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熟悉的環境能打開我們的眼睛,這是旅行的真諦。」
作者離開了處理抽象思考的文字工作,從事原本想都不敢想的木工,
這開發了她的感官,看待周遭人事物從而有了全新視角。
〔林黛羚專文推薦〕
******
妮娜原本任職報社,有很長一段時間她熱愛這份工作,熱愛它的高低起伏以及辦公室裡的豐沛能量——瘋狂的打字聲響,高談闊論跟聊天打屁,聽記者跟消息來源通電話,從全神貫注到終於發稿。她對身為其中的一員感到驕傲。隨著網路崛起,產業環境改變,記者們不再討論讀者,開始討論網民,她也成了網站總編輯,終日點擊著網頁。有好幾年她只要醒著,幾乎都在看電腦、按滑鼠。終於,她的大腦發出吶喊:
「再這樣下去你會死的!做這種事真是浪費生命!」
妮娜大學念的是英文和古典文學,成天研究古代史與文學理論等抽象概念,當了記者之後繼續處理無形的東西。而今,她渴望更具體而有形的工作。她看到一則徵人廣告:「徵木工助手:強烈建議女性應徵」。沒有絲毫經驗的她憑著一股熱情,鼓起勇氣應徵,沒想到竟錄取了。
在這本書中,她以深具感染力的好奇心,訴說手工製作的喜悅與挫折,透露在從業人員百分之九十九是男性的行業裡,女性面臨哪些挑戰,以及勞力工作如何改變了她的世界觀。我們碰見她從容不迫的導師瑪麗,一位嬌小卻強悍的木工師傅兼哲學家(「別讓工具駕馭你!」);還有狂野的拆除父子檔、滿嘴髒話的鉛管工人、語帶嘲諷的五金行店員,以及她跟瑪麗服務過的形形色色的客戶。
築牆、裝修廚房、改造整棟房子……,她帶讀者快速穿梭在各種工程之餘,也介紹了跟建築相關的有趣歷史、木工工具的沿革、各種工具的優點和差異,同時引用羅蘭.巴特、奧維德、安妮.迪拉德與瑪莉.奧利佛等文學家的智慧,來說明自己的新工作。這是一本平實中充滿熱情的作品,書中有汗水、有髒話、有受傷的拇指,還有尋找工作與人生真諦的深刻見解。
作者簡介:
妮娜.麥可拉弗林
Nina MacLaughlin
妮娜.麥可拉弗林在麻薩諸塞州長大,定居劍橋,職業是木工師傅。她曾在《波士頓鳳凰報》擔任編輯,也曾為《Believer》雜誌、《Bookslut》文學評論網站、《洛杉磯書評》雜誌和其他刊物撰文。
個人部落格:www.carpentrix.tumblr.com
譯者簡介:
駱香潔
清大外語系,輔大翻譯研究所,專事翻譯。譯作包括《用科學打開腦中的頓悟密碼》、《今天,我比昨天勇敢一點點》、《死過一次才學會愛》、《超腦零極限》、《源場》(合譯)、《深刻入骨》、《德蘭修女:來作我的光》、《夜幕低垂》(合譯)等書。賜教信箱:judyjlo@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有勇氣聽從心裡那微小的聲音,去追尋真正適性的職業的人不多,如果這職業無法讓你享有社會地位、健保福利與穩定收入,那就更難了。作者記述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勇敢放手一搏帶著她直抵心靈深處,雖然風險很高,但是獲得長久喜悅的可能性更高。麥可拉弗林的這本散文與她學會製作的木製品一樣,精確直接、四平八穩、坦誠無欺。
這本書既可愛又意義非凡。
——安卓.杜布斯三世(Andre Dubus III),《Townie》作者
這本回憶錄記述學習一門手藝的過程,妮娜.麥可拉弗林在書中探索道德、慾望、光陰的流逝與工作的意義。她不只描述本身的經歷,更引領讀者深思自己的工作有何長遠意義。
