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7 項符合

慧能的柴刀--靈術師偵探系列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14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近幾年臺灣推理小說在眾人的努力...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6/07/16
近幾年臺灣推理小說在眾人的努力下,開始有了突破性的成長,不僅出版作品增加,題材更是多元。諸如以新聞傳播為元素的《第四名被害者》、融合舞女文化的《詭辯》、結合奇幻與推理的《陰陽判官生死簿》、改編自真實刑事案件的《無臉之城》以及極富地方色彩的《沙瑪基的惡靈》等(作品繁多不及備載),每...
慧能的柴刀--靈術師偵探系列 慧能的柴刀--靈術師偵探系列

作者:舟動 
出版社:要有光
出版日期:2016-07-01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Readmoo
圖書名稱:慧能的柴刀--靈術師偵探系列

「只要挪動光線的角度,你眼見的物體面貌——甚至是世界的面貌——便會跟著全然改觀。」

你──相信「鬼」的存在嗎?為什麼民間傳聞有那麼多禁忌,而撞邪、卡陰、遭遇「不乾淨」的東西、抓交替的詭異經歷從不間斷?《慧能的柴刀》故事中在高雄發生一連串毛骨悚然又不可思議的現象:殺人分屍後的搬運過程,為何男屍倏然轉變為女屍,更張眼瞪視兇手?即將擁有新爸爸的小女孩為何突生怪病,喊著喉嚨被「東西」卡住,卻沒半個醫生能診斷出明確的病因?藥廠女業務員的兒子為何每至半夜便發燒不止,更說看到一個「老伯伯」沾滿泥巴的髒汙雙手從屋外穿透玻璃窗掐住他的脖子……而他的房間卻位於大廈十一樓?


「所謂的『鬼』,是人經歷的『過去』所生出的產物啊!」
他──白衣黑褲、頭髮蓬亂、滿面鬍渣、總是臭臉迎人。但對月球形狀、火山細菌、物質粒子、天體軌跡、倫理學……各種炫學信手拈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這位全世界絕無僅有、隱隱於市的「靈術師」宋劍軒,據說法力高超、智慧高深、具備專業中醫與藥材知識。而他最擅長的,是施行異於民俗傳統的「收驚」儀式,為陷於恐懼泥沼的常人消災解厄、破除迷障,揭開傳說中的「撞邪」之秘!「語言」,就是靈術師最致命的拳法。而劍軒家中的古畫:六祖禪師慧能與手上執拿的柴刀,又將揭曉意想不到的深遠寓意……!

千呼萬喚始出來!台灣民俗靈魅的鬼才舟動轟然崛世!本作為「靈術師推理系列」第一集,乃深具懸疑、恐怖風格的「變格派」本土推理重大創舉。作者繼承本土民俗傳統與歷史記憶,以真實文獻紀載、相關炫學知識、虛實難辨的迷霧場景,遊走於理性(科學)與非理性(超自然)的邊界線。恍若雜亂無章的重重疑點,在多線故事中逐漸拼湊成一張完整的奇異圖像,解謎過程如窒息般緊張萬分、真相亦在合乎邏輯的推演中暢快淋漓!

本書特色

1.「台灣京極夏彥」登場!作者本人已為有知名度的推理評論家,學識更是相當豐富,筆下靈術師偵探宋劍軒在全台灣別無分號,並融合民俗「收驚」儀式,以一連串扣人心弦的鄉土奇譚、秘辛,以及現代中、西醫學的知識結合發展出精彩刺激的「靈異推理」故事。民間傳說中的「鬼」,其實是──

2.作品類型是跳脫傳統的「變格推理」,並融合「心理驚悚」、「懸疑恐怖」等現在廣受台灣讀者歡迎的元素,乃其他作家無法複製的獨家品牌。

作者簡介

舟動


英語文研究者、教學者,超過十五年教學經驗,現任「路‧自學館」英語文學習顧問。平日喜讀各類懸疑、推理小說,特別針對台推與日推,不定時於個人臉書和部落格「舟動之穿林吟嘯行」發表小說評論,其推薦評析、短文等經常出現於各大出版品;自期能藉由推廣推理小說,帶動大眾閱讀和思考的習慣。小說作品〈透納提烏的焰石〉、〈石竹的塵埃〉各別入圍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第十三屆徵文獎初選及複選;〈進化的引信〉入圍第十四屆最終決選(即將出版)。《慧能的柴刀》是他的第一本長篇推理小說。
 

