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聯亞馬遜心靈類暢銷書排行榜前茅十餘年,墨裔心靈作家魯伊茲的托爾提克智慧系列著作,已在全美暢銷八百萬冊,譯成三十八種語言。
•作者Don Miguel Ruiz是墨裔美籍外科醫師,在一次瀕死的車禍後,體驗到靈魂出竅的神祕經驗,因此開始反省並回歸自己家族的墨西哥文化。歐普拉點名一生若只看五本談愛的書,他的著作就是其中一本。
•古印加文明托爾特克(Toltec)文化精髓智慧,回復真我的翻轉思考。
「我們與上帝分開的那一剎那,我們便開始尋找上帝;我們開始尋找愛,因為我們以為自己並不具備愛的能力。人類一直在追尋正義與真善美,希望能恢復相信謊言之前的本來面貌,其實,我們在尋找的是最真實的本我。」
知識之聲,就是內心的雜音,那些思考可能欺騙了你,侷限了自己。然而作者在此書以循序漸進的架構回答宇宙人生的根源問題:何為真我?何為真理?他發現,情緒與感受,才是真實無偽的自我,而知識並不真實。運用智慧,便能從情緒找到自我的源頭。今日的知識,都會成為明日的謊言,唯有愛永恆長存。
「既然幾乎我們所學的一切皆是謊言,我們要如何知道真相?怎麼辨別心中哪些才是真的?我花了一段時間,最後終於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心中的情緒是真的,我們感受到的每一分情緒,都真實不虛,千真萬確。我發現,我們的每個感受都直接來自於靈性,來自於完整的自我,完全屬於真實。感受是假裝不來的,你也許可以壓抑自己的情緒,為心中的感覺找理由,但是你所感受到的,絕對是真實無比。你心中無論出現何種感受,都沒有錯,因為情緒不分好壞,憤怒或嫉妒都是人之常情,即使你感到仇恨,這種情緒也是來自於完整的你,即使你深受悲傷或抑鬱所苦,如果你確實感受到這種情緒,那就一定有原因。」
貫穿托爾提克智慧的四項約定中,最重要的第一項約定:言語要正直無偽,言語必須心口如一,不要自欺也不要欺人,其他三項約定都只是第一項約定的延伸。光是貫徹這項約定,你就能獲得極大的轉變,拋開自我的虛妄。這本書便是闡述第一項約定的重要說明。
在印地安的古老智慧中,善與惡是相對的,而非絕對。本書書名的Voice of Knowledge,就是「思考」(thinking),而作者的目的正是要對「思考」這件事作出反思:
我不斷深入研究人們故事中的情境,我發現每個故事中都有一個聲音——這聲音是如此響亮,但只有我們自己聽的到。正如同我先前所說,你可以稱這個聲音為思考(thinking),而我稱為知識之聲(the voice of knowledge)。這個聲音不會消失。它永不止息。它甚至不是真的,但我們可以聽到它。當然你會說:「喔,那就是我在說話啊。」但如果你是說話的人,那誰在聆聽呢?
