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歡迎來到全民編輯時代
比起石器時代,生存在資訊時代的我們活著並不困難,但想「活得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每天張開眼睛,資訊碎片就如流星雨轟炸眼球,自動送上門的資訊讀都讀不完,我們如何知道哪一個是真正需要的?越來越多讓生活便利卻很複雜的小機器被發明進而普及,我們又要如何利用,好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舒適?
辨識重要資訊、搞懂物件怎麼發揮量身定做的效果,可能是現代人最需要的技藝,但這些學校不一定會教、多半得靠自己摸索,有時候搞得眼花撩亂不說,倒楣一點,還得含淚吞下苦果,覺得自討苦吃。
寫了那麼多,面對洪水猛獸一般的資訊浪潮,我們如何面對?答案就是編輯;學會編輯,就有機會讓你在資訊時代站穩腳步。
編輯?這不是僅限於出版業的人才會知道的技巧嗎?
錯!舉凡臉書發文了才發現有錯字要改、自拍開美肌模式讓氣色好看一些、寫履歷隱惡揚善讓自已很威、玩遊戲時塑造角色外型使之更酷一點、開餐廳寫Menu必須一清二楚讓人立刻消費,甚至只是個人部落格、社交軟體上的自我介紹……在在都考驗著一個人的編輯能力。
畢竟,任何社交軟體APP、網路通訊工具,其發文欄位絕對存在著一個選項:Edit(編輯)。經過每一次修改——也就是編輯——不僅能提昇使用經驗,也更接近量身打造的狀態,讓生活更加便利。若說資訊時代不可或缺的技藝,編輯力絕對是其中關鍵。
從事出版多年,意外發現編輯工作與現實人生產生了連結,一旦運用於日常之中,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用:有時很實際,例如當我們理解編輯一本書其實就是「把資訊整理到利於閱讀的狀態」,那麼生活周遭的資訊如餐廳菜單、大眾運輸工具的路網圖等,也都需要經過編輯,才不至於讓使用者摸不著頭緒、浪費許多時間;有些功用帶點哲學的意味,彷彿鏡子一般能夠映出自己的心靈狀態,例如校對錯字、修正邏輯的功夫,可以讓文章去蕪存菁,讀起來通順又能夠與讀者溝通。而這樣的程序,難道不能運用在人身上嗎?我們的人生出了問題,難道不需要細細矯正,讓自己活得更精準無誤一些嗎?
撰寫本書時,其實很忐忑不安,雖然自己創辦的出版社就要滿五週年,但我仍持續受前輩指點、也戮力學習編輯技巧,人生多數時刻過得戰戰兢兢。然而,這樣的我終究從菜鳥進化成中鳥,不僅開始指導下屬,也有更年輕的讀者或同業前來請教。但願他們聽完我的分享,會更安心一些。
「如果能夠與更多人分享就好了。」我懷抱著這樣的心情來下筆,其中也收錄了適合本書主題的專欄文章,當然,也經過了編輯或重新改寫。希望這些曾經幫助我走出迷惘的知識與技巧,能夠透過文字傳遞給想要編輯人生的你。
編輯技巧不論幾歲想學都來得及,尤其在臉書與推特等自媒體盛行的時代。從雲端到現實,從自我公關行銷到選擇正確資訊,絕對不能輕忽編輯的威力,快把壞東西咻咻咻一次刪除,放大優點,絕對可以活得更輕快、更有效率!
