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618 ∼ 907)
隋義寧二年(即大業十四年,618),李淵逼隋恭帝退位而自稱皇帝,李唐政權開始建立。此後,又經過長達10 年的戰爭,李唐王朝削除各方割據勢力,使中國歷史進入又一個統一強盛的時期。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大、國力最強、歷時最長的王朝之一,疆域在極盛時東北到達日本海,西北達裡海,北界包括貝加爾湖和葉尼塞河上游,南至日南(今越南廣治一帶)。
唐朝自建國之初就十分注重社會的安定和政治的開明,太宗李世民一代,出現五穀豐登,百姓安樂的「貞觀之治」,玄宗李隆基時期達到國力強盛的「開元盛世」,經濟的發達,社會的繁榮使唐朝成為中國歷史上封建社會最為繁榮的鼎盛時期。在政治上,唐朝打破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度,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建立起良好有序的政府管理機制。在經濟上,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法,獎勵墾荒,勸課農桑,使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軍事上繼續實行府兵制,實現中央高度集權。唐朝的文化和科學事業也得到空前的繁榮,尤其是詩歌發展到中國古典詩歌的頂峰。唐朝作為當時全世界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與周圍鄰國都保持著密切的聯繫,進行過經濟文化的頻繁交流。
當然,在唐朝繁榮強盛的背後也潛伏著深重的內憂外患,李隆基執政後期唐朝已開始由盛而衰。
755 年,爆發長達8 年之久的「安史之亂」,使唐朝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後來雖有憲宗中興,但頹勢難挽。875 年,爆發的黃巢起義,帶給唐朝更致命的打擊,唐朝由此進入軍閥混戰,名存實亡時期。907年,朱溫逼迫唐末帝禪位,另立新政,宣告唐朝滅亡。
618 李淵稱帝建唐
在反隋的割據勢力中,李淵父子集團最後掃滅群雄,統一中國。李淵出身於關隴貴族集團,他所鎮守的又是隋王朝的軍事重鎮太原。隋王朝土崩瓦解之際,李淵眼看隋政權即將崩潰,在大業十三年(617)五月,殺掉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在太原起兵,在短短的120 多天內,李淵便占領關中,攻下了長安。入長安後,李淵立煬帝孫代王楊侑為傀儡皇帝(隋恭帝),遙尊在江都的隋煬帝為太上皇,淵自為大丞相、唐王。大業十四年(618)三月,煬帝在江都被殺,同年五月,李淵廢黜楊侑,自己當上皇帝,國號唐,是為唐高祖,年號武德,定都長安。
619 初立租庸調法
唐武德二年(619) 二月, 唐朝初定租、庸、調法,五年以後與均田制同時頒布執行。以每一男丁授田百畝為前提,在此基礎上實行「有田則有租,有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的賦役辦法,故簡稱租庸調制。唐初租庸調製直接從隋代的租調力役制度沿襲而來,並作改進,對於遭受自然災害的地方有減課辦法,百姓的租調負擔比前代稍有減輕,並在納絹與服役之間,有變通性,客觀上有利於農業生產和貨幣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多少削弱了個體農民對封建國家的依附關係,符合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要求,因此唐初出現社會經濟繁榮的景象。德宗建中元年(780),隨著計丁授田的均田制的解體,「以人丁為本」的租庸調制也同時廢弛,取而代之的是「兩稅法」。
621 攻取洛陽
武德四年(621)二月,李世民選精銳騎兵千餘人,均皂衣玄甲,分左右兩隊,以名將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任統領,在谷水(今河南澠池縣澠水及其下游)大敗王世充,並進而包圍洛陽宮城,但洛陽城中守衛甚嚴,李世民軍隊圍洛陽10日而未果,但李世民毫不退縮,決心攻下洛陽。在唐軍的急攻下,王世充飛書竇建德求援,竇建德領兵增援,李世民一舉消滅竇軍,俘竇建德本人,並隨後圍困洛陽,王世充被迫於武德四年(621)五月率殘部投
降。至此,王世充、竇建德兩軍被李世民擊潰、消滅。
624 頒布戶籍法
武德七年(624),唐頒布新制,包括官制、戶籍法、均田制及租庸調法三部分內容。新戶籍法規定,民戶均以100 戶為里,5 里為鄉,4 家為鄰,5 家為保的方法組織起來。男女始生為黃,4 歲為小,16 歲為中,21 歲為丁,60 歲為老。國家3 年一造戶籍,戶籍包括人口、年齡、土地、身分、戶等、課稅等項。戶籍法還列有皇族、奴婢、僧道等特別身分籍。戶籍法規定,士農工商各司其業,良賤禁婚,賤民世襲,民戶不許擅自遷徙等條款項。唐初頒行的戶籍法,將農民牢固地束縛在土地上。
626 修訂大唐雅樂
唐高祖李淵於武德九年(626)正月,詔令時任太常寺少卿的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人祖孝孫負責修訂雅樂。因祖孝孫曾在隋朝做過官,並且熟習梁、陳、齊、周及隋朝舊樂、吳楚之音及吳戎之伎,所以他仔細斟酌南北音樂,並考證古音,歷時二年半,於貞觀二年(628)六月,作成「大唐雅樂」。修訂過的大唐雅樂以十二月各順其律,以旋相為宮,制定12 樂,總共32 曲,84 調,祖孝孫恢復已亡絕很久、世人都不懂的旋宮之義,對保留其前的音樂做出貢獻。大唐雅樂的修訂,打破南北胡漢音樂的界限,將南北胡漢音樂融於一體,在古代宮廷音樂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626 李世民即位
玄武門之變後, 唐高祖於武德九年(626)六月七日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兩個月後,又被迫讓位李世民,自稱太上皇。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繼續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允許以實物代替勞役;堅決抵抗突厥軍事貴族的騷擾,擴大國內各民族的親密聯繫,發展與四鄰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唐初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有正面作用,出現歷史上稱道的「貞觀之治」。
626 渭水之盟
626 年,唐太宗初即位,突厥頡利、突利二可汗合兵10 餘萬人攻占涇州,進至武功,京都長安戒嚴。突厥軍進攻高陵,被涇州道行軍總管尉遲敬德擊敗,殺千餘人,並俘其俟斤阿史德烏沒啜。頡利又領兵至渭水便橋之北,派親信執失思力進長安探聽消息。太宗指責突厥負盟,囚執失思力於門下省。太宗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6 騎至渭水邊,隔岸責頡利負約。繼而唐大軍趕至,頡利見狀,請和。雙方在便橋上,殺白馬,訂立盟約。唐給突厥金帛,突厥軍隊撤離唐境。這就是有名的「渭水之盟」。境。這就是有名的「渭水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