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米系列》緊扣幼兒內心世界,幽默逗趣的故事貼近幼兒心智發展與內在成長需求,很能吸引幼兒的閱讀興趣,適合親子溫馨共讀。已售出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十餘國版權,芬蘭、丹麥、以色列首度引進華文圖畫書。
米米系列曾獲 ──
◎優秀童書排行榜(TOP 4)年度最佳童書獎
◎台北市立圖書館「好書大家讀」好書獎
◎成功改編為動畫片(已獲十幾座國際動畫獎)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年度選書 (最佳韻文)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盛讚
◎教育部「幼兒閱讀起步走」年度選書
米米系列禮物小書包(第一輯)共8冊,簡介如下:
1.《米米說不》───幼兒「說不」的需求
隨著學步幼兒漸漸獨立,“不要”成了他們的口頭禪。
2.《米米愛模仿》──幼兒模仿(喜歡的)大人的需求
從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精彩描繪幼兒的模仿世界。
3.《米米遇見書》──幼兒與父母溫馨共讀的需求
本書透過米米遇見書的有趣歷程,巧妙呈現閱讀的樂趣。
4.《米米玩收拾》──幼兒對秩序感的需求
一起來收拾玩具吧!送玩具回家,會帶來怎樣的精采故事呢?
5.《米米坐馬桶》──(肛門期的)幼兒對排泄的需求
孩子坐馬桶可是了不起的成長啊!以米米坐馬桶的有趣過程,講述一個跨越式的成長。
6.《小便的故事》──幼兒對排泄的需求
一連串的問題,邀請小朋友一起猜猜看,動物們在哪裡小便?
7.《和米米一起唱兒歌》──幼兒對音樂的需求
本書請搭配QRCODE掃碼聽兒歌。透過逗趣好玩的旁白,邀請小朋友一起領略六種西樂器的個性與特色。除了愛樂兒童合唱團小朋友優美的歌聲,還可以聽到西樂器獨奏米米兒歌的好聽音樂喲。
8.《和米米一起聽故事》
請搭配QRCODE掃碼聽中英文米米故事。
作者簡介:
周逸芬
兩個孩子的母親,喜歡摟著孩子唸書給他們聽。在台灣獲日本文學碩士後,赴美取得教育心理碩士。2002年獲博士學位。博士論文從發展心理學探討幼兒喜愛的圖畫書特質。擔任童書編輯十餘年,曾獲金鼎獎最佳主編獎。圖畫書作品《米米系列》獲優秀童書排行榜TOP10最佳童書獎,並售出十餘國版權;《冬冬的第一次飛行》獲「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童書獎;《雪英奶奶的故事》獲「好書大家讀」好書獎;《米米聽國樂》獲金曲獎最佳兒童音樂專輯獎、冰心兒童文學獎。
和英美術團隊 ( 邱怡佳、陳家安、羅硯文、楊維茹、江蕙宇 )
米米系列創作過程中,和英美術團隊「從無到有」原創了米米世界各場景,包括米米的家、美麗村、超級市場、書店、圖書館、公園、牙醫診所、攝影棚、森林、山洞、春夏秋冬.....。創作過程從美編構圖→ 美編著色 → 畫家著色 → 專家顧問潤改 → 美編修飾,每一幅圖畫的背後都蘊含著一群人不懈的努力。
推薦序
在全系統中呈現愛
文 / 知名作家粲然
松居直說:「看到米米,又有了當年看到米菲的感覺,非常欣喜。」
許多父母在育兒方面的誤區,都出在“反應式管理模式”上。其實,當我們隨著孩子的成長,成為更成熟的父母,回顧來路,我們就會承認,成長的的確確是一個序列的事,一個迴圈的事,是多層面的系統,從小時候的餵奶作息、朋友交流、感受情緒、學習態度到成長之後的飲食作息、社群交往、價值認定、學習方式,無一不是互相關涉、互相交通、互為補充。而不僅僅是簡單的“你對我做了什麼”—— “我就會怎麼樣”之膚淺因果。
永遠在孩子成長過程的“問題”中疲於奔命,不僅影響了我們對於真正廣闊人性的定義、阻礙了孩子自己萌生的成長原動力;而且,因為我們並沒有對孩子的成長結構模式有真正的理解,無法觸及他們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沒有形成互相照見的深層次洞察力,因此,哪怕一時“解決”問題,也無法撼動彼此的生命結構,無法為成長創造真正的、關於原動力的飛躍。
生命是一個整體,成長過程是一個整體。因此——
我們的愛,也應該是一個整體。
隨著我的“媽媽齡”長大了一些,回首孩子的嬰幼兒期,我終於意識到“米米”這套繪本更為深遠的意義。
《米米系列》講述了嬰兒——幼兒成長關鍵期方方面面的問題。而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米米系列》實則呈現孩子近乎一個系統的成長需求。在這樣的系統中,父母、祖父母、同伴要以什麼樣的心態和感受去陪伴、去追隨、去觀察,以及——去充滿相信的等待。
在這樣用小故事連綴起來的系列裡,一整個多方面的、充滿愛的回答體系,被呈現出來。
在所有的成長問題中,去建構一個逐漸成型,卻不被任何一個突發問題更改的育兒系統。去始終如一地面對孩子,始終如一地面對自己。
這就是“米米”系列套書,最深刻、最獨特的意義。
米米玩收拾書評
葉嘉青(任教於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
孩子間的玩具戰爭經常爆發在許多家庭中,而這本書能以體諒及同理心的態度來處理這個主題。其中簡潔的文本,固定重複的句型,以及字體放大、具音效的擬聲詞都讓孩子讀來輕鬆有趣,好記又容易琅琅上口。而所創造的卡通動物主角「米米」也能讓孩子產生自我投射作用,並融入故事的情境,對於米米的遭遇心有戚戚焉。此外將玩具送回「家」的擬人化說法,也非常合理的鼓勵孩子收拾玩具的行為,讓孩子想學米米自動自發的將玩具分類歸位。透過閱讀這本書來養成行為習慣,可能比父母不斷的耳提面命更容易、更有效。翻開蝴蝶頁及扉頁已看到故事正精采的進行著,滿臉笑容捧著一箱溢出來玩具的米米,後面緊跟著的是苦著臉、彎著腰,忙著拾起隨地掉落玩具的媽媽。粗細不一的輪廓線,柔和有層次感的色塊,以及淡淡的陰影使得畫面生動、典雅。在跨頁圖的應用上也恰當的將玩具的多,摔倒時的驚嚇和痛傳神的表達出來。這本繪本既生動又溫馨,非常適合親子共讀。
輯錄自"好書大家讀"好書獎
《米米坐馬桶》說中孩子的心聲!
