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投資機會
許多人看「工作報告」的反應,大多認為是制式的官方文件,很難從固定格式中看出太多端倪。不過,產業界人士希望從中找出政府指引的發展路徑,廣大投資人則希望挖掘出下一個爆發性的獲利機會。當然,角度不同,立場各異,各行各業在這二萬字當中各取所需,也各自尋找對自己有利的觀點和字句。
前述金融改革會是所有改革項目的重中之重。對更多投資人來說,「工作報告」代表的是巨大的投資機會和獲利潛能。每當「工作報告」出爐,各方投資研究機構、分析人員、媒體評論競相解讀講評,咬文嚼字,企圖從中找尋下個可能的投資機會。以下對「工作報告」的字裡行間所透露出的投資機會做一番解讀。
對照過去「工作報告」中對過去一年的總結,今年的用字更顯得情勢險峻:
「投資增長乏力,新的消費熱點不多,國際市場沒有大的起色,穩增長難度加大,一些領域仍存在風險隱患。」
同樣的段落,2014年「工作報告」的寫法是:
「經濟穩中向好基礎還不牢固,增長的內生動力尚待增強。財政、金融等領域仍存在一些風險隱患,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宏觀調控難度增大,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難度加大。」
首先,過去在各式政府經濟文件中,「穩中向好」是常見的字眼,但在今年的「工作報告」中卻不見踪跡,取而代之的是「難度加大」。中國政府顯然體認到經濟下行壓力不但沉重,而且難以抵禦。
其次,經濟下行的原因是全面性的。以國民所得會計帳的分類來看,「投資增長乏力」表示民間投資(I)不見起色;「新的消費熱點不多」表示民間消費(C)增長有限;「國際市場沒有大的起色」代表對外貿易(X-M)也無法產生貢獻。
如此一來,經濟下行的風險將十分巨大,7%的目標似乎過於樂觀,政府經濟工作重心應該會有所調整才是。相較去年,今年「工作報告」更強調「保持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
從2014與2015年「工作報告」的年度工作要點中,我們看到了一些差異:
2014年「工作報告」的年度工作要點是: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
到了2015年,「工作報告」的年度工作要點成為:
「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著力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細讀這兩段文字,可以感受到重點的差別。2014年的工作要點中,改革創新的字眼躍然紙上,「進」與「穩」之間的重要程度相當,甚至「進」還略凌駕於「穩」之上;到了2015年,工作要點的前三句話,幾乎已表明政府今年經濟工作,「穩」的重要性要高於「進」,轉方式調結構都要在穩增長的大架構下進行。
同樣地,在去年和今年總體部署重點也看出類似的差異:
2014年的「工作報告」中,總體部署的重點是:
「向深化改革要動力;保持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著力提質增效升級、持續改善民生。」
到了2015年,總體部署的重點變成:
「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
同樣可以看出當中的差異。這一微小的差異反映在政策上,就有輕重緩急的區別。認清了「穩增長」的優先順位,以及當前民間消費(C)、民間投資(I)、國際貿易(X-M)均無法提供有效抵禦經濟下行風險的能力。「工作報告」隱含的解答是:
政府投資 (G)仍必須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從這個思路看來,「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財政赤字1.62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700億元,赤字率從去年的2.1%提高到2.3%」;「鐵路投資要保持在8000億元以上,新投產里程8000公里以上⋯⋯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超過8000億元。棚改、鐵路、水利等投資多箭齊發」的宣示也就不足為奇。只不過,這次的政府投資的選項被隱藏在字裡行間,成為穩增長的手段。政府角色也從過去的資金、項目一把抓,逐漸轉為制定方向、創造渠道與環境、吸引民間龐大的資源和人才投入,拉動已現疲態的民間消費和投資。「促改革調結構」的思維此時滲透進來,否則增加區區2700億政府赤字如何撐起經濟下行風險?別忘了,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項主要任務是「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
因此,對於投資機會做了以下的解讀:
在「多管齊下改革投融資體制」之下,金融市場規模將會明顯擴大。像是地方債務的轉換、「專項債券」的發行、「股票發行註冊制」、「中小企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股權眾籌融資試點」、「信貸資產證券化」等等。吸引國內外資金的力量將會逐年加大,中國金融市場多個「處女
地」將成為新一波資金進駐的焦點。前述股票發行註冊制在
今年底可望上路,這將帶動中國股市新一波景象。
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將取代「五朵金花」(石化、電力、鋼鐵、銀行、汽車)成為關注焦點。例如高端裝備、信息網絡、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最積極的是以互聯網為載體的「互聯網+」行動計畫,已經把「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搞得紅紅火火」,還要進一步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這些新興、股本小、潛力無窮的產業,儘管具有高投資風險,仍能吸引投資人的目光。
具改革題材的國有企業、國有投資和運營公司,將享有「公司治理」的改革紅利。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和規範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股。去年「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探路混合所有制已引起熱議,股市也給予了正面評價。此外,公共私營合作制會是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進行公共工程的標準模式,未來與油電、水利、電信、交通、環保、棚戶區改造工程相關的企業,都有機會嚐到這一波改革紅利。
中國已毫無懸念晉身大國之列。其戰略大開大闔,於國際間博弈角力;其政策鉅細靡遺,字裡行間見微知著。解讀中國,理解中國,角度不同,觀點各異。官方文字或許原則寬泛,但能見其廣;庶民體驗或許天差地遠,但能見其深。
見樹見林,各有所取。近年的「工作報告」開始使用比較貼近民心的語言,調整政府在政策傳遞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用務實的觀點看中國未來政策的走向,才能對這個崛起的大國有更切實的認識。
唐祖蔭
2015年4月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