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序
青春海水煮成鹽
青春十五十六時,離我已經很遠很遠,但那些深深淺淺的記憶,刻蝕在我心裡好深好深。
那年穿上了綠衣黑裙,下課時總愛貼著窗子看操場上學姐揮刀舞槍的身影,好帥!很自然的,當教官宣布要徵選新隊員時,我歡歡喜喜的報了名,成為北儀的一員。這份緣,一牽一輩子。
二○○七年,我頭一次回到三十年不見的母校,唯一的理由是看看我的老教官楊鐸!他還是那樣挺直著腰桿守在操場邊盯著小學妹練習,他居然一眼認出了我──那個當年讓他傷腦筋的小女生,也就在那年,因為儀隊人數銳減,只剩四十幾個,不同於當年我們一百二十幾人的盛大軍容,一向數大就是美的儀隊,這下子只能出小隊了,隱隱的,我感受到了他一些些的失落,興起了想為他以及他奉獻了四十幾年、大半生歲月的北儀拍支紀錄片。也是那年,我們少數幾個成立了北一女樂儀旗永續發展協會,試圖找回北儀的輝煌。
二○一一年冬天,我回學校看教練,在凜凜冷風中他拉了把椅子坐了下來,四十年來他很少這樣,遙看著小教練鄭顆澧帶領學妹操練,他淡淡地說,他感冒了,身子有些不舒服,說著說著又站起身來走向操場中央。我望著他的背影有點擔心,也就是那天晚上,他住院,沒再出來。
教練走了,很突然,大家沒什麼準備,從教官、教練到爺爺,他帶出來的女兒孫女滿堂,卻哀傷的在追思會上相見。我記得教練曾經有這樣的願望:成立校友隊,讓北儀的種子遍地開花,在追思會上,校友隊真的佩掛肩章成軍了,而且從台灣到北美,從洛杉磯到亞特蘭大!我也想完成一本書,記下四十年的點點滴滴,畢竟北儀這支隊伍已經跨越五十年,不但是北一女中的門面,也是全台灣高中學生儀隊的表率,這已經是一段歷史一種文化,難道不應該被留下來嗎?
今年二○一五年,在第一代學生儀隊教練楊先鐸和燕忠堂相繼離世後,終於,《北一女青春‧儀》出版了,它不僅僅述說北儀的歷史,也書寫著五十年來台灣高中學生儀隊由萌芽而成長的過程,適時反映了近代台灣社會的變遷,所以,它不是給少數人看的書,而是所有關心台灣年輕人與校園文化的人都該閱讀的。感謝所有促成這本書誕生的人、我的母校北一女,讓大家看到亮麗輝煌的背後,竟然沉澱了這麼多辛勤的汗水跟淚水,甚至淌著血,和著雨,凝成每一件綠衣背後結晶的鹽巴。
如果青春能夠重來,我會再回到這支隊伍,我要用心學習,我要規規矩矩的不再遲到,因為,我不能辜負教練的苦心!
(北一女儀隊第十二屆第一分隊/北一女樂儀旗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胡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