圖書評論 -   評分:
 近幾年臺灣推理小說在眾人的努力...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6/07/16
近幾年臺灣推理小說在眾人的努力下,開始有了突破性的成長,不僅出版作品增加,題材更是多元。諸如以新聞傳播為元素的《第四名被害者》、融合舞女文化的《詭辯》、結合奇幻與推理的《陰陽判官生死簿》、改編自真實刑事案件的《無臉之城》以及極富地方色彩的《沙瑪基的惡靈》等(作品繁多不及備載),每部作品都擁有其獨特的風格,讓人讀來頗有各方英雄群起的味道。
舟動先生的《慧能的柴刀》也同樣是深具個人特色的推理小說,有別於前文所提到的幾本著作,《慧能的柴刀》是以充滿博學性與哲學性的內容,搭配臺灣在地的民俗信仰,所撰寫出的臺灣推理小說。
從風格上來說,這種類型的作品,很容易讓人想到日本推理大師京極夏彥的百鬼夜行系列(據說舟動先生本身就是京極迷?),尤其是主角宋劍軒在關鍵時刻雙手向後撥,甩動在背部印有正五芒星的寬長紫色披風的靈術師形象,很難不去聯想到在「驅除附身妖物」時,身穿胸前染有晴明桔梗印日式和服的京極堂中禪寺秋彥。
然而,凡是有讀過百鬼夜行系列的讀者們都知道,京極夏彥的作品之所以獨樹一格,除了其獨特的敘事風格、故事安排外,支撐在背後的龐大知識量,也是讓人津津樂道的關鍵。因此,京極夏彥在日本能夠擁有「一人一類別」的稱譽,正凸顯出他的風格之特別,不是一般人能夠輕易模仿得來的。正所謂「沒有三兩三,怎敢上梁山」,日本推理界尚且只有京極夏彥一人能夠達到此境界,臺灣想要誕生一位屬於自己的「博學+民俗+鬼怪傳說」式推理小說家,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舟動先生《慧能的柴刀》的出版,無疑是為這條推理之路打開了門扉,揭示臺灣推理小說界蘊含的潛力。
其實就紀華個人的想法是,雖然《慧能的柴刀》因為路子相近,很難避開與京極夏彥之間的聯想,但《慧能的柴刀》還有更多與百鬼夜行系列迥然不同之處,尤其是其融合了臺灣在地的民俗信仰,在先天上便有截然相異的差別,實在不必特意比較兩者的優劣。
在創作手法上,舟動先生挑戰了罕見的第二人稱觀點,是頗為特別的嘗試。相較於第一人稱與第二人稱的寫法,第二人稱也許更容易讓讀者進入情境之中,例如著名的自創遊戲「廢都物語」便是很好的例子。問題是,「廢都物語」是電玩,作者在使用「你」的同時,還搭配著選項,以此加深玩家的參與感,進而達到「催眠」讀者感同身受的效果。《慧能的柴刀》是小說,沒有讓讀者參與的過程,單純靠作者的敘述來推進,要避免不同個性的讀者出戲,其實並不太容易(紀華自己挑戰過,結果被叮得滿頭包,深知第二人稱書寫不易)。舟動先生能夠巧妙的加以運用,也突顯出其寫作功力的不凡。
寫到這裡,也許都有人懷疑紀華是不是收了什麼好處,把這本書捧得如此高了(笑)。實際上,撇開寫作風格、創作手法不談,單純回歸到一本書「好不好看」這點上,紀華個人閱讀《慧能的柴刀》的經驗是頗為愉快的。特別是紀華這幾年在研究關於「鬼」的議題,因此對於《慧能的柴刀》中討論「鬼」的部分感觸特別深,也透過閱讀這本書,始知原來中醫也有關於「鬼」的討論(紀華個人見識淺薄),讓紀華收穫很多,不得不說這是本既能享受到閱讀娛樂效果,同時也能增廣見聞的好書。
在餐飲界有個詞,叫做「Culinary Point of View」,意思是具有強烈辨別度,深具獨創性的「必殺料理」(個人英文很菜,如解讀錯誤還望請大家指教)。紀華個人認為這個觀點在小說創作上同樣適用,臺灣推理作家如何在現今翻譯作品充斥的小說市場中,創造出獨具風格的小說,勢必將成為臺灣推理小說能否蓬勃發展的重要關鍵之一。《慧能的柴刀》的出版,其實正透露出臺灣推理小說界另一座山頭崛起的曙光,雖然終章的力道稍弱(讓紀華有點出戲),但整體來說是本可以激發讀者們思考各種面向的好小說,個人深深期待後續作品的誕生。同時,也期許臺灣推理小說能有更多類型的故事出現,進而踏入百家爭鳴的臺灣推理小說新世紀。
 懸疑推理的小說,一般總認為是與...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16/07/12
懸疑推理的小說,一般總認為是與科學和邏輯綁在一塊,而本書的主角卻是位「靈術師」,
又結合一些民俗宗教學的內容,如:小朋友「著青驚」,大概是撞鬼,需要收驚驅邪。

中醫與傳統民俗,靈異與推理,多重矛盾,激盪出不同的火花。

故事以多線情節交錯出現,第二人稱的敘述視角,透過不斷的「你」,帶出如夢魘般可怕的詭譎氛圍,次之,講述著不同的兩個家庭的小女孩-瓊玉與小男孩-俊毅,分別遇上了「離魂」、「著魔」的恐怖事件。

