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讓我們愛,也讓我們受傷。
理解傷痛真相,療癒內在小孩,創造原諒與和好的能量。
資深心理諮商師用35個案例故事,修復不再甜蜜的「家」!
藉由每個人在家中所受的傷,去追索問題根源。
糾結與衝突背後所隱藏的,不是單一偶發事件,而是家人間一環又一環的情緒漣漪。
‧ 我是家中最孝順的孩子,為什麼卻最不受寵?
‧ 父母不和,夾在中間的孩子,該怎麼辦?
‧ 為什麼家人都瞧不起我?我到底錯在哪裡?
‧ 我有好多夢想,為什麼得不到家人的支持?
‧ 為什麼回到家反而覺得好累?
‧ 我可以恨父母親嗎?
‧ 我好想離家,但是……
生命是互相依賴,也能獨立自主。
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家人,但是可以選擇讓家人影響我們多少。
「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姊妹兄弟很和氣,父母都慈祥……?」
當你哼起這首歌,會在心中出現遲疑,你該來讀讀這些故事,看似輕描淡寫,但篇篇都隱含了深刻的省思。它們會讓你回頭檢視你的家,凝視那些懸而未解的問題。
作者簡介:
邱珍琬(另有筆名仞岡),臺灣花蓮人,師範大學教育心理系畢業、高師大教育研究所肄業、俄亥俄大學諮商師教育碩士、德州理工大學諮商師教育博士。曾任國、高中教師、建國中學輔導教師,美國心理診所心理師,臺灣藝術學院、世新大學、新竹師院、空中大學兼任副教授,臺北生命線、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講師與團體領導,目前任職於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有豐碩出版、專文連載成果,及學術著作見專業期刊。
出版作品:
《從逆境走來 滿心正能量》、《國小諮商實務與案例分析》、《給大一外甥的四十封信》、《認識心理諮商的第一本書》、《小學生諮商》、《女孩勇敢向前衝》、《關鍵溝通,讓你更成功》、《諮商理論與技術》、《一位心理學博士給外甥的五十封信》、《協助自傷青少年──了解與治療》、《父親形象與其轉變》、《生活的道理》、《生命是很棒的禮物》、《心理衛生》、《狗狗心理學-以狗為師》、《諮商技術與實務》、《遇見諮商》、《留學紀事》、《女性主義治療理論與實務》、《我們的父親母親》,《要愛不要傷害-家庭溝通宅急便》、《尋回失落的一角》、《A+大學生的42把關鍵鑰匙》、《成長書》、《親職教育》、《做個諮商人》、《作自己的諮商師》、《國小校園欺凌行為與對應策略》、《甜蜜的婚姻書》、《我的家缺角了—一個心理治療師的觀察》、《完美的分手—失去,沒什麼大不了》、《有情人生》、《簡簡單單的生活哲學》、《仞岡散文》、《背景》、《短歌吟》等等。
合著作品:
《圍爐夜話》、《飲冰室夜話》數集
《這會是一季美好的冬》、《生命果真如此輕易》、《貼近每一顆溫柔的心》
譯作:
《協助自傷青少年》、《傾聽》、《教養新好男孩》、《人格心理學》、《焦點諮商在國高中的運用》等等。
專文連載:
《人間失格》等等。
章節試閱
撥點分數給媽媽
一位母親帶著國中的兒子來求助,母親神情憔悴、國中男生神采奕奕。我於是詢問母親前來求助的原因,她說是她丈夫叫她來的,因為她是一位「不適任」的母親,她說她自己也受過相關諮商輔導的訓練,但是這些經驗似乎沒有幫助她自己,她還是一個失敗的母親。