知識之聲可以說是住在你腦中的騙子,你的腦中有一棵美麗的知識樹,住在樹上的是誰?謊言王子,沒錯,問題就出在這裡,那個騙子會用你的語言說話,然而你生命的完整性、你的靈魂和真理都不具備語言,你是透過感受來體會真理,你的靈魂試圖發聲,但是騙子的聲音宏亮多了,所以總能吸引你的注意力。
你聽到那個聲音——不只有一個聲音,而是整個「米托塔」(mitote),就像是同時有一千個聲音對你喋喋不休一樣,這些聲音在說些什麼呢?「看看你自己,你以為自己是誰?你不可能成功的,你根本不夠聰明。為什麼我要嘗試?沒有人了解我。他在做什麼?她又在做什麼?如果他不喜歡我,那該怎麼辦?我好寂寞,沒有人想跟我在一起,沒有人真心喜歡我。其他人都是怎麼談論我的?他們覺得我是怎麼樣的人?看看世上種種不公義,全世界還有上百萬人因飢餓而瀕臨死亡邊緣,我要怎麼開心的起來?」
知識之聲告訴你,你是什麼樣的人,不是什麼樣的人,總是試圖把一切事情合理化,我稱之為知識之聲,因為它所說的是你已經知道的事情,不斷在對話中放送你的觀點,對於許多人來說,情況更糟,因為那個聲音不但是胡言亂語,還開始對人批評、品頭論足,無時不刻都在你的腦中聊你自己和其他人的八卦。
我們在被教化的過程中失去了自我的本色。當我們被父母、師長、教會和其他周遭的人一點一滴地灌輸信念,告訴我們,我「是什麼樣子」,是「漂亮的、聰明的、勤奮的……」等種種的價值觀,我們心中開始有了什麼才是「完美」的價值觀,也相信了自己「不完美」,必須改變。我們用這套價值觀來衡量別人,也衡量自己――那正是造成所有不快樂與痛苦、災難、情緒的開端。
「事實上,你根本不了解真實的自己,但你知道自己不是什麼樣子,這麼久以來你一直假裝成另一個樣子,久到讓你真心相信你表現出來的形象就是你自己,而你全心信奉這些有關你自己的謊言,但那只是個編織的故事,並不真實。」
「你的信念非常強大,讓你以為自己真的不夠好,你不夠好!如果你相信自己會失敗,你就會失敗,因為這就是信念的魔力,就像我剛才所說的,你受苦是因為你相信謊言,就這麼簡單,人類會走到這個境地,是因為我們共同相信如此多的謊言,人類幾千年來都背負著謊言,我們以仇恨、憤怒、暴力對付謊言,但其實它們就只是謊言而已。」
而分辨真理的當下,並無法用言語去形容。唯有拋棄成見和預設立場的「知識」,方能回復真我,靜心聆聽、感受真理給我們的訊息。
作者簡介:
Don Miguel Ruiz
唐•米蓋爾•魯伊茲是國際知名的心靈成長暢銷作家,也是托爾提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薩滿」(shaman,導師)。
魯伊茲出生於墨西哥,他成長後進入醫學院,成為一名外科醫師。但他來自一個傳統托爾特克智者的家庭:他的母親是一名療癒者(curandera, healer),外公則是一名薩滿(nagual, shaman),讓他在耳濡目染之下成為成年者的心靈手術師。
1970年,魯伊茲遭逢了一次重大車禍,讓他經歷了一段瀕死經驗,他看到自己靈魂出竅,看到自己被兩個朋友拉出車外。他回到家鄉的沙漠中避靜時,感受到宇宙的力量,開始澈悟、審視他的人生與信念,並作了重大的人生轉折――決定回去擁抱他的托爾特克文化。他接受家族的教誨,殷勤地閱讀典籍,成為一名「薩滿」。納古爾(薩滿)的意思,就是可以引導個人,找到完全的自由的智慧大師。
精通西班牙文與英文的魯伊茲,結合所受的現代醫學教育與文化傳承背景,成為最佳的古南美文化中介人,而以托爾提克古老智慧為主軸,寫作了一系列的托爾提克心靈書。