在小說中,擔任靈術師的宋劍軒颯然登場,以民俗學、醫學。神祕學,甚至是現代科學的角度,勘破人心底層的謬誤與荒誕。

透過兩個家庭的故事交會,漸漸帶出事件的真實面貌,原來最可怕的不是「鬼」,而是過度執著所衍生出來的「心魔」,不僅將自己綑綁在過去中無法自拔,也讓身邊的家人跟著一起陷入過去的泥沼中,如果無法放下,將只會產生更多的悲劇,或許只有用慧能的柴刀,斬斷對於過往的執著心魔,活在當下,才能擁有新的未來。
 近幾年臺灣推理小說在眾人的努力...
轉載自博客來  無評分  2016/07/10
近幾年臺灣推理小說在眾人的努力下,開始有了突破性的成長,不僅出版作品增加,題材更是多元。諸如以新聞傳播為元素的《第四名被害者》、融合舞女文化的《詭辯》、結合奇幻與推理的《陰陽判官生死簿》、改編自真實刑事案件的《無臉之城》以及極富地方色彩的《沙瑪基的惡靈》等(作品繁多不及備載),每部作品都擁有其獨特的風格,讓人讀來頗有各方英雄群起的味道。
舟動先生的《慧能的柴刀》同樣是深具個人特色的推理小說,有別於前文所提到的幾本著作,《慧能的柴刀》是以充滿博學性與哲學性的內容,搭配臺灣在地的民俗信仰,所撰寫出的臺灣推理小說。
從風格上來說,這種類型的作品,很容易讓人想到日本推理大師京極夏彥的百鬼夜行系列(據說舟動先生本身就是京極迷?),尤其是主角宋劍軒在關鍵時刻雙手向後撥,甩動在背部印有正五芒星的寬長紫色披風的靈術師形象,很難不去聯想到在「驅除附身妖物」時,身穿胸前染有晴明桔梗印日式和服的京極堂中禪寺秋彥。
然而,凡是有讀過百鬼夜行系列的讀者們都知道,京極夏彥的作品之所以獨樹一格,除了其獨特的敘事風格、故事安排外,支撐在背後的龐大知識量,也是讓人津津樂道的關鍵。因此,京極夏彥在日本能夠擁有「一人一類別」的稱譽,正凸顯出他的風格之特別,不是一般人能夠輕易模仿得來的。正所謂「沒有三兩三,怎敢上梁山」,日本推理界尚且只有京極夏彥一人能夠達到此境界,臺灣想要誕生一位屬於自己的「博學+民俗+鬼怪傳說」式推理小說家,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舟動先生《慧能的柴刀》的出版,無疑是為這條推理之路打開了門扉,揭示臺灣推理小說界蘊含的潛力。
其實就紀華個人的想法是,雖然《慧能的柴刀》因為路子相近,很難避開與京極夏彥之間的聯想,但《慧能的柴刀》還有更多與百鬼夜行系列迥然不同之處,尤其是其融合了臺灣在地的民俗信仰,在先天上便有截然相異的差別,實在不必特意比較兩者的優劣。
在創作手法上,舟動先生挑戰了罕見的第二人稱觀點,是頗為特別的嘗試。相較於第一人稱與第二人稱的寫法,第二人稱也許更容易讓讀者進入情境之中,例如著名的自創遊戲「廢都物語」便是很好的例子。問題是,「廢都物語」是電玩,作者在使用「你」的同時,還搭配著選項,以此加深玩家的參與感,進而達到「催眠」讀者感同身受的效果。《慧能的柴刀》是小說,沒有讓讀者參與的過程,單純靠作者的敘述來推進,要避免不同個性的讀者出戲,其實並不太容易(紀華自己挑戰過,結果被叮得滿頭包,深知第二人稱書寫不易)。舟動先生能夠巧妙的加以運用,也突顯出其寫作功力的不凡。
寫到這裡,也許都要有人懷疑紀華是不是收了什麼好處,把這本書捧得如此高了(笑)。實際上,撇開寫作風格、創作手法不談,單純回歸到一本書「好不好看」這點上,紀華個人閱讀《慧能的柴刀》的經驗是頗為愉快的。特別是紀華這幾年在研究關於「鬼」的議題,因此對於《慧能的柴刀》中討論「鬼」的部分感觸特別深,也透過閱讀這本書,始知原來中醫也有關於「鬼」的討論(紀華個人見識淺薄),讓紀華收穫很多,不得不說這是本既能享受到閱讀娛樂效果,同時也能增廣見聞的好書。
在餐飲界有個詞,叫做「Culinary Point of View」,意思是具有強烈辨別度,深具獨創性的「必殺料理」(個人英文很菜,如解讀錯誤還望請大家指教)。紀華個人認為這個觀點在小說創作上同樣適用,臺灣推理作家如何在現今翻譯作品充斥的小說市場中,創造出獨具風格的小說,勢必將成為臺灣推理小說能否蓬勃發展的重要關鍵之一。《慧能的柴刀》的出版,其實正透露出臺灣推理小說界另一座山頭崛起的曙光,雖然終章的力道稍弱(讓紀華有點出戲),但整體來說是本可以激發讀者們思考各種面向的好小說,個人深深期待後續作品的誕生。同時,也期許臺灣推理小說能有更多類型的故事出現,進而踏入百家爭鳴的臺灣推理小說新世紀。
 懸疑推理的小說,一般總認為是與...
轉載自博客來  無評分  2016/07/10
懸疑推理的小說,一般總認為是與科學和邏輯綁在一塊,而本書的主角卻是位「靈術師」,
又結合一些民俗宗教學的內容,如:小朋友「著青驚」,大概是撞鬼,需要收驚驅邪。
 
