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盡情品味山海的氣息;
在這裡,隨處都是溢出的失意;
在這裡,歲月流轉,每一步都是深情。
★雨港女兒鄭栗兒 x 基隆女婿鄭順聰,
一部基隆人文地景精采深刻之作!
★小吃北霸天,縱橫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眾多絕品好滋味,100家海派推薦!
★基隆港、和平島、大武崙、八斗子……
散步晃遊推薦,雨都走逛上了癮!
「無論如何,這本書最重要的是一個邀請,來自基隆女兒和基隆女婿的一個熱情的邀請,請你來基隆盡情玩耍,請你來基隆吃吃喝喝,不管有沒有下雨,就帶一把傘來吧!」
——鄭栗兒
「在基隆,視窗的轉換快速且輕易,此刻米粉湯與小菜的甜辣醬仍在口腔縈繞,下一刻即是山巒的芬多精,漫步至山頂,隨時可見蔚藍的海洋。氣氛瞬轉,塵世與自然如此貼近,這就是基隆的魅力。」
——鄭順聰
來到基隆,別忘了帶一把傘。
無論晴雨,帶著傘,在山巷逡巡,在濱邊眺望,
你會聞到這裡真正的氣息。
基隆不是只會下雨,不是只有廟口小吃,不是只有黃色小鴨髒舊的記憶。這個港市雖然不夠嶄新,仍有進步空間,但在街頭巷尾中,在浮光掠影中,在海天一色中,都有其生活的美與好。
雨港女兒鄭栗兒、基隆女婿鄭順聰,分別以在地與外來的觀點,把自己對於基隆的情感投射,化為文字與攝影,帶我們解讀風捎來的訊息,帶我們躲進雨中的咖啡廳,帶我們聆聽私密的海潮之聲,帶我們走進屬於雨都與港都的歲月故事。
★★★晃遊路線十條,走跳推薦
這不是懶人包,每一步都是深情;這裡可能有點雜亂,對心來說卻是自由與解放。走在基隆的路上,也許連某一個坑洞,都是有歷史的。
● 曾仔寮山與基隆地標:穿梭山巷、縱覽港區,氣氛更勝九份
● 仙洞與白米甕,體會流浪的滋味,歡唱無名英雄那卡西
● 大武崙砲台與情人湖:拜訪老鷹的家,走在如詩的古老山徑
● 中正公園:上山下山無限可能,這裡有台灣第一個文學步道
● 外木山湖海大道:找回青春無敵,人生歸零之後的幸福出發點
● 和平島與正濱漁港:欣賞跌宕的海岸線,一睹討海人的況味
● 海洋廣場與西岸碼頭:有歷史建築,有時代精神,有豪華郵輪夜景
● 忘憂谷與八斗子:一步綠接一步藍,360度山與海的絕美境地
● 基隆中元祭:活在歲月的流轉中,跟著水燈敬重生靈
● 奠濟宮廟口:在百年巷道聞香,用味覺解開城市的身世之謎
★★★咖啡小憩八間,詩意推薦
來基隆遇到下雨,一點都沒關係。鑽進咖啡館,不管從早期帶有濃濃日本氣息,到現在獨樹一格的創意風格,都可以從中看見不同的咖啡之夢。
● 金豆咖啡:街頭亭仔腳的時髦氣息
● 咖啡護照:臨基隆港的第一面窗
● 關於咖啡:享受無所事事的甜美
● Eddie's Café:最有在地視野的咖啡館
● 夏朵義式咖啡:享受一小時的溢出時光
● 星巴克義14迴味門市:飲盡歷史的餘味
● 丸角自轉生活咖啡:跑單幫的往昔榮光
● 夏隆咖啡:品嚐海洋的紳派氣息
★★★小吃地圖十區,海派推薦
「南府城,北基隆」,除了廟口夜市,基隆小吃處處令人驚豔。在大台北地區,若想要品嚐價格實惠、味道一流的小吃,就要到基隆去!