想寫好履歷,你需要編輯力
正如同美國暑假大片總在每年五月開打,台灣的求職戰爭也是五月逐漸升溫;畢業生們紛紛投遞履歷,並默默地在人力銀行的戰場上與好朋友們捉對廝殺了。
履歷是無聲的槍火,許多人希望它一槍擊中人資的心,於是字字斟酌,想方設法從幼稚園開始蒐羅回憶中值得提及的片段,一股腦地寫上去,希望讓子彈大顆一點,威力也會比較強大。殊不知,承載太多訊息的履歷,也就是你寄予厚望的這顆子彈,往往還沒有射出去,就已經卡彈爆炸了。
一張失敗的履歷,就算上頭貼滿勳章也不會換來青睞的眼神。
「這世界怎麼會這麼殘酷啊啊啊!」
得不到回應的你,心裡一定有過這種吶喊。但是就像看電影,今天你會希望看一部剪接得很精準、不拖泥帶水的片子,還是每個場景都有事件要交代、一路看下去落落長卻找不到重點的電影?如果是後者,你鐵定看到一半就會嚴重翻白眼,乾脆把手機拿出來,來一場轉珠遊戲說不定還比較有趣。
換個角度想,每間公司的人資或負責審核的人,在畢業季或公司開缺的任何時刻,一天要看多少封履歷呢?如果你是隨緣又豁達的人資,或許拿電風扇吹一吹可以讓無緣的人隨風而逝,但若還算認真,勢必會打開每封履歷看個幾眼,此時,除了公司規定的學歷或證照要求之外,你要在每一封履歷上花多少時間?
說穿了,寫履歷就和寫小說一樣,都是一場爭取眼球注意的戰爭。不想在這場戰爭中被埋沒、被打敗,你除了要有身為作者的自覺,更要讓自己抽離出來,變成一個嚴厲(拿著狼牙棒)的編輯。為了作品好,就得狠狠搥打自己寫出來的履歷,把雜質全部打掉噴飛、把該有的特色全部敲到應該有的位置上,絕對不讓特色亂跑跟互相遮掩,變成一份什麼重點都看不到的履歷。
「不會吧,不過是一份履歷而已,有必要為此變成惡鬼嗎?」
「沒錯!為了淬鍊一流作品,編輯就是要有化為惡鬼的覺悟啊啊啊啊啊!」
編輯力運用在履歷書寫時,減少錯別字發生是基本之外,更要檢查自己的句子是否乾淨俐落,讓人看得懂,又能夠一眼看出重點。對於社會新鮮人來說,如何突顯重點是第一個困難處。此時,勢必得在內心上演一場難分難捨的斷捨離。於是,仔細審視人生的過往,標出無用、比較弱的經歷之後,便要狠心刪除,絕對不能讓太多小事阻礙了大事的光彩。
接下來會遇到的第二個關卡,就是要為自己的履歷製造行銷話題。也就是「哏」。
有些人會用自嘲的方式,也有些會在自傳的第一句寫下驚人的話,例如:「我曾經被外星人綁架過。」
不會吧?外星人綁架!而且為什麼不用驚嘆號卻用句號呢?我猜測那個人就是要表現出一種沉穩平實的語氣,彷彿他見過無數大場面,上了飛碟又被植入晶片不過是沒啥好大驚小怪的事兒……哏不代表一定要好笑,絕對不要被「有趣等於好笑」的刻板印象給騙了;哏不過就是足以標示你與其他人的特色,與其造假,不如仔細觀察自己究竟哪裡與眾不同。
如果寫完履歷,自己看了嘴角都會微笑,心裡面還會說:哎唷,還挺像樣的嘛。那成功機率應該就有55%。怕只怕自己沒有審美觀,把一些很無趣的事情當作是人生中的大成就,那就會造成反效果了。至於55%如何變成99%,除了拜拜或多做好事之外,大概就是觀察身邊事物,好好地用肉眼閱讀這個世界,想辦法讓自己擁有好的品味。
寫履歷也是自我審視的最佳階段。就要進入下一個人生階段了,好好編輯過往經歷,剔除不必要的雜質,留下彌足珍貴的部分並突顯之,讓他人得以理解你是誰而更想接近你一些,同時提醒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持續精進,讓人生履歷無時無刻不更新。說不定,在編輯的減法哲學之下,你也會變成一個更純粹的人。
校對是為了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還是菜鳥時,每一次校對總是如臨大敵,期間必定服用葉黃素,只因為錯字軍團太狡詐,不僅狡兔三窟,而且還會像變色龍一樣隱身於字海當中,防不勝防。七年下來,雖然不敢練就《火影忍者》主角佐助的萬花筒血輪眼,但面對等級不高的錯字或是誤用,已經可以輕鬆掌握了。
曾有前輩說:「我從不挑錯字,都是錯字自己跳出來向我打招呼。」這未免太霸氣,根本不需要動用萬花筒血輪眼,就讓錯字前來下跪!真希望有一天我能變成這種強者!