中醫與傳統民俗,靈異與推理,多重矛盾,激盪出不同的火花。
 
故事以多線情節交錯出現,第二人稱的敘述視角,透過不斷的「你」,帶出如夢魘般可怕的詭譎氛圍,次之,講述著不同的兩個家庭的小女孩-瓊玉與小男孩-俊毅,分別遇上了「離魂」、「著魔」的恐怖事件。
 
在小說中,擔任靈術師的宋劍軒颯然登場,以民俗學、醫學。神祕學,甚至是現代科學的角度,勘破人心底層的謬誤與荒誕。
 
透過兩個家庭的故事交會,漸漸帶出事件的真實面貌,原來最可怕的不是「鬼」,而是過度執著所衍生出來的「心魔」,不僅將自己綑綁在過去中無法自拔,也讓身邊的家人跟著一起陷入過去的泥沼中,如果無法放下,將只會產生更多的悲劇,或許只有用慧能的柴刀,斬斷對於過往的執著心魔,活在當下,才能擁有新的未來。
 有人說:「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6/07/10
有人說:「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可要我說,如果懷有惡意,這兩個者同樣可怕,如果都懷有善意,基本上還是前者比較嚇人。

在這個故事中,作者舟動透過靈術師宋劍軒的口,引用了大量典籍中關於「鬼」的描述,以及傳說中因「鬼」而得到的那些未知疾病與症狀,雖然很多症狀在如今的研究看來,都是因為靠近這些地方染上了細菌之類的東西所引起,但鬼神這種東西,終究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採取對其尊重但不迷信的作法最好。

故事從兩個生了怪病的小孩身上展開,一個是一直反覆發燒卻查不出病因的小女孩,一個是只要到半夜就會發燒身上還出現莫名的泥土、但只要到白天又會好起來的小男孩,但這都還不這個故事裡最驚悚的地方,這個故事的另一個視角,所發展出的劇情模式完全是鬼片的feel,視角人物莫名且驚悚的舉動,提升了整個故事的驚悚程度,這兩位反覆生著怪病的小朋友在宋劍軒的治療下病情有著顯著的改善,不過這個故事並不是要告訴我們生病的時候迷信偏方、不要去看醫生,雖然宋劍軒自稱是靈術師,他也不否認鬼神的存在,可是他在面對這兩位小朋友的時候,卻是以一種非常科學的方式去探究那些神秘現象的背後真相,以偵探破案的細膩與推理,破解了小男孩一到晚上就反覆發燒、身上還出現莫名泥土的原因,並且及時救了小男孩一命,然而這一切的起因卻是一件令人駭人聽聞的人倫悲劇所造成的心魔所致。

故事的最後,不尤得說比起鬼神更能綑綁自己的恐怕就是自己的心魔了,這個心魔也是整個故事的起因,因往事而生的心魔將自己綑綁在過往中,不但影響自己往後的人生,還險些危及自己的家人,可是一朝之間失去全部的家人,世間偌大卻再也無所親依,這種悲劇遺留的痛怎麼能輕易解的了。
 小說呈現以多線進行交錯的方式,...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16/07/09
小說呈現以多線進行交錯的方式,三條主線情節分別為:其一以難度較高且少見的第二人稱敘述視角帶著讀者深入文章中那個「你」的世界,從序章仿若恐怖夢魘的挖土埋屍到之後不時穿插帶出的極度殺意,個人覺得這條故事線是全書最具特色氛圍且握有懸念關鍵的地方,神祕詭譎、魅影幢幢的渲染下驚悚靈異的陰森感四溢,在酷暑裡也難免令人興起一縷涼意;其次敘事雖以角色的行動描寫為主,但輔以記憶片段、私人信件與報章報導的多元形式表現,刻意隱蔽、曖昧不明的語言裡交織出充滿未知的謎團,無論是文本要角的「你」與欲殺掉的「他」所指涉的對象,模糊的事件樣貌或複雜的對應關係。