他擅長將複雜的人類議題,直指核心化約為簡要的直觀,第一本書《四項約定》(Four Agreements: A Practical Guide to Personal Freedom)在1997年出版後,因為美國名主持人歐普拉點名一生若只看五本談愛之書,其中一本就是魯伊茲的著作。魯伊茲的著作因此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並獲得其他名人如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推薦,蟬聯榜上七年。他陸續出版了一系列托爾提克智慧書,包括《自我的幻象之聲》(The Voice of Knowledge)(本書)、《愛的智慧之書》、《祈禱者》、《個人自由的四項約定》、《實現人生大夢的四項約定》(活字即將出版)等,單在美國一地,其系列著作光在美國一地已經銷售八百萬冊,被翻譯成38國語言,贏得了百萬讀者的肯定和國際聲望。
Janet Mills
珍妮特•密爾斯是本書原出版社Amber-Allen出版社的創辦人與主編,此外也出版了多本膾炙人口的心靈著作,包括全球暢銷的「賽斯」系列書,掀起了新世紀的心靈思潮。她與路伊茲合著了多本托爾提克智慧書,從第一本的《個人自由的四項約定》,到後續的《愛的智慧之書》、《自我的幻象之聲》……等共六本書。密爾斯以將普世智慧分享給大眾,並幫助啟發他人為職志。她現今住在美國加州。
譯者簡介:
施奕如
輔仁大學翻譯學碩士,曾任職翻譯公司與金融機構,譯有《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薩冷大審紀實》、《竊盜城》、《寶拉精選最棒的1000種必買化妝品》等書。
章節試閱
2拜訪外公 發現簡單的真理
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從小便生活在托爾特克的古老傳統文化中,我的母親是個了不起的療癒師,見證奇蹟這種事對我而言再平常不過了,因為這就是我所接觸的一切。從小我就相信,人生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但後來,我求學時所學到有關托爾特克的事物卻是充滿迷信與迷思。我記得,當時一切在我眼中都成了迷信,十多歲的我,開始反抗質疑所有與托爾特克文化有關的事,直到後來有幾次經驗讓我看到真理,我才曉得原來以前所學有關古老托爾特克文化的一切並非只是理論,雖然我心裡很清楚,但是還無法以文字表達。
我希望藉由本書跟讀者分享幾次讓我徹底改變觀點的經驗。我發現,每次經驗都會讓我體會到一些即使再明顯不過,但自己先前就是不懂的道理。也許故事在傳達過程中與實際情況有所差距,但這是我理解並試著解釋這些體驗的方式,也許你跟我一樣,也有過類似的經驗,從而發現我們一直以來所相信的事物,大多數並不真實。我們生活中隨處有領悟真理的機緣,我的生命中更是俯拾即是,大多數我都沒放在心上,但是有些機緣確實幫助我打開靈性之眼,徹底改變我的人生。
其中一次,是我還在大學時去拜訪外公的經驗,他是個資深的「納瓜爾」(nagual,大師),類似「薩滿」(shaman)。當時他年屆九十歲高齡,登門拜訪的人絡繹不絕,都是為了要向他請益或只是希望能與他共處。從小外公就教導我許多道理,而我年輕時一直都很努力要向他證明自己的能力,以贏得他的尊敬。
所以呢,當時我常擺出一副知識份子的樣子,滔滔不絕發表在學校所學的各種看法意見,希望能讓外公對我刮目相看,而我還準備要在這位影響我最深遠的人面前展現自己有多聰明,真有好戲看了!那次到了外公家,一如既往,他以滿面笑容與滿懷關愛迎接我,而我開始訴說自己對於世界上各種不公義、貧窮、暴力現象的看法,以及良善與(我稱之為)邪惡(evil)之間的衝突。
外公非常有耐心,仔細聆聽我的每句話,讓我更有信心,繼續說個不停,想贏得他的肯定。但我突然注意到他臉上帶著一抹微笑。糟糕!不對勁,他根本不是在讚賞我,我心想:「喔,外公在嘲笑我。」他留意到我的反應,直視我的眼睛,開口說:「米蓋爾,你學到的這些理論都非常好,但只是理論,剛剛你說的一切只是一個故事,並不是真的。」
