為,我希望他們覺得:「吳老師,上你的課真好!」
有一個仲介業的學生跟我說過:「老師,在上完您的課之後,我始終記得您所說的『仲介業背負著客戶一輩子的希望』所以,每一次為客戶介紹房子的時候,我都會抱持是我自己要買房子的心態為客戶慎選把關。有一次,我為客戶挑了一間房子,無論是大小、格局、價格客戶都非常滿意,就在要簽約的臨門一腳我才知道那房子曾有人自殺過。基於誠信原則及想到老師說的責任,我選擇將事實告訴客戶,當然房子沒能成交。我雖然損失了一筆佣金,但我不遺憾。因為我沒有辜負客戶一輩子的希望。」雖然,他失卻了一筆成交,卻獲得更多信任。
這樣感人的回饋,就是我喜歡這份工作的原因。
*找到工作背後的價值
幾年前,因為計劃要換一個大一點的房子,於是與老公、兒子三人到處參觀樣品屋,就在連續看了二十幾家建設公司後,善良的兒子提出了他的疑問:「媽,我們看了那麼多房子卻都沒決定要買,賣房子的叔叔及阿姨會不會很失望呢?」
面對單純而善良的兒子,我覺得應該要給他一個較有說服力的答案。我對兒子說:「賣房子的叔叔及阿姨除了希望將房子賣出去賺取佣金外,他們也希望在工作中展現他們的價值——對顧客的價值。如果大家都不去看房子,那叔叔及阿姨會不會很無聊而且很沒有成就感呢?因為我們去看房子,叔叔及阿姨才有機會將他們的專業展現出來,讓我們有機會認識這麼多好的房子。所以,對賣房子的叔叔及阿姨而言,他們除了賣房子,也在證明自己有被需要的價值。」
希望兒子能懂得我想傳達的訊息。不只是兒子,我希望有更多人能懂我想傳達的訊息——找到工作背後的價值。
我始終認為,幸福的工作,取決於你能讓多少人覺得「有你真好」,而這和頭銜職位、工作能力無關。
當我在連鎖3C通路或是連鎖藥局擔任採購主管時,一度覺得無論做得再多、績效再好,都是在幫公司賺錢,就算談到漂亮價格,節省了很多成本,然後呢?難道我的價值只是幫公司省了很多錢,那人生的價值是什麼?
後來轉戰人力資源單位,我才找回工作初衷。
在舉辦企業訓練的時候,即使沒有能力幫員工加薪,起碼可以協助他們成長,我開始把「工作價值」放在工作上。
譬如,今天上課站了八個小時,好累!第二天又要去站八個小時,我真的爬不起來,可是我對自己說,面對這麼多的學生,只要有那麼一個、二個,從課堂上體會一些事情,或許無法改變一輩子,只要對工作能夠多認同一點、開心一點,這八個小時就值回票價,因為這樣的信念,讓我能夠在十五年的講師生涯中,沒有一天委屈、疲倦、辛苦結束課程,因為我知道自己真正的價值是在幫學員成長,提供正面能量去影響別人,這樣子的一個價值觀,讓我每天工作都很開心。
每個人都是辛苦的,但是在辛苦過後,成果才更令人開心。各行各業皆如此。
曾經,我在給仲介業上課的時候談到:「表面上看起來,你們賣一棟房子,最大的成就,就是佣金對吧?這是大家看到的,也是你自己感受的,但是人對錢永遠不滿足。假設這個月拿了五萬塊,下次會不會想說應該是十萬?那金錢所帶來的快樂可以維持多久?成就感能維持多久?如果好好的幫顧客找一棟房子,顧客是真的感謝你,那個感覺會不會比拿那五萬塊影響的程度來得久一點?你想有多少人他一輩子只能買一次房子?但是他要買這一棟房子的時候,他有沒有好多的期待?好多的希望在裡面?所以為什麼當他找到好房子,他會這麼的感恩你,因為你給他的是未來的希望。這就是價值。」
工作價值是這樣子看的,這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在顧客一輩子的希望與信任。
除了薪水,除了獎金,當抱怨工作的同時,能不能看到背後的價值?如何去散發這個價值,就是幸福工作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