其次的主線則分別帶出兩組互不相識家庭同時發生的經歷,十年前曾目睹年輕女子上吊自殺的男子與擔任藥廠業務景仰科學價值的母親,他們的兒女皆染上病因不明、反覆發燒的怪病,醫學無法解決的狀況下不約而同求助找上了靈術師宋劍軒。看似無關的佈局、角色,在錯綜龐雜的情節裡逐步收攏與釐清,從佈線、推展到結合,帶出了常見的推理小說中詭計、架構、氣氛、鋪陳等魅力特色,也藉此引出「靈術師」這個在作品內擔綱偵探解決謎團的靈魂人物。

在靈術師宋劍軒這個角色塑造上,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靈異和推理兩者元素貌似衝突也可以融合的概念,從這號人物既能高談闊論西方科學觀,也具民俗宗教學、中醫學等專業知識,到安排個篤信理性科學的角色與之辯證思維的橋段,還有小說裡針對不同事件謎底不僅有依據理性邏輯解謎的部分,也有超自然無法解釋的神祕學融入等,可以覺察到作者舟動意圖帶入的作品內涵:台灣傳統文化的在地性與認知各自客觀的差異度,前者濃厚的地方色彩與專屬習俗很是貼近讀者的生活經驗,後者則帶出每個人視角所見不同,所以面對萬物現象可能產生的盲點,靈異鬼怪是否存在是亙古的疑問,不偏執、不說死,則是本書所欲傳達的立場。

然而以靈術師一角雖然看得出作者的企圖心,但也因此間接暴露些許缺失,個人對於其形象性格無太多喜惡,因為類似的反英雄、不討喜的人物缺陷形塑在近幾年的角色類型算是熱門,而幽暗不明的秘密過往則是系列作品常見的預埋伏筆也不算罕見,問題在於小說欲展現帶入的混融文化過多,不管是引經據典呈現下的知識性說明、或夾敘夾議手法中的說理性辯證,篇幅都過於冗長細瑣,導致有點偏離主線影響閱讀節奏,加上偏屬於安樂椅偵探的辦案方式,較有亮點突顯魅力的實際行動部分又僅有快結尾處,全書讀完老實說對於這位要角留下的深刻度稍嫌不足,較多的反而只剩其碎嘴的印象。

而回到書名可能會有不少讀者對「慧能的柴刀」一詞產生好奇,提到著名的得法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應該大部分就能連結起六祖慧能禪師這位一代大師,作者則以其懸掛於靈術師家中大幅的《六祖伐竹圖》禪畫帶出整起案件欲陳述的意念-鬼,是人心對過去的依戀所產生愛恨枷鎖,唯有揮刀斷離、活在當下,才有繼續前進的可能。
 以第二人稱展開的序章,瀰漫著一...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6/07/09
以第二人稱展開的序章,瀰漫著一股陰森詭譎的氣息,荒郊野外的榕樹,行李箱、垃圾袋、女子、殷紅血液,還有那顆眼眸猝然瞪開的女性頭顱,交織出猶如恐怖片的畫面,讀者還來不及將畫面抽離,就被推進第一章的情節裡。

連續五天燒了又退、退了又燒的小玉,還有白天、晚上看起來好端端的,一到半夜就出現發燒狀況的俊毅,兩個約莫都是六歲的孩子,被父母送到醫院檢查,卻查不出病因,一名在病床邊出現、幫小玉把脈的陌生男子,一個穿咖啡色外套、手上黏泥巴的老伯伯,到底有什麼關聯。

由似夢似真的畫面導引出一條線,再從充滿靈異色彩的發燒、切入主線,因為多線交錯同時發展,彼此的氛圍也交互感染,直到最後融合在一起,解開幾條線接連的謎團過程中,進而帶出世人對撞鬼、卡陰、收驚,以及靈魂、神鬼、另一個世界等等的看法。

因為想法不同,表達意見的唇槍舌戰似乎無可避免,但精采與否並不是這本書的重點,也不在於非得爭論出個必然的結論,而是透過這樣的方式,激發讀者嘗試不同的思考,科學也好,理性、非理性也罷,人類看待事物的視角,只要稍微做些調整,或許就能全然改觀。

有別著重在抽絲剝繭過程帶來的刺激與腦力激盪,《慧能的柴刀》和一般推理小說的比重似乎不太一樣,看似推理為主、懸疑為輔,可其實融合了多種面向的知識與見解,從西方科學、醫學實驗到多國的鬼神論,從民俗收驚到中醫學說,可說是包羅萬象,此外還反映出社會現況,是非常有廣度的一本書。

但或許也正因為如此,《慧能的柴刀》雖保有推理小說謎團→推理→解謎的基本架構,峰迴路轉的結局,也使人大吃一驚,可整體來說,儘管情節前後連貫,不過,張力似乎被稍嫌冗長的解說給沖淡了些,一氣呵成的力道也薄弱了些,另外,除了學識淵博、不喜做作外,靈術師宋劍軒給人的形象,似乎也不夠完整、強烈。