當下我心裡當然有些不服氣,立刻升起反彈的情緒,正想要為自己的觀點辯駁,但來不及了,因為外公已經開口說話。他臉上掛著大大的笑容,說:「你知道,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宇宙間存在巨大的衝突,善與惡之間也互不兩立,這不是真的。世界上確實存有衝突,但只存在人心中,而非宇宙間,對於所有動植物、星星、綠樹,以及大自然中其他萬物而言,世界上並沒有任何衝突,唯一認為衝突存在的只有人。而人心中的衝突,並非存在於善與惡之間,而是真理與非真理之間,真實與謊言之間,善惡只是衝突帶來的後果。相信真理,你會獲得良善、愛與快樂,若能活在真理之中,你便能常保身心愉悅,享受美好人生。相信謊言、為謊言辯駁,則會招致你所謂的邪惡,謊言帶來幻覺,而相信謊言,便帶來種種不公義、暴力、弊端與苦難,不僅在社會層面,個人層面亦然。宇宙萬物非是即非,如此單純,但人類則讓一切都變得複雜。」
嗯……外公所說的很符合邏輯,我也能理解,但是無法讓我信服,世上這麼多衝突、戰爭、暴力和不公義,起因怎麼可能這麼簡單?背後一定有更複雜的因素。
外公接著說:「米蓋爾,你在人生中所經歷的所有紛擾情節,根源都是因為你相信謊言,大多數是關於你自己的謊言。首先是以『你不』開頭的謊言:你不該是現在這樣,你不夠好,你不完美。每個人天生的狀態都完美無缺,我們以完美的狀態成長,以完美的狀態凋零,因為唯有完美才能存於世間。所謂『你並不完美』、『沒有任何人是完美』的說法,是天大的謊言,但你相信這個謊言,所以開始追求一種自己根本不可能達到的完美形象,但你永遠無法以這種方式讓自己變得完美,因為那是個虛假的形象,那是個謊言,可是你對它全心信賴,接著還建立起一整套支持這個謊言的架構。」
那一刻,我還沒發現,外公給了一個我大好機會,讓我了解過去人生中所有紛擾情節,原因都很簡單,因為自己相信的是謊言。不過當時,雖然我想很相信外公所說的話,但我只是虛應的說:「喔,沒錯,外公,你說得對,我同意。」但這只是謊話,我的腦中充滿各種謊言,讓我無法心悅誠服接受簡單的真理。
接著外公很慈祥的看著我,說:「米蓋爾,我知道你很努力要爭取我的肯定,證明你能讓我滿意,而且你也需要這麼做,來證明你能讓自己滿意。」喔,真是一針見血,不知為何,我感覺他好像當場逮到我說謊。我從不知道原來外公注意到我缺乏安全感,還有內心的自我批判、自我否認、罪惡感與羞愧感,他怎麼知道我將自己假裝成為另一個樣子?
外公臉上又浮起笑容,說:「米蓋爾,你在學校裡學到的每件事,你所知道關於人生每件事,都只是知識,那你怎樣才知道自己學到的是不是真實呢?要怎樣才知道你對自己的認知是不是真實呢?」這時我打斷他:「我當然知道我對自己的認知是真實的,我每天都在與自己相處,我很了解自己!」外公聽了,一陣大笑後說:「事實上,你根本不了解真實的自己,但你知道自己不是什麼樣子,這麼久以來你一直假裝成另一個樣子,久到讓你真心相信你表現出來的形象就是你自己,而你全心信奉這些有關你自己的謊言,但那只是個編織的故事,並不真實。」
「米蓋爾,只有你的信念能讓你變得強大,信念是創造的原動力,人人皆俱足,跟宗教完全無關。信念的產生來自於某種協定,當你同意毫無保留的相信某事時,你對它便產生信念,如果你對所相信的事毫不質疑,對你來說,那就是真實的,即使事實上那也許只是謊言。你的信念非常強大,讓你以為自己真的不夠好,你不夠好!如果你相信自己會失敗,你就會失敗,因為這就是信念的魔力,就像我剛才所說的,你受苦是因為你相信謊言,就這麼簡單,人類會走到這個境地,是因為我們共同相信如此多的謊言,人類幾千年來都背負著謊言,我們以仇恨、憤怒、暴力對付謊言,但其實它們就只是謊言而已。」
我當時想:「那我們要怎麼知道什麼才是真實?」還沒張口問,外公便給了我答案:「真實是需要體會的,人類需要描述、解釋、表達我們所感知的事物,但是當我們體驗到真理時,其實無法用言語形容。如果有人說:『這是真理』,他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撒謊,我們可以用感覺察知真理的存在,但是一旦我們想要用言語表達,就會有所扭曲,既有扭曲便不再是真理,而是我們的故事!是一種以現實為依據的投射,只有對我們而言是真的,雖然如此,但我們仍然試著要用言語表達自身的體驗,這其實很棒,真的,是呈現在每個人身上的偉大藝術。」