——菲利普.康納斯(Philip Connors),《Fire Season》作者
妮娜.麥可拉弗林生動而深入地,描繪木材以及塑造它們的過程、用雙手工作、冒險與放下。這是一本精彩的出道之作。
——莫莉.伯恩邦(Molly Birnbaum),
《失去嗅覺的廚師》(Season to Taste)作者
這本書溫暖、充滿智慧、真正啟發人心。從來沒有一本書曾讓我既想要重讀奧維德,又想要幫浴室重舖磁磚,或是令我相信這兩件事我都辦得到。我愛這本書。
——蘿西.沙普(Rosie Schapp),《Drinking with Men》作者
名人推薦:有勇氣聽從心裡那微小的聲音,去追尋真正適性的職業的人不多,如果這職業無法讓你享有社會地位、健保福利與穩定收入,那就更難了。作者記述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勇敢放手一搏帶著她直抵心靈深處,雖然風險很高,但是獲得長久喜悅的可能性更高。麥可拉弗林的這本散文與她學會製作的木製品一樣,精確直接、四平八穩、坦誠無欺。
這本書既可愛又意義非凡。
——安卓.杜布斯三世(Andre Dubus III),《Townie》作者
這本回憶錄記述學習一門手藝的過程,妮娜.麥可拉弗林在書中探索道德、慾望、光陰的流逝與工作的意義。她不只描述...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捲尺——從這裡到那裡的距離〔摘錄〕
整整七年,我每天步行過橋。一次是早上,太陽照亮我的左肩;一次是傍晚,夕陽偶爾會染紅天空。我從劍橋的公寓走到波士頓的報社,距離三英哩。在對的天氣和季節還有碰到截稿日的時候,回家時能看見上游的天空布滿彩霞;如果是寒冷冬夜則改由燈光做主秀,閃爍的街燈、車頭燈、車尾燈猶如餘燼,在前方的道路上閃閃發光。對我的大腦來說,過橋是一種渡河儀式。早上走向辦公桌與嘈雜人聲、鍵盤、滑鼠、採訪和撰寫報導;傍晚離開辦公桌,走向寧靜和我家、走向酒吧、走向不用說話、思考、聰明應對和點滑鼠的生活。我好愛這座橋,從頭到尾都愛。它是查爾斯河上最長的一座橋,全長二一六四.八英呎,相當於六五九.八二公尺或三六四.四斯穆特(smoots)。
時間是一九五八年,奧利佛.斯穆特(Oliver Smoot)是麻省理工學院蘭姆達.馳.阿爾法兄弟會(Lambda Chi Alpha)裡最矮的會員。某日深夜,他不斷躺下又起身,讓其他會員用他的身長測量哈佛大橋從波士頓到劍橋的距離。他們算出的官方長度是三六四.四個斯穆特,正負一隻耳朵的長度。橋上的人行道每十斯穆特就做一個記號,在那次傳奇的測量行動過後,蘭姆達.馳.阿爾法兄弟會每年都會幫記號補漆兩次。一九八○年代哈佛大橋重建時,舖上了以斯穆特為長度單位的人行道磚,而不是六英呎的標準長度。奧利佛.斯穆特對度量衡的貢獻,沒有隨著大學畢業而消逝。哈佛大橋的橋頭有一塊斯穆特五十週年的紀念碑,上面寫著,奧利佛後來成為美國國家標準協會會長與國際標準化組織主席。
—————
我快步過橋,冬季寒風吹紅我的臉頰,夏季高溫汗溼我的襯衫,我大學一畢業就在這家報社工作。一開始負責列表,把波士頓的每一場音樂會、行列舞表演、藝術展、喜劇秀、吟詩比賽跟電影時刻,全部輸入一個巨大的資料庫裡,日復一日、週復一週。我介紹便宜的薩爾瓦多餐廳,採訪魔術師大衛.考柏菲(David Copperfield),分析結合情色的藝術表演,評論紀錄片,報導討論童貞的會議,並針對書籍、作家和波士頓文壇寫評論。最後我晉升為網站總編輯,這表示,我必須確認每一篇報導,都適時出現在網站上正確的地方。我時不時都在點擊網頁。