● 火車站前:美食大街孝三路,選擇多樣,在地人的心頭好
● 媽祖廟慶安宮:牌樓前的攤車,神出鬼沒,要媽祖保佑才嚐得到
● 仁愛市場商圈:高聳的集合住宅內,藏著美食的奇幻空間
● 廟口:攤攤幾乎都是強棒,堪稱小吃界的北霸天
● 安一路與西定路:沒有觀光客,是最純粹道地的平民小吃
● 劉銘傳路:劉銘傳坐鎮,斜坡下一處溫馨的小食肆
● 基隆市政府:基隆的銀座區,街道巷弄遍布時代的氣味
● 中正路沿線:除了藍海,還暗藏許多獨特滋味
● 流浪頭與七堵:香料與族群的熔爐,各地味道在此生根
● 基隆伴手禮:自用送友兩相宜,基隆的氣味打包回家
作者簡介:
鄭栗兒
資深文學主編、作家、臼井靈氣師父,曾任廣告公司文案指導、時報出版文學主編、《聯合文學》執行副總編輯,現經營「阿芭光之花園」心靈工作坊。
暢銷代表作《閣樓小壁虎》、《尋找星星小鎮》。近年出版藏傳版心經《水晶之心》、朝聖之書《Catch斯里蘭卡,純真國度的微笑》,華人世界唯一具療癒能量、靜心品質的占卜牌卡《心靈樹卡:占卜‧療癒‧靜心》,最新作品《基隆的氣味》(與鄭順聰合著)。
走路、創作、喝杯咖啡、和萬物交流是每日的靜心,繼文學之後,以推動詩般幸福療癒之道為理想。於今,「阿芭光之花園」為所有渴望投入療癒工作、想成為真正自己的人,敞開一扇看見宇宙的門。
身心靈諮詢、靈氣治療師&心靈樹卡占卜療癒師相關課程:請上網搜尋「阿芭光之花園」,或來信premabha@ymail.com
鄭順聰
嘉義縣民雄鄉人,中山大學中文系,台師大國文研究所畢業。曾任《重現台灣史》主編,《聯合文學》執行主編,現專事寫作。著有詩集《時刻表》,家族書寫《家工廠》,野散文《海邊有夠熱情》,長篇小說《晃遊地》,最新作品《基隆的氣味》(與鄭栗兒合著)。
章節試閱
【內文節選一】(選自輯三「潮聲」)
山海交錯的絕美境地:忘憂谷與八斗子
◎鄭順聰
讓我跟你說一個特別的夜晚的故事。那是一九八三年的海濱之夜。
我手中的一幀青春的照片──黎明,曙光乍現,海濱崖頂,我們的合影。
因為逆光之故,整個畫面顯得模糊而不清晰。太陽正自海平面逐漸上升,我們所站位置背後的遠處海域,也因朝陽的反射,霎現七彩的燦爛繽紛。
我們每個人都敞開嘴笑著,每一個人各有姿態,笑著,一派青春容顏。純粹而迷人。笑著。
那是我們其中某位L的守望員哥哥為我們而拍攝的。我們唯一一次僅有的共影。
我每每想及我二十年歲的所有,發生的事件,種種情緒,以及最深刻的記憶。腦海裡總是浮現這幀照片的影像,和那一晚短暫片段。
它代表我的二十歲,或者,我們的二十歲。
但卻想不起那晚為何去到那海濱。太過悲傷?治療憂鬱?那樣的年紀,無所事事的閒蕩,似乎頹喪的無聊……,其實也沒為什麼,不過只是分享著青春的寂寞。
港口子夜零點的船鳴正響,嗚成一聲清脆的笛音一般。最後一班開往東北角海濱八斗子的公車緩緩上路。整個偌大的空蕩車廂被我們一群人占據。在終點前一站,我們下車。摸著黑,尋找到通往海濱崖頂芒草密布的碎石山徑,冷不防被尖銳的小石塊給扎到腳底……。繞了幾個彎後,眼前即見一片平坦的崖頂高地,初夏盛長的芒草錯落其間,其實是草坪空地和兩個防空洞壕。
天色靉靆模糊,海面黑黝深奧,L的守望員哥哥正舉起手中的探照燈,朝空曠的海平面的某艘船隻,打著三長兩短的傳達信號,正像是《小王子》書中的某個行星點燈者,正盡忠職守地執行他的指引任務。
明滅的探照燈光,一閃一閃,與某個不知名,諸多船隻的其中一艘,正進行著對談,光的次數與長度,形成語言符號。
我們聚在守望員的身邊,大海在我們腳下,一大片波紋蕩漾的黑絲絨一般,幽藍的船火,小漁港閃爍的燈光,與遠處山間九份的一窩星光交相輝映,這場景深深撼動我們的心,應該說震懾我們的心。
就這樣的一個夜晚,我們躺在草坪上,投身巨大之間,L守望員的哥哥則悠然地躺在遮陽傘下的躺椅上,從小冰桶取出一罐涼啤酒喝著…。如果你能用一雙心的眼睛,像坐直升機一樣,在天際的某個高度俯瞰孤獨崖頂上躺成一排的我們,和周遭闇暗的海域,以一個遼闊的廣角去領略,你必然明白那是一種貼近宇宙的感動。我們聊什麼事,我都已經忘記了,比起整個宇宙,語言就像是沉睡鯨魚吐出的氣泡。
一切如此熟悉且遙遠。
那裡,就是我們初春踏訪的忘憂谷高地。第一眼看見那海洋的深邃,你說,這裡實在太美了!是的,無庸置疑的美!