我細問「不適任」的意思,她接著說:「我丈夫說我連兒子都管不好!」那位一同出席的國中兒子身體有些扭捏、不自在,偷偷看了我一眼,我對著母親說:「說說看,是怎麼一回事?」母親看看兒子:「他在學校搗蛋。」於是我轉向兒子:「舉一個最近發生的搗蛋的故事。」兒子開始敘說這週發生在學校的一個事件,他說學校的營養午餐很難吃(我點頭同意,因為有很多學生都向我反映這一點),可是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飯還是要吃啊!於是他就在這一天帶了一個罐頭去學校,午餐時間同學都搶著要吃他的罐頭,結果導師就非常生氣,認為他造成班上的騷動,就罰他寫國文作業。我愣了一下:「等一下,這跟國文作業有什麼關係?」「因為我導師敎國文。」我哈哈大笑,這位男同學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回過頭、看了憂鬱的母親一眼,她不認為這件事有什麼笑點,我於是面對著國中生說:「我剛才聽到的不是一個搗蛋的故事,而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故事。」他的眼睛一亮,好像在等我說下去,於是我道:「營養午餐難吃,大家都想不出辦法,但是你想到了,所以你想要解決問題,只是解決的方式反而帶給你麻煩。」我告訴那位母親,說她的兒子是一位「解決問題」的人,我對那個兒子說:「等一下我們來討論可以用什麼方式解決問題、卻又不會給我們自己帶來麻煩好不好?」我請兒子先出去輕鬆一下,我要先跟他的母親談。
留下來的母親開始哭訴她的婚姻,兩個兒子一個是沉默不語、一個是老出狀況,先生每三個月自大陸回來一個禮拜、都只會指責她沒有善盡母職,她覺得自己快要崩潰了!因為她的丈夫說:「妳什麼都不用做,只是照顧孩子而已,這樣也做不好!」這個打擊她很大、也讓她頓失信心。我詢問她學習諮商,怎麼沒有把所學的用在自己身上?她說很難,因為她的情況不同。很有趣的是,這位母親與兒子都知道丈夫在大陸有「小三」、還生了一個兒子,但是丈夫卻隻字不提!
我請她先去找個別諮商師做自我整理,釐清自己要的是什麼、該怎麼做?接著我請兒子進來,與他一起商量怎麼解決他在學校遭遇的問題,像是午覺會睡過頭,同學又不會叫醒他之類的事。
要結束會談時,我告訴這位母親:「下一次妳叫妳先生一起來,要不然我無法跟你們一起工作。」母親面有難色:「可是他三個月才回來一次,這一次他才走。」我堅定地看著她:「告訴妳先生,是我『叫』他來的,如果老大也願意,請他一起來。」
果然幾週後那位父親與妻子、國二兒子一起出現。我先觀察他們一家人是怎麼進入諮商室(父親先坐在最裡面的沙發上,兒子接著進來坐在父親旁邊、但是並沒有很靠近,母親最後進來、坐在靠近門邊,也就是兒子坐在父母親中間),然後我才坐在那位父親對面。父親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工廠已經遷移到大陸,他很善於人際關係、也侃侃而談,可以跟我從他唸的學校聊到當地的名產,當然還有他的成就,我後來制止他說我不是在這裡聽他寒暄的,我們趕快進入正題,我於是將他兒子解決問題的故事與他分享,他卻提到自己這麼成功、一雙兒子卻連書都唸不好。我可以感受到他的失望與洩氣,但是我同時也告訴他我對於問題的看法,我說:「你兒子沒有問題。」於是我先請兒子出去,直接面對這對夫妻。
我說許多家庭出現狀況通常是「夫妻」這一個「次系統」,孩子是最無能的,他們目睹家裡出現問題卻無能協助,但是他們又是家裡的成員,於是他們就想方設法要為家庭盡一份力,通常是讓自己變成「問題」或是「焦點」中心,希望可以緩解家庭裡緊張的氣憤。我說:「你老婆也學諮商,但是卻沒有因此而過更好的生活。」這位丈夫解釋說,自己這麼努力賺錢還不是為了這個家?但是妻子不用工作,卻連孩子也管不好!我於是問:「孩子是她──你老婆一個人的嗎?」做母親的每天跟孩子相處,許多的用心辛苦都在其中,但是做丈夫的卻只有譴責與怨懟,好像自己沒有責任一樣!