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熱愛這份工作。我很喜歡這份工作的節奏與高低起伏,還有截稿日辦公室裡擠滿人(以男性為主)的豐沛能量。瘋狂的打字聲響,高談闊論跟聊天打屁,聽記者跟消息來源通電話,從全神貫注到終於發稿,新聞編輯部充滿能量。我以身為其中的一員感到驕傲。後來我們不再討論讀者,開始討論網民。報紙苟延殘喘,網站必須負責注入「年輕」與「相關性」才能維持廣告收入,讓報社得以生存下去。這種情況現在很常見。
終日點擊網頁漸漸使我厭倦。任何型態的工作都有單調之處,都像史德斯.特凱爾(Studs Terkel)在《工作》(Working)一書中所言,「這是一種身心暴力。」 重複的任務,虛度的光陰,還有那些讓人怨嘆為什麼不能去游泳的時刻。這些都在所難免,就算是我們熱愛與自豪的工作也不例外。即使你已找到自己的天職,依然會碰到這種情況。無意義的時刻慢慢累積膨脹,它們開始侵噬你的靈魂、爬進你的大腦縫隙、對你發出吶喊,直到你再也無法對它們視而不見。
第二章 鎚子——揮擊的力道〔摘錄〕
四英呎是美國東北部對露台柱洞深度的規定,瑪麗說,這個深度位在霜線(frost line)之下。冬天土壤會從表面開始往下結冰。低溫鑽進土裡,就像寒冷的二月裡總有那麼幾天,寒意似乎會滲透皮膚,鑽進你的血管和骨頭裡。土壤裡的水結冰膨脹時會形成巨大的力量,擠壓周圍的物品,每英吋幾萬磅的壓力足以推動一根圍籬柱、一根橫梁、一棟建築。春天來臨時,當你看見一根圍籬柱從地底隆起,沒有對齊旁邊的圍籬柱,這就是凍脹(heaving)的結果。結冰在地底下造成變位和膨脹,就像深吸一口氣到肺裡一樣;因此圍籬柱洞的深度一定要在霜線之下。這些我以前都不知道,我從未想過土壤、水、低溫跟露台柱之間的關係,沒想過這些發生在地底下的、眼睛看不到的事。
現在不管走到哪裡,我都會注意門前的樓梯、露台和門廊。我尋找經過加壓處理的木頭才有的綠色痕跡。以前木頭會注入砷和其他化學藥品來防水防蛀。瑪麗告訴我這件事之後,我每次幫露台裁切木材時都會閉氣。加壓處理過的木頭比一般木頭重,有一種冷冷溼溼的奇妙觸感。我徜徉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到處觀察露台:擺放著天竺葵盆栽,垂掛著蕨類植物,耶誕燈飾纏繞著欄杆,腳踏車鎖在扶手上,防水座墊讓椅子柔軟好坐。到處都有露台,每座露台的木材都經過某個人的測量與裁切,而我們正在建造其中一座。
這種感覺很像坐在第一排觀看遊行,遊行隊伍都是我過去視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就這樣一個工作接著一個工作。幾個月下來,原本近在眼前卻被我視而不見的世界,隨著每一個工作漸漸變得清晰。我看見了門口、櫃子和牆壁。木頭、玻璃、石膏板跟油漆。這種察覺,這種前所未有的注意力,讓我對自己的身體與存在產生了強烈影響。
—————
瑪麗比我大十三歲,這個差距恰到好處:她沒有老到能當我媽,也沒有年輕到像朋友。她輕鬆自在,不會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而是自然而然的讓我知道「你可以從我身上學到東西」。她自己還沒學全,她也沒有假裝自己什麼都會,這使她成為最理想的老師,因為她仍在學習。
我從盒子裡拿出一根釘子再試一次。捏緊,然後稍微壓進木頭裡。簡單。我再次舉鎚一敲,釘子彎向左邊。我從另一個方向敲,想把釘子敲直。我又敲了三下,砰、砰、砰。釘子被我敲得更加彎曲。我徹底釘歪了。