——鄭栗兒〈忘憂‧望幽,消逝的一九八三〉
三百六十度全視角
讓我也跟你說一個不凡的奇異歷程。
那是二○一五年夏日的傍晚。
開車奔馳於高速公路上,轉62號快速道路,下調和街直行,經過市場,我來到擾攘的路口。
來到基福公路的交叉口,我就知道,八斗子到了。
尋福清宮旁的路鑽入,再往側旁小路再側旁往上。
忘憂谷在深處忘憂著。
從基隆朋友的口中,我聽聞許多忘憂谷的青春往事,那是基隆人的伊甸園──男女學生踏青聯誼,先是抽鑰匙,雙載在海岸公路飆車,往忘憂谷爬山踏青去。在平坦的高地,玩青春的嬉鬧遊戲:折報紙、大風吹,追來逐去累了就席地而坐,眺望八斗子漁港與基隆嶼,漁船停在海中央,波光粼粼。
這處山巒本是座島,因興建火力發電廠連成半島,三百六十度環繞,每一面都是絕佳的人文自然美景:八斗子漁港、媽祖廟度天宮、海洋科技博物館、長潭尾漁港、潮境公園、七斗山與海岸的奇岩怪石⋯⋯自然學家在此發現數十種留鳥與候鳥,這裡也是蝴蝶昆蟲的寶庫,植物為了在海風與鹽分下生存,根扎得特別深⋯⋯。
這座七斗山脈中間的凹陷處,忘憂谷忘憂著,面海處隆起兩座小山丘,想親近海,得從觀海平台順著亮白的方硬階梯而下,四周是堅韌墨綠的植被,蝴蝶翩然飛翔,耳朵分不清是哪一種鳥的啼囀。到了谷底,小山丘撕紙般浮貼於視野的兩側,前後相疊,登山步道在山丘上劃下虛線,雙腳順虛線攀爬,在高處,剪出一角海洋;望向那座更高的山丘,頂端有座碉堡,因背光只餘輪廓,跨過這山,就是汪洋與燦金的晚霞⋯⋯。
凡踏足過忘憂谷的人,內心總會再次呼喚,要再去體驗那山海的絕美境地。
我再次前來,開車獨行,GPS導引不致迷路,但上山的路塞住了。
車輛停塞不動,有人下車大喊:「前面發生車禍,全面撤退。」
警車從後頭硬是鑽上,我轉了個大彎狼狽下山。
忘憂的路,暫時不得過。
沿著海岸而行
帶著探索的心情,我不斷往基隆而去。
路難免壅塞,這樣的阻斷,是第一次。
再次回到福清宮前的熱鬧路口,不知要往哪裡去。
與子偕行,我的八斗子套裝行程,當然是直奔海科館,在清涼寬敞的灰色科技建築中,同女兒體驗海洋的奧妙。要是假日的夜晚,沒有下雨,夜市便射出致命的吸引力,真是庶民吃喝玩樂的遊園地啊!大家短褲拖鞋的,手拿烤肉雞排冬瓜茶枝仔冰肉汁涼水滴滴落,邊走邊吃真逍遙。孩子們把喜悅掛在臉上,彈珠玩罷隨即溜去撈魚,發電機聲音轟隆隆不覺得吵。圍繞著巨大的小叮噹模型團團轉啊團團轉,抬頭一望,橘黃色光芒朝山上探照,觀世音飄逸慈悲,彌勒佛自在盤坐,笑看底下的夜市人生。
除此之外,海洋大學規劃出龍崗步道,春末夏初可觀賞螢火蟲,順小溪山徑往摃仔寮砲台,登高眺望──山海大景在基隆並不稀奇,這裡的獨到處,是兩層樓高的石砌駁崁圍出的高敞空間,圓形砲座長滿水生植物,成為綠色的大圓形,青蛙在裡頭兀自鳴叫著,這處山間的陣地,清爽宜人。
我還知道,海科館火車站旁,有一條巨榕綠色隧道,容軒步道小蜿蜒,走起來輕鬆愜意,完善的瞭望台與解說牌,將八斗子海岸盡收眼底:番仔澳、基隆山、望海巷、長潭尾、七斗子、八斗子漁港、海洋大學、和平島⋯⋯而且,深林內還有座火車站,過去運煤載金,現在運載著遊客,從瑞芳來到這綠色祕境。輕鬆翻過小山頭,就是座漁村,古名換番,現在的名字很浪漫,叫望海巷⋯⋯。
那道奇異的光芒
通往忘憂谷,還有另一條路,繞道潮境公園,從七斗山的面海處登山而入。