其實,校對的功夫很難,挑錯字只是最初階的練習,舉凡文字使用、語句邏輯、資訊正確等,幾乎都是在這個階段必須處理完畢。解決完這個,又要立刻處理那個,難怪每次開始處理新稿件時,內心都會興起「校對一入深似海」根本比豪門還要深的感覺啊。
雖然校對花時間,但並不是編輯工作的全部,而是打底的過程。就像是蓋房子一樣,如果稿件的基底很扎實,那麼就不用擔心入版之後出現太多錯誤而顧此失彼,危害整本書的進度。老實說,從事編輯工作越久,我才發現有些事情不一定只與技術有關,有更多時候,會與當時的心理狀態——甚至是運氣——扯上關係。
製作末日經典小說《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的過程中,封面除了我之外,總共有三個人仔細讀過,確認無誤了才送印。然而,就在我提早拿封面檔案去學校演講時,學生在下課時間偷偷跑來前面告訴我:「老師,封底文案上出現『幅』射,應該是車字旁的『輻』。」剛聽到的當下,我頭皮發麻,心想:「不會吧,我才向朋友嘲笑過其他出版社的書封面有錯字,竟然換我出錯,這是報應嗎!」
我壓抑慌張的情緒繼續演講,直到離開教室才想要如何解決。幸好那本書提前送印,我還有點時間去思考危機處理。之後,我終於理清出錯的原因:太多人檢查,等同分攤風險,讓每一個檢查者都鬆懈了(反正其他人也會再看一次,大家大概懷抱著這種心情吧)。後來,雖然書還沒裝訂,我仍捨棄「重印封面」這一個選項,請設計師製作小貼紙,直接蓋在錯字上。
「直接重印封面不就得了?作貼紙蓋,讀者會知道封面有錯字,你確定?」設計師覺得很奇怪。
「對,這樣我以後才不會再犯。」
老實說,在書封面上貼貼紙,非常丟臉。這滋味很難受。我是一個好面子的人,不希望別人質疑我的專業,但我要心生警戒,藉此重回剛踏入出版業的緊張狀態。這一張貼紙,不僅解決封面有錯字的危機,也讓我有機會「校對」自己在專業上的錯誤,這對未來的我而言,絕對是好事一樁。
每一次工作上出紕漏,總是一大打擊。儘管心裡難過,還是得咬牙面對,冷靜思考,耐著性子解決。這過程就像是校對書稿,每看見一個錯字,就用紅筆圈起來,之後確認修改便得了。下一次再遇見,不需要多費氣力就能認出來,不再讓它傷害自己的自尊,打擊自己的信心。
以前曾夢想要做出完美的書,也努力鞭策自己,但後來聽到前輩說:「沒有一本書是完美的,就算印好,拿在手上還是可以挑出不夠好的部分。」一開始我不懂,還以為那是前輩安慰自己找不到錯字的藉口,直到數年後才理解,原來一本沒有錯誤的書不一定完美。
一本書彷彿人一樣,在不同時間點閱讀,總會發現不同的「值得改進之處」,也難怪有一些書本隨著時間改版而有了更好的面貌,一如我們一再訓練短處、修正錯誤,只為讓自己與時俱進,篩去雜質,有機會變成更好一點的人。
別讓對方已讀不回打槍你,邀約信中絕對不能出現的五個 NO-NO!
你是否寫過邀約信件,結果對方完全不回?
你是否寫過邀約信件,結果和對方展開了一連串十幾二十封的討論信,花了一大堆時間溝通後,對方卻改變心意拒絕合作了?
身為一個編輯或行銷,每次遇到邀稿、邀封面設計、詢問推薦、詢問演出、詢問演講、詢問策展、詢問是否出席活動等這一類需要對方提供勞力或名氣的合作方式,想必總是膽顫心驚。要是談不攏被打槍也罷,若一個不小心踩到地雷、激怒了對方,說不定他就會拿麥克風(因為對方通常是名人)四處說你壞話,然後你(以及你背後的品牌)就會被列入某些社群的黑名單了。
我也經常聽聞有編輯或行銷,必須花上一整個下午,一邊喝著黑咖啡,一邊正襟危坐,暗地燃燒著小宇宙,只為了寫好一封邀約信。寄出之後,便十分緊張,深怕自己犯錯或是被拒絕。
「拜託,有那麼嚴重嗎?不過是一封信?」
有!就是那麼嚴重!