不管怎麼說,以「六祖伐竹圖」這幅禪畫,帶出斬斷過往富禪意的主題,確實給讀者建構出深思的空間,而無論神鬼妖怪、靈魂和人之間,究竟是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左右自己人生關鍵的,最終還是自己的念頭,束縛自己心志的,也往往不是他人,放下,其實是在給自己一條生路。
 現代文明幾乎是建構在科學的發達...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6/07/09
現代文明幾乎是建構在科學的發達之下,從工業革命到現在的4.0時代,因著科學的研究到科技的發展,多數人得以過著優渥與舒適、便利的生活。

發源在工業革命之後的推理文學,最講究的要點,就是邏輯合理且有足夠的確證,而這和科學的研究與進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在古典推理小說無法驗證的證據,逐漸可藉由科學證據來檢驗其間的因果關係,而這也讓許多只有心因性動機的嫌疑犯,因著實證而不得不被名偵探的推理所折服。

然而科學是否真的萬能到足以解釋所有一切未明、不詳或讓人費解的事物?

麗萍的女兒瓊玉因著不明緣故反覆發燒,而各種先進的醫療都無法檢查出其內在有哪些病徵,麗萍只得跟論及婚嫁的男友柏然在醫院輪流照顧瓊玉。在一次的際遇下,柏然遇見一個奇特的中醫師倉城,向柏然解釋一堆莫名所以、中醫對於脈象的看法之後,最後只丟下「你知道什麼是離魂症嗎?」這樣的問句之後就離開了。

另一方面,篤信科學的藥廠業務婉霖,認為一切事物都可以用科學來解釋,然而這樣的她卻碰上難解的謎題:一個自稱在橋上撞鬼的好友晶茵來訪,從那天起她的兒子俊毅晚上一定發燒,但白天卻仍可以活蹦亂跳。從兒子的轉述中,發現有個穿著咖啡色衣服的老伯纏著他,而且也可以在俊毅的後頸發現泥土!

到底發生在兩個小孩子身上的異象起因從何而來?而兩個原先沒有交集的家庭又將如何揭開這樣奇特的因緣?

《慧能的柴刀》藉由兩個小孩瓊玉與俊毅,讓我們看到當代醫學的極限,與科學的無能為力。正如篤信科學的麗萍,跟靈術師劍軒之間的言語攻防中所提到的,「光會產生陰影」,科學固然可以解釋眾多事物之間的前因後果,卻仍有其無法明確驗證的存在。臺灣傳統民間信仰中,當小孩子看到髒東西時,家長多半往往會憂心忡忡地帶著孩子去廟宇裡收驚,藉由符水與唸咒的效果,許多遭受驚嚇的孩子,似乎也會因此而好轉,恢復為原有的精神與健康。

然而,這在科學裡都因為無法解釋,也就往往略過不論。

但不論,不代表未知的「ㄊㄚ」不存在。

小野不由美的《東亰異聞》,背景設定是在江戶時代之後,受到維新運動的啟發,而開始邁往崇尚科學的現代化。然而潛藏在四周的未知,卻沒有因為文明的開化而不見,只是躲藏在黑暗之中,等待著適當的時機再度展現他們的能耐。

舟動在《慧能的柴刀》中,走出了一種迥異於西方的推理經典,但又不太像日式懸疑小說(如三津田信三很有個人風格的民俗作祟相關著作),結合了中醫論點,重新以不同的角度來詮釋中醫關於未知之病因,讓讀者看到關於「祟病」之間的可能連結。

舉例來說,以往親人生病或過世,都會希望家族裡的所有人都能前來集氣或探視最後一面,然而當代其實並不鼓勵讓小孩子頻繁的到醫院去探病,或參加喪葬儀式。另外也比如在探究或偷盜古埃及金字塔內部的人,有些人竟然因此染上未知的疾病,甚至因而死亡!

作者藉由書中人物劍軒、倉城、婕妤三個對於未知領域的解釋,讓我們再次深刻的體會到,科學既然並非萬能,在解釋各種難解的問題時,吾人是否仍只願存有單一的觀點去看待這一切?或者願意保持開放的心胸去理解到,也許這世上不能以科學解釋的東西仍舊所在多有,那麼是否能不囿於科學知識,對這些未知保持著適切的關注與態度?

本書的中醫理論介紹的非常精彩,可見作者舟動實然下過一番功夫去研究、請教相關領域的佼佼者,雖然這也讓讀者得花更多心思去理解,讀起來難免會對故事內容感到比較破碎。然而從臺灣民俗的角度來看,本書卻不得不令人大大的推崇與支持,畢竟先民的智商與見識或許不如當代的我們,但他們的智慧卻仍將是照亮我們去理解未知存在的那道光。

最後再額外說說幾點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吧。

第一,本書的故事背景在高雄市,些微提及鹽埕、高醫等地方,都是我大學時代的生活場域。而靈術師劍軒的居住地大樹,以及事件發生地高樹、六龜、五公山等地方,則是現在工作上,所常常會出沒的地點!雖然知道是虛構的故事,但在大樹山區行走時,偶爾還是會浮現「或許靈術師就居住在這條路上?」這樣的想法!