潮境公園本是處垃圾掩埋場,現填海造陸綠化為公園,從雙膨山望過去,怎能不驚嘆這超展開的海景,由左往右,從海上往陸地做廣角攝影:番仔澳岬角細長優美,其旁有圓鼓的基隆山壓陣,沙金般沉積的山間聚落,是夜晚會發光的九份,深澳山沿海垂直壁立,帶點韻律起伏,和胸膛厚深的海洋,山海呼應。
原以為這景色已是極致,轉頭一看,七斗山拔起峭壁,鐵鏽色、節理微有剝落,獨對蒼茫的海洋。
天空點下雨絲,夕陽包在雲中,微微透光。
轉眼間,陽光射破雲朵,往海面落下光芒。
天上的雲朵,與陸上的七斗山,遙相對抗。
柔軟對堅硬,光芒對岩壁,那一刻,我知道,這就是神啟。冥冥之中似有安排,忘憂谷任其忘憂,老天爺要我走另一條路,領略這燦爛的神啟。
沒想到,另外一個高潮出現了。
光芒如瀑布般流瀉,照亮了基隆港的出海口,在水霧的包孕中,我清楚看見圓拱形的社寮大橋,和平島,還有基隆港對岸白米甕砲台背後那協和電廠的三根大煙囪。
這戲劇的時刻,非常短暫,夕陽再度被雲包起來,迅速丟入海中央。
歸航的漁船力不從心,拖長的水痕沉甸甸,不知是漁獲滿載跑不動,還是想家的心情太過飽滿。
我走到堤岸旁,邊走邊瞻望七斗山,雄偉的峭壁,鐵繡色節理,帶著一股倔強,與汪洋抗衡。
山的背後,忘憂谷在深處忘憂著。
【內文節選二】(選自輯四「人氣」)
在歲月中流轉的生靈故事—基隆中元祭
鄭栗兒
一如往年,基隆中元祭總在每年農曆七月初一登場,在三十結束。
基隆其實沿襲許多日本殖民的生活型態,飲食方面,像是咖哩飯、天婦羅、生魚片、壽司、味噌湯、便當夾一片黃蘿蔔或是隨處可見的居酒屋小攤,還有服飾穿著也一定要跟上日本當季流行,從孝二路整排委託行街櫥窗掛的亮眼新裝,即可窺見端睨。基隆人不管雨下再大,也要把自己打扮得像一個日本女人,這是我媽媽那一代的美學觀點,化妝是一種基本的禮貌,而每年一度的鬼月中元節那種遊行排場,更直媲日本京都的祇園祭。
說起來,基隆每年最熱鬧的不是跨年晚會,因為年輕人都跑去台北一○一看煙火,也不是春節過年,因為全城人大概消失了一半以上到外地度假旅行。但到了農曆七月十四晚,中元節遊行和海濱放水燈可就是沸騰一時、人鬼共歡的年度祭典盛事。
人鬼共歡,是一種善心善意
基隆的中元祭最早起源於清代,為了平撫福建漳州人和泉州人之間因利益衝突而衍生大規模械鬥,造成死傷慘烈,後來雙方大老出面協調,將兩邊死難的骨骸合葬祭祀,稱為「老大公」,廟名為「老大公廟」(位於基隆樂一路76巷37號),彼此協商按照姓氏輪值主普,從此漳泉融合,輪流舉辦中元超渡儀式,普施一切孤魂幽靈,從一八五六年開始舉辦,至今已近一百六十年。
也許不是所有基隆人都明白中元祭的由來和典故,但對於這個祭典都十分重視,因為要拜好兄弟的緣故,就算平時不燒香拜拜的人,也多會在農曆七月參加社區或宮廟所舉行的普渡祭祀。基隆人的想法是,每年農曆七月是好兄弟們出來透氣、接受施食的一月,從初一開始到三十的每一天,陸續都有人家擺桌敬拜好兄弟,鄰里或社區也會拚桌盛大祭拜,晚上則一起吃辦桌,順便祭自己的五臟廟,和鄰居們聯絡感情。