我的敵人是自己的手臂與準確度,是那個技術不精的自己。
我繼續工作。手肘以上的肌肉極度痠痛,拇指根部的嫩肉上冒出硬幣大小的水泡。
「我爛透了。」
「你不爛,」瑪麗說。「你只是需要練習個幾百次。」
「如果一開始就敲得很大力,釘子會被敲彎或是敲歪,因為一開始敲的時候,來自底下木頭的支撐力很小。」於是瑪麗開始教我釘釘子,她引述的是一本寫於一八六六年的木工手冊。要練習、要有耐心,還要具備力量,但即使都具備了,也不保證一定成功。「有時候就算你再怎麼小心,也無法保證能讓釘子長驅直入。」
第三章 螺絲起子——關於鎖緊與搞砸〔摘錄〕
真正的木材很麻煩:會受天氣影響,下雪、下雨、出太陽都會破壞它。黴菌會在上面生長擴散,蟲子會以它為食,碎片會刺進腳底或是手掌的嫩皮裡。塑膠木材是塑膠跟木料(例如木屑和木漿)的合成物,維護需求低於真正的木材。雖然不是完全不受天氣影響,但是塑膠木材不需要處理、染色或打磨。白蟻等昆蟲不會啃食它。塑膠木材沒有小刺,一開始的價格比真正的木材昂貴,但是由於無需費心維護,長期下來比較便宜。儘管製造商的實驗室與工廠都在努力嘗試,但目前尚未出現幾可亂真的假木材。就像豹紋的人造皮草大衣一樣,塑膠木材與自然木材非常相似,但也僅止於相似而已。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在《神話學》(Mythologies)中悲歎木製玩具被「醜陋的材料」製成的玩具取代,「把樂趣、喜悅、觸覺中的人性摧毀殆盡」。木頭是「一種充滿親切感與詩意的物質,不會切斷孩子與樹、桌子、地板的親密接觸」。雖然他說的是玩具,但寓意相同。塑膠木材做的桌子雖然容易維護,卻會切斷我們與基本物質的接觸。用手指撫觸未加工的木材、木匙、木欄杆,都能感受到一種自然的脈動、熟悉的溫暖,猶如輕柔的吟唱:它來自這片大地。如果把手放在聚氯乙烯做的露台上,你聽不到任何呢喃,也感受不到樹蔭或松樹樹脂。
木屑飄落在我的手臂和襯衫的袖子上,留下了相同的氣味。老普林尼(Pliny)在《博物誌》(Natural History)裡寫道,每一種樹都「永遠屬於」某一位神祇:桃金孃屬於阿芙蘿黛蒂(Aphrodite),白楊木屬於海克力士(Hercules)。老普林尼說山毛櫸屬於宙斯(Zeus),但也有橡樹屬於宙斯的說法。橡樹具有神性,密實到能沉入水中。
—————
我沉浸在這首樹木幻想曲之中,結果鋸木的動作有點太快。在我發現我把最後一片標準長度的長木板切掉太多時,斜切鋸的刀刃還在轉動。這是最後一片長木板,要用來水平固定在露台正面的平台下方。我犯了一個簡單的錯誤:我忘記樓梯最上面那一階會把露台長度增加了四分之三英吋。我滿臉漲紅,輕聲咒罵。別開玩笑了。「瑪麗?」「不會吧。」「我可以⋯⋯」其實我不知道如何補救。瑪麗說以前的木工會故意整菜鳥,叫他們去卡車貨斗裡拿木板加長器。我們的木板加長器在哪裡?我向瑪麗坦承錯誤。
瑪麗嘴角吐出的煙往車窗裡飄,車子裡放著手機。她的解決方法很簡單,而且只花一分鐘就想到了。她拿起一塊胡桃木碎料垂直放在露台的左端,這塊木板從平台往下延伸到地面,它可以遮住那塊水平木板沒遮到的四分之三英吋空隙。多加一塊線板就解決了問題,還讓露台變得更好看。這個方法我應該也想得到才對。
「彌補錯誤是木工的主要工作內容,」瑪麗說。這句話她以前就說過了,以後還會說很多次。她是解決問題的高手,她鎖定解決方法、替代方案或變通辦法的能力一再令我折服,我認為這或許是她最珍貴的人格特質。這能力部分來自擅長解決具體問題的大腦,但主要還是來自經驗。「木工的工作有一半是知道出錯時應該怎麼辦。」