這位先生閉了嘴,我將我的觀察說出來:「你從剛剛進來到現在,說的是兒子的故事,但是卻一眼也沒有正視過你老婆,請問你有多久沒有正眼看過她了?」他只是看著我,然後說:「很久了。」他們夫妻即便是在同一屋簷下,談的也只是兒子的事,沒有其他。接著我將焦點放在母親身上,詢問她的壓力與努力情況,然後我請兒子進來,準備將這次談話作結束。
我在此次諮商之前,特別要求母親「叫」她先生來,主要也是展示諮商師的權威,因為看到這位母親與其子女,可以感受到他們家權力最大的就是她丈夫,如果我說「請」她丈夫來,她丈夫未必會來、而且可能也拿俏,這樣就可能形成「權力之爭」,於是我先下馬威,澆澆其夫之氣燄。當然這樣的做法也有其危險存在。而在觀察他們走入諮商室的順序與位置,也可以了解家裡誰的權力最大、彼此間的互動如何?
我對著三個人說:「我現在要你們給我一個分數。如果你願意待在這個家的分數是從零到一百,你的分數是多少?」丈夫說一百,兒子說八十,妻子說四十我於是道:「聽起來,媽媽好像想要離開這個家了,可不可能你們願意給她一些分數留住她?」丈夫說他給一百,我反應道:「你不想待在這個家了?」他面有驚懼、於是急急改為給二十,做兒子的面有難色,我於是問他要怎麼做決定?他說:「我想給我媽媽四十,但是這樣我就會不及格了!」他還是那麼在意「六十」是及格分數啊!我說沒有關係,於是他就給媽媽二十。「這樣媽媽就有八十了!」我對著母親說:「他們給了你分數,看你如何處理?」接著我要丈夫「面對」著妻子說出自己感謝的話,母親開始啜泣。我接著對那對父子說:「給了分數只是表面上的,但是實際上你們要有行動才有可能留住媽媽,對不對?」
他們沒有預約下一次,其實也因為我無法長期做這樣的諮商服務,因為我是公立學校教師,即便有諮商師執照多年,但是也只能在學校的學生輔導中心協助、不能夠對外接案。身為諮商師教育者(也就是培訓諮商師的老師),我自己當然要持續有臨床的實務經驗,要不然我無法擔任這樣的工作(因為臨床經驗會生疏),只是在學校單位受制於不能外接個案(公務員的倫理),因此只好自己去找學校或機構擔任義工,有時候也只能擔任「諮詢」角色。
◎諮商師的解析
我對於家族治療相當有興趣,也累積了許多臨床經驗,上面所談的案例,是典型的華人家庭會發生的情況。像是從他們走入諮商室的次序,就可以看出丈夫的威嚴,妻子力量最小、所以最後才進門,而兒子卻企圖做夫妻的「緩衝」,也因為他是他們的兒子(不可以偏向哪一方),所以就坐在中間位置。當然這個案例中的父親也有許多的遺憾,包括他自己是成功商人、但是兒子的課業或表現,不如他所期待,也因為必須要長期在大陸、對於疏忽親職也會有所愧欠,只是在這麼多年期間,他自己是不是有過反省?還是將責任推出去較為容易?研究指出,有「反省」的父母親是孩子之福,絕大部分的父母親是在有了孩子之後才學習當父母,然而卻不是每一個人都學「會」做得好,也因此學習做父母也是終身學習的功課。
我在實務工作中充分了解到家族治療的重要性,所以也提醒學生們(輔導教師與諮商師)留意,畢竟人生活在社會文化脈絡中,不能夠置身度外、不受這些脈絡的影響。在諮商師培訓的課程中,家族諮商是很重要的一環,只是因為是選修課,而學生選課又有上限(通常是一學期不能超過十二點五個學分),因此即便開了課也不一定開成,導致我們現在開課幾乎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依自己的喜好選課,卻不一定選了「必要」的課,我們只有道德勸說、不能做其他。