拜好兄弟,你可以說是一種求平安的迷信,但我覺得這是基隆人的一種慈悲心,想到那些可憐的孤魂野鬼無人祭拜,所以在這一個月準備供品和紙錢,給好兄弟們年度補給,這些從小到大養成的善心善意,也成為基隆人的一種人情味。像我每一年都要打電話給母親,討論今年拜拜的時辰和要準備的菜色,母親不忘提醒我記得購買給好兄弟洗手洗臉的臉盆、牙刷、肥皂、毛巾和化妝的粉……。母親年紀更大了後,索性就和社區或附近宮廟一起拜,沒空準備供品時,繳五百元,就可領回米、醬油、罐頭……,這種看似一般的民間習俗,正是基隆的人文與生活之趣。
放水燈遊行掀高潮
幾乎每一個基隆小孩,都有機會參與中元祭的放水燈遊行行列,不管是天晴或天雨,都要在那個夜晚走遍整個基隆市區,到半夜望海巷放水燈部分,就交給主普和各宗親負責人,遊行的大人、小孩終於可以歇歇腿,我曾經在國中和高中時各參加過一次遊行活動,真的走得腳都快斷掉了。
早年遊行還是各宗親準備的花燈車和車鼓陣頭,近年來逐漸觀光化後,加入了國外的一些歡樂元素,扮鬼狂歡或者重機車隊、直排輪、舞蹈、鼓隊……等等,遊行的隊伍往往愈走愈長,因為走到後來,不是脫離前面的速度,不然就是表演太久,形成壅塞。拜拜是每一年大家都會拜的,但不是每一年我們都會去看遊行,除了避免街上人擠人外,想看的話,打開電視也有立即實況轉播。
有一年輪到我們鄭氏主普,當時主普壇才剛從忠四路遷移到中正公園,當主普時有一種很神氣的感覺,除了遊行隊伍排第一個外,還可以登上主普壇,當然也要多花一些經費。每一年我們都會從主普的排場與陣仗,討論這個姓氏宗親的來頭和「錢」勢,有些大姓或地方政治家族,像是謝姓或林姓,輪到他們主普時,陣仗就不小了,整個遊行隊伍落落長的一串,花燈車也擺飾得特別好看,配合龍鳳造型或是該年生肖的動物,妝點得無比華麗耀眼,站在花燈車上仙女扮相的女孩,向底下的群眾一一揮手致意,猶如真的仙女下凡一般。
記憶在歲月裡生了根
忘記了那一年鄭姓主普的遊行隊伍是怎樣的氣勢和呈現,印象中最深刻的是爸爸帶我去中正公園的新主普壇。通常農曆七月十二日時,主普壇就會開燈放彩,一直開到整個農曆七月結束。我們站在現在看起來有點落伍,當時卻帶著宮廷氣息的新建築樓頂上,環視整個基隆港和中正公園,小小的孩子心裡升起一種莫名的驕傲感:「我可以站在這裡看世界。」感覺我爸爸也變成好巨大、好了不起!可以參與主普宗親這麼重要的地方活動,也讓我與有榮焉地站在這個地方,而且不是任何小孩都可以上來的。
我父親是一個很有穩重鄉紳氣質的人,很少說粗話或莽撞行事,他帶領的碼頭工人有的很粗俗,喝了酒就亂說話,但我父親對他們很有包容心。只可惜碼頭逐漸沒落,中年時他不得不把牌照賣掉,雖然也在區公所擔任三十年的調解委員,贏得許多敬重,但說起來,我父親一生終究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活出自己的人生,都是在營生中委屈真實的自己。那一年我和父親一起站主普壇上,分享著一種榮耀,對我或者父親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刻。父親已經離開多年,留給我的記憶裡,這一幕也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刻。
奶奶最後的生命敬重