外公看得出來,我不太懂他的話,他繼續說:「米蓋爾,如果你是個藝術家,畫家,你會試著用你的藝術手法表達自己所體察的事物,你所畫的也許不全然能呈現你所體察到的感受,但已經相當接近,至少能提醒你那些感受,這麼說好了,假裝你是個超級幸運兒,成為畢卡索的好朋友,因為他非常喜歡你,所以想替你畫張肖像,於是你擺出姿勢讓他摹畫,幾天以後,他終於把完成的作品展現給你看,但你說:『這根本不是我。』畢卡索會說:『這當然是你啊,這是我眼中的你。』對於畢卡索而言,這是實話,他是在表達自己所感知體察到的事物,但是你會說:『我才不是長那個樣子呢!』」
「每個人都像是畢卡索,每個人都是個說書人,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個藝術家,色彩之於畢卡索,就如同言語之於我們,人察覺到自己內心以及外在所發生的一切,然後以言語將我們所體察的內容畫成一副肖像,人會根據自己所感知的一切來編故事,而就如同畢卡索,我們會扭曲現實,但是對我們而言,那才是真實的。當然,可能有人會很喜歡我們表達這些扭曲現實的方式,就像畢卡索的畫廣受好評一樣。」
「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獨特的觀點創造故事,為什麼要將自己的故事強加於別人身上?因為對他人而言你的故事並不是真的。只要你了解這點,就再也不需要為自己的想法辯駁,你會了解,證明己是他非其實一點也不重要,而且你會將每個人都看做一個藝術家、說書人,你了解無論他們相信什麼,那只是他們的觀點,跟你無關。」
我本來想讓外公刮目相看,但是他又再度讓我大開眼界了。我對家族的長輩尊敬無比,而年紀漸長後,我慢慢能明白外公臉上那一抹笑容,他不是在嘲笑我,而是那時的我讓他想起,他自己年輕時也曾試著要贏得長輩的讚賞。
跟外公這次的談話,讓我覺得應該要好好思考,思考我的人生,想想自己是從何時開始相信謊言。這並不容易,這次的談話,費了我好幾年的時間才消化完畢。觀看當下的自己,觀看從前自己的想法,這並不容易,而且想法也不容易改變,但是我希望找到解答,因為挖掘真相是我的天性,而唯一的線索就是我的回憶。
【摘錄二】
6 內心的平靜
馴服騙子的法門就是不要相信它說的話。想想看,如果某人對你說謊,而且你也很清楚那是個謊言,你會受到影響嗎?不會,因為你根本不相信那個謊言。只要你對謊言無動於衷,它就躲不過你的懷疑,於是瞬間便消失於無形,就這麼簡單。雖說如此,但要做到實在不易,為什麼呢?因為相信你自己的謊言,能讓你有安全感,而其他人的謊言則是充滿誘惑,不斷吸引你。等你準備好要面對謊言時,以下兩個法則能提升你淨化信念體系的速度,所謂信念體系指的便是你個人的知識樹。
第一個原則:不要相信自己,但要讓大腦與心靈保持開放,傾聽你自己的聲音、你自己的故事,但是不要相信故事的內容,因為現在的你已經了解這個故事僅是杜撰,並非真實。當你聽到腦中的聲音在說話時,不要放在心上,你知道那個知識之聲總是在說謊,傾聽的同時,問問自己,這些是真是假?如果你能夠不相信自己的謊言,這些謊言便無法續存,你也能依據真實作出更明智的人生抉擇。
不要相信自己,但是請你學會聆聽,因為有時知識之聲會突然蹦出絕妙的好主意,如果你同意,便接受之,這靈光乍現的一刻,也許便能帶給你人生的大好機會。學會尊重你的故事,且要真正聆聽,懂得聆聽自己的故事,便能加倍改善你與自己的溝通,你對於自己的故事更了然於胸,而且,如果你不喜歡故事的內容,更能加以修改。
不要相信自己,特別是當你用腦中的聲音譴責自己時,更是不可相信。那個聲音會讓你害怕生存,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樣子,讓你無法完成人生中所有真正想做的事。多年來,這個聲音一直主宰你的大腦,它絕對不會因為你希望它離開,便輕易棄守,沒這麼簡單,但是,至少你能夠挑戰它,你能選擇不去相信它告訴你的話,這就是所謂的「不要相信自己」。