我們社會還不太能夠接受家族諮商的觀念,主要是人的本位主義,認為出「問題」的不是我、為什麼我要出席?只是如果把觀點放大,從最重要的思考出發,也許就會認可到:為了這個家、為了孩子,有什麼個人的矜持呢?諮商這個助人專業未能普羅(及)化,也是因為我們宗族觀念裡的「家醜不可外揚」,以前還可以靠家族裡的長輩做協調,但是現在沒有這樣的習慣,於是乎大家就回到了「家」這個核心團體,一切都只是在「自家」裡解決,但是倘若受害者是弱勢(如孩子、或是無經濟能力的妻子)呢?有沒有願意為他/她代言或出力?如果是像家庭內性侵或暴力事件,受害者的受害時間更長,而這又是「家醜」,誰會願意說出來?除非真正出大事了(譬如以人因此而傷亡),才有可能被發現或揭露,但是這一切是不是太晚了?一個家庭有問題或秘密,無法靠自己的力量解決時,所有的成員都會成為「潛在」的當事人、或者是發展為心理疾病的當然人選。
其實家庭(族)諮商不一定要全員出席,只要有幾位想要改變現狀的人參與就可以開始改變的過程與行動,至少釐清責任歸屬,也可以讓每個人心中的壓力與疑慮減輕不少!
撥點分數給媽媽
一位母親帶著國中的兒子來求助,母親神情憔悴、國中男生神采奕奕。我於是詢問母親前來求助的原因,她說是她丈夫叫她來的,因為她是一位「不適任」的母親,她說她自己也受過相關諮商輔導的訓練,但是這些經驗似乎沒有幫助她自己,她還是一個失敗的母親。
我細問「不適任」的意思,她接著說:「我丈夫說我連兒子都管不好!」那位一同出席的國中兒子身體有些扭捏、不自在,偷偷看了我一眼,我對著母親說:「說說看,是怎麼一回事?」母親看看兒子:「他在學校搗蛋。」於是我轉向兒子:「舉一個最近發生的搗蛋的故事。」兒子...
目錄
●孩子是家中問題的鏡子
撥點分數給媽媽
兒子的籌碼
就是想洗手
少奶奶養成計畫
硬ㄍ一ㄥ的龍鳳
媽媽的保護傘
我只是不一樣
親情兩頭燒
壞掉的王子
泡沫的人生勝利組
●跨越親人相處的坎
只顧自己好的父親
泡在酒精中的父親
我鄙視我的父親
我到底錯在哪裡?
母親的怨念
我媽已經不是正常人
揮之不去的失控爸媽
家中地位總是低落
我為什麼要孝順?
●面對上一代的共業
源自母親的循環傷痛
不是的父母親
不得不聽話
爸媽的戰爭
流著原罪血液的孩子
無法填補的心洞
●為家撐著一顆心
我不要回家
杵在籠子口的青鳥
你們在辦家家酒嗎?
自欺欺人的完整家庭
我的大男人
情緒連環爆的孩子們
家中的不定時炸彈
●彩虹色的心
當王子遇上王子
你不需要道歉
我的性向天生如此
●孩子是家中問題的鏡子
撥點分數給媽媽
兒子的籌碼
就是想洗手
少奶奶養成計畫
硬ㄍ一ㄥ的龍鳳
媽媽的保護傘
我只是不一樣
親情兩頭燒
壞掉的王子
泡沫的人生勝利組
●跨越親人相處的坎
只顧自己好的父親
泡在酒精中的父親
我鄙視我的父親
我到底錯在哪裡?
母親的怨念
我媽已經不是正常人
揮之不去的失控爸媽
家中地位總是低落
我為什麼要孝順?
●面對上一代的共業
源自母親的循環傷痛
不是的父母親
不得不聽話
爸媽的戰爭
流著原罪血液的孩子
無法填補的心洞
●為家撐著一顆心
我不要回家
杵在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