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我們都只讀了一半。
在15世紀末、16世紀開始出現的西洋航海大發現時代之前,歐亞陸地一直是人類歷史的大舞台。而歐亞大陸歷史發展的其主旋律是遊牧民與農耕民、移動部落與定居都市之間的衝突交流與融合。古希臘希羅多德的《歷史》記載了一場爆發在公元前六世紀,波斯大流士與斯基泰的戰爭,結果是動員了70萬兵力的大流士敗給遊牧民的斯基泰。東方則在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六年)發生白登山一役,劉邦被圍困了七天、斷水斷糧,最後以歲幣與和親脫困。
在東方大陸繼匈奴之後崛起的遊牧民有突厥、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等等。鮮卑的北魏率先統一了中國北方,結束了紛亂的割據政權。而突厥一度影響了隋唐政權的興起與發展,唐太宗李世民身上的遊牧民血統讓他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貞觀四年)。契丹與女真強大的戰力給宋朝帶來的壓力,使得宋代一立國便一直強調胡漢之別。
公元1206年,一個原本小部落首領被奉為成吉思汗的鐵木真,在此後的二十年不停地以手中僅有的20萬蒙古戰士進行征伐與吸納,不停地的征戰是為了藉由徵調各部落戰士長期在外而打破原先遊牧民特有的部落本位,藉著不斷地分配戰利品達成對帝國的向心力與對「蒙古」的認同。一個只擁有20萬兵力的遊牧民何以能開創歐亞大陸歷史上疆域最大的帝國,僅憑殺伐是不可能的,蒙古在崛起的過程中事實上採取不斷地吸納其他種族,例如回鹘、穆斯林,甚至忽必烈之所以能跨過長天險統一南宋,靠的也是投降大元王朝的漢軍。忽必烈透過「斡脫」的商人組織達成了銀本位的歐亞經濟圈,也曾經在宋代航海技術基礎上向南方海洋發展。
而今日中國的疆域是由大清乾隆皇帝於公元1759 年征服準噶爾與大小和卓(回部)後奠立的。在此有一點值得提的是大清朝坐在太和殿龍椅的最高統治者,向南方時是以漢人皇帝的面貌出現,當面對遊牧民的時候則有可汗的稱號。例如皇太極的蒙古大汗稱號是天聰汗,順治是額耶爾札薩克汗、康熙是恩赫阿木古朗汗。
然而,當海權崛起後,歐亞大陸的中央開始進入被以落後、神秘的方式書寫與呈現,而故意忽視遊牧草原民在人類歷史上的商品、.思潮、文化交流曾經扮演過的重要角色,「絲路」不過是其中一例。如果缺少了對遊牧民歷史的理解,至少對於中國南北朝之後的歷史將是片面與殘缺的,也無法掌握中亞與俄羅斯的歷史!
本書特色擺脫中原史觀,直疑西方的「民族」「國家」概念。觀察在近代之前的歐亞大陸扮演歷史發展驅動力的游牧民,重新檢視「國家」與「民族」之定義與形成。還原遊牧民的真實面貌,洗刷落後殘忍的刻版認知。
作者簡介:
杉山正明
Sugiyama Masaaki
公元一九五二年(昭和二十七年)於日本靜岡縣出生。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歷經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助理、京都女子大學專任講師、助教授,現任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蒙古時代史。是日本研究蒙古史之翹楚。於一九九五年以「忽必烈的挑戰」獲得Suntory學藝賞、二○○三年獲得司馬遼太郎賞、二○○六年獲頒紫綬褒章、二○○七年以「蒙古帝國及大元王朝」獲得日本學士院賞受賞。
譯者簡介:
黃美蓉
畢業於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日本一橋大學商學研究科。喜好閱讀、攝影及旅遊。
目錄
增補版序
中文版導讀 蔡偉傑
第一章 跨越民族與國界 001
1. 歐亞世界史的構想
2. 從游牧民的世界開始
第二章 中央歐亞大陸的結構 029
1. 眺望廣闊的大地
2. 歐亞的西半部
第三章 追溯游牧國家的原貌 067
1. 希羅多德說故事
2. 司馬遷眼中的當代史
第四章 貫穿草原及中華的變動波潮 135
1. 互相爭執的兩個帝國
2. 逆轉的時刻
第五章 撼動世界的突厥‧蒙古族 195
1. 龐大的突厥世界
2. 歐亞大陸重組之波潮
第六章 蒙古的戰爭與和平 263
1. 漸漸成形的「世界」
2. 蒙古為何能擴張?
3. 歐亞大陸大交易圈
4. 資本主義萌芽
5. 世界史的分水嶺
第七章 探尋近現代史的架構 343
1. 海洋及槍砲的時代
2. 重新檢視歐亞大陸
跋 杉山正明
解說─關於「定居」及「移動」 松本建一
增補版序
中文版導讀 蔡偉傑
第一章 跨越民族與國界 001
1. 歐亞世界史的構想
2. 從游牧民的世界開始
第二章 中央歐亞大陸的結構 029
1. 眺望廣闊的大地
2. 歐亞的西半部
第三章 追溯游牧國家的原貌 067
1. 希羅多德說故事
2. 司馬遷眼中的當代史
第四章 貫穿草原及中華的變動波潮 135
1. 互相爭執的兩個帝國
2. 逆轉的時刻
第五章 撼動世界的突厥‧蒙古族 195
1. 龐大的突厥世界
2. 歐亞大陸重組之波潮
第六章 蒙古的戰爭與和平 263
1. 漸漸成形的「世界」
2. 蒙古為何能擴張?
3. 歐亞大陸大交易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