其次,劍軒提到幾次言靈的力量,以及對於未知的態度,以下這段對話是我覺得很有意思的:

只要能運用語言的力量,讓某種觀念進入對方的意識中,進而改變對方的思想與作為,達到所求的目的,那種觀念到底是真是假,對靈術師而言根本不重要。
婕妤嘆了口氣,說「到頭來,還是無法明確解釋羅小姐在橋上的遭遇。」
『小妤,不需要解釋,把它當成是現象即可。』劍軒趴地,勉強吐出了一句。
「可是……」
『以人類的視角和現階段的能力而言,很多事情本來就無從解釋。』
嗯,說的也是!……劍軒主張的應該是,人類無法脫離主觀視角,所以我們遇到很多不明狀況時,又加以科學力有未逮的限制條件下,只能盡量客觀去描述,當成一種「現象」先記錄下來就好,未找到充足的證據之前,不需要過分引申或過度解釋。

再者,本書之所以取名《慧能的柴刀》,因著劍軒的住宅客廳裡,就掛著一幅《六祖伐竹圖》。無論是寓意「活在當下」,或有其他的詮釋,對於禪畫的理解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每個人的需求、觀感不同,不也是我們得要謙卑地去理解、同理別人的最主要原因?

最後,期待能有機會再次看到劍軒等人的活躍啊!
 舟動先生的著作《慧能的柴刀》用...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6/07/08
舟動先生的著作《慧能的柴刀》用很新穎的推理題材來描寫我們世人所熟悉的收驚儀式,同時運用了中醫原理及佛道學的思維融入這故事裡面,其實是很特別的寫法沒錯,雖說書中採用雙線方式進行,但本人會被現代軸心跟過去故事混淆,特別是在每章節文末用第二人稱描述恐怖情節,感覺好像有人在旁邊洗腦式的下指導棋,這個怎麼做那個怎麼用等等,偏偏會讓自己跳過去不看,因為不知道事件始末是怎麼回事?即使我們以瓊玉跟俊毅兩個孩子突然高燒不明介入故事情節,仍不免有突兀感,讓自己不知道該從哪個角度閱讀。

覺得書中婉霖的個性描述得很好也很真實,符合了時下我們的態度,她總相信科學可以解決任何事情,對於存在於民間怪力亂神之事或者超自然的東西一直認為那是無稽之談,只是她萬萬沒想到她的孩子俊毅突然莫名奇妙發高燒,甚至繪聲繪影地說著奇怪的話,而自己的丈夫又對她的照顧頗有微詞,不得已只好找好友協助,認識了一位叫靈術師的人幫忙看看孩子究竟是發生甚麼事才會如此;同一時刻柏然與麗萍的孩子瓊玉恰好從喪禮回來後也是突然高燒不退,似乎兩者冥冥之中有著定數。

於是我們透過某種神奇的孽緣(?)牽線,認識了所謂的靈術師─劍軒,說來很好玩,作者筆下的他,似乎很博學又脾氣不怎麼好的人,遇到求助者常會絮絮叨叨講一大串每個人頭上有黑線經過的外太空語言,包括我也是,對於中醫學的原理可以很好奇也可以去探究,但對於專業性的名詞語言似乎搞得本人頭好昏,這個人到底是想救人還是想說教呢?尤其是他跟婉霖那場激辯讓我覺得~呃…他果然是”健談”的人,好在還有個徒弟婕妤可以制住他”健談”,我想應該如書中說的一樣,「語言是劍軒最致命的拳法,更是施法者最重要的武器。」(本人內心小劇場:這意思是指囉嗦的靈術師吧。XD)

接近尾聲之際,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還有個轉折點,這樣的雙線故事就可以開始拼湊出一個全場的面貌出來,總之每個人的愛裡面都充滿沉重的故事,有時我們無法理解的是枕邊的人究竟是怎樣的人,也無法認同如此的父母竟疏忽到讓孩子吃下太過補的營養品,偶爾可以理解情感的依戀有多麼強時,孩子也會感受到肉眼以外的人,導致會產生噩夢囈語等等,如同書名《慧能的柴刀》,一個人的過去與現在密不可分,唯有專心眼前的事情,手執柴刀正是要劈斷過去橫生出來的枝節。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6/07/05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妳將理性與非理性分屬在天平的兩側。只要某種現象不符合妳所謂的的科學方法,就會被歸類到非理性的秤盤中,可是非理性的事物既然置於盤上,與對面的理性相抗衡,那就表示非理性也有重量,因為──它是『存在』的──只是它被妳所謂的科學觀念宣判,進而被歸屬於非理性面的一側。"

"人類站在地球上,終究是以自我的視角去看待萬物。換言之,無論地球繞太陽是用平面環繞或旋渦環繞的方式,都是人用天文儀器的雙眼去『觀測』而得的結果,並非人的雙眼親身所見。妳所習得的天文知識不過是從書本上認知而得的訊息,而這些訊息說不定幾年之後又將被推翻。"