文/喬怡蘭(文字工作者)
《米米坐馬桶》與其說是教孩子練習坐馬桶大小便,不如說它說中了孩子的心聲──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尿濕褲褲;當我發現我想尿尿的時候,正要開口說,尿尿就自己跑出來了;原來喝很多水水就會想小便;想小便的時候,要先脫褲子才能坐在小馬桶上喔;我想練習坐小馬桶,可是我更想玩啊。
孩子還小的時候,大人全繞著孩子打轉,滿足小孩的各種需求。練習坐馬桶大小便,可說是小孩人生中第一件不能隨心所欲的事。在學習期間,孩子難免會遇到挫折──在生理發展上,可能還無法明確感受何時有尿意或便意;在心理上可能是因為貪玩,而來不及上廁所才尿褲子;沒有足夠的學習對象,不知大小便時該有何種行為;沒有精神上的鼓勵。
以上這些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難,《米米坐馬桶》都以巧妙的方式表現,讓孩子覺得,原來米米和我一樣也會尿褲褲,原來我也可以和米米一樣學會坐馬桶大小便。
同事和二歲的寶貝分享《米米坐馬桶》後,孩子雖未能馬上順利在馬桶上大小便,但已經願意模仿米米坐在馬桶上,這也算是一種進步,不是嗎?
【輯錄自網路書店編輯選書】
米米說不: 貼近孩子心靈的生活故事
吳幸玲(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副教授)
兩歲左右的孩子,有獨立行動的能力,也逐漸形成自我意識,他們喜歡自由探索,依著自己的想法行事,展現自己的能力,以宣示自主性。而"我自己會"或"我不要"這類的詞句,就成為他們掛在嘴邊的習慣用語,也是堅持自我的表現。
"米米說不"就是這麼一則貼近孩子心靈的生活故事,故事中的米米總是對媽媽說:不要,他想要自己穿衣服,自己倒牛奶,自己走路,自己爬階梯,即使摔跤了,還是堅持要自己抱媽媽。米米就是學步兒的真實寫照,是個執著又可愛的孩子,什麼事都要堅持自己來,也清楚的表達孩子的內在心聲。
米米的媽媽完全尊重孩子的想法,也給米米獨立發展的空間,她允許米米嘗試錯誤,從行動中自我學習成長,媽媽會在一旁默默的支持、善後,並適時的給予協助,相互信任的教養態度,也給家有幼兒的父母一個提醒與借鏡。
這個故事很適合親子溫馨共讀,在生動的畫面、簡潔有力的文字中,試著體會彼此的心情。
輯錄自“好書大家讀"好書獎
《米米愛模仿》: 米米簡直就是全天下孩子的翻版!
文/喬怡蘭(文字工作者)
米~~米~~,米米她太可愛了啦!她在《米米愛模仿》中的所做所為簡直就是我同學二歲孩子安安的翻版,每天都在當跟屁蟲,每天都在學大人──媽媽塗口紅,米米也塗口紅;爸爸翹腳,她也翹腳;奶奶幫小狗洗澡,她就幫玩具洗澡;爺爺喝湯發出“呼嚕呼嚕”聲,她也“呼嚕呼嚕”地喝湯。凡事都有樣學樣,一點都不馬虎!
闔上書頁,看著我的電腦螢幕--我偶像的身影(害羞)。突然發現我也和孩子一樣,會經由模仿來學習,雖然常常學的四不像,但看見結果還是很開心,有一種“我也可以”的感覺。小孩不也是這樣?他們是在模仿、學習中肯定自我的。
孩子在《米米愛模仿》中會看見自己,看見自己在模仿過程中的嘗試、努力、和滿足感,會從書中獲得自我認同,瞭解自己的行為是被理解的。
下回,當孩子跟在屁股後頭模仿你時,千萬別覺得煩,而是要大聲鼓勵──我的寶貝,你太棒了,做的比爸爸媽媽好,掌聲鼓勵鼓勵!我保證小孩會心花怒放,日後學習更加主動,學習成果會超乎大人們想像的好。
【輯錄自網路書店編輯選書】
在全系統中呈現愛
文 / 知名作家粲然
松居直說:「看到米米,又有了當年看到米菲的感覺,非常欣喜。」
許多父母在育兒方面的誤區,都出在“反應式管理模式”上。其實,當我們隨著孩子的成長,成為更成熟的父母,回顧來路,我們就會承認,成長的的確確是一個序列的事,一個迴圈的事,是多層面的系統,從小時候的餵奶作息、朋友交流、感受情緒、學習態度到成長之後的飲食作息、社群交往、價值認定、學習方式,無一不是互相關涉、互相交通、互為補充。而不僅僅是簡單的“你對我做了什麼”—— “我就會怎麼樣”之膚淺因果。
永遠在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