第四章 螺栓夾板——壓力之必要〔摘錄〕
瑪麗跟我的合作進入第三年。工作不請自來:浴室、廚房、露台、書架,我們來者不拒。生活的步調與工作的節奏感覺很自然,也很熟悉。季節從秋天悄悄邁向冬天,瑪麗家後院的工作廢料是三年來的工作紀錄。每次結束一項工作,我們就會從麵包車上卸下一袋袋廢料堆置在庭院的圍籬邊。現在廢料堆已有一節地鐵車廂大小。
瑪麗跟我在地下室裡綁了幾捆東西、收拾起工具、把幾盒螺絲塞進桶子裡,把地下室打掃整潔。我們站著閒聊,我手裡玩著木框螺拴夾板(Jorgensen wood screw clamps),一邊說話一邊鎖緊又鬆開;我像踩踏板一樣用兩手轉動木頭把手,夾板越轉越緊,然後再反向鬆開。螺栓夾板的材料是楓木和鋼鐵,旋轉把手就能把夾板鎖緊,很像用雙手踩腳踏車。螺栓夾板力道強勁,只要夾緊兩塊木板,連最小的縫隙都能消除。螺栓夾板的力量與它消除空間的能力也令我感到驚訝:如此單純,卻也如此強大。
「接下來這段時間沒有工作,」瑪麗說。
工作變少是意料中之事,初冬的空檔。這是一段喘息的時間,偶爾會冒出幾個零星的小工作,要等到過完新年才會再度火力全開。
那年冬天波士頓下大雪,積雪每週都增厚幾英吋。新年到來,我還在等待瑪麗下一個大工程的通知。我在她的語音信箱留言:嗨,瑪麗,我只是想確認一下這幾個星期有沒有工作。請回電。
她沒有回電。
白天很短,積雪很厚。雪堤把街道變窄,整座城市變成爭搶停車位的戰場。交通錐與摺疊椅被用來標示保留車位與鏟了雪的車位。我每天閱讀、寫作、在雪裡散步很久;這不是最糟糕的生活方式。我在外面待到很晚才回家,告訴自己:好啊,再來一杯啤酒。畢竟我沒有早起的理由,我的身體不需要休息,我的腦袋不需要保持清醒。
我變得倦怠、軟弱。扛鋸子、揮鎚子和壓電鑽練出來的肌肉不見了,因為缺乏鍛鍊而鬆弛。我的生活分崩離析。
—————
休耕期是值得細細品味的時間。生產力降低的時間是生命裡的奢侈享受。雖然沒有行動或創造的外在證據,例如寫作或建造的成果,但是這些時間並未浪費。你的大腦忙著探索謎團、解決問題。這些寧靜的時間讓我有機會清除那些逐漸累積、籠罩大腦的負面情緒。田地休耕是為了讓土壤更肥沃,迎接未來的農耕季。看不到玉米稈或隨風擺盪的麥穗,並不代表土壤底下發生的事沒有意義。
瑪莉.奧利佛(Mary Oliver)在一首叫做《夏日》(The Summer Day)的詩裡寫到漫步田野、跪坐在草地上,「慵懶又滿足」。「告訴我,有什麼是我該做而未做的呢?/萬物不都是難逃一死,且消殞得太早嗎?」
這首詩寫於一九九○年,當時有手機的人不多。二十年後,在這個爭先恐後的年代,誰還有空享受「慵懶又滿足」?除了詩人,誰願意躺在草地上?漫步田野看似懶惰,但是奧利佛說不妨再想一想。誰知道休息時會發生什麼事?誰猜得到從蚱蜢的視角看出去,你會有什麼新發現?
第一章 捲尺——從這裡到那裡的距離〔摘錄〕
整整七年,我每天步行過橋。一次是早上,太陽照亮我的左肩;一次是傍晚,夕陽偶爾會染紅天空。我從劍橋的公寓走到波士頓的報社,距離三英哩。在對的天氣和季節還有碰到截稿日的時候,回家時能看見上游的天空布滿彩霞;如果是寒冷冬夜則改由燈光做主秀,閃爍的街燈、車頭燈、車尾燈猶如餘燼,在前方的道路上閃閃發光。對我的大腦來說,過橋是一種渡河儀式。早上走向辦公桌與嘈雜人聲、鍵盤、滑鼠、採訪和撰寫報導;傍晚離開辦公桌,走向寧靜和我家、走向酒吧、走向不用說話、思考、聰明應對和...
作者序
「遠離熟悉的環境能打開我們的眼睛,這是旅行的真諦。」
如何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確決定?