最感人的一幕,是我的奶奶在得老人癡呆症的前一年,不知為何一直嚷著要看遊行。那是一九九一年的夏天,祖母已經八十多歲了,來到住在田寮河旁延平街的二哥家時,就說她很久沒看放水燈了,今年她想看看。對老一輩的基隆人來說,看放水燈遊行是一件很正式的事情,不僅要穿著隆重,很早就要去街上卡一個好位置,有一個好視野看熱鬧,去感受這份儀式的內涵,對鬼神的敬重,同時祭典也代表著無聊市井生活的一個活潑插曲。老一代的基隆人很歡喜拜拜,拜拜不但可以求平安,還可以品嘗豐富的筵席,最重要是慶典的歡樂感,帶給自己和家人的那一股莫名的喜悅。
我的奶奶是一個堅毅的女性,一生守著一個大家族,依賴著孩子,過著儉約的生活,所以她很懂得如果打發平淡的日子,也很少會向子孫要什麼,那一代女性所具有的溫良恭儉讓的品德,我祖母一應俱全。雖然如此,她懂得獨立自處、自得其樂,卻不曾有過真實的幸福和安樂,一直擔心子孫們的生計安穩嗎?賺不賺得到錢?那麼多的子子孫孫,用台語來說,「真是一串肉粽!」祖母的憂煩沒有落幕的一天。她特別疼愛我和哥哥姊姊們,我們也都很愛她,她真正內心的需求,也只會對我們說。
於是,一九九一年夏天農曆七月十四,天氣燠熱的夜,我頂著五個月的大肚子和哥哥、嫂嫂陪著奶奶在田寮河邊站了一晚,等待川流而至的遊行隊伍緩緩經過。遊行隊伍從港邊市區忠一路開始走到田寮河信一路時,已經接近尾聲了,但還是聚集不少觀賞的人潮。祖母穿著一襲夏天的中式長衫,手搖著扇子,看著眼前這番舞龍舞獅熱鬧場景,加上一輛接一輛的絢爛花燈車,目眩神迷而忍不住笑顏逐開。我們都像個孩子一樣開心,祭典也是一種慶典,慶祝生命總是因為愛而完成。
隔年,祖母就完全退化變成真正的孩子了!她愈來愈不認識我們,到後來也不認識她自己,每每回想此事,我內心就好慶幸,陪伴祖母看了她生平最後一次的中元祭遊行,圓滿她的心願。這以後,再去看遊行,就是和先生帶著孩子們去觀賞了,先生將孩子舉在肩上,讓孩子可以穿越擁擠人群看清楚表演,那一幕也應該是父親與我共同的經歷吧!
生與靈的故事交會
生命或者世代,就在一年年基隆中元祭典中逐漸交替。每一年的中元祭推陳出新,同樣地我們也一樣隨著新時代的命運之輪前進。我已經很久沒去看中元祭遊行了,對我來說,它就像是一個過去的印記,當然也可能在未來重新再刻印。日本女作家壽岳章子在她的《喜樂京都》書中,談到祇園祭霄山不可思議的魅力,在大汗淋漓穿越雜遝的人群時,腦海閃過一個念頭:「活在歲月的流轉中,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啊!」
是的,歲月流轉間,讓我更明白生命真的是一則則故事,你願意如何書寫,完全是你的事。而中元祭是無數生與靈的故事交會,在靜樸的雨港生活迸出一抹璀燦的煙火,照耀出生命的價值,有一點奇幻,也是每一個基隆人會說的故事。
【內文節選一】(選自輯三「潮聲」)
山海交錯的絕美境地:忘憂谷與八斗子
◎鄭順聰
讓我跟你說一個特別的夜晚的故事。那是一九八三年的海濱之夜。
我手中的一幀青春的照片──黎明,曙光乍現,海濱崖頂,我們的合影。
因為逆光之故,整個畫面顯得模糊而不清晰。太陽正自海平面逐漸上升,我們所站位置背後的遠處海域,也因朝陽的反射,霎現七彩的燦爛繽紛。
我們每個人都敞開嘴笑著,每一個人各有姿態,笑著,一派青春容顏。純粹而迷人。笑著。
那是我們其中某位L的守望員哥哥為我們而拍攝的。我們唯一一次僅有的共影。
我每每想...