我曾聽過有人因為一封信,而認定某某某沒有誠意,之後甚至在另外一個社交場合上,聽到其他人提起某某某沒有誠意這件事情(這年頭大家是多需要紓解壓力傳遞八卦啊貓在鋼琴上昏倒了)。
比起直接溝通的電話或開會,寫信真是危機四伏,畢竟無法看見對方反應,只能被動等待回覆,別無他法。於是,如何寫出一封乾淨俐落又安全的邀約信,便是一場大學問了。
根據這幾年來大量寫信、收信的經驗,我統整出下列五個禁忌:
第一:不要忘記基本禮儀
按下寄出鍵之前,請再三確認收件者與信中稱呼是否吻合、群組信要隱藏收件者Email、說要附上的檔案有沒有Attach上去(這一點三不五時還是會困擾我)、提供的資訊是否正確等。
最重要的,如果你使用Gmail 當作工作信箱,請務必、務必到「設定」的「研究室」裡面,開啟「取消傳送」功能。這樣一來,剛寄出的信都還有幾秒鐘的反悔時間。相信我,有很多錯誤是一按下寄出,就會立刻跑出來,保證讓你真的會很想死(上面那些錯誤我全部都犯過啊)!
第二:報酬不能不提
邀約的內容,往往牽涉到對方的報酬,如果沒有處理好,會十分棘手。如果案子本身有預算限制,建議在一開始就告知,不要等待對方開價。若對方價碼與預算衝突,那麼就會進入殺價階段,這一個階段很容易變成浪費時間,也消磨了彼此的耐心。
為什麼提起報酬這一件事情很重要,因為邀約的對象往往都是靠專業在接案的。如果沒有直接告訴價碼,等到對方因為檔期合適而答應、之後才發現預期報酬太低,反而很尷尬難堪。相信我,他一定會在心裡大吼:「該死,我都答應了,結果竟然沒有車馬費!我要怎麼推掉啊老天保佑我!」
這狀況一旦發生,很難會有第二次的合作機會,也容易讓自己慢慢出現「小氣鬼」的形象。
第三:不要忘記設下回覆期限
前面兩點是為了收信人的心情著想,但這一點則是替自己設下防線。你是否有過這種經驗:原本寄信邀約的人遲遲不回,以為他沒興趣拒絕了,不料、不料在期限前最後一天(甚至是過期了)才回覆,信中還夾著當初你向他邀約的內容(推薦文、推薦短語、序文、影像、照片等)。這下子怎麼辦?
所以,在邀約信中別忘了加上一句:「希望在幾月幾號下班時間之前,能夠得到您的同意。」一方面告知對方期限,不會產生上述的尷尬狀況,另一方面也讓自己有緩衝的時間,能夠隨機應變,不至於為了等待而耽誤了進度。
第四:不要忘記公事公辦
我曾經因為與受邀者太過親近,工作時忘記了專業的界線,以平時講話的口氣回信給對方,由於還有其他人也收到副本,以至於對方來信向我抗議,差點沒跟我絕交。維持專業形象而保持界線,其實在第一點就該做到,但若對方是親近的人,反而容易忽略,甚至反目成仇,這一點不能不防啊(拉鬍鬚)!
第五:不要忘記再讀一遍
寄出信件之前,就算怎麼有把握,都務必再讀一次。就像我們作編輯的,一定要確認文章走過三校,畢竟有太多神祕的錯誤會發生在前兩校啊。
以上五點應該足以應付大多數的邀約信件啦(也太隨便了我)。為什麼要寫這一篇文章呢,實在是因為我先前犯下太多過錯,如今都還記得慘狀。想到當時如何收尾,整個脖子就僵硬起來。希望看完拙文,你們可以踩著過往失敗的我,Over my body不用客氣,抵達順利邀到合作對象的彼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