一位好友如此問過我,這個問題一直在我腦海縈繞。我們想要過怎樣的人生?如果有幸找到答案,又該如何打造這樣的人生?在奧維德(Ovid)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裡,諸神是主掌變化的媒介,不斷「賦予和拿走事物的形態」。人類變化成貓頭鷹、熊、馬、蠑螈、石頭、鳥類跟樹木。但我們沒有諸神為我們導引和施展改變的咒語,要怎麼做,才能變得跟以前不一樣呢?
我當過記者,但現在是個木工師傅。這個改變過程跟改造廚房很像,一開始是激烈的敲擊破壞,但是越接近完工,改變的速度就越慢。我大學念的是英文跟古典文學,成天研究古代史與文學理論等抽象概念。後來當了記者,一樣繼續處理無形的東西(網際網路、想法、用文字撰寫報導等等)。我身處的真實世界:地板、櫃子、桌子、書桌跟書櫃,都是打得到、也踢得到的實物,不過這些都是後見之明,因為當時我視它們為理所當然,眼裡只有發光的電腦螢幕。
我花了將近十年坐在電腦螢幕前工作,現在我渴望接觸有形之物,也渴望從事有具體成果的工作。比起坐在書桌前,我更想親手做一張書桌。
《變形記》裡的諸神,會基於兩個目的改變凡人:懲罰與救贖。我從記者變成木工師傅既不是為了懲罰,也不是為了救贖。這是一次出乎意料的跑道轉換,也是一次令我欣喜的改頭換貌。我的老闆瑪麗是木工師傅,她也意外成為我的精神導師。在她的指導下,我走進有形的物質世界。我一次又一次目睹了徹底的轉變:種子變成大樹,大樹變成木板,木板變成書櫃。這樣的轉變在人類身上比較微妙,或許也比較難達成。畢竟我們不可能用鋼鋸把舊習慣鋸掉。奧維德寫道:「『誕生』,就是慢慢改變樣貌,也就是變得跟過去不一樣。」這本書要說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簡單的故事。與所有故事一樣,這個故事的主題是:改變。
整整七年,我每天步行過橋。一次是早上,太陽照亮我的左肩;一次是傍晚,夕陽偶爾會染紅天空。我從劍橋的公寓走到波士頓的報社,距離三英哩。在對的天氣和季節還有碰到截稿日的時候,回家時能看見上游的天空布滿彩霞;如果是寒冷冬夜則改由燈光做主秀,閃爍的街燈、車頭燈、車尾燈猶如餘燼,在前方的道路上閃閃發光。對我的大腦來說,過橋是一種渡河儀式。早上走向辦公桌與嘈雜人聲、鍵盤、滑鼠、採訪和撰寫報導;傍晚離開辦公桌,走向寧靜和我家、走向酒吧、走向不用說話、思考、聰明應對和點滑鼠的生活。我好愛這座橋,從頭到尾都愛。它是查爾斯河上最長的一座橋,全長二一六四.八英呎,相當於六五九.八二公尺或三六四.四斯穆特(smoots)。
時間是一九五八年,奧利佛.斯穆特(Oliver Smoot)是麻省理工學院蘭姆達.馳.阿爾法兄弟會(Lambda Chi Alpha)裡最矮的會員。某日深夜,他不斷躺下又起身,讓其他會員用他的身長測量哈佛大橋從波士頓到劍橋的距離。他們算出的官方長度是三六四.四個斯穆特,正負一隻耳朵的長度。橋上的人行道每十斯穆特就做一個記號,在那次傳奇的測量行動過後,蘭姆達.馳.阿爾法兄弟會每年都會幫記號補漆兩次。一九八○年代哈佛大橋重建時,舖上了以斯穆特為長度單位的人行道磚,而不是六英呎的標準長度。奧利佛.斯穆特對度量衡的貢獻,沒有隨著大學畢業而消逝。哈佛大橋的橋頭有一塊斯穆特五十週年的紀念碑,上面寫著,奧利佛後來成為美國國家標準協會會長與國際標準化組織主席。