第二個原則:不要相信別人,當然也包含身為作者的我。你知道自己會對自己撒謊,其實別人也是如此,那如果他們對自己撒謊,他們當然也會對你撒謊。想想看,當別人跟你說話時,到底是誰透過他們發出聲音呢?是誰在主導他們說話的內容?你根本無從得知他們的話到底是真心,還是來自他們腦中的謊言王子?既然你不知道,就不要相信那些話,但請你學會不帶偏見的聆聽,你不需要評斷別人,因為大家都在說謊,我們是否常聽人說:「喔!他這個病態的騙子。」但實際上人人都受到謊言王子所掌控。謊言無處不在,大家隨時都在撒謊,只是並未自覺,一無所知,有時候他們真的認為自己所說的話毫無虛假,甚至到深信不疑的地步,但即使如此,也並不表示謊言具有任何真實性。
不要相信別人,但也不要封閉你的大腦與心靈,請聽聽別人訴說他們的故事,你已經知道那只是個故事,而且只有對說故事的人而言才是真的。當你聆聽時,你能理解他們的故事,了解他們從何而來,這是十分美好的溝通方式。有些人需要表達自己的故事,投射自己的信念,但是你不需要認同他們的話,不要相信,但是要學會聆聽,有時候,即使只是一個故事,其中可能有某些話是來自於他們完整的自我,而你完整的自己也會立刻察覺之,從而對這些話心悅誠服,這些話語能直達你的靈性,而你會心生熟悉感,似乎早已知道這些話是真理。
不要相信別人,但是請仔細聆聽,因為你也許會在別人的話中發現難得的靈感或機會,其他人創造自己故事的方式也許與你相似,當你在聆聽他們的故事時,你會清楚發現他們將自己的信念根植於謊言之中,雖然你對自己的謊言渾然不覺,但也許你能立刻察覺別人的謊言,當你在聆聽時,也許會在他們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習以為常的行為,你會看到真相,而這個真相能改變你的故事。請你聆聽別人的故事,但不要相信別人,這是關鍵。
2拜訪外公 發現簡單的真理
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從小便生活在托爾特克的古老傳統文化中,我的母親是個了不起的療癒師,見證奇蹟這種事對我而言再平常不過了,因為這就是我所接觸的一切。從小我就相信,人生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但後來,我求學時所學到有關托爾特克的事物卻是充滿迷信與迷思。我記得,當時一切在我眼中都成了迷信,十多歲的我,開始反抗質疑所有與托爾特克文化有關的事,直到後來有幾次經驗讓我看到真理,我才曉得原來以前所學有關古老托爾特克文化的一切並非只是理論,雖然我心裡很清楚,但是還無法以文字表達。
我希...
目錄
托爾特克人
第一章 亞當與夏娃—從另一個角度解讀的故事
第二章 拜訪外公—發現簡單的真理
第三章 關於我們並不完美的謊言—喚醒童年記憶
第四章 在沙漠的那一夜—遇見永恆
第五章 編織故事的人—探索故事中的角色
第六章 內心的平靜—馴服知識之聲的兩項原則
第七章 情緒乃屬真實—知識之聲則為虛假
第八章 理智與盲目—尋回信念與自由意志
第九章 改造說書人—四項約定為最佳利器
第十章 以愛撰寫我們的故事—生命是一場永恆的戀愛
第十一章 打開靈性之眼—充滿愛的世界
第十二章 生命之樹—故事圓滿的循環
禱詞
托爾特克人
第一章 亞當與夏娃—從另一個角度解讀的故事
第二章 拜訪外公—發現簡單的真理
第三章 關於我們並不完美的謊言—喚醒童年記憶
第四章 在沙漠的那一夜—遇見永恆
第五章 編織故事的人—探索故事中的角色
第六章 內心的平靜—馴服知識之聲的兩項原則
第七章 情緒乃屬真實—知識之聲則為虛假
第八章 理智與盲目—尋回信念與自由意志
第九章 改造說書人—四項約定為最佳利器
第十章 以愛撰寫我們的故事—生命是一場永恆的戀愛
第十一章 打開靈性之眼—充滿愛的世界
第十二章 生命之樹—故事圓滿的循環
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