"所以,我的眼裡沒有理性與非理性的分別。它們兩者都是面對萬物現象的見解,亦即針對某個特定時空之下的態度和見解。換言之,部份人認為是陰影的範圍,在另一群人的火炬照耀下卻是通明之處。事實上,只要挪動光線的角度,你眼見的物體面貌──甚至是世界的面貌──便會跟著全然改觀。" ── 《慧能的柴刀》

  雖然宋劍軒每次一開口,都有種從盤古開天闢地說起的態勢;每回的說明,都勢必引經據典,讓人一時半刻間有點難以消化,但他與李婉霖就科學與非科學、理性與非理性的這場辯論,倒是讓我看得津津有味,有種英雄所見略同的喜悅。而閱讀的樂趣正在於此,雖然文化與成長背景不同,卻能在某些事物有相同的見解;即便看法不同,也能透過文字重新思考彼此看法的不同之處。

  對我而言,所謂『科學的意義』都是人類附加上去的結論。根深蒂固的『眼見為憑』觀念,讓人們習慣於用科學的角度去解釋世間萬象的存在,姑且不論『有圖是否真能有真相』,在碰到科學無法去解釋的現象時,只能穿鑿附會、妄加揣測讓它『合理化』,最後往往變成所謂的『靈異現象』,更加無法解明。像是──古文明的曆法、建築遠遠超過現今科技的可能性,於是有了古文明是外星人來到地球創造人類並教導人類創造文明的說法,但是如果這樣的說法是真的,不就又產生了動機的疑問,外星人為什麼要教導人類創造文明呢?

  書中覓得知音的喜悅,讓我不由得岔題了,言歸正傳,回到故事本身。

  作者以一段充滿詭異懸疑氛圍的棄屍情節做為序章,第二人稱為主角的敍述方式為這段文字增添一股神秘恐怖的色彩,以柯南動畫慣用的主呈現方式來描述就是:一道漆黑身影在人煙罕至的山區進行一連串匪夷所思的行為,無法辨識身份的黑影,唯一可見的是他的雙眼,然而這雙眼睛佈滿血絲、帶著驚恐與失望……。作者在序章便向讀者下了挑戰狀,只要猜到『你』的真實身份,便能揭開一切謎團。雖然我不是以解謎為樂的推理迷,不過我還是認真的逐字推敲,試圖在序章中尋找蛛絲馬跡,以便在後續的章節來個『按名捕捉,人贓俱獲』,但是我失敗了,敗在敘述性詭計,也敗在非屬科學範疇的領域。

  由於本作是系列作品,關於主角的來歷與所其背負的黑暗,在首集中當然是點到為止,一切留待後續說明,這部份我能理解,但對於所謂的『靈術師』,個人覺得說明的稍嫌不足,除了宋劍軒是站在理性與非理性的中立點去判斷一切的因果關係外,在具體的行為方式上,靈術師和我們一般印象中的道長、師公、師父、老師…等究竟有何不同?對我來說,『靈術師』這個字眼,給人一種『神秘、非科學』的感覺,既然創造出一位擁有西方科學觀及在地民俗、信仰、醫學等多元領域知識的偵探,卻在他的職業名稱上蒙上一層神秘面紗,怎麼想都覺得有點矛盾啊,看來只能期待作者能快點推出續集,一解我心中的疑惑了。
贊助商廣告
 
博客來 - 今日66折
12經絡人格解密:身心共振的中醫之道【附:經絡人格速查表】
作者:沈邑穎
出版社:地平線文化
出版日期:2023-05-08
66折: $ 514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我的第一本觀光・遊學日語課本:沉浸式學習!從日本生活學好對話、文法、單字;教學有效率,自學最實用
作者:藤井麻里
出版社:國際學村
出版日期:2022-11-10
66折: $ 363 
城邦讀書花園 - 今日66折
「躺平」是一種生活態度:擁抱不完美,在爛泥中留下空間給別人……以及自己
出版社:紅樹林
出版日期:2023-12-26
66折: $ 304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排球少年!!最終導讀手冊 排球極! 全
作者:古舘春一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2-10-03
$ 187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排球少年!! Complete Illustration Book 結束與起始 全
作者:古舘春一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1-11-29
$ 85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更新粒線體,根治慢性病
作者:陳俊旭
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期:2024-02-23
$ 331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往日食光
作者:鄭如晴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05-31
$ 316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戀愛吧,假面天使! 1(首刷限定版)
出版日期:2024-06-11
$ 181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我的第一本繩結手環〈入門全圖解〉 :手作達人的20種繩編技法,簡單用平結、輪結、斜卷結,編出市集款風格飾品
作者:文相哲
出版社:蘋果屋
出版日期:2024-05-09
$ 360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中年之路:穿越幽暗,迎向完整的內在鍊金之旅
作者:詹姆斯.霍利斯 (James Hollis)
出版社:楓樹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6-05
$ 379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