作者序
前言:基隆相對論:雨港女兒 × 基隆女婿
◎鄭栗兒、鄭順聰
順聰:文學與台灣史地,是我的興趣雙核心,二○一三年《海邊有夠熱情》,是我「野書寫」的處女作,這本高雄蚵仔寮的駐地書寫,寫得過癮充實。書出版後,熱情持續,指針朝北,朝向我既熟悉卻又陌生的基隆港。
踏查了幾次,我心底漸有數,雖是基隆人女婿,但了解太粗淺,感情不如在地人深沉,寫成書恐怕隔靴搔癢,說服力不足,計畫遂擱在一旁。
但這本書注定要完成的,我的麻吉斌仔移入新居,樓上恰是栗兒的靜心坊,她是我的寫作與編輯的前輩,更是我的恩人——進入《聯合文學》工作是我人生的關鍵。當初應徵到最後的廝殺階段,栗兒投了我一票,讓我的文學之路就此清晰。
與恩人重逢,栗兒談到她計畫寫本基隆的書,兩人一拍即合。她將預先擬好的目次攤開,渾然天成,書名《基隆的氣味》,是詩人許悔之的神來之筆。依此而行,文學好作伴,我們走遍基隆的市街、郊山與海邊,合作相當愉快。
踏查的過程,熱烈地吃,奮力地爬山,書完成後,體重不增也不減,卻豐厚了我對基隆的認識,對港口的人事物,看得更深,情味更濃。
對於我自身的書寫,基隆,是一個完整自足的田野對象,距離我現居的台北近,空間大小適當,各個面向俱備,恰是實踐「野書寫」的理想地。我參考大量相關書籍,尤其是《台灣地名辭書:基隆篇》,分區域一個地名一個地名研究,地毯式探查,繁瑣是繁瑣,讀通了可過癮得很啊!
感謝好友陳逸華、張清瑞及表哥陳秋湧帶路,以其熟悉方式帶我探尋這座美麗的港市。感謝徐景松、陳朝國、陳炳煌先生接受訪問,面對兇險的海洋,無畏的漁民太讓我欽佩了。黃國斌是我的死忠兼換帖,陪我走遍大街小巷、山巔海涯,令尊黃財木與黃國彰大哥與其家族,更是熱情款待。感謝岳父蔡明山、岳母王寶貴及其雙方家族,牽手蔡禮如、大姐蔡詩韻、二姐蔡書侃與先生徐全宏,太多太多的親朋好友,給我無私的協助……真是說不完的感謝、感謝再感謝,我這個嘉義人,百分百感受到基隆人情味之「無障礙」。
我和栗兒都是傳統定義下的作家,此書充滿濃厚的文藝氣息,相對而言比較感性主觀。「基隆」太龐大,本書集中在基隆港周近,七堵與暖暖因篇幅限制就留給未來,而書寫的角度定有偏差,無法面面俱到。因為,在探查與書寫的過程,我發現更龐大的主題:歷史、人物、山徑、美食、文學地景、民俗、藝術、海洋等等,每一個主題,可以卷帙浩繁,更可以是一本暢銷書。
《基隆的氣味》只是拋磚引玉,帶著讀者認識這座不可思議的城市,刷洗塵霾髒黑黏膩,發現雨都的美好。
栗兒:旅遊文學一直是我創作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在旅行中不僅僅是看見美麗的風景,更有意義的是重新發現自己,發現熱情。我寫過《放眼中國》套書,那是我旅行書寫的啟蒙,寫過西藏,寫過台灣離島燈塔,寫過斯里蘭卡,但對於自己在地的基隆,卻一直未有書寫的動力。
多年前,我的一位編輯好友,也是位日文譯者,曾送我一本她翻譯的日本作家壽岳章子所寫的京都之書。京都人說著京都的生活與文化,說著店家與小物,說來就是一種隨手可得的日常趣味。我們常常跑到很遠的他方,要看遍世界的風光,卻不停止抱怨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日常,台灣人不知何時成為一個很愛指責的「名嘴」與「網友」。基隆多年來停滯不前的老舊市容,黃小鴨和髒空氣帶來的誤解與批判聲不斷,使我覺得住在基隆好像變成一件可恥的事,好像是貧民窟的二等公民,尤其幾個縣市都升格了,建設的經費卻永遠輪不到基隆市,全台房價漲翻了,只有基隆原地踏步。套一句某咖啡店老闆說的話,以前基隆是國際港口,現在的基隆卻變成鄉下。
我這一輩的基隆小孩轉眼已來到中年,我的父執輩那一代幾乎凋零殆盡,只剩下我媽媽和幾位阿姨們在撐場面,他們象徵著基隆最好時光的形象代言人,當然沒有所謂「典型基隆人」,但這座總是在全台排行榜倒數第一名的城市,我覺得應該做些什麼事,喚醒人們注意她有意思的部分,就算是自嗨也不賴。基隆當然不會是京都,但基隆就是基隆,自有她好玩好吃又帶著濕雨情調的趣味性。
和順聰因緣際會書寫此書,真的讓我再度點燃熱情和像孩子好奇的眼睛,去張望我熟悉不已的雨港。如果不是他的加入,這本《基隆的氣味》大概又遙遙無期地拖延著,等到我變成像壽岳章子一樣的歐巴桑才能出版吧!很感謝這位基隆女婿帶給我的活力,一起重新遊玩基隆,賦予過往的足跡新的生命觀點。我們還組了一個吃貨小團組,三不五時到新的店家嘗試,互相逗相報小吃和熱炒。因為這本書,讓我們有理由到處吃吃喝喝,到處去玩,光是這樣就值回票價了!