—————
我快步過橋,冬季寒風吹紅我的臉頰,夏季高溫汗溼我的襯衫,我大學一畢業就在這家報社工作。一開始負責列表,把波士頓的每一場音樂會、行列舞表演、藝術展、喜劇秀、吟詩比賽跟電影時刻,全部輸入一個巨大的資料庫裡,日復一日、週復一週。我介紹便宜的薩爾瓦多餐廳,採訪魔術師大衛.考柏菲(David Copperfield),分析結合情色的藝術表演,評論紀錄片,報導討論童貞的會議,並針對書籍、作家和波士頓文壇寫評論。最後我晉升為網站總編輯,這表示,我必須確認每一篇報導,都適時出現在網站上正確的地方。我時不時都在點擊網頁。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熱愛這份工作。我很喜歡這份工作的節奏與高低起伏,還有截稿日辦公室裡擠滿人(以男性為主)的豐沛能量。瘋狂的打字聲響,高談闊論跟聊天打屁,聽記者跟消息來源通電話,從全神貫注到終於發稿,新聞編輯部充滿能量。我以身為其中的一員感到驕傲。後來我們不再討論讀者,開始討論網民。報紙苟延殘喘,網站必須負責注入「年輕」與「相關性」才能維持廣告收入,讓報社得以生存下去。這種情況現在很常見。
終日點擊網頁漸漸使我厭倦。任何型態的工作都有單調之處,都像史德斯.特凱爾(Studs Terkel)在《工作》(Working)一書中所言,「這是一種身心暴力。」 重複的任務,虛度的光陰,還有那些讓人怨嘆為什麼不能去游泳的時刻。這些都在所難免,就算是我們熱愛與自豪的工作也不例外。即使你已找到自己的天職,依然會碰到這種情況。無意義的時刻慢慢累積膨脹,它們開始侵噬你的靈魂、爬進你的大腦縫隙、對你發出吶喊,直到你再也無法對它們視而不見。
各章心靈小語
★這些年來,我幾乎只要醒著都在看電腦、按滑鼠。我隱約感覺到,我想用雙手去實踐腦中的想法。
★欣賞熟悉工具的人使用工具,看他們處理基本工作的技術與冷靜,是一大樂事。
★我喜歡剛柔之間界線模糊的感覺。那是把雙性揉合在同一個身體與心智裡的強烈渴望,一種精神上的富饒。
★休耕期是值得細細品味的時間。生產力降低的時間是生命裡的奢侈享受。
★讓材料告訴你它們願意怎麼屈服。用大腦思考,仔細聆聽。讓物理特性、工具和耐心幫你完成工作。
★這第一個孔就是犯錯的第一個機會。凝望是為了在心裡完美演練,實際操作是接受犯錯的可能性。
「遠離熟悉的環境能打開我們的眼睛,這是旅行的真諦。」
如何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確決定?
一位好友如此問過我,這個問題一直在我腦海縈繞。我們想要過怎樣的人生?如果有幸找到答案,又該如何打造這樣的人生?在奧維德(Ovid)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裡,諸神是主掌變化的媒介,不斷「賦予和拿走事物的形態」。人類變化成貓頭鷹、熊、馬、蠑螈、石頭、鳥類跟樹木。但我們沒有諸神為我們導引和施展改變的咒語,要怎麼做,才能變得跟以前不一樣呢?
我當過記者,但現在是個木工師傅。這個改變過程跟改造廚房很像,一開始是激烈的...
目錄
推薦序 新風景,毋須遠求(林黛羚/撰)
前言 如何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確決定?
