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蝸的寫作筆記
旅行,是為了讓我們更愛自己的故鄉
我喜歡旅行,尤其喜歡到原始的地方旅行,雨林、小島就是這樣的地方。在那裡可以有不一樣的體驗——和動物間的微妙互動及在環境生態視野上的成長。
這樣的旅行有機會讓一些生態紀錄片裡的情節成了自己的親身經驗,這種感受是特別的。《火龍的逆襲》這本書中某些橋段就是融入了我旅行時的驚奇。譬如:猴群從樹上丟下果子、看到體色斑斕的蛇在樹枝間穿梭、退潮後露出的岩洞、河裡的鱷魚和躲在巨豆裡面的蟲子等等。
這些有趣的經驗中,最讓我驚訝的就是從巨豆裡得到成長養分,破豆而出的微小天牛。不過,這是我回到台灣後所發生的事。當這體型微小的小小天牛莫名其妙出現在家裡客廳時,我一時之間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直到追蹤到牠們竟都是從巨豆裡鑽出時,我著實嚇了一大跳。
「天啊!我無意間帶回不該出現在台灣的生物!」
好在,牠們沒逸出,也沒有繼續繁殖。在沒有食物供給下,牠們很快就「客死異鄉」了。
原本就很注意入侵台灣外來生物的我,這次的經歷,給我上了不同於紙本知識的一課,也成了這本書最後談論到的環境議題——外來生物。
「外來種」很容易讓一般民眾聯想到台灣隨處可見的非洲大蝸牛和福壽螺,而不是家裡的寵物摺耳貓或是黃金獵犬。事實上,牠們都屬外來生物,只是差別在是否對我們的生態環境有影響。有影響的,我們會冠上「入侵」二字,成了「外來入侵種」,這是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所不願見到的事,因為要付出的生態環境代價太大了。
這本書可以是一篇冒險故事,也可以是對外來生物入侵這件事發出一個警訊,提醒我們。因為我們都有可能在無意間,成了破壞生態平衡的幫凶。
讀者的逆襲
留下一個「!」,留下一個「?」
閱讀課的推廣,在各個不同團體積極的運作下,形成一股風潮。不論是每週一堂的閱讀課或是學校晨讀時光的陪伴,無非希望能培養孩子主動閱讀的習慣,提升獨立思考與判斷力。然而,根據我多年來的觀察,多數學生卻視閱讀為畏途。為進行閱讀課而閱讀,無法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故事書,讓學生們失去閱讀的胃口,尤其閱讀後必須寫出所謂的閱讀心得報告,更多上一層關卡、形成阻力。我想,除非有活潑生動的導讀,先引發興趣;除非有同學間互相討論的話題,否則再好的書,恐怕都被視為敝屣、退避三舍,多可惜啊!
因此,每次進校做閱讀推廣時,我必先將想介紹的書讀個通透,並從中挖掘出最有趣的橋段跟孩子分享。孩子感受到趣味,書自然就變得有吸引力!就像這本《火龍的逆襲》,想傳達的雖然是大自然生態改變、氣候變遷的嚴肅議題,但作者阿德蝸老師卻以一群長尾猴冒險求生的過程,延展出一場接著一場的精彩劇情,讓小讀者隨著探險隊的腳步,透過探險隊成員的眼睛,間接去看、去思考、去發現作者隱藏的主題。
本書的特點除了關懷自然生態的主題明確之外,劇情本身的節奏明快,文字描寫生動,加上插畫家粗獷線條與簡單色調的搭配,提供讀者一片無限想像的叢林畫面。
故事最後,黑色小毒蜂竟跨越海洋,成功來到長尾村,大量繁殖並攻擊長尾猴村民,逼迫長尾村不得不遷村的結局,彷彿給讀者送上一個強而有力的迴旋踢!原來一場無法抵抗、最致命的浩劫,不是來自大自然氣候的暖化與改變,不是來自於可怕的火龍,而是來自於無知、私心的舉動。不禁聯想到現代工業發展、地球暖化,人類不斷開發新能源卻也不斷消耗能源,想盡辦法對付各種突發的異常氣候與糧食缺乏等問題的現況。然而,禍既已釀成,追悔也無意義,只能勇敢面對、積極另尋生機。而這又是作者的另一番美意與提醒——蝴蝶效應人人皆可能扮演,豈可不謹慎行事?
文/新竹市故事協會理事長 謝芳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