無論如何,這本書最重要的是一個邀請,來自基隆女兒和基隆女婿的一個熱情的邀請,請你來基隆盡情玩耍,請你來基隆吃吃喝喝,不管有沒有下雨,就帶一把傘來吧!跟著我們的故事,跟著我們的地圖,寫下關於你自己的基隆氣味。(節錄)
前言:基隆相對論:雨港女兒 × 基隆女婿
◎鄭栗兒、鄭順聰
順聰:文學與台灣史地,是我的興趣雙核心,二○一三年《海邊有夠熱情》,是我「野書寫」的處女作,這本高雄蚵仔寮的駐地書寫,寫得過癮充實。書出版後,熱情持續,指針朝北,朝向我既熟悉卻又陌生的基隆港。
踏查了幾次,我心底漸有數,雖是基隆人女婿,但了解太粗淺,感情不如在地人深沉,寫成書恐怕隔靴搔癢,說服力不足,計畫遂擱在一旁。
但這本書注定要完成的,我的麻吉斌仔移入新居,樓上恰是栗兒的靜心坊,她是我的寫作與編輯的前輩,更是我的恩人——進入《聯合文學...
目錄
【前言】基隆相對論:雨港女兒 × 基隆女婿
輯一 風起
山巷與貓:曾仔寮山與基隆地標
流浪的盡頭:仙洞與白米甕
老鷹的家:大武崙砲台與情人湖
遍路家山:中正公園
輯二 雨落
五十年老橋下的咖啡香:金豆咖啡與品味迴廊
基隆港的第一扇窗:咖啡護照
濱海公路的咖啡夢:關於咖啡
在地最堅持:Eddie's Café
絕非歐洲的小歇時光:夏朵義式咖啡
鈴蘭燈亮了:星巴克義14迴味門市
公園頂的日本風:丸角自轉生活咖啡
有信仰的所在:夏隆咖啡
輯三 潮聲
我的私密海岸線:外木山湖海大道
水氣一樂園:和平島與正濱漁港
與基隆港同步呼吸:海洋廣場與西岸碼頭
山海交錯的絕美境地:忘憂谷與八斗子
輯四 人氣
在歲月中流轉的生靈故事:基隆中元祭
穿越廟口的愛情
【附錄】基隆小吃一○○.海派推薦
【前言】基隆相對論:雨港女兒 × 基隆女婿
輯一 風起
山巷與貓:曾仔寮山與基隆地標
流浪的盡頭:仙洞與白米甕
老鷹的家:大武崙砲台與情人湖
遍路家山:中正公園
輯二 雨落
五十年老橋下的咖啡香:金豆咖啡與品味迴廊
基隆港的第一扇窗:咖啡護照
濱海公路的咖啡夢:關於咖啡
在地最堅持:Eddie's Café
絕非歐洲的小歇時光:夏朵義式咖啡
鈴蘭燈亮了:星巴克義14迴味門市
公園頂的日本風:丸角自轉生活咖啡
有信仰的所在:夏隆咖啡
輯三 潮聲
我的私密海岸線:外木山湖海大道
水氣一樂園:和平島與正濱漁...