我身處的真實世界,都是打得到、也踢得到的實物,不過當時我視它們為理所當然,眼裡只有發光的電腦螢幕……
第一章 捲尺——從這裡到那裡的距離
任何型態的工作都有單調之處,都像史德斯.特凱爾在《工作》一書中所言,「這是一種身心暴力。」就算是我們熱愛與自豪的工作也不例外。這些年來,我幾乎只要醒著都在看電腦、按滑鼠,直到我發現我已變成坐在椅子上的一團肉塊。我的存在,只不過是辦公桌前的一副軀殼,靈魂卻像一片漸漸走味的蘇打餅。
第二章 鎚子——揮擊的力道
瑪麗大我十三歲:她沒有老到能當我媽,也沒有年輕到像朋友。她也沒有假裝自己什麼都會,這使她成為最理想的老師。我學瑪麗那樣斜放釘子。我舉起鎚子用力一敲,釘子飛出去。我從盒子裡拿出一根釘子再試一次,釘子彎向左邊。我從另一個方向敲,釘子被我敲得更加彎曲。「我爛透了。」
「你不爛,」瑪麗說。「你只是需要練習個幾百次。」
第三章 螺絲起子——關於鎖緊與搞砸
該死的螺絲釘。我重新就定位,用全身的力氣壓住電鑽。螺絲釘彈飛旋轉,落在櫥櫃後面的角落,像滑冰選手一樣轉個不停。瑪麗遞給我一枚尖細的鑽頭。「先用這個,」她語氣平靜。「鑽一個導孔。」
愛斯基摩人會藉由走路來消除憤怒:「當憤怒平息時,用棍子標示自己的位置,親眼看看憤怒的力量或時間長度。」憤怒消散在你身後的步伐裡,轉過身擁有全新的視野。
第四章 螺栓夾板——壓力之必要
螺栓夾板的材料是楓木和鋼鐵,旋轉把手就能把夾板鎖緊,很像用雙手踩腳踏車,它連最小的縫隙都能消除。血緣發揮類似螺栓夾板的功能,把我們一家緊緊夾在一起,甚至在我們極度渴望距離的時候,也不放鬆。太過靠近、太過緊密,就像那種餓到胃緊縮起來、極度匱乏的感覺。
第五章 鋸子——與整體切割
新工程開工時並非總是順利。每次告訴別人我是木工學徒時,他們肯定想到淺色的木屑捲、熟悉的耶誕節松木氣味、寧靜的工藝沉思。但此刻我正在陌生人的浴缸裡,刷洗冰箱蔬菜盒上的黴菌。我們想像別人的生活時,總是想到最刺激的部分。我們對別人的想像裡,住著我們最想實現的憧憬。你是木工,親手製作東西的感覺一定很棒!的確很棒。除了不棒的時候。
第六章 水平儀——調整、沉澱,然後繼續調整
父親打來問我有沒有空的時候,我卻步了。我心中已演練過施工步驟,但是我真的能拿起工具、把木材變成腦海中的書櫃嗎?動工等於面對自己有可能搞砸。
小說家馬奎斯曾說:「文學的本質無異於木工。」要是他做過木工,就會知道木材跟文字並不相同。木工有一種「實現」感,寫作沒有。想發揮最精細的技巧,反而要腦袋放空,這種冥想目標必須擺脫語言才能達到。
後記 知途者視而不見
雖然跟著瑪麗五年了,但這份工作依然有種陌生感。現在的我安於不斷地犯錯、一再地嘗試改進,直到做對為止。
各章心靈小語
一★這些年來,我幾乎只要醒著都在看電腦、按滑鼠。我隱約感覺到,我想用雙手去實踐腦中的想法。
二★欣賞熟悉工具的人使用工具,看他們處理基本工作的技術與冷靜,是一大樂事。
三★我喜歡剛柔之間界線模糊的感覺。那是把雙性揉合在同一個身體與心智裡的強烈渴望,一種精神上的富饒。
四★休耕期是值得細細品味的時間。生產力降低的時間是生命裡的奢侈享受。
五★讓材料告訴你它們願意怎麼屈服。用大腦思考,仔細聆聽。讓物理特性、工具和耐心幫你完成工作。
六★這第一個孔就是犯錯的第一個機會。凝望是為了在心裡完美演練,實際操作是接受犯錯的可能性。
推薦序 新風景,毋須遠求(林黛羚/撰)
前言 如何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確決定?
我身處的真實世界,都是打得到、也踢得到的實物,不過當時我視它們為理所當然,眼裡只有發光的電腦螢幕……
第一章 捲尺——從這裡到那裡的距離
任何型態的工作都有單調之處,都像史德斯.特凱爾在《工作》一書中所言,「這是一種身心暴力。」就算是我們熱愛與自豪的工作也不例外。這些年來,我幾乎只要醒著都在看電腦、按滑鼠,直到我發現我已變成坐在椅子上的一團肉塊。我的存在,只不過是辦公桌前的一副軀殼,靈魂卻像一片漸漸走味的蘇打餅。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